观巴州千年文化结晶——南龛石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巴州千年文化结晶——南龛石窟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8年第2期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四川周绕崇山峻岭,不知将多少美好阻隔在群山之外,但从未挡住佛陀的脚步。
四川北部的广元市和巴中市,地处中原入川要道金牛道与米仓道,得风气之先,是最早开
始开窟造像之地,广元千佛崖、皇泽寺广为人知,而位于米仓道上的巴中众多石窟群落却常常
为大众所忽略。
巴中南龛石窟始造于隋,盛兴于唐,一直延续到民国,经过历代开凿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窟区依山开凿,全长250米,有造像176龛,2700余尊。
其色彩
是清代维护后至今保护较自然完好的艺术品。
南龛石窟的形成与“米仓道”有着密不可分联系,“米仓道”在唐代一度非常繁荣,当时
的唐代政治经济中心长安、洛阳与四川联系密切,往来频繁。
米仓道是当时京城与四川地区联
系的主要交通道路之一,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交往的日益深入,京城的佛教文化通过“米
仓道”传入四川,巴中作为“米仓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南来北往的商客、官员、文人墨客
众多,很多人在此开龛造像,装彩题词,南龛石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规模。
“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
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
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对南龛石窟不吝溢美之词。
近年来,南龛石窟进行了综合整治,重新“打扮”后的石窟宛如隐藏在一座大山深处的唐朝艺
术宫殿,淋漓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
在造像特点上,南龛石窟受京城佛教文化影响十分明显,造像设计与盛唐时期的佛教造像
一脉相承。
目前,“米仓道”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即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南龛石窟不但造像雕刻得+分精湛,而且还留有许多名人的书法艺术作品。
在这里,会看到姿态各异,妙趣横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造像。
有的衣裙撩起,有的双腿裸露,这种无拘束,自由放肆的举止,大大的超出了菩萨的范畴,这便是世俗化的表现。
巴中南龛石窟至今保留了2700余尊,还有东龛、西龛和北龛。
巴中有如此的石窟,而且保持如此完美,国内罕见。
尤其是这些佛教彩绘雕刻,兼有佛、道、儒三教融合的艺术内容,还
有大量的碑碣、造像记、题刻、诗文。
南龛石窟雕刻精湛、造型精美、内容丰富、规模宏大,
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