桤叶唐棣-蓝莓复合果醋的研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桤叶唐棣-蓝莓复合果醋的研制
张卓睿;鲍虞园;姜贵全;毛迪锐
【摘要】以桤叶唐棣、蓝莓为主要原料,对桤叶唐棣蓝莓复合果醋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确定桤叶唐棣和蓝莓适宜质量比为1∶2;通过正交试
验分析,得到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糖度18%,酵母接种量0.1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6d,在此条件下酒精度可达9.4%vo1;由响应面试验确定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酒精度7%vol,发酵温度30℃,醋酸菌接种量为12%,此条件下发酵所得的复合果醋中总酸含量可达5.33 g/100 mL.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2016(035)011
【总页数】5页(P181-185)
【关键词】桤叶唐棣;蓝莓;果醋;响应面
【作者】张卓睿;鲍虞园;姜贵全;毛迪锐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75.4
果醋是以水果或果品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健康饮品,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日益加深,果醋以其独特的养生功效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各种风味别致的复合果醋也应运而生[1-3],在功能饮料市场拥有较大的开发潜
力,市场前景广阔。
蓝莓学名越桔,其所含的熊果酸、花色苷、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防癌、抗菌、改善记忆力、保护视力等功效[4-7]。
桤叶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Nutt)亦称高钙唐棣[8],果实钙含量较高,还含原花青素、花色苷、绿原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预防癌症、降糖尿等保健作用[9-12]。
桤叶唐棣和蓝莓皆属于浆果,贮运性较差。
本试验将桤叶唐棣和蓝莓混合发酵制成复合果醋,不仅能丰富果醋品种,而且可以为桤叶唐棣和蓝莓的开发拓展思路,以期为其深加工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1.1 材料与试剂
桤叶唐棣:采于蛟河林场;蓝莓:市售;葡萄酒专用酵母: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醋酸菌:上海迪发酿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蔗糖(一级):市售;葡萄糖、琼脂、酵母膏: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亚硫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钠(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壳聚寡糖(分析纯):北京正天成澄清技术有限公司;果胶酶(500 U/mg):上海瑞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酵母菌活化:将酵母加入10倍体积的2%蔗糖溶液中,搅匀,35℃条件下活化30 min[13]。
醋酸发酵培养基:按10%葡萄糖、2%碳酸钙、2%琼脂、1%酵母膏和100 mL水配成培养基,杀菌后,制成斜面接种醋酸菌,30℃培养72h。
活化的醋酸菌接入灭菌后的桤叶唐棣-蓝莓酒中,30℃、120 r/min恒温振荡培养30 h,连续扩培2次,进入对数生长期时即可作为种子液[14]。
1.2 仪器与设备
LDZX-40Ⅱ型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BS-1E型恒温振荡培养箱:金坛市华城开元实验仪器厂;RHB80手持式糖量折光仪: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YP-5108料理机:慧溪市宇普电器有限公司;JH722S型可见分光
光度计:上海菁华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清洗破碎:选择成熟度好、无病虫害的桤叶唐棣和蓝莓,流水洗净后,用料理机破碎处理;酶解:向破碎后的果浆中加入0.05%的果胶酶,在45℃条件下酶解4 h;成分调整:用蔗糖调整混合汁的糖度至最适值,同时加入0.04%的NaHSO3。
成
分调整后的混合汁在75℃保温15 min,以达到灭酶灭菌的效果;陈酿、过滤、澄清:将发酵好的复合果醋置于14℃陈酿30 d,然后加入1%的壳聚寡糖,在30℃条件下澄清2 h,8 000 r/min离心5 min过滤;杀菌:将澄清后的复合果醋装入容器中,常压条件下于80℃杀菌15~20min。
1.3.2 酒精发酵试验
以酒精度为评定指标,参照文献[15]的方法分别考察初始糖度(12%、14%、16%、18%、20%、22%),发酵温度(26℃、28℃、30℃、32℃、34℃),
发酵时间(3d、4d、5d、6d、7 d、8 d),酵母接种量(0.02%、0.04%、
0.06%、0.08%、0.10%、0.12%)对酒精发酵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分析优化酒精发酵条件,因素与水平见表1。
1.3.3 醋酸发酵试验
以总酸含量为评定指标,参照文献[3,13-14]的方法考察醋酸菌接种量(6%、8%、10%、12%、14%)、酒精度(5%vol、6%vol、7%vol、8%vol、9%vol)、发酵温度(26℃、28℃、30℃、32℃、34℃)对醋酸发酵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醋酸发酵条件,响应面试验因素与水平编码见表2。
1.3.4 测定方法
酒精度:酒精比重计法[16];总酸(以醋酸计):酸碱滴定法[17];总糖含量:手持式糖量折光仪测定。
2.1 桤叶唐棣与蓝莓最佳质量比的确定
桤叶唐棣汁和蓝莓汁分别按质量比5∶1、4∶1、3∶1、2∶1、1∶1、1∶2、1∶3、1∶4、1∶5混合,调整初始糖度至14%,接入0.06%的酵母菌,于28℃恒温培
养箱中发酵5 d,所得酒液接入10%的醋酸菌,120 r/min、30℃恒温摇床上发酵7 d后测定总酸,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蓝莓添加比例的增加,复合果醋的产酸量逐渐增大,当桤
叶唐棣和蓝莓的配比超过1∶2后,增加幅度趋于平缓,而蓝莓添加比例过高会减弱桤叶唐棣的风味。
因此,综合考虑确定桤叶唐棣和蓝莓的适宜质量比为1∶2。
2.2 酒精发酵条件优化
2.2.1 初始糖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糖度的升高,酒精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糖度为18%时
酒精度达到最大值7.2%vol,之后糖度再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活性,使酒精度下降。
因此,选择适宜的糖度为18%。
2.2.2发酵温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酒精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酵;温度为28℃时酒精度达最大值7.3%vol,高于或低于该温度,都会影响酶及酵母的活性,酒精度较低。
因此,选择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8℃。
2.2.3 发酵时间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酒精度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
酒精度在第6天达最大值8.2%vol,之后再延长发酵时间,酒精度反而会缓慢下降。
因此,选择适宜的发酵时间为6 d。
2.2.4 酵母接种量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由图5可知,随着酵母接种量的增加,酒精度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当酵母接
种量>0.08%后,酒精度增加不显著。
因此,选择适宜的酵母接种量为0.08%。
2.2.5 酒精发酵条件优化正交试验
酒精发酵条件优化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见表3,方差分析见表4。
由表3、表4可知,初始糖度(A)和发酵温度(B)是极显著性因素,发酵时间(C)是显著性因素。
影响酒精发酵的主次因素为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
通过各因素优水平可知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2D3,即初始糖度18%,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6 d,酵母接种量0.10%。
按此条件进行验证性试验,测得酒精度为9.4%vol。
2.3 醋酸发酵条件优化
2.3.1 醋酸菌接种量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由图6可知,随着醋酸菌接种量的增加,果醋的总酸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量为12%时复合果醋总酸达最大值5.12 g/100 mL,之后再增加接种量,醋酸菌的生长繁殖将过多消耗营养底物而导致产酸量降低。
因此,确定适宜的醋酸菌接种量为12%。
2.3.2 酒精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由图7可知,随着酒精度的升高,果醋的总酸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酒精度为7%vol时产酸量达最大值5.18 g/100 mL,之后再增加酒度会使醋酸菌活性受到抑制而产酸量降低,因此,确定适宜的酒精度为7%vol。
2.3.3 发酵温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由图8可知,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果醋的总酸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发酵温度为30℃时,总酸度值最高,为5.26g/100mL,可知该温度是醋酸菌发酵的最适宜温度。
因此,确定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0℃。
2.3.4 醋酸发酵的响应面试验分析
醋酸发酵响应面试验结果见表5,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对表5结果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桤叶唐棣-蓝莓果
醋的总酸含量(Y)对应酒精度(A)、发酵温度(B)和醋酸菌接种量(C)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
由表6可知,回归模型P<0.000 1,说明试验所得二次回归方程极显著,具有统
计学意义,而失拟项P=0.743 4>0.05,差异不显著,说明所建立回归模型可对
结果进行预测;决定系数R2=0.995 0,精密度为31.714>4,表明方程拟合度和可信度均较高[13]。
综上所述,利用该回归方程可优化桤叶唐棣-蓝莓复合果醋的
醋酸发酵工艺条件。
根据回归方程一次项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知影响复合果醋总酸的主次因素为酒精度(A)>发酵温度(B)>醋酸菌接种量(C),三个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曲面见图9。
由图9可知,试验点范围内都产生了最大值,说明所选水平合理,能反映出对总
酸的影响趋势。
其中酒精度与醋酸菌接种量的交互作用(P<0.000 1)、发酵温
度与醋酸菌接种量的交互作用(P=0.0019<0.01)对酸度的影响极显著,表现为
曲面陡峭,等高线呈椭圆形,而酒精度与发酵温度的交互作用(P=0.038<0.05)曲面稍显平滑,等高线略趋变圆,说明其对酸度的影响略低于前两者。
通过响应面得出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精度6.73%vol,发酵温度29.76℃,醋酸菌接种量12.41%,对应总酸响应值为5.39 g/100 mL。
为方便实际操作,将最佳条件修正为酒精度7%vol,发酵温度30℃,醋酸菌接种量为12%,按此条件进行3次平行验证试验,测得酸度平均值为5.33 g/100 mL,与回归方程预测值
相差0.06 g/100 mL,实际值与预测值基本吻合。
本试验通过单因素、正交、响应面试验研究桤叶唐棣-蓝莓复合果醋发酵条件优化。
结果表明,桤叶唐棣与蓝莓复配的最佳质量比为1∶2,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
为初始糖度18%,酵母菌接种量0.1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酒精度可达9.4%vol;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精度7%vol,发酵温度
30℃,醋酸菌接种量为12%,此条件下所制得复合果醋的总酸含量可达到
5.33g/100mL。
【相关文献】
[1]霍川,刘青青.我国果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70-14472.
[2]徐佳,高萌.桑葚果醋发酵条件的优化[J].中国酿造,2015,34(8):160-163.
[3]王鹏,张亚南,王璐,等.响应面法优化干制无花果果醋发酵工艺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5,
34(11):122-125.
[4]张杨,谢笔钧,孙智达.蓝莓酒渣、果、酒中花色苷成分鉴定及酒渣与果中花色苷抗氧化活性比
较[J].食品科学,2016,37(2):165-171
[5]WHUTE A R,WILLIAMS C M.Effects of a single dose of a flavonoidrich blueberry drink
on memory in 8 to 10 y old children[J].Nutrition, 2015,31(3):531-534.
[6]SHEN X,SUN X H,XIE Q C,et al.Antimicrobial effect of blueberry (Vaccinium corymbosumL.)extracts against the growth ofListeria monocytogenesandSalmonella enteritidis[J].Food Control,2014,35(1): 159-165.
[7]ROOPCHAND D E,KUHN P,ROJO L E,et al.Blueberry polyphenolenriched soybean flour reduces hyperglycemia,body weight gain and serum cholesterol in mice[J].Pharmacol Res,2013,68(1):59-67.
[8]王战龙,黄立华,龙忠伟.桤叶唐棣组培技术[J].林业技术开发,2013,27(3):123-125.
[9]王晴晴.桤叶唐棣原花青素的提取与抗氧化性能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LI R,HETTIARACHCHY N,RAYAPROLU S,et al.Phenolic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askatoon berry(Amelanchier alnifolia)pomace extract[J].J Med Food,2014,17(3):384-392. [11]LAVOLA A,KARJALAINEN R,JULKUNEN-TIITTO R.Bioactive polyphenols in
leaves,stems,and berries of Saskatoon(Amelanchier alnifoliaNutt.)cultivars[J].J Agr Food Chem,2012,60(4):1020-1027.
[12]ROP O,REZNíCEK V,MLCEK J,et al.Nutritional values of new Czech cultivars of Saskatoon berries(Amelanchier alnifoliaNutt.)[J]. Horticult Sci,2012,39(3):123-128.
[13]钟宝,李凤林,张传军.软枣猕猴桃玫瑰醋发酵条件响应面法优化[J].中国酿造,2016,35(2):88-91.
[14]张强,辛秀兰,杨富民,等.红树莓果醋酿造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J].食品科学,2016,37(3):6-10.
[15]赵文亚,张立华,孙中贯.石榴果醋酒精发酵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11):76-78.
[16]杨建红,张惠玲,张卫峰.多菌混合发酵鲜枣果醋的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5,34(8):155-159.
[17]张意静.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