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24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令盆地是世界混合农业的典型代表。该 地混合农业主要是小麦种植和养羊的结合, 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小麦和牧草的 比例,因此,该地牲畜的主要饲料是牧草, 排除答案A、C。混合农业的产品羊毛和 小麦主要用于出口,即流向市场,排除答 案B。故正确答案为D。第(2)题,本题考 查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问题。澳大利亚混 合农业的灌溉水源来自于墨累河和达令河 的河水,随着用水量大增,河流湿地萎缩,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 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 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种植
B.推广水稻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 牧业
【例2】 (2011·安徽)下图表示辽宁西北 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 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 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 型,完成(1)~(2)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Leabharlann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土地利用变 化的影响,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表格。根 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1979年到2005年 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是大面积的湖泊转化 为耕地,这主要与人类围湖造田有关。湖 泊面积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破坏,空气湿度 减小;干旱、洪涝频率增大;水生生物物 种减少;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第(2)题, 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辽宁西北 部地处我国科尔沁沙地的边缘,气候相对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 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错施,这 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 培养与训练。
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分不同的环 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 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 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 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 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项 目
含义
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 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 环 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 经 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其特征是自然资源低投入、高 济 利用和废弃物低排放,使所有资源和能源都合理利
用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 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加环境的平 衡调节功能。
(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 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 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关系
森林的
环
境调节
功
由于
能下降
生
人类 对环 境的 破坏
人类向 水土流 环境索 失、 取资源 土地荒 的速度
滥伐森林致
使
森林面积锐
减
都是
滥伐、滥垦、环境
滥
问题
牧,使自然 的基
植
本形
二、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 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 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 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弄清 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 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清 洁 生 产
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 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 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其特点是 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将污染物消除在整个生产
【例1】 (2011·浙江)十八世纪墨累—达
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 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 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 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下 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 流向),完成(1)~(2)题。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 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文字材 料或统计图表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 考查重大环境问题或可持续发展问题。 复习时以某一重大环境问题为材料, 详细分析其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提高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 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 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 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的 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 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 决。
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 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 雨。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具体成因
环
境 问
含义
产生 机制
表现方式
具体成因
关系
题
任意排放
环
由于 任意 排放 废弃 物和
人类 向环 境排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工业
三废和有 害人
体健康的 农药
放废
生产和生
弃物 固体废弃 活中的
都是 环境 问题 的基 本形 式,
环
境 问
含义
产生机 制
表现方 式
题
具体成因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 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 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 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 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 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 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 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墨 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特点。墨累——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 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 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种植
B.推广水稻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 牧业
【例2】 (2011·安徽)下图表示辽宁西北 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 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 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 型,完成(1)~(2)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Leabharlann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土地利用变 化的影响,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表格。根 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1979年到2005年 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是大面积的湖泊转化 为耕地,这主要与人类围湖造田有关。湖 泊面积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破坏,空气湿度 减小;干旱、洪涝频率增大;水生生物物 种减少;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第(2)题, 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辽宁西北 部地处我国科尔沁沙地的边缘,气候相对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 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错施,这 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 培养与训练。
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分不同的环 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 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 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 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 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项 目
含义
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 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 环 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 经 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其特征是自然资源低投入、高 济 利用和废弃物低排放,使所有资源和能源都合理利
用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 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加环境的平 衡调节功能。
(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 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 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关系
森林的
环
境调节
功
由于
能下降
生
人类 对环 境的 破坏
人类向 水土流 环境索 失、 取资源 土地荒 的速度
滥伐森林致
使
森林面积锐
减
都是
滥伐、滥垦、环境
滥
问题
牧,使自然 的基
植
本形
二、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 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 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 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弄清 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 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清 洁 生 产
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 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 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其特点是 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将污染物消除在整个生产
【例1】 (2011·浙江)十八世纪墨累—达
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 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 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 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下 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 流向),完成(1)~(2)题。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 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文字材 料或统计图表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 考查重大环境问题或可持续发展问题。 复习时以某一重大环境问题为材料, 详细分析其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提高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 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 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 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的 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 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 决。
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 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 雨。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具体成因
环
境 问
含义
产生 机制
表现方式
具体成因
关系
题
任意排放
环
由于 任意 排放 废弃 物和
人类 向环 境排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工业
三废和有 害人
体健康的 农药
放废
生产和生
弃物 固体废弃 活中的
都是 环境 问题 的基 本形 式,
环
境 问
含义
产生机 制
表现方 式
题
具体成因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 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 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 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 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 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 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 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墨 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特点。墨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