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命题原则提升命题水平_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命题原则提升命题水平
——我对历史试题命制的思考
江西省赣州中学谢芳青
中学历史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既是对我们教学的一种评估手段,在目前的形势下它也是教学的“指挥棒”。
试题的命制是一门科学,一门专业,并非是一位高水平学科专家或有经验的中学教师就自然会命制试题。
2008年5月,笔者有幸被省教育厅教研室抽调进行中考命题工作,亲身体验了历史中考试题命制的全过程,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了自己。
下面,笔者结合中考试题命题的过程、原则谈谈个人对试题命制的思考。
一、中考试题的命制过程
一份好的试题就像一篇美文,要有“立意”(思想性)与“谋篇”(知识覆盖与难度等)考虑。
试题的命制要在遵循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一般经历准备、实施和核审几个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考试的目的,性质。
(2)确定命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看《中考说明》。
(3)研究《课程标准》和考生的具体情况,看各版本教材。
(4)确定考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拟题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因素:立意、选材、设问、答案及题目的版式)
(5)确定考试的范围、总体难度和具体的难度分布
(6)确定双向细目表。
(编制双向细目表的有利于把握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中的覆盖面,把握重点是否遗漏,在试题基本完成后,可利用双向细目标调整试题。
)
(7)具体人员分工
(8)分头命题,先命制大题,再命制小题
(9)根据双向细目表反复讨论,反复调整
(10)仔细设计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1)仔细核审(包括数字、文字、图形、标点等),最后定稿。
二、中考历史命题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考试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是从考试的性质出发、教学实际出发、学科特点出发、新课程理念出发的制定的。
为了发挥好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促进我们历史教学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省教研室特别要求在命题过程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突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加强试题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历史学科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深化历史教育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命题的原则是根据命题的指导思想制定的,它服从并服务于命题指导思想,是命题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历史学科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加强试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给验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例说命制一份好试题的六大原则
1、基础性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通过学习,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
感知和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是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
义务教育作为公民的素质教育,有其基础性的特点。
历史学科考试在体现选拔功能的前提下,应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因此,试题内容的选取首先注重基础,即侧重考查教材中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既学科主干知识)。
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方法及过程,包括阅读基本的历史资料,识读和制作
历史图表等。
不出偏题、怪题,但也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题和抄书的题。
历史考试说明的例题和样卷中也体现了这种命题的指导思想,基础题占的比重为80℅。
【例1】{2008年中考题}.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
他一生中最突出的功绩是领导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例2】.{2008年中考题}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能力立意”原则——注重考查综合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
在重视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因此试题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要注重考查学生认识知识本质特征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况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复习中,在对大量零散的历史知识的感悟的基础上,最否形成了历史的思维能力,是否理清了历史线索、历史发展的脉络,并能够掌握合理的方法正确地表述出来。
【例3】.{2008年中考题}王华同学在他创作的历史情景剧《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的开篇语中写道:19世纪六七十年代,(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B)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C)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竭力追赶列强的步伐;(D)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了全面的社会变革。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
以上划线部分与主题不符的是
【例4】.{原创题}在一所学校的大门上,有这样一幅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请你判断这所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黄埔军校
C、京师同文馆
D、福州船政学堂
3、时代性原则——注重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注重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
所谓历史迁移能力,即历史与现实的迁移、课内与课外的迁移,古代、近代、现代史之间的迁移。
中考命题经常采用周年热点、时政热点隐性介入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历史情景,让学生发挥想像的空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从现实中去探究历史,总结和感受历史对现实的影响,以达到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同时使学生“通史识今”“学以致用”,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构架起坚实的桥梁,从历史这面镜子中获取深刻的领悟。
【例5】.{原创题}2008年11月26日,江西红歌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唱响。
晚会上,解说词中有一段“红色江西,是红歌的故乡,那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以下四项中和“红色江西”无关的是()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D、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例6】.{2008年中考题第14题}考察改革开放30周年相关知识(题略)
4、开放性原则——注重试题的开放性
根据开卷考试的特点及新课程的理念,试卷的整体在注重基础、突出重点的前提下体现创新,体现开放与灵活。
体现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不仅试题设计体现灵活性和开放性特点,并在答案的要求上也充分体现开放性能够结合所学展示自我。
同时也考查学生综合概况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及历史的表述能力。
好的试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教育和启迪,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7】.{2008年中考第15题}九年级(1)班开展了《美国的崛起》学习与探究活动,陈明同学选取了以下素材(题略):第5小问是:在活动总结会上,陈明同学作了《美国崛起的启示》的发言,请你为他拟一个发言提纲。
【例8】.{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他不过是一个“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欧洲的封建君主
材料 2 一八零三年贝多芬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
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材料3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语
材料4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应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材料1中“1789年瘟疫”是指什么?(1分)
(2)材料2中贝多芬为什么涂掉拿破仑的名字?(1分)
(3)结合材料3、4谈谈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2分)
(4)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评价拿破仑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
(4分)
要求:①史论结合,条理清楚;②格式正确,语句通顺;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5、创新性原则——注重试题的原创性和情境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作为历史中考试题,也特别强调试题的原创性。
试题的命制要善于紧扣教材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围绕社会热点对教材知识在新情境,新问题下重新组合,从而考查学生的知识重组和整合的能力和思维技巧。
【例9】.[2008年中考题]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
从实质上来分析,苏联解体是()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例10】.{原创题}近日在中央1套热播的《浴血坚持》描述了项英、陈毅等革命家在赣南领导人民进行英勇的游击战争的英雄故事。
1937年,这支游击队改编后,奔赴抗日前线。
改编后的队伍名称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6、人文性原则——注重考查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历史学科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学科,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
因此,发挥其教育功能的优势,历史学科考试责无旁货。
试题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独特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教育功能,注重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与感悟,强化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例11】{2008年中考第13题}.引题中有“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伟大民族。
”试题中提供了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的一段材料“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
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在设问中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谈谈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
【例12】、{原创题}“高举五四火炬,传扬五四精神”是新世纪青年学生神圣的使命。
阅读材料:(题略)设问(4)为:你觉得材料三中网友“雨人”阐述的主题是什么?(1分)请将其填在材料3表中相应的位置。
如果你正在浏览这个网
总之,中考试题对教学或者学生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反拨作用,试题的命制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因此,作为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着手探究,在把握好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科能力,学会形成分析热点问题的思路和思维方法,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命题水平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深入,相信一定会在命题方面取得不凡的业绩。
附:参考文章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07年第4期,《命题理论与技术:新课程指导下如何改革》
(2)《教学研究与实验》08年地3期,《解读江西省2008中考历史学科说明》
(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05年第1-2期,《近五年文科综合卷历史选择题的命制变化特征与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