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四(有关0的除法)-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窗四(有关0的除法)-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
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0的除法原则。
•掌握在0与非零数之间进行除法的方法。
•训练学生动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0的除法原则。
•0与非零数之间进行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0的除法原理,让学生产生明白0与非零数的关系。
•解决0与非零数之间除法产生的问题。
教学准备:
•书本:《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具:黑板、白板、彩笔、直尺、环形图、饼图,绘图工具,计算卡片等。
教学内容:
•了解0的特殊性质
提问:0是什么数?
引导学生想一想,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得出:0在数轴上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数;同时0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0不影响其他数的大小,因此,任何数加(减)0的结果都是这个数本身。
•引导学生理解0的除法原理
1.当一个数与0进行除法时,这个数不管是正数、负数、还是0本身,结果
都是0。
举例:8 ÷ 0 = 0,12 ÷ 0 = 0,0 ÷ 0 = 0;
2.0不能除以任何数,因此,当一个数为0时,进行除法运算时,式子是不成立的。
举例:0 ÷ 5,0 ÷ 0 均不能进行除法运算。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解释:因为数学中除法是一种分配运算,而0没有大小,不分配也是0,所以,0不能与其他数进行分配运算,因此,无法进行除法运算。
1.用图形帮助学生理解0的除法原理
通过饼图和环形图的展示,让学生明白当分母为0时,规定分子为0,结果等于0,这也是0的除法原理。
2.学习0与非零数之间进行除法的方法
提问:当除数不是0而被除数为0时,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想一想,结合实例,得出:当除数不是0而被除数为0时,无法进
行除法运算。
提问:当除数是非零数而被除数也是非零数时,怎样计算?
使用计算卡片进行示范和练习。
引导学生发现,当除数是5时,我们可以用5张1元钱进行计数,并将分别计数的结果标注在黑板上,然后询问学生:这5元
钱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有多少元?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很快发现,当将5元钱分成1元一组时,可以得到5组;当将5元钱分
成2元一组时,可以得到2组,还剩下1元;当将5元钱分成3元一组时,只能
得到1组,剩下2元。
然后,引导学生用计算卡片完成:5 ÷ 1 = 5,5 ÷ 2 = 2……5 ÷ 4 = 1 剩下1分。
学生会很快得出结果:5 ÷ 5 = 1,0 ÷ 5 = 0,4 ÷ 5 = 0 余4。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有趣的图片,让学生体会0的特殊性质和0的除法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在0与非零数之间进行除法的方法。
同时,通过计算卡片的实际练习,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图形实例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本课时全方位、多角度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0的除法原理,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