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1(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1(湘教版)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小雨沙沙》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观察春天的小雨,学习春雨不同的画法。
2.能想象画出雨中小草小花小动物的可爱摸样。
3.了解简单的自然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想象小花小草喝雨水的样子。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线画出春雨的感觉。
教学程序:
一、播放下雨的视频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小雨沙沙。
2、师:沙沙沙,沙沙沙,小雨落在田野里,花儿开,草儿长,沉睡的大地醒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雨的温柔与可爱
吧。
板书题:小雨沙沙
二、学习用点和线画雨
、欣赏雨的图片
师:雨是什么样子的?回忆一下,你还看到过什么样的小雨,有什么感受?你对小雨的印象是怎样的?
2、画雨
师:请3个小朋友来画一画毛毛雨、小雨和小雨点。
师点评学生的作业:说说你画的毛毛雨是什么样子?
小结:雨有不同的形态,用点和线能画出雨不同的样子。
三、欣赏雨中植物的图片
、师:春雨落在田野里,神奇的事情发生啦!
生:小竹笋冒出了可爱的小脑袋。
师:小雨给了它什么呀?
小结:生命雨露
2、师:如果你是一朵花儿,能表演一下喝雨水的动作吗?
教师从头、手、身体和面部动作进行引导。
四、画一画花儿喝的动态
、出示教材步骤图1
师:添画面部表情,花的身体和手。
2、比较学生的练习作业
师:添画面部表情时,你们发现了几种画法?
你认为哪一幅表现出了喝水的动态?
五、展开联想
师:小动物、小植物们可聪明啦,你们知道它们还用什么方法来吮吸雨露呢?
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欣赏优秀的学生作业。
2、作业点评,互评。
总结:春风细雨温暖了大地,滋润了万物。
我们要更亲近自然,保护大自然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软绵绵的云》教案教学设计
第2软绵绵的云
教目标:
.学习用弧线画几种软绵绵的云朵形状。
2.能想象画出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3.体验创作的乐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小朋友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能用弧线画出云朵的柔软质感。
教学程序:
一、欣赏云的照片
、师:云儿朵朵天上飘,又像小狗又像猫。
飞上云天抱一抱,白云堆作游乐场。
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朵的世界玩一玩,好
吗?
2、师:仔细观察,云朵长什么样子?
小结:云朵白白的,一团团的。
二、画一画云朵
、师: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吧。
2、教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
3、教师示范画云,边讲解步骤。
三、联想、表演
、师:云朵的颜色和样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生:像棉花糖、蹦蹦床、软绵绵的。
2、师:看,小女孩把云朵当做抱枕搂在怀里,真柔软呀,好舒服呀!
、师:你们想和云做什么呢?
生:抱一抱,摸一摸,跳一跳……
4、师: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和云在一起,抱抱它摸摸它,和云做好朋友。
四、象形的云朵
、师:云朵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做客,好好打扮了一番,我们去瞧一瞧吧!
生:哇!打扮成了小狗和小兔呢
师:它们在说什么呀?
2、师:想一想,在之前画的云朵上添一添,把云朵变成其它的形象。
3、师示范。
五、绘画表现
、教材手绘插图欣赏
2、学生作业
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云中做什么呀?
3、师:下面我们也来画一画吧。
用弧线表现软绵绵的云朵,想象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再画一画。
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云朵的线条流畅,表现出柔软的感觉吗?
2、想象丰富、有趣吗?画面内容饱满吗?
3、你喜欢哪一幅?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手形添画》教案教学设计第3手形添画
教学目标:
.对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能把手的外形描下来并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3.在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中爱上美术。
教学重点:通过手形的变化能认识手、并根据手形尝试初步表现手形画。
教学难点:能激发创造思维,画出有创意的手形画。
教学程序: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导入新。
、播放歌曲《小手拍拍》,认识“小小手”。
提问:我们能用小手做一些什么事情?
2.小结:手是我们人体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生活、劳动、学习都离不开它。
二、指导学生通过游戏、尝试、体验,形成感知。
、师生互动,进行一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带领学生变换出各种有趣手形。
游戏规则:教师或一个学生各种有趣手形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其余学生跟着做出同样的手形并说“我就跟你这样做”。
比
一比谁变的花样多,反映快。
2、指导学生学习描画手形的方法。
(1)提问:你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将刚才做的有趣的手形描画下来吗?
(2)一两名学生上台尝试。
(3)教师点评比、修改、示范。
3、引导学生观察所描画的手形,大胆联想。
(1)提问:这些手形,象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联想到的物象。
(3)转动所描画的手形,让学生说说又联想到了什么?
4、请几名学生上台尝试将所描画的手形“变一变”。
1、由小青虫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所联想到的相关形象。
)
2、请你帮老师出出主意,是添画树叶呢?还是树枝?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边讲故事边分步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小胖虫”的故事。
四、启发想象明确要求
、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情趣,明确要求。
2、出示作业要求:
先画一个较小的简单形象,然后层层包围添画相关联的形象,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五、学生创作体验情趣
、学生创作,教师行间个别辅导。
2、学生粘贴作品,布臵画展;教师提示:让“作品”有秩序的登上“画展小列车”。
六、作品展评拓展延伸
、观看“画中画”作品展,说说画中的故事。
2、出示三组作品,学生在“寻找画中画”活动中,发现“画中画”奇妙无穷。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由小变大的画》教案教学设计第由小变大的画
教学目标:
.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
的训练。
3.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
看老师这有一幅画,都画了什么呢?
2老师想把这幅画变大,怎么变呢?老师有秘诀,出示教材中的儿歌:加一加,添一添,画完这边画那边。
看一看,连
一连,小景变作大画面。
3老师播放儿歌并展示小画变大的过程。
提问,小画变大了吗?
4板书题:由小变大的画
二、激发联想
老师出示一张小画。
提问,这张小画往上、下、左、右方向发展可以添画些什么内容呢?
2老师示范在这张小画一旁添画,提问同学们还可以添画其他的内容吗?
3请几位同学上台添画,教师点评。
4小结:大胆联想,扩大场景。
三、观察分析
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找一找的游戏。
把已经画好的大画中的几块小画移出。
请学生将他们复原并说出理由。
2找一找哪个是有小变大的画。
3小结:合理联想,扩大场景。
四、总结方法
介绍两种基本绘画形式。
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画及在多张小纸片上添画。
2总结绘画步骤:从其中一小块开始,逐渐添画变大。
五、自主表现
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在自带的小纸片或纸盒的反面进行绘画。
2也可以几个同学为一小组,共同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述
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怎样添画的?你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
2学生互评。
3总结,下
第六小人国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2、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3、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认识大小
、出示一张半开白纸。
师问:
谁会用线条画一棵简单的树?
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棵巨大的树?
2、选一名学生用线条简单画树。
问:
谁能在旁边画一棵更大的树?
比第一棵树大吗?
你们怎么看出第二棵树比第一棵大的?
小结:通过比才能知道大小。
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指导学生认识到大小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来)
二、启发想象
、故事引入。
教师给学生讲一段小人国的故事。
2、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也带同学们去小人国游览一下,大家想去吗?
3、引导想象。
我们来到小人国会遇到什么事呢?例如我们怎么和他们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
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引导。
三、尝试表现
、作品欣赏。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构思,抓住有情趣的内容进行想象。
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丰富构思。
4、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内容用画面表现出来,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将表现重点放在大小上,通过人与物、物与物的对比来体现大小关系。
第二时:
一、引导阶段:
展示上节作业导入。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讲个童话故事。
2、师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3、出示不太满意的作业,
你对这些作业有什么意见?怎么办?
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添画前后关系,使之饱满。
二、继续完成作业:
三、作品评价
、评价点
A、学生是否认识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们的相对性。
B、学生能否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大小高矮。
、学生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富有情趣性。
是否达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2、引导学生采用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辅以适当的自评。
四、小结
第七你的家我的家
教材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与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你的家我的家通过动手画自己的家,画街道,画商店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社区意识,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和创造的思维能力,对地图的初步识图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
本你的家我的家以训练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方位记忆而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观察、记忆让学生认识、了解不同房屋建筑的形状、结构和特点,掌握房屋的基本画法来画各种建筑,引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你的家我的家教师应引导儿童对自己居住的房屋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来表现,并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教材你的家我的家的图例以家和学校的路径联系为主线,并通过集体创作活动来作业。
学生将各自画好的家剪下
来,然后根据家所在方向、位臵和距离粘贴在学校的周围,同时将学校和家用道路连接起来,并在道路的两旁添画上商店和其他场所,使人感到如入其境。
教学设计
本教学,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观察、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建立感性认识。
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和其它建筑及街道的形状、特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的安排要注意各个环节的层次处理和相互的衔接。
通过欣赏观察——认知感受——自主表现——集体活动——评价交流的形式,促进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第一时,以欣赏、观察入手,认识、了解不同房屋建筑的形状、结构和色彩,掌握房屋的基本画法。
引导儿童记忆、想象画出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第二时,教师要指导儿童将画好的家修饰完善。
学习活动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各人根据自己的家所在方向、位臵将其粘贴在与学校相应的地方。
在粘贴好家的纸上,要指导儿童根据每天上学经过的道路把学校和家连起来,并在道路旁适当添画场景建筑和环境,以体现学校、社会、家庭的相互关系。
教学评价:谈自己与他人在表现与创造时的感受和集体活动中共同作业的愉悦感。
作业要求:画出各自的家并剪下来,大家一起用道路把学校和同学的家、自己的家连接起来,并添画上其它场景和环境。
教学建议
◆本教学之前,可先布臵儿童去观察、熟悉自己居住的房屋形状及上学经过的街道以及其它场所的情况。
◆儿童分组作业的纸可前准备好,同时将学校的位臵先确定好,这样便于学生作业。
◆作业中添画街道和场所,可以画的画形,涂的涂色,同时进行。
型:综合
时:2时
教学目标
◆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