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702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门类:电子科学与技术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适用年级:2014级
所属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董可秀
方案制订人:董可秀方案审核人:林其斌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论-实践-职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受到相关工程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能力等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工艺指导、生产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培养规格要求
1.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掌握电子材料、工艺、器件及系统的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2.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3.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专门人才。
1
(二)主要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能力要素、课程对应关系表
三、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课程体系
(一)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固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
(二)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国防教育、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与创新、专业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训、生产实习、课程实验、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六、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
(二)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
七、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8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40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56学分,专业选修课35.5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43.5学分;鼓励毕业生获得“CEAC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工程师”职业认证证书、“CEAC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职业认证证书、“CEAC 微机与维护工程师”职业认证证书、“CEAC EDA应用电子技术工程师”职业认证证书、“CEAC DSP应用电子技术工程师”职业认证证书等中的一个职业认证证书。
八、必要说明
本教学计划适用于电子科学与技术2014级本科专业,学生必须学完规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和方向模块中任一模块内的必修及选修课程,并达到规定的学分。
表1:课堂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表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表
(注:课程实践指除了实验之外的课程实践环节,如课程实习、课程实训等。
)
3
4
5
6
7
8
表5-4: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应用模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