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的大脑中有很多如图所示的细胞,以下有关这一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这种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
B.这种细胞最初来源于受精卵的分裂
C.这种细胞的形成与细胞分化有关
D.①是树突,②是轴突末梢,③是轴突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图中①是树突,②是轴突,③是神经末梢。

【详解】
神经元属于人体细胞,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A正确;身体的所有细胞,最初来源于受精卵的分裂,B正确;神经细胞来源于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C正确;①是树突,②是轴突,③是神经末梢,D错误。

【点睛】
此题考查了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如图所示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的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如细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的生物属于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

【详解】
ABD、衣藻、草履虫、酵母菌,都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C、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3.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劳动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
人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消费者。

故选B。

【点睛】
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4.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药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

下列各项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①制酸奶②酿酒③制醋④生产青霉素⑤做面包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
①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使奶具有甜酸风味;
②酿酒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③制醋要用醋酸菌,醋酸菌属于细菌发酵能产生醋酸;
④制青霉素要用到青霉,青霉属于真菌。

⑤做馒头或面包等面食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所以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②④⑤。

故选:B。

【点睛】
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5.生物体是有完整结构的。

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肱二头肌属于肌肉组织B.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C.叶芽的生长点中有分生组织D.番茄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答案】A
【解析】
肱二头肌属于器官而不是组织,A错误;血液属于结缔组织,B正确;芽中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C正确;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番茄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D正确。

6.使一株结酸味苹果的苹果树结出甜味苹果,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将酸味苹果作为砧木B.将甜味苹果作为接穗
C.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D.将酸味苹果作为接穗
【答案】D
【解析】
【分析】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作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的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要使一株结酸味的苹果树结出甜味苹果,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可以用甜味苹果树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一棵酸味的苹果树上即可,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D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嫁接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

7.常用栽种蒜瓣的方法来繁殖大蒜,这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繁殖方式不相同()
A.种植带芽眼的土豆块B.播种花生发芽
C.扦插的柳枝发芽D.葡萄枝条扦插发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像草莓、马铃薯、落叶生根进行繁殖时,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农民常用栽种蒜瓣的方法来繁殖大蒜,就是用茎进行的无性繁殖,种植带芽眼的土豆块、扦插的柳枝发芽、葡萄枝条扦插发芽都属于无性生殖,播种花生发芽属于有性生殖。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性生殖。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掌握无性生殖是植物常见的生殖方式,可与有性生殖对比理解
8.洋洋不小心划破手臂,暗红色的血液汩汩地流出,你认为应()
A.在受伤处的近心端止血
B.在受伤处的远心端止血
C.在受伤处的两端止血
D.可自然止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某人手臂受伤出血,血色暗红,血液连续不断流出,因此判断是静脉出血,故应在受伤处的远心端止血。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止血的方法。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脉、静脉血液流动的特点和止血的方法。

9.下列描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A.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B.为增加农业产量,毁林开田
C.为了蔬菜增产,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使有毒藻类死亡
【答案】A
【解析】
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A正确;把大片的沼泽地开垦成农田,破坏了生态环境,B错误;农民喷洒大量农药杀死害虫,污染了环境,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一般情况下工业废水也可以引发赤潮,如果工业废水能让有毒藻类死亡的话,同样对海洋中其它生物也是一种毒害,当然对保护生态环境不利了,D错误。

10.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A.肺结核、糖尿病
B.肺结核、甲型肝炎
C.色盲、甲型肝炎
D.糖尿病、色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肺结核、甲型肝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没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故选B。

【考点定位】传染病的特点;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11.我国特有的珍稀被子植物是()
A.银杉B.银杏C.金钱松D.珙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详解】
ABC.银杉、银杏、金钱松都属于裸子植物,ABC不合题意;
D.珙桐属于被子植物,又名“鸽子树”,为落叶灌木。

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

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

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12.呼吸是生命的标志。

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提供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D.能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实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线粒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13.生活中难免遇到意外情况,面对突发情况,以下处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A.遇到有人溺水时,先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后,再实施人工呼吸
B.遇到煤气中毒者,先将病人移至通风处,再实施人工呼吸
C.受伤时若出现喷射状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进行止血
D.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
【答案】C
【解析】
A、对溺水者先要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再进行人工呼吸,A正确;
B、煤气中毒是因为空气中缺氧,一氧化碳的含量高,大量的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造成人体组织缺氧,应该迅速将煤气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的通风处,使其呼吸新鲜空气,B正确;
C、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故应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指压法止血,C错误;
D、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帮助其服药或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D正确.
故选C
点睛: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14.外出用餐时使用自带的餐具,可以有效避免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

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则该项措施属于()
A.消灭病毒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解析】外出用餐时使用自带的餐具,可以有效避免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

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则该项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点睛: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5.下列有关艾滋病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体内检测出有艾滋病病毒,就可认定其为艾滋病患者
B.艾滋病病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C.艾滋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只要发现艾滋病病人,要严格将其隔离控制起来,进行治疗D.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容易造成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的继发性感染,
引起多种相关疾病而致人死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详解】
人体体内检测出有艾滋病病毒,不一定是艾滋病患者,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A错误;艾滋病病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B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因此C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容易造成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的继发性感染,引起多种相关疾病而致人死亡,D正确。

【点睛】
不歧视不孤立艾滋病患者;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16.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A.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肝脏、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
C.肠液、胰液、唾液、胆汁
D.消化道和消化腺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详解】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D正确。

【点睛】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7.李某经常偏食,结果他的上皮组织发生了角质化,皮肤粗糙,而且还出现了皮下血管出血,这是由于他偏食造成体内缺乏()
A.维生素A和维生素D B.维生素A和维生素C
C.维生素C和维生素D D.维生素A和维生素B1
【答案】B
【解析】
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皮肤粗糙等症状,维生素C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会患坏血病,皮下、牙龈出血等.根据题中的叙述可以判断他体内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C。

18.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义务献血的公民的年龄规定是()
A.18周岁以上B.18﹣55周岁C.16周岁以上D.18﹣35周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

【详解】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

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

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

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体的血量和无偿献血的原则、意义、要求。

19.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E),父亲患病(基因组成为Ee),母亲表现正常,孩子患病的概率及其基因组成是
A.50%、Ee B.25%、Ee C.25%、ee D.50%、ee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2)“家庭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双亲中一个基因组成为Ee的患病者”,则表现正常的基因组成是ee,患病者的基因组成是EE或Ee。

【详解】
“双亲中一个基因组成为Ee的患病者,另一个表现正常”所生孩子的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后代的基因型是Ee:ee,各占50%,因此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Ee)的概率是50%,基因组成是Ee。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0.下列都是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A.巨人症和佝偻病B.侏儒症和糖尿病
C.坏血病和脚气病D.白化病和糖尿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激素分泌异常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亢;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

而佝偻病、坏血病和脚气病是由维生素缺乏引起的。

【详解】
A.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符合题意。

C.坏血病是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脚气病是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都不是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白化病是先天性隐性遗传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激素异常症、维生素缺乏症和一些常见的遗传病的来源。

21.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关系的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详解】
植物包括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而不是单子叶植物包括种子植物,A错误;科包含属,属包含种,而不是种包含属,属包含科,B错误;马不包括斑马,马和斑马都属于马属,马、斑马、驴都属于马科,C错误;蔷薇科包括梅属、梅属包括桃,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分类关系。

22.“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这种呼吸发生在鸟类()
A.静止时B.行走时
C.任何时候D.飞行时
【答案】D
【解析】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

可见D符合题意。

23.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反应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列指数属于肥胖的是()
A.18 B.26 C.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国际上常用BMI指数(体质指数)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

BMI指数是用体重(kg)/身高2(m2)所得的数值。

【详解】
BMI是国际上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常用指标,其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正常值在20~25之间,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属肥胖。

分析可知,体重指数为18表示体重偏轻,体重指数为26表示体重正常,体重指数为40,说明身体肥胖。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的体重比较方法。

24.一块肱三头肌附着在骨头上的结构是()
A.肌腱B.肌腹C.神经D.血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详解】
骨骼肌的组成如图所示:
肱三头肌靠两端的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血管对骨骼肌其营养作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活动,肌腹具有受到刺激收缩的作用,A正确。

【点睛】
此题考查了骨骼肌的组成与功能,难度一般。

25.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都能适应生存的环境,也以不同方式影响环境
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之间有互助也有斗争
C.阳光是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D.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大量个体死亡,但也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详解】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A正确;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

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互助合作关系又有竞争关系,B正确;阳光是影响森林植物、海洋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是影响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C错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大量个体死亡,这有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26.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肾单位中的④也属于循环系统
B.②和①中液体成分比较,氧和尿素含量减少
C.若检测到③的液体成分中存在血细胞,可推知B处器官发生病变
D.过程A和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静脉、③肾小管、④肾小球、⑤肾小囊,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