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精品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唐雎不辱使命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反复朗读课文,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
【新课导入】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则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唐雎。
【预习内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秦王怫.然怒( fú) 亦免冠徒跣
..(tú)(xiǎn)
唐雎.(jū) 色挠.(náo)
抢.地(qiāng) 聂政之刺韩傀.( guī)
休祲.降于天(jìn) 寡人谕.矣(yù)
天下缟.素(gǎo)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3)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4)请广.于君(扩充)
(5)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6)秦王怫.然怒(盛怒)
(7)布衣
..(平民)
(8)以头抢.地耳(撞)
(9)休祲
..降于天(吉凶的征兆,休,吉祥。
祲,不祥)
(10)天下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11)秦王色挠.(屈服)
(12)长跪而谢.之(道歉)
(13)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解释: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解释:青黑色
(3)寡人谕矣“谕”通“喻”解释:明白,懂得
4.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1)使
(2)于
(3)徒
(4)以
(5)之
(6)与
【探究内容】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答案: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答案: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王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答案: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
铺垫。
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英气逼人,表现出他跟秦王拼命的内心活动。
1.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案: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答案: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这样,但是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终生守护这片国土,不敢交换!
(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答案: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守护这片国土,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交换)吗?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案: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君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2.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答案:(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走近名家】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汉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刘歆之父。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写作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