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24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令盆地是世界混合农业的典型代表。该 地混合农业主要是小麦种植和养羊的结合, 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小麦和牧草的 比例,因此,该地牲畜的主要饲料是牧草, 排除答案A、C。混合农业的产品羊毛和 小麦主要用于出口,即流向市场,排除答 案B。故正确答案为D。第(2)题,本题考 查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问题。澳大利亚混 合农业的灌溉水源来自于墨累河和达令河 的河水,随着用水量大增,河流湿地萎缩,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 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 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种植
B.推广水稻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 牧业
【例2】 (2011·安徽)下图表示辽宁西北 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 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 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 型,完成(1)~(2)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Leabharlann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土地利用变 化的影响,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表格。根 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1979年到2005年 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是大面积的湖泊转化 为耕地,这主要与人类围湖造田有关。湖 泊面积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破坏,空气湿度 减小;干旱、洪涝频率增大;水生生物物 种减少;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第(2)题, 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辽宁西北 部地处我国科尔沁沙地的边缘,气候相对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 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错施,这 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 培养与训练。
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分不同的环 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 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 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 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 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项 目
含义
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 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 环 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 经 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其特征是自然资源低投入、高 济 利用和废弃物低排放,使所有资源和能源都合理利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 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加环境的平 衡调节功能。
(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 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 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关系
森林的

境调节

由于
能下降

人类 对环 境的 破坏
人类向 水土流 环境索 失、 取资源 土地荒 的速度
滥伐森林致
使
森林面积锐

都是
滥伐、滥垦、环境

问题
牧,使自然 的基

本形
二、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 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 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 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弄清 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 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清 洁 生 产
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 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 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其特点是 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将污染物消除在整个生产
【例1】 (2011·浙江)十八世纪墨累—达
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 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 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 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下 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 流向),完成(1)~(2)题。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 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文字材 料或统计图表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 考查重大环境问题或可持续发展问题。 复习时以某一重大环境问题为材料, 详细分析其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提高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 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 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 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的 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 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 决。
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 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 雨。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具体成因

境 问
含义
产生 机制
表现方式
具体成因
关系

任意排放

由于 任意 排放 废弃 物和
人类 向环 境排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工业
三废和有 害人
体健康的 农药
放废
生产和生
弃物 固体废弃 活中的
都是 环境 问题 的基 本形 式,

境 问
含义
产生机 制
表现方 式

具体成因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 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 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 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 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 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 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 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墨 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特点。墨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