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菌斑的采集、染色和观察、分类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牙菌斑标本的采集、处理和常用染色——刚果红(congo red)负性染色的主要程 序和方法,熟悉龈上或龈下菌斑中常见细菌的形态及分类方法。 实验内容: 菌斑标本的采集;细菌涂片的制备、染色;染色细菌的观察及 Listgarten分类。 实验设备和器材等用品: 香柏油,二甲苯,菌斑染色剂,酒精,浓盐酸和灭菌的液状石蜡等。 无菌牙科镊子、挖匙或探针(龈上菌斑检查用),载玻片,灭菌取菌环可卸式取菌器 或消毒滤纸(龈下菌斑采集用),含预还原转送培养基的带盖小瓶,普通光学显微镜, 试镜纸,细菌接种环及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等。
注意事项: 实验前要用流动相平衡分析柱; 注意温度对分析结果有影响。
实验报告与评定:细菌代谢酸测定。 思考题: 色谱层析实验中哪些方面非常重要? 细菌代谢酸的测定除了采用色谱层析技术以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测定?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四 细菌细胞外葡聚糖的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 变异链球菌可以产生葡糖基转移酶,综合蔗糖产生细胞外多糖即水溶性或不溶水葡聚 糖。通过实验要掌握用比色法测定葡聚糖含量的方法和原理。
实验目的与要求: 学习用色谱技术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细菌代谢脂肪酸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各种脂肪酸在色谱柱(固定相)及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不同,导致它们在 柱中的保留时间有所差异。同种酸停留时间相同;峰面积与含量正相关。
实验内容: 1.液体纯培养增菌。 2.色谱层析技术测定细菌培养液中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及相对含量。
思考题: 刚果红负性染色有何优点?菌斑采集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二 变异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菌落特点和菌细胞形态及革兰染色特征的观察,初步掌握菌斑标本中变异链球菌 的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的主要程序和方法,熟悉牙菌斑中常见细菌的菌落特点、菌 细胞形态及革兰染色特点。
实验主要设备、器材等: 色谱仪,细菌培养箱,离心机,PH计,三角烧瓶,接种环,移液 器,微量注射器和 EP管等。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方法:
样品制备:
将纯化菌落加入 10ml的BHI培养 基中培养48小时
用磷酸条pH 值至1.7
取上清1.0ml,加 乙醚0.5ml,振荡、 离心
取上清液 20μl进样分 析
实验原理: 糖在强酸溶液中加热,脱水生成羟醛,再变成呋喃衍生物。此衍生 物可以与各种试剂 反应生成有色物质,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得密度值,进而计算出糖的含量。以蒽酮 法为例,其可与单糖、双糖、糊精和淀粉反应生成有色 化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测得的葡聚糖含量与光密度值成正比。
做生化实验,可将其放置在4℃冰箱内,时间最好不超过96小时。 预成酶微量生化实验所用细菌应来自不加血的非选择培养基,以避免产生 假阳
性结果。
实验报告: 变异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思考题: 变异链球菌的菌细胞形态特征、菌落特征、耐氧特征和生化反应特征主要有哪些?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三 细菌代谢酸的测定
杆菌; 梭状菌:菌细胞直径0.3μm~1.0μm,长约10μm,其末端呈梭状; 弯曲杆菌:菌细胞呈新月形或弯曲状; 螺旋体:菌细胞宽0.2μm~0.5μm,长约10μm~20μm,螺旋形,包括大、中、小三种
螺旋体。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
龈上菌斑涂片刚果 红负性染色结果
注意事项: 1.染色操作中,用浓盐酸熏蒸涂片时要小心。 2.该法不能检测细菌的活动性,但染色涂片可长期保存。
色谱层析:
开机,依次用甲醇、三 蒸水冲洗分析柱20~ 30分钟,流动相平衡 至基线平稳
吸取20µl混合标准酸进 行色谱分析,记录各 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 面积
同法对20µl细菌培养上清 液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析, 记录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 峰面积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计算: 培养液中各组分保留时间与标准酸图谱比较定性,按下式计算: C有机酸 = Area有机酸 Area标准×C标准
在5%~10%CO2、90%~95%的N2,或80% N2、 10%CO2和10%H2的大气环境下37℃孵育48小时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结果及结果评价 表型鉴定——(2)菌细胞形态和染色特征观察 菌细胞形态:球形、杆形、球杆形、弯曲状、梭状、菌细胞末端形状、细胞 内有无颗粒、肿胀等。 革兰染色特征:阳性、阴性染色,染色均匀性。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结果及结果评价
生化鉴定:
革兰染色鉴定次代培 养为纯培养后,收集 琼脂表面的菌苔,用 PBS稀释成2×109/ml 菌量
取出反应板,加入 指示剂,观察记录 结果
甘露 山梨 菊



取待测的细菌悬 液100μl,加入 10个反应板微孔 中
振摇混合30秒后, 37 ℃孵育4小时-24 小时
实验原理: 变异链球菌能发酵蔗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而其他口腔链球菌不发酵山梨醇和甘露醇; 根据其菌落形态、染色特点及耐氧情况,以其特殊的生化反应可以分离和鉴定变异链 球菌。
实验内容:
菌斑标 本的采 集
处 理 转 送
第二节 口腔生物化学实验
接种 和培 养
细菌
观 察
表型 鉴定
次代 培养
生化 鉴定
主要实验设备和器材、试剂等: 厌氧培养装置如简易厌氧袋、厌氧罐、厌氧培养箱或厌氧手套箱均可;普通孵箱,旋涡混
浅黄色+、紫蓝色碳粒沉于管底+, 碳粒和明胶混合褐色絮状沉淀+,无沉淀或 沉淀易溶解-
黑色+、不变色-
反应板微量快速生化实验: 利用细菌产生的预成酶(胞外酶),在37℃普通孵箱中与生化试剂基质产生特异的酶反 应,通过各种指示剂或特殊的显色产物即可在4小时~24小时观察到结果。反应板微量快 速生化实验的生化鉴定系统包括30个生化实验基质与相关指示剂、磷酸盐缓冲液 (PBS)、细菌标准浊度管以及8个鉴定系列,可根据细菌的形态、染色性及耐氧实验结果 选择不同的系列生化基质进行鉴定。这8个鉴定系列是:
产生吲哚(IND) 色氨酸基质液
还原硝酸盐(NAT) 硝酸盐基质液
产生脲酶
尿素酚红液
产生β-半乳糖苷 酶(ONPG)
ONPG基质液
水解精氨酸 精氨酸基质液
(APH)
Zhrlich试剂 A液:5%α-奈胺溶液 B液:0.8%对氨基苯磺酸盐
/
/
Nessle试剂
水解七叶苷
七叶苷基质液
/
(ESC)
可溶性淀粉培养
菌种鉴定——变异链球菌群细菌的鉴别:
特性
需氧生长 来源
生物变型 血清变型 产生H2O2 V-P试验 水解
精氨酸 七叶苷 发酵 甘露醇 山梨醇 蜜二糖 棉子糖 抗杆菌肽 DNA的G+C摩尔分数 %
变异链球 菌
生长差 人 Ⅰ
c,e,f +
+
+ + + + + 36~38
大鼠链球 菌
生长差 大鼠、人
Ⅱ b +
合器,微量振荡器,和普通光学显微镜。 可调式移液器、加样头,小试管,三角形推棒,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无菌棉签,96
孔反应板,EP管;口腔检查用口镜,镊子,检查盘,无菌纱球,无菌探针和龈上锄形洁治 器。 革兰染色试剂,系列生化基质和指示剂(包括甘露醇、山梨醇、菊糖、精氨酸试剂、七叶 苷水解试剂)。 变异链球菌ATCC25175悬液。 MS琼脂、BHI琼脂培养基、巯基乙醇酸盐转送液,0.2mol/L、pH 7.0~ 的无菌磷酸盐缓 冲液(PBS)等。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方法:变异链球菌群细菌的分离和表型鉴定 菌斑标本 置转送液中运 分散、稀释 送
接种到MS或TS琼脂上 微氧孵育(37℃、5%~10% CO2 48小时)或厌氧孵育(37℃48小 时、90%N2+ 10%CO2或 80%N2+10%CO2+10%H2)
菌落、菌细胞形态检查 次代培养纯化、富集 生化鉴定,确定菌种
水解淀粉(STA)
革兰碘液

水解明胶(GEL) 明胶碳粉培养基
/
水解马尿酸盐 (HIP)
马尿酸钠基质液
12%FeCO3试剂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硫实代验硫 酸 钠 培 养
产生硫化氢(H2S)
/
结果 红色++、黄色+、绿色红色+、无色红色+、浅黄色红色+、黄色黄色+、无色-
桔黄色+、浅黄色-
黑色+、无色-
要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细菌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浓度低可导致假阴性结果,最佳的细菌浓度为
2.1×1010/ml~2.4×1010/ml,如菌浓度略低可适当延长酶反应时间。 酶反应时间与菌种的关系 酶反应时间因不同菌种有所差异,以4小时~24 小时
为宜。 待测标本放置时间 以新鲜的放置24小时~48小时培养物为宜。如标本不能 立即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革兰染色步骤:
细菌涂片加热固定
加革兰(碱性结晶紫)甲液、乙 液各一滴,混匀后初染30秒
水洗 革兰碘液媒染30秒
水洗 丙酮-乙醇混合脱色 剂脱色5~10秒
水洗 石炭酸复红复染5秒
水洗 干燥后1000倍显微 镜油镜下观察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结果及结果评价
表型鉴定——(1)菌落特征观察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方法:
菌斑采 集和处 理
染色
漱口、隔湿→刮取 牙面菌斑
可摘式取菌器或灭菌纸尖吸取龈 沟或牙周袋菌斑
立即置转送液中密 闭 震荡、分散菌斑团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涂片
革兰负性染色
观察
观察细菌形态
分类
分类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①龈沟内采集法
②牙周袋内采集法
龈沟或牙周袋的龈下菌斑采集法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精氨 酸试 剂
七叶 苷水 解试 剂
待检 菌阴性对 照阳性对 照
同时加PBS为阴性对照, 加变异链球菌 ATCC25175为阳性对照
分别加入100 μl不同 的生化基质,各加2 孔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生化鉴定——反应板微量快速生化实验名称、试剂及结果:
实验(缩写)
基质
指示剂
糖、醇发酵
糖或醇液
BM
第二节 口腔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六 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七 唾液钙和磷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 唾液分泌情况的测定
内容目录
第三节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 实验九 以釉原蛋白基因进行性别鉴定
第四节 骨组织生物学和口腔细胞培养 实验十 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 实验十一 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 实验十二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实验十三 肿瘤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划痕法)
刚果红负性染色方法:
载玻片一端滴 一滴2%刚果 红染液
加入待见样 本混合后推 片
置浓盐酸 上熏至变 红色
推片置 显微镜 下观察
Listgarten的分类标准:
球菌:菌细胞直径0.5μm~1.0μm,包括少量球杆菌; 直杆菌:菌细胞宽0.5μm~1.5μm,长1.0μm~1.9μm,包括部分分支杆菌; 丝状菌:菌细胞宽0.5μm~1.5μm,长与宽之比大于6∶1,菌细胞多为不规则的长丝状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
提要: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是针对口腔生物学理论课设计的实验指导内容。其教 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口腔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加深对理论 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口腔医学基础研究的兴趣,了解基本的科研设计 思路,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
内容目录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菌斑的采集、染色和观察、分类 实验二 变异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三 细菌代谢酸的测定 实验四 细菌细胞外葡聚糖的测定 实验五 菌斑中pH值的测定
+ +
+ + + + + 41~43
仓鼠链球 菌
生长差 仓鼠、人
Ⅲ a +
表兄链球菌
生长差 人 Ⅳ
d,g + +
野鼠链球 菌
血清型“h”
生长差 生长差
野鼠
猕猴

ND
e
h
-
-
d
+
-
-
-
-
d
d
+
+
+
+
+
+
+
d
+
-
d
d
ND
+
+
d
-
-
-
+
-
-
42~44 44~46 43~45
ND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初代培养的菌落观察要点: 形态:如水滴状、圆形、丝状、不规则状、根状、梭形等。 大小:菌落直径一般以mm计,注意大小的一致性。 厚薄:扁平、丘状、凸、半球状、瘤状(中央凸)。 颜色:无色、白、黄、红、绿、黑或棕色。 边缘:如整齐、锯齿状、波状等。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菌落型:光滑、粗糙、黏液样。 溶血型:α、β、γ(限血平板)。
①革兰阳性厌氧球菌 ②革兰阴性厌氧球菌 ③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④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a.不产黑色素的革兰阴性厌氧短杆菌;
b.产黑色素的革兰阴性厌氧短杆菌;c.革兰阴性厌氧梭状或长杆菌 ⑤革兰阴性弯曲菌 ⑥梭菌属 ⑦变异链球菌和其他口腔链球菌 ⑧微需氧的革兰阴性厌氧杆菌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