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六 1.15.3实验与探究B卷 含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最适浓度
先做预实验
扩大选样,减少偶 然性,减小误差
探究培养液中酵
将试管轻轻振荡后取
D 母菌种群数量的
取出更多的酵母菌
样
变化
【解析】选 B。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NaOH 扩散的深度反映 的是自由扩散的效率,A 项错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画滤液细线时, 干燥后再画一两次的目的是使色素带清晰,B 项正确。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 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做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不会减小实验 误差,C 项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振荡试管是为了使 酵母菌分布均匀,D 项错误。 5.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有几项是正确的(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解析】选 B。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
致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A 项错误。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的
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鉴定淀粉是否被分解,B 项正确。在“脂肪的鉴
定实验”中用到 50%酒精冲洗,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清 水冲洗,C 项错误。用 32P、35S 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可证明 DNA 是遗
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③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构建法
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⑤分离各种细胞器和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离心法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解析】选 D。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可采用同位素标
传物质,但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项错误。
7.(2018·长春三模)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种群数量增长时采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C.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解析】选 C。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A 项错误。研究种群数 量增长时采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B 项错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丰富 度统计的主要方法,C 项正确。制作的生态缸应避免阳光直射,D 项错误。 8.(2018·太原一模)关于下列四幅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六
实验与探究(B 卷) (45 分钟·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 1.(2018·长沙二模)下列对有关实验中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 pH 是自变量 B.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 量 C.在探索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 变量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 【解析】选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温度是自变量,pH 是无关变量,A 项错 误;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自变 量,B 项错误;在探索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植物 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自变量,插条生根数或根的长度是因变量,C 项正确;在探 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因变量,D 项错误。 【规律技法】实验变量辨析法 (1)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2)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遵循可观测性原则。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变量,遵循等量且适宜原则。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发展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脂肪时,必须通过制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方法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两类核酸分布的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 察 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可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替表皮细胞 D.美国遗传学家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解析】选 B。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脂肪时,可以将苏丹染液直接加入花生种子 研磨液中,观察颜色变化,也可以通过制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以观察脂肪在 花生种子细胞中的分布,A 项错误。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两类核酸分布的实验步骤 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 项正确。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需 要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未成熟的细胞,无中央大液泡, 因此不能用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C 项错误。萨顿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推 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没有证明,D 项错误。 3.(2018·济宁二模)下列实验中,不需要漂洗或冲洗的是( ) A.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D.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选 A。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中均要保持细胞的活性,不需要冲洗, A 项正确。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均要使染色体着色,均 需要解离、漂洗操作。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也需要盐酸处理细胞,利 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因此也要冲洗。 【知识总结】实验中冲洗(漂洗)的目的 (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洗去解离液,停止解离,防止 解离液与染液反应,利于染色。 (2)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洗去盐酸,停止水解,防止盐酸与染液反应,
Hale Waihona Puke 记法,①正确。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遗
传定律,②正确。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均采用了模型
构建法,③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采用了对比实验法,④正确。分离各
种细胞器和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均可采用离心法,⑤正确。故答案为 D。
6.实验与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重点考查的内容。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导致随层析液在滤
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B.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C.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都用到 50%
酒精冲洗
D.用 32P、35S 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可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
利于染色。
4.(2018·锦州二模)下列实验或调查中,关于操作与操作目的的描述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或调查
操作
操作目的
探究细胞大小与 测量琼脂块上 NaOH 扩 计算物质主动运输
A
物质运输的关系 散的深度
效率
叶绿体色素的提 画滤液细线时,干燥 使滤纸条上分离的
B
取和分离
后再画一两次
色素带更明显
探索生长素类似 C 物促进插条生根
先做预实验
扩大选样,减少偶 然性,减小误差
探究培养液中酵
将试管轻轻振荡后取
D 母菌种群数量的
取出更多的酵母菌
样
变化
【解析】选 B。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NaOH 扩散的深度反映 的是自由扩散的效率,A 项错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画滤液细线时, 干燥后再画一两次的目的是使色素带清晰,B 项正确。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 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做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不会减小实验 误差,C 项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振荡试管是为了使 酵母菌分布均匀,D 项错误。 5.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有几项是正确的(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解析】选 B。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
致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A 项错误。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的
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鉴定淀粉是否被分解,B 项正确。在“脂肪的鉴
定实验”中用到 50%酒精冲洗,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清 水冲洗,C 项错误。用 32P、35S 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可证明 DNA 是遗
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③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构建法
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⑤分离各种细胞器和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离心法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解析】选 D。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可采用同位素标
传物质,但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项错误。
7.(2018·长春三模)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种群数量增长时采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C.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解析】选 C。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A 项错误。研究种群数 量增长时采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B 项错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丰富 度统计的主要方法,C 项正确。制作的生态缸应避免阳光直射,D 项错误。 8.(2018·太原一模)关于下列四幅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六
实验与探究(B 卷) (45 分钟·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 1.(2018·长沙二模)下列对有关实验中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 pH 是自变量 B.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 量 C.在探索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 变量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 【解析】选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温度是自变量,pH 是无关变量,A 项错 误;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自变 量,B 项错误;在探索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植物 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自变量,插条生根数或根的长度是因变量,C 项正确;在探 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因变量,D 项错误。 【规律技法】实验变量辨析法 (1)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2)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遵循可观测性原则。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变量,遵循等量且适宜原则。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发展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脂肪时,必须通过制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方法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两类核酸分布的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 察 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可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替表皮细胞 D.美国遗传学家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解析】选 B。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脂肪时,可以将苏丹染液直接加入花生种子 研磨液中,观察颜色变化,也可以通过制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以观察脂肪在 花生种子细胞中的分布,A 项错误。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两类核酸分布的实验步骤 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 项正确。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需 要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未成熟的细胞,无中央大液泡, 因此不能用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C 项错误。萨顿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推 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没有证明,D 项错误。 3.(2018·济宁二模)下列实验中,不需要漂洗或冲洗的是( ) A.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D.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选 A。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中均要保持细胞的活性,不需要冲洗, A 项正确。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均要使染色体着色,均 需要解离、漂洗操作。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也需要盐酸处理细胞,利 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因此也要冲洗。 【知识总结】实验中冲洗(漂洗)的目的 (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洗去解离液,停止解离,防止 解离液与染液反应,利于染色。 (2)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洗去盐酸,停止水解,防止盐酸与染液反应,
Hale Waihona Puke 记法,①正确。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遗
传定律,②正确。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均采用了模型
构建法,③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采用了对比实验法,④正确。分离各
种细胞器和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均可采用离心法,⑤正确。故答案为 D。
6.实验与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重点考查的内容。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导致随层析液在滤
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B.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C.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都用到 50%
酒精冲洗
D.用 32P、35S 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可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
利于染色。
4.(2018·锦州二模)下列实验或调查中,关于操作与操作目的的描述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或调查
操作
操作目的
探究细胞大小与 测量琼脂块上 NaOH 扩 计算物质主动运输
A
物质运输的关系 散的深度
效率
叶绿体色素的提 画滤液细线时,干燥 使滤纸条上分离的
B
取和分离
后再画一两次
色素带更明显
探索生长素类似 C 物促进插条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