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宇宙的中心

合集下载

地心说由来——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地心说由来——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地心说由来——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科学发现的重要性不能单纯从应用价值角度来评判,其更加深远的认知意义在于揭示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奥秘。

追求美丽、和谐与简单,这是美学的最高境界和评判标准,亦是宇宙论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古希腊宇宙观认为:天会塌,地会陷否?宇宙是如何产生的?谁主宰着星空变化?自人类诞生之日,就对茫茫太空充满了神秘感。

因看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去,丝毫也感觉不到大地的运动,这样自然就有了地心说。

古希腊特有的唯理主义社会氛围,逐渐把日常观测数据和社会实践经验升华为逻辑知识体系。

据说,最早提出“地心说”观点的人是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

在这之后,“地心说”经亚里多德完善,并最终由托勒密发展成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宇宙模型。

公元前 340 年前后,形式逻辑体系鼻祖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 322)开创了天文学新局面,提出水晶球宇宙体系。

在亚里士多德论证地球是球形的同时,他就表达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点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是静止的,位于宇宙的中心。

在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离的天层,从里到外依次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就空无一物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从而带动所有天层运动。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构成物质的“五种元素”,即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而天体则由第五种元素“以太”组成。

在其宏著《论天》中,亚里士多德列举数条论据,较详尽论证了“地球是个绝对静止不动球体”的观点。

并举证到,如若地球是运动的,就会有“恒星视差”现象;从高处坠落的物体就不应是其垂直投影点等。

鉴此给出了其宇宙观两个基本命题:(1)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绝对静止的;(2)所有天球轨迹皆为完美的圆周运动。

此乃地心说的最基本信条。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理论成为后人演绎推理的基本理念,而这两个天文学命题,则成为后世天文学家所恪守的基本规则。

物理——宇宙学说

物理——宇宙学说
宇宙学说
严奕鹏 宗国创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
质的总称。 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 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 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 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 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 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 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 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 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 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 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 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 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 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 “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 么东西? 么东西?
从1948年伽莫夫建立热大爆炸的观念以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宇宙 1948年伽莫夫建立热大爆炸的观念以来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 年伽莫夫建立热大爆炸的观念以来, 学家们为我们勾画出这样一部宇宙历史: 学家们为我们勾画出这样一部宇宙历史: 大爆炸开始时, 137亿年前 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 亿年前, ※ 大爆炸开始时, 约137亿年前,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 大爆炸前10 43秒 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10※ 大爆炸前10-43秒, 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大爆炸前10 35秒 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电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前10 1010万亿度 质子和中子形成。 万亿度, ※ 大爆炸前10-5秒, 10万亿度,质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 01秒 1000亿度 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 亿度, ※ 大爆炸后0.01秒, 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 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10亿分之一 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 秒后, 300亿度 中子质子比从1 下降到0 61。 亿度, ※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 中微子向外逃逸, 亿度, ※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 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大爆炸后13 秒后, 30亿度 13. 亿度, 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 ※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 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35分钟后 ※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 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 30万年后 ※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 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 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 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高三一轮专题复习:天体运动知识点归类解析

高三一轮专题复习:天体运动知识点归类解析

天体运动知识点归类解析【问题一】行星运动简史1、两种学说(1)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支持者托勒密。

(2).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3).两种学说的局限性都把天体的运动看的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圆周运动,而和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不符。

2、开普勒三大定律开普勒1596年出版《宇宙的神秘》一书受到第谷的赏识,应邀到布拉格附近的天文台做研究工作。

1600年,到布拉格成为第谷的助手。

次年第谷去世,开普勒成为第谷事业的继承人。

第谷去世后开普勒用很长时间对第谷遗留下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他在分析火星的公转时发现,无论用哥白尼还是托勒密或是第谷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都与第谷的观测数据不吻合。

他坚信观测的结果,于是他想到火星可能不是按照人们认为的匀速圆周运动他改用不同现状的几何曲线来表示火星的运动轨迹,终于发现了火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事实。

并将老师第谷的数据结果归纳出三条著名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如图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a,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a v,v过近日点时的速率为b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取足够短的时间t ,则有:所以b a v v a b = ②②式得出一个推论:行星运动的速率与它距离成反比,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近日点快远日点慢的结论。

②式也当之无愧的作为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a 表示半长轴,T 表示周期,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k T a =23,k 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即k 是中心天体质量的函数)(23M k T a =①。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而我们地球 上的人选地球为参照物,则太阳是自东 向西转,所以人们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 西边落下,而大地相对是静止不动的。
哥白尼的日心说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 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日心说”核心: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1.什么是“日心说”?由谁提出? 地球和行星绕太阳 2.“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转动。 3.“日心说”的提出有何意义?
1.如果小气球上有图※,在气球膨胀过程中,每 一个点间的距离都在不断地_____ 扩大 ,每一条线条 都不断在_____ 增长 。
2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 扩大 ,说明宇宙处 在不断地 之中 ,这为__________ 大爆炸宇宙论 膨胀当中
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学说认为,大约在
150 亿 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被挤压在一个 “ 原始火球 ”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 产生。
根据刚才我们建立的星系运动模型,你 能想象出宇宙中的星系在怎样运动吗? 如果我们把气球比作宇宙的话,那么你 能想象现在的宇宙处在怎样的状态之中?
我们的宇宙处在不断的膨胀当中
如果时光倒流,最初的宇宙是怎么样的呢?现在 的宇宙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未来宇宙的命运又将 如何?
宇宙形成的理论之一 ——大爆炸宇宙论
3.下列关于大爆炸宇宙论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一种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理论 B.一个比较合理的科学假说 C.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
D.一段现代科普作品里有趣的描写
4.宇宙起源的证据是
A.哈勃定律
C.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 A )
B.旧约“创世纪”
D.女娲补天的传说
5.有关宇宙的起源的说法,得不到科学支持的 说法是 ( C ) A、大约在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是被 挤压在一起的一个“原始火球” B.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 诞生的 C、宇宙是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十七世纪时邬 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 的哲学观点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 的哲学观点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的哲学观点1. 概述宇宙和人类心灵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广阔的宇宙中,人类心灵是微小而微弱的存在,但同时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想象力。

如何理解宇宙与人类心灵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问题。

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哲学观点,试图探讨宇宙和心灵之间的内在通联,引发人们对宇宙和心灵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2. 宇宙与心灵的关系宇宙,是指我们所在的宏大而神秘的空间,包括星球、恒星、星云和黑洞等。

宇宙的诞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过程,它包含了无数的星系和行星,形成了无法想象的广袤空间。

而人类心灵则是宇宙中的微小存在,但却是智慧和思想的源泉。

人类心灵的表现包括情感、思想、意识和灵魂等方面,它是人类最为神秘而奥妙的存在之一。

宇宙和人类心灵看似迥然不同,但在深层次上却可能存在着某种通联和内在的通联。

3.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哲学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哲学观点,试图探讨宇宙和心灵之间的内在通联。

它表达了对宇宙和心灵本质的一种思考和认知,旨在通过这种观点揭示宇宙与心灵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关联和共通性。

从这个观点出发,宇宙与心灵都是存在的本源和起源,它们可能有着某种共同的特质和内在的通联。

宇宙是广袤而神秘的,而心灵则是智慧和思想的源泉,二者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在这种哲学观点下,人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宇宙和心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发更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4. 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思考这一哲学观点引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心灵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宇宙和心灵在人类思想中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试图通过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宇宙和心灵之间的关系,它确实具有一定的启发和价值。

然而,这一观点也有其局限性和争议性。

有人认为宇宙与心灵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和特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内在的通联和关联,因此“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观点是错误的。

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地心说被科学家证实「传统与新知系列」4

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地心说被科学家证实「传统与新知系列」4

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地⼼说被科学家证实「传统与新知系列」4每⼀个⼈,当他放眼浩瀚的苍穹之际,都曾经发出这样的追问:星空有多⼤?天空的边际有多远?我们脚下的地球在这个巨⼤的星空中处于怎样的位置?这⼀切⼜是如何形成的?古今中外的⼈对于这些问题有着不同阶段的认知。

从古⽼的“地⼼说”发展到哥⽩尼的“⽇⼼说”,历经⼀千多年的时间,⽽⽇⼼说也⼀度代表着科学对于中世纪宗教体系的挑战和冲击。

⽽最近的⼏⼗年⾥,随着哈勃望远镜等⼀批天⽂仪器和众多新的天⽂科学发现,科学家们从更洪⼤的宇宙视野观测中发现,地球⼜再⼀次回到宇宙的中⼼……张衡与托勒密的“地⼼说”⼫佼(前390年-前330年)⼫佼,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道家等思想家,先秦诸⼦百家之⼀。

⼫佼在《⼫⼦》⼀书中对宇宙概念明确写到“四⽅上下⽈宇,往古来今⽈宙.”意思是:宇表⽰东南西北上下六个⽅向,即表⽰空间.宙表⽰过去、现在和将来,即表⽰时间。

东汉著名天⽂学家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天⽂学家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书中载有:“浑天如鸡⼦,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地⼩,天表⾥有⽔,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意思是整个天像⼀个鸡蛋,天圆像弹丸,地球像蛋黄,单独在最中⼼,天很⼤地很⼩,天以⽔包着地,,就像鸡蛋壳包着蛋清和最中⼼的蛋黄。

张衡的观点已经把地球看做整个宇宙中漂浮的实体,同时也是中国古⼈对“地⼼说”的⼀个形象表达。

⽽在古⽼的西⽅,地⼼说的起源很早,最初由⽶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多德完善,⼜由托勒密进⼀步发展成为托勒密'地⼼说'。

希腊晚期亚历⼭⼤城的数学家、天⽂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 ,约90-168)所完成的西⽅的地⼼说体系,⼏乎与中国东汉的张衡同⼀时期。

托勒密体系的地⼼说在他所写的'天⽂⼤全',后来⽤阿拉伯语简称为《⾄⼤论》(Almagest)⼀书的前⾔中,他明确提出:'……天宇是球形的并且作球体运动,⼤地就形状来说,显然是球状的……;就位置来说,它恰在天宇的中央,象⼏何中⼼⼀样,就⼤⼩和距离来说,[⼤地]与恒星⽐较就是⼀个点,它本⾝完全没有运动。

我眼中的宇宙中心作文

我眼中的宇宙中心作文

我眼中的宇宙中心作文
《我眼中的宇宙中心》
在我无尽的想象与探索中,仿佛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便是我心中的宇宙中心。

当我仰望那浩瀚无垠的星空,无数璀璨的星辰闪烁着,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

我觉得宇宙中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的星系、行星都在这里上演着属于它们的精彩故事。

那里或许有着最为明亮耀眼的恒星,它们散发着无尽的光和热,仿佛是宇宙的明灯,照亮着黑暗的角落。

那些巨大的恒星,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震撼,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而围绕着恒星的行星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轨迹和风貌。

有的行星或许被美丽的光环环绕,神秘而迷人;有的行星表面可能有着壮丽的山脉、广袤的沙漠或者深邃的海洋,充满了未知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我想象着宇宙中心有着强大的引力场,将所有的天体紧紧束缚在一起,维持着宇宙的秩序与平衡。

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格外悠长而深邃,每一个瞬间都承载着无尽的历史与故事。

或许在宇宙中心的某个神秘之处,还隐藏着我们尚未知晓的高等智慧生命,它们拥有着超越我们想象的科技和文明。

我渴望有一天能够真正抵达那里,去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探寻宇宙的终极秘密。

在我心中的宇宙中心,是无尽的幻想与憧憬的交织,是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与探索的渴望。

它是我心灵的寄托,让我在面对现实生活的琐碎与繁杂时,能够拥有一片可以自由翱翔、追寻梦想的天空。

虽然它可能永远只是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但它却给予了我前行的力量和勇气,让我坚信在这广袤的宇宙中,有着无数的奇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它就是我眼中那独一无二的、充满魅力的宇宙中心,永远在我心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哥白尼的资料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

哥白尼的资料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

哥白尼的资料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日心说。

日心说。

也称为地动说。

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

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而不是地球。

中文名,日心说。

别称,地动说。

提出者,尼古拉·哥白尼。

应用学科,天文物理。

概述。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

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日心说的观点是1.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

当船驶离海岸时。

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

直至消失。

2.地球在运动。

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

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

实在是不可想象。

3.太阳是不动的。

而且在宇宙中心。

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艰难成立。

尼古拉·哥白尼是波兰的天文学家。

凭借其在临终前出版的不朽名著《天球运行论》。

他成为西方近代早期“日心说”的重要复兴者。

或者说。

他第一次使得“日心说”在数学技术层面可以媲美抗衡自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地心。

地静“体系。

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

哥白尼遗骨于xx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隆重的重新下葬。

通常认为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

实际上在西方公元前300多年的阿里斯塔克和赫拉克里特就已经提到过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一点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难以接受的。

古代人缺乏足够的宇宙观测数据。

以及怀着以人为本的观念。

使他们误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

并且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可以很好的和当时的观测数据相吻合。

因此地心说被大众广泛接受并被当时的教廷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的一部分。

所以在《天体运行论》出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

日心说仍然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

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支持者就是乔尔丹诺·布鲁诺了。

布鲁诺一生始终与“异端”联系在一起。

简介哥白尼的“日心说”

简介哥白尼的“日心说”

简介哥白尼的“日心说”“地心说”在15世纪之前占据着天文学的绝对统治地位,但也难以遮掩日心说的曙光。

跟“地心说”一样,最早提出“日心说”的人并不是家喻户晓的哥白尼,而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阿里斯塔克斯。

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公元前320—前250)就提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地球则围绕着太阳旋转”。

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前212)也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并给出相应论证。

阿里斯塔克斯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首位提倡日心说的天文学者。

他将太阳而不是地球放置在整个已知宇宙的中心,认为太阳与固定的恒星不会运动,而地球绕着太阳运动。

不幸的是,由于阿里斯塔克斯的宇宙观和日心说理论远远超出了当时人类的认知理念,因而在当时并未得到公众的承认,甚至还险些被人以亵渎神明罪起诉。

直到1800多年后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伟大转折应归功于哥白尼,其《天体运行论》拉开了近代天文学序幕,极大推进了近现代科学的发展。

1473年,哥白尼出生在当时属波兰王国普鲁士行省的小城托伦。

虽然任职于教会,并到意大利学习神学,但哥白尼自幼对天空充满了好奇,曾私下学习天文学。

据记载其第一次天文观测是在1497年3月9日。

最初他试图通过天文观察来理解和诠释托勒密地心说理论。

1513年3月31日,他在所任职教堂建成了一座小型天文观测台,并设计出3架较为精密的天文仪器。

突破主观直觉臆想,用观察数据和科学事实来说话,这是揭示真理的第一步。

在当时,天文学采用的是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由于托勒密提出了本轮和均轮的复合,因此它可以预测日食、月食,也可以解释一些现象。

但是,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通过大量天文观察数据和一些天文现象,哥白尼开始质疑亚里士多德宇宙论,而据托勒密宇宙模型也无法对一些天文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人们发现在托勒密的宇宙模型中,需要在行星轨道上附加太多本轮来调整轨道的周期,以适应观测的结果(在文艺复兴时期,托勒密提出的本轮和均轮数目就达到了一百多个)。

为什么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

为什么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

龙源期刊网
为什么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
作者:
来源:《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第02期
宇宙揭秘——太阳
很早以前人们都以为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后来经过天文学家们的研究证实,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小不点儿。

银河系是个巨大的星系,它由大約2000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聚合而成,太阳在银河系中只不过算是一颗芝麻大小微不足道的小粒。

而银河系在宇宙中,也不属于大星系,在银河系之外,还有许多更大的河外星系,这众多的星系又构成了一个总星系,而总星系在宇宙中也不过是个小角落。

宇宙中心在哪里

宇宙中心在哪里

宇宙中心在哪里宇宙没有中心!根据宇宙学标准理论,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前的“大爆炸”中诞生的,至今仍在向外扩张。

扩张也没有中心;到处都是一样的。

大爆炸不应该被视为一次普通的爆炸,宇宙不是从一个中心点扩张到空间内的;相反,整个宇宙都正在扩张,据我们所知,所有地方都在均衡的扩张。

1929年埃德温-哈勃宣称测量了距我们远近不同的星系的速度,他发现越远的星系越是在后退。

这可能表明着我们在宇宙扩张的中心上,但事实是,假如宇宙根据哈勃定律均一扩张,那么它可能从任何有利点来看都是如此。

如果一个B星系以10,000千米/秒的速度向我们远去,B星系上的外星人看我们的A星系就也是以10,000千米/秒的速度向反方向远去。

而另一个和B星系在相同方向的两倍远距离的C星系就被我们看做以20,000千米/秒的速度后退,而外星人看到的则是以10,000千米/秒的速度后退。

所以在B星系上的外星人来看,所有物体都是从它的方向向外扩张的,无论它是从那个方向看都是和我们的视角看是一样的。

著名的气球比喻有效帮助宇宙扩张更可视化的方法是把太空比作膨胀的气球表面。

早在1933年,亚瑟-爱丁顿在《膨胀着的宇宙》一书中就提出了这个比喻。

在1960年,这一比喻又被弗雷德-霍伊尔在他的畅销书《宇宙的本质》中收录下来。

霍伊尔写道:“我的非数字的朋友们经常告诉我,他们发现很难想象这种扩张,如果不使用大量的数学,我不能比使用表面上标着大量点的气球作类比做得更好。

如果气球爆炸,点之间的距离会以星系之间的距离相同的增加。

”气球比喻法是很奏效的,但却需要确切的理解——否则会引起更多困惑。

正如霍伊尔所说:“有几个重要的方面是人们一定会误导的。

”能够理解三维空间和气球的二维表面作比较是十分重要的,气球表面是均匀的,没有任何一个点应该被挑出来作为中心。

气球本身的中心不是在表面上,不应该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

如果这个方法有助于理解的话,你可以把气球的径向视为时间。

这就是霍伊尔提出的,但也有一些难以理解。

在遥远的古代受什么影响使人们坚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在遥远的古代受什么影响使人们坚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在遥远的古代受什么影响使人们坚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遥远的古代受欧多克斯的影响使人们坚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而且每个行星都在一个称为“本轮”的小圆形轨道上匀速转动。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宇宙泛指物质和时空。

题目内容(请给出正确答案)在遥远的古代,受什么影响使人们坚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A、河流B、位置C、心情D、宗教(一)地心说天体学术语一,地球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二,每个行星都在一个称为“本轮”的小圆形轨道上匀速转动,本轮中心在称为“均轮”的大圆轨道上绕地球匀速转动,但地球不是在均轮圆心,而是同圆心有一段距离。

三,水星和金星的本轮中心位于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上,本轮中心在均轮上一年转一周,火星、木星、土星到它们各自的本轮中心的直线总是与地球-太阳连线平行,这三颗行星每年绕其本轮中心转一周。

四,恒星都位于被称为“恒星天”的固体壳层上。

日、月、行星除上述运动外,还与“恒星天”一起,每天绕地球转一周,于是各种天体每天都要东升西落一次。

简介地心说,又名天动说(Geocentric model)。

公元2世纪时它被体系化了,是地动说对应的学说。

该学说是一种认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的地球中心说,人类则住在半球型的世界中心。

从13世纪到17世纪左右,地心说也一直是天主教教会公认的世界观。

古代许多的学者就对宇宙的构造开始有其他的想法了。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提出位于宇宙中心的地球周遭全天体公转的想法,提出地球正是宇宙中心自转的想法、太阳不是宇宙中心,提出正在自转公转的想法、位于宇宙中心的太阳绕地球公转的想法。

天动说,在宇宙中心有地球,包含太阳全部的天体大约1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但是,太阳和行星的速度不同,考虑根据这个,在不同时期看得见的行星都不同。

有叫天球的硬邦邦的球,这包括地球和太阳、行星的全部天体。

后考虑恒星应该是天球沾上了天球开的细小的孔,除天球以外的光泄漏都能看得见。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基本内容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基本内容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基本内容好嘞,咱们聊聊哥白尼和他的太阳中心说。

这可是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多说几句。

你知道吗,哥白尼这个名字在天文学界可是响当当的。

早在16世纪,他就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那就是太阳才是我们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哎呀,想想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结果哥白尼却告诉大家,实际上太阳才是王者,这可把很多人都惊呆了。

哥白尼的想法真是太了不起了。

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自己生活在宇宙的中心,甚至在教会的教义下,觉得这可是上天安排的。

谁敢质疑呢?结果哥白尼来了个大逆转,讲了个天翻地覆的道理。

想象一下,那时的科学界就像一潭死水,大家都在原地踏步,突然有一个人站出来,像个闯入者一样,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

太酷了吧!哥白尼的理论简直是如沐春风,他用简单的观察来推导出复杂的结论。

他注意到,行星的运动不那么简单。

地球每天自转,年年公转,难道这就是我们宇宙的真相?所以他就大胆提出,太阳其实是宇宙的中心,其他行星,包括地球,都是围着太阳转的。

哎,这一说出来,那些坚守着传统观念的人可不乐意了,恨不得跳脚抗议。

哥白尼的理论也给后来的科学家们打开了新的思路,像开了一扇窗户,透进了新鲜空气。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在这之前,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地球上,结果突然发现,太阳才是真正的“大老板”。

这一下可真是让很多人都摸不到头脑。

不过,哥白尼也不是没有遭遇挑战,啧啧,那些对他的理论感到不满的人,真是多得数不胜数。

他们觉得哥白尼的话太荒唐,完全不符合他们的信仰和科学知识。

想想看,那可是直接挑战了几百年来的信仰,没几个人能淡定面对这样的冲击。

不过,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不是吗?敢于挑战,敢于探索,才能找到真正的真理。

你知道吗,哥白尼的理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花了很多年的时间,观察天体的运动,计算数据,才最终形成了他的理论。

这就像你在考试前努力复习,终于在试卷上写下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一样。

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看看哲学家是怎么说的

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看看哲学家是怎么说的

宇宙到底有没有中⼼,看看哲学家是怎么说的宇宙的中⼼在哪⾥?这个问题⼀直,围绕在求知者⼼中,早在90-168年,古希腊的哲学者,托勒密,就建⽴起了世界上第⼀个完整的地⼼宇宙体系在他,前⼈观点,测量数据的基础上,特别是针对那时关于⾏星的,观测结果,提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静⽌不动这⼀说法,中世纪期间,欧洲教会就是利⽤这个错误来维持统治的,是西⽅认为,地球是宇宙中⼼的错误,延续了1400年,1543年,波兰天⽂学家哥⽩尼,在,天体运⾏论,⼀书中,向传统的地⼼说,提出了挑战,认为地球是⼀颗,断转动的普通⾏星,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其他的天体都围绕太阳运转,⽽事实上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太阳系中的⾏星头围绕着太阳,银河系也有中⼼,他周围所有的恒星也,绕着银河系的中⼼旋转,那么宇宙有中⼼吗?⼀个让所有的星系包围在,中间的中⼼点。

看起来应该存在这样的中⼼,但是实际上它并不存在因为宇宙的膨胀⼀般,不发⽣在三维空间内,⽽是发⽣在四维空间内的,它,不仅包括,还包括第四维空间,第四维空间就是时间,我们可以假设,宇宙是⼀个正在膨胀的⽓球,⽽⼼系⼗七球上表⾯的电,就住在这个点上,我们还可以假设星系,不会,离开地球的表⾯,只能沿着表⾯移动,⽽不能进⼊地球内部向外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把⾃⼰描述成⼀个⼆维空间的⼈,如果宇宙不膨胀,也就是说,⽓球表⾯不断地向外膨胀,这表⾯上的每⼀个点彼此离得越来越远,其中某⼀点上的某个⼈将会看到其他所有的点都在退⾏,⽽且,越远的点,其退⾏的速度越快,现在,假设我们要寻找⽓球,表⾯上的点,退⾏的地⽅,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已经不在⽓球表⾯上的⼆维空间了,⽓球膨胀实际上是从内部的中⼼开始的,是在三维空间内的,⽽我们是在⼆维空间上,所以我们不可能探测到三维空间内的事物。

同样的,宇宙的膨胀不是在三维空间内开始的,⽽我们只能在宇宙的三维空间内运动,宇宙开始膨胀的地⽅,是在过去的某个时间,记忆万年以前,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可以获得有关的信息,⽽我们却⽆法回到那个时候,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就连银河系也不是中⼼,宇宙到底有没有中⼼,仍有待证明?本⽂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头条⽴场。

天文史: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

天文史: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

天文史: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由地心说到日心说:毕达哥拉斯(数学洁癖)亚里士多德(地球是球形的)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开普勒(三大定律)伽利略(木卫的发现)牛顿(天体力学)——毕达哥拉斯(数学洁癖)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天圆地平。

天像锅盖或者像在乌龟壳里一样。

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一个球形。

其实这位数学家的猜想似乎没有建立在任何事实基础之上。

他仅仅是认为球形是一个完美的形状罢了。

——亚里士多德(地球是球形的)继毕达哥拉斯后亚里士多德再次宣称大地是球形的,提出了几个证据:1.在海边,帆船远离你而去,先消失的是船身,然后是桅帆。

2.朝北极星走,前方就会有星星从地平线升起,而后方的则消失。

3.月食产生的原因是月亮被地球的阴影遮住了古人难以接受地球是球形的原因是基于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如果地球是球形的,那么地球的另一端的人为什么不会往下掉?——托勒密(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其它天体围绕地球转。

地球不在太阳做圆周运动的中心上中,而在一个偏心的位置上。

——哥白尼(日心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月球轨道的中心,太阳位于宇宙中心附近。

行星和地球都绕太阳转动,地球自转不息,从而造成所有天体的东升西落。

质疑:看不到恒星周年视差。

——开普勒(三大定律)1 行星绕日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2 相同时间内,行星到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面积定律)3 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与与轨道椭圆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

基本是都是通过数学推导得出的定律,比如第一律是利用火星不断计算日地距离,大概是以这样的方式得出的。

第三定律我们可以粗略理解为: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周期越长;比如,水星88天,地球365天,木星12年、土星29.5年。

根据第二定律可知:因为地球轨道速度,在一年之中并非固定,所以每天长短不一,24小时是一个平均值。

开普勒发现了椭圆,而天体力学告诉人们为什么是椭圆;开普勒之前的人都认为行星的运动轨迹是正圆。

TED演讲:宇宙有中心吗?

TED演讲:宇宙有中心吗?

TED演讲:宇宙有中心吗?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在探索宇宙的中心,它到底是什么?来看看不同时代探索的结果。

TED演讲稿What is at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宇宙的中心是什么?It's an essential question that humans have been wondering about for centuries.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

But the journey toward an answer has been a strange one.但这段探索之旅的结果却十分奇怪。

If you wanted to know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in third century B.C.E. Greece, you might look up at the night sky and trust what you see, that's what Aristotle, THE guy to ask back then, did.如果你想知道公元三世纪希腊人给出的答案,你就要问亚里士多德了,他的回答是仰望星空,相信自己的所见。

He thought that since we're on Earth, looking up, it must be the center, right?他想:既然我们从地球向天上看,那么地球一定就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吗?For him, the sphere of the world was made up of four elements: Earth, water, air, and fire.他认为,宇宙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土,水,空气和火。

These elements shifted around a nested set of solid crystalline spheres.这些元素在一套嵌套的固体球核周围流动。

宇宙中心文言文阅读答案

宇宙中心文言文阅读答案

宇宙中心文言文阅读答案从古至今,人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好像太阳在围绕地球运转,自然会产生地球位于宇宙中心的想法,后来这种观点被日心说所推翻,它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那么宇宙的中心到底是什么?地球、太阳、银河系还是其他河外星系,更或者宇宙根本就没有中心?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人们通过大量的观测工作记录了许多测量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形成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具有说服力的学说。

早在公元90 168年,古希腊学者托勒密就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地心宇宙体系。

他在总结前人的观点和测量数据的基础上,特别是针对那时关于行星的观测结果,提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这一说法。

恒星均位于被称作“恒星天”的固体球壳上,其他的天体如太阳、月亮、五大行星等都沿各自的轨道绕行在地球周围,每颗行星都在一个小圆轨道上作匀速转动,人们将这些小圆轨道称为“本轮”。

“本轮”的中心又在一个被称为“均轮”的大圆轨道上围绕地球匀速转动。

这样,在以地球为中心的轨道上,“恒星天”和太阳、月亮、五大行星等各自作匀速运动。

就当时的科学状况而言,托勒密的地心说中许多内容是比较科学的。

例如,托勒密在研究天体运动时,建立了新的几何学模型和坐标参考系。

另外,他把恒星固定在被他称为“恒星天”的固体球壳上,俗称“水晶球”,至今人们还将这种假想的“天球”概念保留在天文观测上。

但是托勒密的理论是错误的。

中世纪期间,欧洲教会就是利用这个错误来维持统治的,使西方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错误历史延续了1400多年。

在这段时期,教会总是宣传上帝居住的极乐天堂是最高天堂,“上帝选定的宇宙中心是地球”。

教会把地心宇宙观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

但是,教会的统治并不能阻止人们探寻真理的脚步。

从14世纪中期开始,随着人类不断扩大生产活动、发展经济,社会需求提高了,一种新的文化潮流在欧洲兴起。

15世纪,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天文学的进步,为了正确导航,天文学家需要精确地观测和预报天体的位置,这时就发现采用托勒密理论计算出来的行星位置与实际偏差很大,因此他的理论显得非常不实用。

常见的科学迷思解析

常见的科学迷思解析

常见的科学迷思解析引言:科学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法,但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迷思和误解。

本篇文章将对常见的科学迷思进行解析,并分步骤详细说明。

一、关于地心说与日心说的迷思1. 迷思:地心说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2. 解析:根据现代观测和理论,日心说是近似正确的,即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和其他行星则围绕太阳运动。

然而,地心说作为早期科学的发展阶段,对人类认知宇宙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进化论的迷思1. 迷思:进化论表示人类是从猿类进化而来。

2. 解析:进化论认为人类与其他物种具有共同的祖先,并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但并非直接由现代猿类进化而来。

进化论依靠大量的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遗传学等证据支持,是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理论。

三、关于水能记忆的迷思1. 迷思:水能存储和传递信息,因此可以记忆。

2. 解析:尽管有些人声称水能记忆,但这一观点未被科学界广泛接受。

科学实验证实,水分子之间的结构和性质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被解释为水有记忆能力。

科学界一致认为,液态水是由无序的分子组成,不具有记忆能力。

四、关于月亮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迷思1. 迷思:月亮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情绪。

2. 解析:月亮的变化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一定的影响,如潮汐的产生。

然而,目前科学研究并未找到月亮与人类行为和情绪之间的直接关联。

大多数相关研究都是小样本的观察研究,缺乏科学证据支持。

五、关于人类大脑使用只有10%的迷思1. 迷思:人类只使用了大脑的10%。

2. 解析: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几乎所有区域都有功能活动。

虽然某些区域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更活跃,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区域没有用途。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复杂,每个区域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总结:科学迷思常常源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片面、不完整理解或传统观念的阻碍。

通过科学实证与科学研究的进展,我们可以不断解析和纠正这些迷思,提高对科学的认知水平。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
日心说和地心说这两种观点都是古代时期对地球及其运动的解释。

地心说认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其它天体绕地球运行,而日心说则认为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之一。

下面将分别介绍两种观点的相关内容。

地心说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其它天体则围绕着地球旋转。

这是因为在古代时期,人们能够观测到地球上方的星空,但是却不能解释为什么星星在天空中运动,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行星在天空中是逆着别的天体的方向转动的。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古代科学家就提出了地球处于宇宙中心的观点。

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其它天体绕着地球旋转,这样就可以解释天体在天空中的移动和旋转方向不同的问题。

同时,地心说还解释了为什么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因为地球表面的一切都会跟随地球一起运动。

总的来说,日心说和地心说二者都是给人们提供了宇宙运动的解释。

在后来的科学发展过程中,人们找到了证实日心说的更充分的证据,从而验证了哥白尼观点的正确性。

但是地心说的理论也很重要,因为它是人类最早的宇宙观念之一,这种知识对人类的科学探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 限 的宇宙 , 它没有 中心 , 或者 说这个 若大 的宇 宙处处 是它 的中心 。 若是有 限 的宇 宙 , 它 应该 有它 自己 的中心 , 这是 不 可改变 的永 恒 的真理 。 那 个本 来就存在 的无 限四维宇 宙或者说 那个暗 宇宙L 见《 三 重宇宙 》 般 有 中 心, 即无 限的四 维宇宙 处处 是它 的 中心 . 这 是无 限 四维宇宙 特定 的或 固有 的特 征。 然而, 有人 认为 : “ 奇点 大爆炸 后 的有限 四维宇宙 或者 说可 见( 亮) 四维宇宙 也没 有中心 , 抑或 这个有 限四维 宇宙处 处是它 的 中心 。 其理 由是它 在膨胀 , 因而 改变 了这 个有 限 四维 宇宙 固有 的 中心 。 这 可 能吗 ? 由于埃得 温 - 哈勃关 于红移 的发现 : 。 ……几 乎所有 星系都是 在远离我 们而 去, 而且星系越远 , 则它离开我们运动得越快! 这表明四维宇宙在膨胀, 不同星 系之间的距离在增加。 ” “ 红移 问题 对大爆 炸学 说还有 一 个难点 : 就 是从奇 点爆 炸产 生出来 的有 限 宇宙 , 无 论你现 在把这 个奇点 拉大 到多大 , 这个有 限的 宇宙总 会有—个 中心 , 无 论按 空间 曲率 红移 , 还是 引力 红移 , 从 中心 来的 天体光 线就 总会有 —个蓝 移 , 哪 怕 这 个蓝移 比红移小 , 也 应该 造成 我们 看到 的天体 红移各 向异 性 , 从 而 至少指 示 出宇宙 中心 的方 向 , 但是 我们 看不 到 。 ” “ 这就是四维时空奇妙之处 ! 所有天体之间都相互远离饵远离的速度与距 离有 关, 而与 方 向无关 在有 中心 的膨 胀 中是 不可 能的 。 无 中心 的膨胀 经常 用 的比喻就是 : 膨胀的气球表面上所有点都相互远离 , 并且远离的速度与距离成
科学论坛
C hi na s ci e n c e a nd T e c h u 0 1 o g y R e v i e w
●I
也 谈 宇 宙 的 中心
陈安 邺
( 新 疆 建筑 科研 院 8 3 0 0 5 4 ) [ 摘 要] 有 限 的四 维宇 宙 , 应该 有它 自 己的中心 , 那就 是原 奇点 或原 爆 炸点 [ 关键词] 有限宇宙、 无限宇宙、 宇宙中心、 原奇点、 原爆炸点、 四维宇宙。 中 图分类 号 : B 0 1 6. 8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3 ) 0 9 - 0 0 9 7 - 0 t
正 比。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 观察到 这些 星系 发出 的光 仍 然是红 移 , 根 本就 不可 能看到 兰移 。 这是 由于宇 宙 的膨胀 不是 星系在 运动 , 而 是星 系之 间的宇 宙空 间在膨 胀 , 并促使 星系之 间 相 互远 离 , 因此人 们所看 到 的只 有红移 . 也由于“ ……所有天体之间都相互远离咀 远离的速度与距离有关与方向 无 关) 这在 有 中心 的膨胀 中是 不可 能的 …… ”因此而认 定 宇宙无 中心 , 或者 说 处 处是 它的 中心 , 这未 免有 些武 断 。 尽管由于宇宙的膨胀所有天体之间都相互远离 , 且远离的速度与距离有关 与方 向无关 。 但任何 不在这 个有 限四维宇 宙原奇点 处的星系 或点均不 是这个有 限四维 宇宙 的 中心 , 因为任 何偏 离这 个有 限 四维宇 宙原 奇点 处 的所有 星 系或 点, 它们 到达这 个有 限宇 宙边缘 的距 离都将 不等 于这个 有 限四维宇 宙的半 径 , 而 不构成宇 宙的 中心。 只有 原奇点处 到达这 个有限 四维宇宙边 缘的距 离才 刚好 等于 这个 有 限四维宇 宙的半 径 , 所 以原奇点 处 , 才是 这个有 限 四维宇宙 的真正 中心 。 因此不 管这个 有限 四维宇宙在 这个有 限的膨胀 范畴 中如何膨胀 它必然有 个唯一 的 中心 但如果 是无 限的膨 胀 , 那 么它 将会 与暗宇 宙或本 来就存 在 的 那个 无 限宇宙 融为 一体 , 处 于这种 情 况 , 那 当另作 别论 。 宇 宙没有 中心 在宇宙 学 的基本 原理 即“ 均权 原理 ” 或“ 均权 原则 ” 中就认定

在 弗利德 曼模型 中正是这 样描述 的 : “ 所有 的星系都 直接相 互离开 , 这种情 形 很像 一个 画上 很多 斑点 的气球 逐渐 吹胀 。 当气球膨 胀 时 , 任 何两个 斑 点之 间
的距离在加大, 但没有一个斑点可认为是膨胀的中心。 并且斑点相离得越远, 则 它 们相互 离开 得 越快 。……任 何两 个 星系互相 离 开的速 度和 它们 之间 的距
离成正 比。 如果 以上 的描 述是 正确 的话 , 奇 点大爆炸 后的 宇宙 , 若不考 虑宇 宙的膨胀 , 那 么 以光速 每秒 3 0 万公 里呈球 面 扩张 的四维 宇宙 , 就 其表 面而言 , 同样具 有上 述效果。 因此能说这个不膨胀的四维宇宙没有中心吗? 当地震发生时, 始于震源 的地 震波 呈球 面形式扩 展 , 亦 具有上述 效果 . 能说地 震没有 震源 吗? 凡是 以球 面 传播的声波、 光波和各种形式的电磁波, 均具有上述效果, 能说它们没有发射源 ( 中心) 吗? 对于 前面 吹账 的气球 而言 , 它只论 及膨 胀气 球的表 面 , 它代表 不了呈 球面 膨 胀的 四维宇宙 。 虽 然对 吹胀的气球 表面 任何点 而言 , 其它点都 远离它 而去 , 而 且 远去 的速 度与其 距 离成 比例 , 只就 其表 面而言 是处 处是 中心 。 但其 表面 上的 任何 点 , 就 其有 限气球 球体而 言 , 它们 的任何 点均不构 成 中心 , 它们 只不过是 这 个有 限气球 球体 的边缘 上的点 而 已。 事实上 这个被 逐渐 吹胀 的气 球正是 以它的 球J 点为 中心 , 呈 球面 形式 向外膨胀 . 诚然对 有限 四维宇宙球 体而言 也一样 , 即 这 个有 限 四维 宇宙球 体 正 以其 原 奇点 为 中心 , 呈 球面 形 式向外 膨胀 。 再者 , “ … …宇宙各 星系 就像 遍布 于吹胀 气球 的表 面那样 , 相 互远 离 , 而不 可 能有 中心 。 ” 这远 远代 表不 了实 际四维 宇宙 的表面 。 按 照大 爆炸 后推 算 , 当今 有 限四维宇 宙半 径约为 1 3 7 亿光 年。 考虑到 宇宙 的膨胀 , 经计算 现在 的宇宙半 径 已经是2 4 3 亿光年 了。 宇宙的大小也由2 7 4 亿光年膨胀到4 8 6  ̄ 7 光年了。 由于宇宙 大爆 炸时 , 物质 的速度 远小于 光速 。 因此在 若大 宇宙表 面上 , 可能 连一 个 星系也 没有 。 由于 宇宙物 质所 形成 的 星系 , 最大 可能 是分布 于物质 宇 宙各个 不 同半径 的层 面上 , 因此 宇宙空 间所 有星系 决 不可 能分布 在同 一宇 宙半径 的层 面上 , 更 不可 能分 布在 当今 宇宙最 大半 径表 面上 。 所以, 实 际有 限四维宇 宙空 间各 星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