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文库 第21期
144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学设计
王文丽
【设计思想】
本节课型:复习课。
在学生经过初次学习后,在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理解。
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四环六步教学法,使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识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4)系统优化原理及方法论
2 能力目标:理解:(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和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3)系统优化原理及方法论。
分析:(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重点、难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客观性。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系统优化的原理及方法论
【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复习习,让同学们进一步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并学会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自觉的联系时政热点进行知识的运用。
【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展示第一张幻灯片
【师】根据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进行重点难点突破。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重点讲了两个问题: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包括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我们重点来看看联系的客观性展示超链接(幻灯片):2.联系具有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 •
自在事物的联系 •
人为事物的联系
•
区别
• 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
• 人类通过实践建立起来的
种种联系
• 方法论 •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
意性
•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第二个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同学们要牢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在这里我们重点讲解一下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方法论要求 系统的基本特征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整体性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
的有序性,
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返回
内部结构的
优
化趋向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
化趋向返回
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
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下面我们进入探究环节:探究案成果展示分工安排 问题 探究一 探究二 选择题 分工 分工
小组 三组 四组 1-3题五组 7-8题七组
九组框
架
分工 一组辨析1-4 二组辨析5-7 4-6题六
组
八组总结
合作探究要求:
1 全体迅速起立,每位组员在自主探究后展开一对一分层讨论,交流成果。
2 小组长主持跨层交流,达成组内共识。
3 探究过程中,每位组员要做到笔不离手,及时记录已解决的问题,记录疑点难点问题。
4 探究过程中,教师随机参与小组讨论,如有疑难问题可及时发问。
目标:积极参与,高效讨论,让思维碰撞出火花,力争最大程度解决疑问!
探究二:2.(2014·江苏单科)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
(6分)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
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
(6分)
【生】:学生把整体与部分的所有知识点都写上了。
标准答案: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生】最后进行情感升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复习的全部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激情诵读:我们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