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培训成果转化应用途径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员工培训成果转化应用途径初探
作者:夏雪滕云飞
来源:《活力》2014年第07期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成果转化;应用途径
企业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最为重要的途径,是提升企业员工队伍素质的基本手段,这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的普遍共识。
因此,注重员工培训成果转化,把培训成果转化纳入培训管理系统形成长效机制,对增强培训工作的生命力,体现培训的真正价值,促进员工工作绩效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训成果转化研究与思考
企业培训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但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阻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直线管理者的不重视、同事的不支持以及缺乏一定的良好环境等,致使培训成果无法得到应用。
一般的培训仅产生10%-20%的转化率。
有80%-90%的培训资源和成果被浪费了,这是任何一个高绩效企业都无法容忍的浪费。
因此,培训后返回岗位,员工需要一个有利的环境,在实践中检验和应用学习成果。
培训的目标是使受训员工学会掌握培训项目所要求的各项知识技能,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当中,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转化为企业效益。
要使培训项目取得应有的效果,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即“给谁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
一是参训对象要选准。
各类培训项目的参训对象都是有一定的指向性,特定的培训项目是为特定的员工“量身定做”的。
选派符合条件的员工参加培训既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前提,更是培训成果转化的前提。
如果派一个工作岗位与培训项目没有关联或关联性不强的人参加培训,且不说参训者的积极性如何,能否学到或掌握培训内容,即便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回到岗位上不能得到应用,也无法实现培训成果的转化。
二是培训内容要实用。
培训迁移理论中的同因素理论认为:培训转化只有在受训者所执行的工作与培训期间所学内容完全相同时才会发生。
即培训内容要实用,有针对性,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学了就能用得上。
所以,设置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内容,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
培训是为了使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要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及时调整,贴近生产、贴近实际。
三是培训方法要灵活。
培训方法大体有讲授法、演示法、研讨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模拟与游戏法等,其中,讲授法的运用占80%,一般讲授法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员工个人的需要制定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是内容的“载体”。
要使培训取得实际效果,切实提高受训者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就必须根据具体的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和要求,选择适宜的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二、积极推进培训成果转化,做懂技术的员工
技能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之一,作为油田企业应该把培训重点放在操作骨干人才培养上,引导员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把日常工作做成经典。
通过培训真正使一批岗位新星、岗位状元、技术尖子、技术能手们在我们铺就设计员工成才的“快速通道”上崭露头角,把员工培养成技术、思想双过硬的优秀员工。
让更多的岗位明星、技能专家脱颖而出,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员工通过技术成才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是油田的主要产能单位之一,管理多套国外引进装置。
担负着对油田部分采油厂的天然气、原油初加工任务,为大庆石化企业提供原料。
近年来,由于分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调整和扩大,许多老员工被抽调充实到新建生产装置,占操作员工总数39%的新员工入厂,使员工整体综合技术水平下降。
对此,分公司领导班子及时分析研究对策,提出“培训是员工的最大福利”,制定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努力打造出一支技术精湛的员工队伍。
目前出现的问题:一是部分优秀技术员工的输出,导致员工整体素质下降,操作岗位人员紧缺,尤其是操作主岗,严重影响了装置的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和产品生产能力。
二是新入厂员工“80后”占了85%,技能学习的热情不高,还停留在“要我学”的思想意识。
“一对一”的帮扶培训受到影响,对新员工的培训还需一定的时间。
三是当前生产上面临着伴生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原油含水高和油气杂质高的“三高”技术难题,需探索适合现场工况的新方法、新工艺,优化操作参数,提高装置的适应性,提高装置收率。
而员工队伍的技术现状不能满足生产实际。
解决对策:经过调研分析一致认为培训是解决以上所有难题的最佳途径,培训是员工的最大福利,用技术换产量、靠管理增效益。
对新员工培训,能促使其掌握岗位技能、熟悉工作流程,并且理解企业文化、融会企业精神,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使命感。
对员工培训,可以帮助员工迅速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提高能力,并且产生与企业一起不断成长的归属感和敬业精神,激发进取精神,发掘最大潜能。
管理层应该拓宽培训眼界,创新思维,提升执行力。
通过培训,员工认识到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才是企业给其的最有效、最切身、最长远、最实惠的福利。
经过强化培训,一批高级技师、技师、助理技师、技术能手、首席操作手脱颖而出,有近百名员工通过分公司搭建的培训平台走上了管理岗位。
三、重视培训内容的设置
岗位培训是员工的必修课,对于企业来讲,开发人力资源、调动员工学技术的主要方法首先是岗位培训,其次,通过岗位培训可以满足装置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和企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通过实施培训,大家认识到岗位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手段,员工素质到位,工作水平才能到位;工作水平到位,管理才能到位。
但是,在加强员工岗位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实效。
尤其,在培训内容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培训内容要形式多样。
只采取老师讲、员工听的单一方式,往往是岗位培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要使员工实现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提高员工的岗位培训积极性,不仅仅要靠一定激励机制,还要从培训方式上下工夫。
比如让员工轮流当一次“小讲师”,定期举办技术问题讨论分析会,技术比武
岗位擂台赛,要求人人参与,以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第二,培训内容要不断充实新知识。
培训内容要丰富多彩,要贴近装置实际,着力培养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把生产中的难点和关键点当做一项培训内容,引导员工利用所学知识展开研究讨论,让员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成就感和责任感。
大量新工艺和新技术已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培训是当务之急,也是促进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第三,培训内容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岗位培训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因人施教,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现在员工队伍中,员工的工作时间长短不一,技能素质也有差距。
所以在岗位培训过程中要明确培训对象,摸清他们的技能弱项。
做到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内容,使培训有的放矢,增强培训内容针对性。
培训能提高员工的技能,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发挥个人才干,最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企业要积极营造学技能、用技能的良好氛围,鼓励员工将培训“所学”转为“所用”,使培训真正体现应有的价值。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