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城市布局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的城市布局设计
两条超长的建筑基线,是秦汉时期华夏先民超绝测绘技术的表现,它们表明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有能力在上千公里的尺度上进行宏大的城市规划。

(图1)
图1
一、秦朝城市布局设计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随后秦始皇北逐匈奴,南平百越,把中国人视野里能占的地全给占了。

从此之后,秦始皇独孤求败,觉得自己要创造一个天上之国。

于是,秦始皇巡视天下的时候,在山东沿海修了3座宫殿,象征着秦国东面的3座大门,又修驰道联通九州。

后世赫然发现,秦始皇在山东修的3座宫殿,与秦都咸阳连成了一条长达900公里的超长建筑基线。

其中秦东门石与咸阳的中轴线在900公里的尺度上,与地球纬度的误差仅1°。

1993年10月,陕西文物技术保护中心又发现了汉代多个建筑按南北向连成了一条直线,近而发现西汉有一条长达870公里,与地球经线误差仅0.3°的南北轴超长建筑基线。

两条建筑基线分别以东边大海,北边大漠为起点,以地球经线和纬线为标尺,在长安垂直相交。

这是神的尺度,天国的尺度,正如汉朝给我们民族取的名字——汉,星汉也,天上银河也。

秦结束了长达500余年的纷争割
据局面,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修建了通向全国的弛道,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图2)
图2秦朝疆域图
二、秦朝城市布局设计风格
秦的宫殿大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上,既显示了王宫的威严,又充分利用高台的有利地形建成几层楼阁式建筑,其都城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极点。

首先,秦国统一六国后,秦人普遍有一种霸气和豪情,在城市的建筑上也渗透着这种气势与精神,他们不想把自己束缚起来。

其次,秦国是一个强大的开拓性国家,秦始皇一生都在征战、征服,因此,他的都城建设也贯穿着这种理念。

第三,秦人认为,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住了强悍的匈奴人,其他的地方就已经非常安全了。

在秦国之后,有多个封建王朝都建都关中。

但不管是著名的汉长安城,还是以“世界王者之都”为理念进行规划设计的唐长安城,虽然均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但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方面,均与秦咸阳城判然有别—都没有秦咸阳城概念中那种囊括整个关中的磅礴大气,也比不上秦咸阳城的恢宏之气。

另外,在国际上,与秦咸阳城同时或前后时间相近的西方大都会,如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城、罗马共和国的罗马城,无论在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方面都不能与秦咸阳城相比。

(图3)
图3秦咸阳宫复原想象图
三、秦朝城市设计特色
秦都咸阳规模恢宏。

秦孝公起用商鞍变法,公元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秦人将“阙”与“宫”融为一体,形成帝王居住与布政一体化的高台建筑。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扩建先王宫室,建造六国宫殿,增修诸庙及章台,上林等宫苑。

修建阿房宫,将咸阳周围200里内270个宫观,用“复道”和“角道”连接,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此时城市人口约50万。

别具一格的建城模式。

秦都咸阳的城市功能,从秦昭王开始,便从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城”的功能,向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市”的功能转变。

是以天险地第二,用象天思想设计都城。

秦人扩建都城咸阳,模拟“天象”,将银河系中的主要星座与渭河横桥附近的主要宫苑一一对应,把“象天”的思想从“征象”推进到“体象”阶段,形成“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设计特色。

秦咸阳的建筑布局是以渭河为纬向轴线,以咸阳宫为经向轴线,以经纬的交点横桥为中心,建筑物向周围扩散,分布在两个同心圆之内。

第一个圆隘为依托,“表南山之颠以为阙”,“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形成“北至九峻、甘泉,南至户、杜,东至黄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的大都会。

这种在军事上以进攻为特征,在经济上以开放为标志,在发展上以天下为目标,没有修筑狭义的城地,不受区区砖瓦壁垒束缚的大都城模式,构成了秦人独
有的“城堡观”。

(图4)
图4秦都咸阳范围图
四、秦汉布局设计理念
秦灭六国后,拆除各国都城城墙,并将大量人口集中首都咸阳。

徒天下富户聚集咸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

汉朝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和新的以防守北方匈奴而设防的新城市。

05城市分布地域大大扩展。

开辟国际干线,国际贸易有了发展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秦朝设计具有一定的功能分区:秦都咸阳的手工业作坊区位于渭北咸阳的西南(早期的市和手工业相结合),陵墓位于秦都咸阳的西北方。

宗庙在渭河南,有极庙、昭庙等七庙(左祖右社)。

宫殿以咸阳宫为中心,光乐宫、信宫、甘泉宫、梁山宫、六国宫殿、阿房宫、望聚宫环其布置。

秦国应用天体观念改造咸阳:渭水贯都,以象天汉,象天法地(图5)。

图5天体观念图
五、影响秦汉城市布局设计的因素
在秦代,小镇比较多,算得上规模的大城市很少。

到了两汉期间,随着大汉帝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军事斗争的需要,开始扩展城镇。

比如,为了防御匈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地区构筑了著名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城郭。

河西四郡到了东汉末年已经包含四十三个城镇。

如同河西走廊四个城郭一般,这些因为军事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小城镇,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之中,逐步脱离了原来的军事目的,而将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和文化上面。

汉代人口的不断发展,工商业活力的迸发,更是推动了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多。

在西汉末年,当时的人口数量已经激增到了六千万人,然而这些还并不包括黑户。

当时长安、洛阳等大城市都达到了几十万人口。

城市人口的数量,除了本地人之外,还包括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

在边远的城市人口较少,而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边的城市人口则较为密集。

在城市的各类人口的分布中,官僚和贵族的比例较多,还有一部分工商业者,农业生产者最少。

城市中的商业和行政能力很强,社会的分工化也慢慢形成。

汉代城市的规模、规划和布局是不断加大的。

在先秦时期,诸侯国的国都其城区的周长不能超过三百丈a,它下面的大都邑不能超过一百丈,中小都邑不能超过二十丈和十一丈。

到了汉代,城市的修建开始逐步扩张。

在城市的布局和规划的过程中,汉人较为重视地理位置、环境和水源等因素,同时也兼顾政治和军事。

当时人们在规划新城建设时,会将土地、水源、医疗、
行路等问题都做好规划和设定,更有的城市在建设和规划的时候,已经将资源问题考虑在内。

纵观这个时代的城市规划结构是非常严谨的,整个城市的布局整齐有序,布局合理。

以城中的主要干道作为经纬线,城内所属的宫殿、官署、街巷等主要区域分列其间。

汉代城市建设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城墙较高,如果没有山的阻挡,赶路的人们在距离较远的地方就能遥望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城市。

比如,东汉洛阳城的城墙高度为十四至三十公尺c之间,残墙高度为五至七公尺之间。

长安和洛阳在城市的四周都有十二个门,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置三个门。

在这三个门中,中门是最大的,城墙的外围有护城河环绕,也就是城池。

在城的四个角上分别筑有向外突围的敌台,也有的城市在城门的外面筑有瓮城,以达到防御的目的。

而那些郡国的城市,城墙高度和墙的宽度都有小于都城,城门也要少,但是基本的机构和布局是没有什么变化的。

在汉代的城市中,宫殿和官署是占据最为主要的位置,在宫殿的四周还另外筑有宫墙。

据考古学家勘测,汉代长安城中,仅长乐宫和未央宫就差不多占据了全城面积的二分之一。

就算是在一些郡县城市中,官署和宫殿也是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

汉代的城市呈经纬分布,长安城中八街九陌,而洛阳则是二十四街,也就是纵横交叉排列,就如同今日的东西为路,南北为街的排列。

城内的街道以通往中心城门的为最宽,而皇帝专行的驰道就处于正中位置。

汉代的城市又有“复道”,也就是跨越其他街道或者建筑,形成立体的人行桥,这种复道只属于皇帝所有。

在汉代的城市建设中,对于供水也非常重视。

汉代城市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城市都是依水而建,这样就可以较为充分地利用自然河流或者开凿河渠来引水入城。

在这个时期的城市中,人们不仅仅利用地表水,而且还开始利用水井。

在有些宅院之中,也设有水井,所以,现在我们所说的“市井”也就是源于此。

由于在城市中所居住的多是上层阶级,他们对于生活资料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城市中就有出售各类生活资料的集市,也有专门制作各种生活用品的手工作坊。

陶市、马市、铁市、布市罗列分布其中。

书籍是人类灵魂的结晶,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书籍,那么世界肯定会是充满了灰暗。

书籍是穿越历史的阳光,可以冲破黑暗的束缚,给人的心灵带来无尽圣
洁的希望之光。

在汉代,由于书写工具的原因以及焚书坑儒的影响,书籍的存留较难,然而总有一些人会因为对书籍的热爱,用尽生命去存留。

汉代已经出现了藏书的藏书楼,比如西汉时期,长安城便有石渠阁、天禄阁、兰台等藏书楼;而在东汉时期,洛阳则有辟雍、东观、兰台、石室等藏书处。

在这个时候私人的藏书楼也已经出现,而且藏书之丰富能够与官家藏书相媲美。

比如,汉代的河间王刘德藏书鸿富,几乎可以和汉代官方的藏书相媲美。

而且汉代已经有了专门买卖书籍的市场。

汉代政府设置太学,这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到了汉代末年,在太学读书的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汉代的城市还非常重视绿化、清洁和排污的效果。

在许多的城市都开挖和新建众多的人工湖和水榭池亭,这些美丽的人工湖和水池都有着较为规整的布局,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同时又净化了空气。

为了保持地面干净的环境,汉代人较早地注意并且采用以水压尘的方法以使人们舒适。

同时,污水处理问题和清淤问题也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当时的很多城市中都有排水管道,而且还在道路的两旁开凿水沟,以便于疏通水流,可见从那个时期开始,城市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

汉代城市已经具备了各种功能,给了人们一个深厚的历史背影。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回首看向历史的天空,那轮明日挂在西汉的洛阳城上,向我们展示一个大汉帝国的华丽图景。

六、总结
秦汉时期城市布局的设计取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以及政治面貌也是决定性因素,城市规划结构都是非常严谨的,整个城市的布局整齐有序,布局合理。

长安城规划设计特点可总结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