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
曲线外距 E R(sec 1)源自超距2 D 2T LT
L
a/2 a/2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5
设置圆曲线的平曲线桩号计算
JD
ZY JD T
ZY
QZ
YZ ZY L
YZ
QZ ZY L / 2
交点 JD=QZ+D/2 (校核用)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6
例题:某单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1+600,转 角α为300,若该曲线半径取400米,试进行曲 线要素和主点桩号计算。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1
缓和曲线的指标(1)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圆曲线半径大于不 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直线与圆曲 线可直接连接。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2
缓和曲线的指标(2)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三方面要求:曲率逐 渐变化,乘客感觉舒适;行车时间不宜太短; 超高过渡宜平缓 。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3
(6)复曲线
平面线形的组合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4
在宽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应直捷顺畅。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5
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戈壁、草原等开阔地区,应以 直线为主。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6
在起伏的山岭和丘陵地区,线形以曲线为主。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7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8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9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0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1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2
2、道路路段平面综合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3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4
区位图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5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6
路线逐桩坐标表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7
平面设计图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8
加宽表达(平面图或道路分块图)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 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为此,在道路 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同 时也就保证了横向倾覆的稳定性。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0
X Y
X F cos G sin Y F sin G cos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1
横向力系数μ
横向力系数μ ——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绕内边缘线旋转,由于行车道内侧不降低,有利于路基纵 向排水,一般新建公路多用此方式。绕中心线旋转可保持 中线标高不变,且在超高坡度一定的情况下,外侧边缘的 抬高值较小,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7
超高过渡方式——有中央带
③ 绕中间带边缘旋转 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 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此时中央分 隔带维持原水平状态。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3
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圆曲线半径计算公式
R V2
127( iy )
圆曲线半径影响因素: 横向力系数和超高横坡度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4
R V2
127( iy )
iy路拱横坡度,“十”表示路面横坡倾斜方向指向圆 心,“一”表示路面横坡倾斜方向指向圆的外侧。
在指定车速V下,最小Rmin取决于容许的最大横向
• 最大直线长度不必太拘泥,最小长度应该保 证。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9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0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1
描述直线的指标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2
描述直线的指标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3
圆曲线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4
(1)平曲线要素 pp203
E
圆曲线的四要素及其计算公式
切线长 T Rtg
2
圆曲线长 L R
47
曲率不连续的线型
k(曲率半径)
R1 o1
o2 R2
S(位移) o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8
曲率连续的线型
k(曲率半径)
R1 o1
o2 R2
S(位移) o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9
JD
QZ
ZY
YZ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0
(5)缓和曲线
1. 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 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9
思考题
1.什么是平面曲线三要素? 2.直线道路最小长度有什么规定? 3.圆曲线的半径如何确定? 4.圆曲线最小半径由哪几类?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70
120 100 80 60 40 30 20
超高渐变率(超高旋转轴位置)
中线
边线
1/250
1/200
1/225
1/175
1/200
1/150
1/175
1/125
1/150
1/100
1/125
1/75
1/100
1/50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0
某城市道路(设计车速30km/h),为一块板 断面,双向四车道,每条车道宽3.75m。道路 横坡为1.5%,R=250m小半径平曲线处设置超 高(绕内边线旋转),试求超高缓和段长度。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8
超高过渡方式——有中央带
④ 绕中间带中心线旋转 先将外侧行车道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待达到 与内侧行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 中心线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为止。此时中 央分隔带呈倾斜状。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9
3.超高缓和段(渐变段)
l超
Bi 超 i附
设计速度(km/h)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1
(4)弯道加宽 pp206
平曲线加宽原因: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 占路面宽度大。
(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 以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 故曲线内侧应增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 车的顺适与安全。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1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2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3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4
超高过渡方式——无中央带
① 绕内边缘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构 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 道边缘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为止。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5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6
各种旋转方式的适用性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
平面基本线形
平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线。 • 直线:曲率K=0 • 圆曲线:曲率K=常数 • 缓和曲线:曲率K=变数;
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 组合而成,“平面线形三要素”。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6章 城市道路平面与纵
5
直线
直线适用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在 平原区,直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是适宜的。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2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3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4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5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6
(5)缓和曲线 pp206
缓和曲线: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 相差较大的两个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 的曲线。使直线和圆曲线之间过渡平稳,行车舒 适,作为超高、加宽的缓和带。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 但直线过长、景色单调,往往会出现过高的车
速或司机由于缺乏警觉易疲劳而发生事故。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7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8
描述直线的指标
① 最大直线长度
• 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 题,目前各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德国和日 本规定20V,美国为180s的行程。
X G
v2 gR
iy
V2 127R
iy
——μ值愈大,汽车在圆曲线路段上的稳定性愈 差;反之,稳定性愈好。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2
横向力系数:
X G
v2 gR
iy
V2 127R
iy
上式表达了横向力系数与车速、平曲线半 径及超高之间的关系。
μ值愈大,汽车在平曲线上的稳定性愈差。 横向力是汽车行驶的不稳定因素 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
力系数和该曲线的最大超高坡度。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5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6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7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8
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宜≥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
值; 当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
径值。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9
最小圆曲线长度
JD
ZY JD T
ZY
QZ
YZ ZY L
YZ
QZ ZY L / 2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7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8
作业:
某城市道路,其单圆曲线半径150m,曲线转角 64.951° ,JD桩号K0+222.335。试计算三个主 点桩的桩号。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9
(2)弯道半径选定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5.2.1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
平面设计主要内容
平面线形设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 弯道设计:弯道加宽、弯道超高 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桥梁、隧道、平面交叉口、广场等的平面布设,
分隔带、路缘带断口,公交站点的平面布置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6章 城市道路平面与纵
3
1、道路平面曲线设计
最小圆曲线长度:汽车在道路曲线段行驶时,如 果曲线很短,司机操作方向盘频繁,在高速驾驶 的情况下是危险的,圆曲线宜有大于3s的行程。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0
(3)超高 pp205
定义:在弯道上,当汽车在双向横坡的车道外侧 行驶时,车重的水平分力将增大横向侧滑力。当 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 将曲线段的外侧路面横坡做成与内侧路面同坡度 的单坡横断面,称为超高。
曲线外距 E R(sec 1)源自超距2 D 2T LT
L
a/2 a/2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5
设置圆曲线的平曲线桩号计算
JD
ZY JD T
ZY
QZ
YZ ZY L
YZ
QZ ZY L / 2
交点 JD=QZ+D/2 (校核用)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6
例题:某单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1+600,转 角α为300,若该曲线半径取400米,试进行曲 线要素和主点桩号计算。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1
缓和曲线的指标(1)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圆曲线半径大于不 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直线与圆曲 线可直接连接。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2
缓和曲线的指标(2)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三方面要求:曲率逐 渐变化,乘客感觉舒适;行车时间不宜太短; 超高过渡宜平缓 。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3
(6)复曲线
平面线形的组合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4
在宽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应直捷顺畅。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5
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戈壁、草原等开阔地区,应以 直线为主。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6
在起伏的山岭和丘陵地区,线形以曲线为主。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7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8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9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0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1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2
2、道路路段平面综合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3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4
区位图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5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6
路线逐桩坐标表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7
平面设计图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8
加宽表达(平面图或道路分块图)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 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为此,在道路 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同 时也就保证了横向倾覆的稳定性。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0
X Y
X F cos G sin Y F sin G cos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1
横向力系数μ
横向力系数μ ——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绕内边缘线旋转,由于行车道内侧不降低,有利于路基纵 向排水,一般新建公路多用此方式。绕中心线旋转可保持 中线标高不变,且在超高坡度一定的情况下,外侧边缘的 抬高值较小,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7
超高过渡方式——有中央带
③ 绕中间带边缘旋转 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 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此时中央分 隔带维持原水平状态。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3
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圆曲线半径计算公式
R V2
127( iy )
圆曲线半径影响因素: 横向力系数和超高横坡度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4
R V2
127( iy )
iy路拱横坡度,“十”表示路面横坡倾斜方向指向圆 心,“一”表示路面横坡倾斜方向指向圆的外侧。
在指定车速V下,最小Rmin取决于容许的最大横向
• 最大直线长度不必太拘泥,最小长度应该保 证。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9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0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1
描述直线的指标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2
描述直线的指标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3
圆曲线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4
(1)平曲线要素 pp203
E
圆曲线的四要素及其计算公式
切线长 T Rtg
2
圆曲线长 L R
47
曲率不连续的线型
k(曲率半径)
R1 o1
o2 R2
S(位移) o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8
曲率连续的线型
k(曲率半径)
R1 o1
o2 R2
S(位移) o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9
JD
QZ
ZY
YZ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50
(5)缓和曲线
1. 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 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9
思考题
1.什么是平面曲线三要素? 2.直线道路最小长度有什么规定? 3.圆曲线的半径如何确定? 4.圆曲线最小半径由哪几类?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70
120 100 80 60 40 30 20
超高渐变率(超高旋转轴位置)
中线
边线
1/250
1/200
1/225
1/175
1/200
1/150
1/175
1/125
1/150
1/100
1/125
1/75
1/100
1/50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0
某城市道路(设计车速30km/h),为一块板 断面,双向四车道,每条车道宽3.75m。道路 横坡为1.5%,R=250m小半径平曲线处设置超 高(绕内边线旋转),试求超高缓和段长度。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8
超高过渡方式——有中央带
④ 绕中间带中心线旋转 先将外侧行车道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待达到 与内侧行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 中心线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为止。此时中 央分隔带呈倾斜状。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9
3.超高缓和段(渐变段)
l超
Bi 超 i附
设计速度(km/h)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1
(4)弯道加宽 pp206
平曲线加宽原因: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 占路面宽度大。
(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 以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 故曲线内侧应增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 车的顺适与安全。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1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2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3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4
超高过渡方式——无中央带
① 绕内边缘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构 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 道边缘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为止。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5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6
各种旋转方式的适用性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
平面基本线形
平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线。 • 直线:曲率K=0 • 圆曲线:曲率K=常数 • 缓和曲线:曲率K=变数;
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 组合而成,“平面线形三要素”。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6章 城市道路平面与纵
5
直线
直线适用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在 平原区,直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是适宜的。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2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3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4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5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46
(5)缓和曲线 pp206
缓和曲线: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 相差较大的两个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 的曲线。使直线和圆曲线之间过渡平稳,行车舒 适,作为超高、加宽的缓和带。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 但直线过长、景色单调,往往会出现过高的车
速或司机由于缺乏警觉易疲劳而发生事故。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6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7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8
描述直线的指标
① 最大直线长度
• 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 题,目前各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德国和日 本规定20V,美国为180s的行程。
X G
v2 gR
iy
V2 127R
iy
——μ值愈大,汽车在圆曲线路段上的稳定性愈 差;反之,稳定性愈好。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2
横向力系数:
X G
v2 gR
iy
V2 127R
iy
上式表达了横向力系数与车速、平曲线半 径及超高之间的关系。
μ值愈大,汽车在平曲线上的稳定性愈差。 横向力是汽车行驶的不稳定因素 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
力系数和该曲线的最大超高坡度。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5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6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7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8
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宜≥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
值; 当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
径值。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9
最小圆曲线长度
JD
ZY JD T
ZY
QZ
YZ ZY L
YZ
QZ ZY L / 2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7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8
作业:
某城市道路,其单圆曲线半径150m,曲线转角 64.951° ,JD桩号K0+222.335。试计算三个主 点桩的桩号。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9
(2)弯道半径选定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5.2.1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1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
平面设计主要内容
平面线形设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 弯道设计:弯道加宽、弯道超高 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桥梁、隧道、平面交叉口、广场等的平面布设,
分隔带、路缘带断口,公交站点的平面布置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6章 城市道路平面与纵
3
1、道路平面曲线设计
最小圆曲线长度:汽车在道路曲线段行驶时,如 果曲线很短,司机操作方向盘频繁,在高速驾驶 的情况下是危险的,圆曲线宜有大于3s的行程。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30
(3)超高 pp205
定义:在弯道上,当汽车在双向横坡的车道外侧 行驶时,车重的水平分力将增大横向侧滑力。当 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 将曲线段的外侧路面横坡做成与内侧路面同坡度 的单坡横断面,称为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