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圆柱木模板新型加固体系施工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圆柱木模板新型加固体系施工技术
发布时间:2022-11-18T06:29:19.338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14期第7月作者:薛明帅
[导读] 当城镇既有建筑使用到一定时期后,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薛明帅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上海市 200000
摘要:当城镇既有建筑使用到一定时期后,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尤其是地处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既有建筑,因使用维护不当,导致地基浸水,引起地基土湿陷,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裂缝、倾斜等,存在安全隐患。
受制于城市规划审批限制,许多老旧小区无法拆除重建消除安全隐患,只能采取维修加固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维修加固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建筑结构,保留了城市街区的原始风貌,留住了乡愁记忆。
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理念,避免大拆大建,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资金,经济合理性显著,既有建筑维修加固意义重大。
关键词:圆柱木模板;加固;施工技术
引言
在实际的加固技术应用期间,施工人员主要通过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两种方式达到相应的施工目的,在直接加固法中,主要有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外粘钢板加固法,间接加固法中,主要有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撑加固法、消能减震等多种加固方法,建筑施工人员应密切关注老旧结构的特点和性能使用情况,对各类结构进行完整的加固分析,达到国家规定的加固抗震要求。
1建筑圆柱木模板加固体系施工技术概述
1.1施工特点
圆形木模板为半圆形模板,半圆形模板的上、下、左、右侧分别设有凸块和凹槽。
凸块和凹槽的相互配合,便于圆形木模板连接成圆柱模板,组装灵活,可调性强。
钢带应先安装在上下圆木模板的接缝处,然后沿圆柱模板的轴向间隔分布,有利于加强模板的稳定性,保证模板的接缝。
模板严密,有效避免砂浆跑漏。
水平钢筋(钢支撑钢筋)中间用两个或多个螺钉安装在方木上,使水平钢筋(钢支撑钢筋)受力均匀,不会倾斜,建筑模板的稳定性加固装置得到改进。
水平钢筋(钢支撑钢筋)开设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数量为多组,沿水平钢筋(钢支撑钢筋)的长边方向等距分布,便于不同尺寸墙柱的加固,应用范围广泛。
水平钢筋(钢筋支撑钢筋)截面形状为凹形,多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等距分布,大大减轻了水平钢筋(钢筋支承钢筋)的重量和工人的劳动强度。
水平钢筋(钢支撑钢筋)上下表面平整,相邻水平钢筋(钢支撑钢筋)通过螺栓螺母相互配合牢固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建筑模板钢筋的稳定性设备。
1.2工艺原理
本工艺原理是以圆柱木模板新型加固方式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模板紧固装置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减少模板连接处容易出现跑浆、漏浆的现象。
圆柱木模板新型加固方式的优点是能适应不同尺寸圆柱的加固使用,支撑效果灵活性较高,能自主化调节。
2应用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必要性
2.1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居住建筑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针对房屋结构安全性不足、接近设计使用寿命或抗震性能不足的情况,采用高效的加固改造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延长房屋使用寿命,加强房屋抗震能力,进而为居民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2.2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居住需求
由于土地资源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开发更多的新建设项目显然是不现实的,其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
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结合当下智能家电的应用,不仅可以赋予建筑更多的功能,提高房屋的品质,还可以降低整体造价,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多样化功能需求。
3建筑圆柱木模板新型加固体系施工技术
3.1柱外包钢加固法
根据图纸及设计要求对柱加固构件的四周包裹角钢、缀板等材料,本工程采用湿式外包钢的加固方式。
主要是指在被加固构件和角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通过选用一些性能较好的包钢灌浆料将相关结构填满塞实。
经过施工建筑人员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外包钢加固法被应用于建筑结构中,不会对构件截面的尺寸作出巨大的调整,并且节约大量的施工材料,采用合理方式确保构件承载力、延展性和刚度逐渐增强。
与此同时,应用此种加固施工方法也将面临诸多现实应用问题,施工作业人员需要调整好梁柱混凝土的表面处理、角钢及扁钢缀板结合面处理、结合面黏结剂的选择及施工、钢构套的保护和角钢通过楼板的施工等施工环节。
在加固过程中,此种加固方法也存在一些困难。
3.2粘贴钢板加固技术及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
粘贴钢板加固技术和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原理、使用场景和优缺点比较相似。
两种方法均是将钢板或碳纤维材料粘贴在混凝土表面以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钢板(碳纤维)与原结构的协同受力,减小整体应变,改善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力状态,从而提高承载力、限制裂缝扩展。
粘贴钢板加固技术多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而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技术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及受拉构件的加固。
两种方法都具有施工快速、现场湿作业量少、对生产生活影响小、加固后对原结构空间使用影响小等优点,其中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还具有耐腐耐潮耐用、重量轻、维护费用较低的优点。
粘贴钢板加固技术和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在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限制:(1)需要较高的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2)承载力提高幅度有限。
对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为避免加固量过大,导致加固后的构件存在脆性隐患,需控制加固提升的受弯承载能力不超过40%,并以加固前原构件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的0.85倍,来控制加固后的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此时原纵向受拉钢筋首先屈服,构件受压区的混凝土有可能尚未破坏,但混凝土已出现明显裂缝,构件挠度较大,截面具有一定延性,体现出明显的破坏预兆。
粘贴钢板加固技术和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均需根据建筑防火的要求进行防火处理,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应避免用于后期装修施工使用射钉及膨胀螺栓的区域。
3.3加大断面强化技术
加大截面的加固方法是通过加大截面来增加加固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
该方法适用于梁、板、柱、墙及一般结构的混凝土加固。
其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具有成熟的设计施工经验;但现场施工湿作业时间较长,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加固后,房屋净空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这种加固方法应避免新加混凝土部分因应力应变滞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尤其是当原有结构的应力应变值较高时,以混凝土承载力为主的受压构件和受剪构件,会依次破坏原有结构和加建部分,导致加固效果不佳。
因此,加固前需要卸荷,以减少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滞后,甚至消失,以保证加固后新旧部件同时进入各自的极限状态,使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可以显着提高。
加大断面加固技术对因断面小而抗震能力不足的建筑效果显着。
当仅用于局部加固时,仍需进行整体分析,避免因刚度突变导致的薄弱部位,如下层刚度突变或显着扭转效应。
结束语
圆柱混凝土结构在目前的高层建筑施工中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其造型美观。
圆柱木模板的加固方式,影响着建筑的整体质量,所以需要对其加固方式等工艺进行强调。
通过叙述圆柱木模板新型加固方式,同时明确了控制其安装质量的具体措施,以期指导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池年龙.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1):92-93.
[2]丁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加固[J].砖瓦,2022(01):125-126+128.
[3]姜尊勇.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加固方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2(01):99-101.
[4]邓建平,刘震宇,段姜兵.工业游园项目既有建筑加固工程探讨[C]//.2021年全国工程建设行业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21:574-577.
[5]林健华.加固技术在多层框架结构老旧建筑上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