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检测题(含答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移民不属于推力导致人口移动的是()
A.菲律宾马荣火山爆发,当地居民外迁
B.中国修建三峡工程,库区人口向外迁移
C.西部大开发使我国很多人迁往西部地区
D.中国西北地区草原沙化,一些人被迫迁移
2020年7月11日是第31个世界人口日。
结合下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2.现在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B.北美洲C.大洋洲D.欧洲
3.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美洲B.欧洲
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
4.目前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的可能是()
A.中国、日本B.美国、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
旅游承载力也称景区旅游容量,它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力,即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包括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是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容纳的游客活动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决定景区旅游承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6.布达拉宫是西藏建筑的杰出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不便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D.游客量不足
下图中甲、乙、丙为我国三个不同的区域,图中箭头①~④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①—④能反映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流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文化教育B.经济差距C.环境质量D.工程建设
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
A.25万B.30万C.35万D.45万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1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12.关于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
B.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C.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
D.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③D.④
14.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因是()
A.①B.②C.④D.⑤
2019年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为5.7‰,死亡率为6.7‰。
年末常住人口3751万人,比上年减少22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9%,比上年提高0.8%。
0至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0.3%,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3.8%。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黑龙江省人口主要迁往()
A.上海市B.北京市C.广东省D.海南省
16.导致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原因有()
①计划生育政策②生育观念改变③医疗条件改善
④经济发展缓慢⑤冬季气候寒冷⑥农产品质量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
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
图为2010~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增速、外出农民工增速以及本地农民工增速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总量相等
B.2011年外出农民工增速降低值等于本地农民工增速上升值
C.2010~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低于外出农民工增速
D.2010~2014年外出农民工以及本地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
18.该图表明我国农村()
A.常住人口持续增加B.未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C.居民收入增速变慢D.劳动力回流现象明显
《中国人口与环境》一书中指出,“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超出了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目前的全国人口数
C.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为7亿左右
D.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无限扩大
20.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科技水平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提高人均资源消费水平④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⑤鼓励向国外移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
读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制约俄罗斯的亚洲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气候条件
22.俄罗斯的亚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主要表现在()
A.地域辽阔,地广人稀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
C.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D.气温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下图为2017 年我国四大城市群分季度新流入人口占全国总流入人口的比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关于四大城市群人口流入比例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三角”城市群高于其他城市群
B.成渝城市群全年各季度变化最小
C.四大城市群第二季度都比第一季度高
D.“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变化趋势相似
24.影响成渝城市群第一季度新流入人口比例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历史文化B.自然环境C.户籍制度D.经济发展水平
二、综合题
2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总人口约12219.2万人;根据各省统计局和国家驻当地调查队的统计数据,到2012年末,东北地区的总人口约为10973.4万人,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的人口正在减少。
材料二: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线图。
(1)描述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分析A B两地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描述C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D海湾沿岸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析东北地区出现人口迁出现象的原因。
26.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 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
年龄中位数是一种位置的平均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按年龄)相等的部分,一半在中位数以上,一半在中位数以下。
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1)材料一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请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原因。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B 6.C 7.C 8.B 9.A 10.C 11.A 12.B 13.C 14.D 15.B 16.A 17.D 18.D 19.C 20.B 21.D 22.A 23.D 24.A
25.(1)从东南向西北递减;A地为长白山东南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长白山抬升,多地形雨。
;B地为长白山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2)地形: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开阔平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有松花江、嫩江流经,流量大,含沙量小,有结冰期;土壤:肥沃的黑土;植被(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任答3点)
(3)地处渤海的西海岸,雨季短,晴天多,光照强,蒸发旺盛(或春夏至初夏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有利晒盐);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
(4)老工业基础衰弱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劳动力增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26.(1)总人口数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2)我国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大;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任答两点)
(3)年龄中位数将会变大。
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逐渐下降,低龄人口数量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人口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
(任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