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3.为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供依据的实验或现象是
A. α粒子散射实验B.电子的发现
C.质子的发现D.天然放射现象
〖答 案〗A
〖解 析〗
〖详 解〗A.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选项A正确;
BCD.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质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选项B、C、D错误。
(1)下列步骤必要的有__________。
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2)请你帮他完成光路图____。
(3)写出计算玻璃砖折射率的表达式n=_________(所需物理量请在图中标出)。
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电磁波中频率最高的是
A.红外线B. γ射线C.紫外线D.无线电波
〖答 案〗B
〖解 析〗
〖详 解〗根据电磁波谱可知, 射线的波长最短,所以 射线的频率最高,而红外线的频率最低,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2. 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频率有
B.当铁芯拔出或断开开关时,线圈 中磁场减小,故线圈 中磁通量减小,指针向右偏转,故选项B正确;
C.滑片匀速运动时,线圈 中也会产生变化的磁场,故线圈 中同样会产生感应电流,故指针不会静止,故选项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错误。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P3和P4。图中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让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任何变化,故选项D错误。
8.关于液体、固体的特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
B.液体具有流动性是因为液体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C.石墨和金刚石表现出不同的物理特性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15.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将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线圈B、电流计及开关如图连接。在开关闭合、线圈A放在线圈B中的情况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加速滑动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由此可以判断
A.向上移动线圈A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加速滑动,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B.向上拔出线圈A中铁芯或断开开关,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C.由 可知, 光 折射率较大,则在玻璃砖中, 光的速度小于 光的速度,故选项C错误;
D.根据折射率大,频率大,波长短,可知 光的折射率大于 光的折射率,则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小于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故选项D正确。
11.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
A.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
A. 1:5B. 5∶1C. 1:25D. 25:1
〖答 案〗B
〖解 析〗
〖详 解〗设输入电压为 ,输出电压为 ,原线圈电流 ,副线圈的电流为 ,根据 可得 ,解得 ,根据 可得 ,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13.如图甲所示,线圈与定值电阻R相连构成闭合回路,线圈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已知线圈匝数为10匝,线圈电阻与定值电阻阻值相等,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中分子热运动加剧,不是所有分子的热运动都加快,故选项D正确,C错误。
7.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B.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C.不违反能量守恒的宏观过程都可以发生
D.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是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种物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所以石墨和金刚石表现出不同的物理特性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故选项C正确;
D.固体的分子间的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很大,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无规则振动,故选项D正确;
说法不正确的故选选项B。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R的电流方向由N指向M
B.M点的电势低于N点的电势
C.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率为1.5Wb/s
D.M、N两点间的电势差为2.5V
〖答 案〗D
〖解 析〗
〖详 解〗AB.由楞次定律可得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 点的电势比 点的电势高,所以通过 的电流方向由 指向 ,故选项A、B错误;
C.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率为 ,故选项C错误;
C、光照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目减小,因此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减小,故选项C正确;
D、某种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无关,故选项D错误;
故选选项C。
12.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a、b接正弦交流电源,副线圈接有定值电阻。已知电压表示数为220V,电流表示数为0.20A,定值电阻阻值为44Ω。则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C.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热运动都加快
D.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答 案〗D
〖解 析〗
〖详 解〗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间接反映,故选项A错误;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斥力增大得快,故选项B错误;
C.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D.需要更长的照射时间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答 案〗C
〖解 析〗〖详 解〗A、根据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光照强度无关,故选项A错误;
B、发生光电效应时,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W为逸出功,由此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与光照强度强弱,故选项B错误;
A.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B.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 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答 案〗C
〖解 析〗
〖详 解〗A.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故选项A错误;
B.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故选项B错误;
B. S1断开、S2闭合的情况下, 线圈没有电流通过,不会产生磁性,铁芯不吸引衔铁时,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与触头断开,故选项B错误;
CD. S1、S2均闭合的情况下, 线圈有电流通过,会产生磁性,衔铁被铁芯吸引,衔铁与触头接触;只断开S1,导致穿过线圈 的磁通量减小变慢,根据楞次定律可知,产生有延时释放的作用;只断开S2, 线圈有电流通过,衔铁仍然被铁芯吸引,衔铁与触头接触,故选项C正确,D错误。
D.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感应电动势为 ,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为 ,故选项D正确。
14.如图所示为一种延时继电器的示意图,铁芯上有两个线圈M和N,线圈M通过开关S1与电源相连接,线圈N与开关S2构成回路。当衔铁被铁芯吸引时,衔铁与触头接触;当铁芯不吸引衔铁时,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与触头断开。断开开关时,弹簧不能立即将衔铁拉起,从而达到延时作用。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延时作用的是
A. S1闭合、S2断开的情况下,断开S1
B. S1断开、S2闭合的情况下,断开S2
C. S1、S2均闭合的情况下,只断开S1
D. S1、S2均闭合的情况下,只断开S2
〖答 案〗C
〖解 析〗
〖详 解〗A.S1闭合、S2断开的情况下, 线圈有电流通过,会产生磁性,衔铁被铁芯吸引,衔铁与触头接触;断开S1,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 两端一定产生感应电动势,但没有感应电流,则没有延时释放的作用,故选项A错误;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
〖答 案〗C
〖解 析〗
试题分析:因为是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所以根据 可得辐射光的频率可能有3种,故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了氢原子跃迁
〖方法技巧〗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知道数学组合公式 的应用,另外需要注意题中给的是“大量”氢原子还是一个氢原子。
4.一个氘核( )与一个氚核( )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中
A.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B.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C.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D.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答 案〗D
〖解 析〗
〖详 解〗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可知在核聚变中存在质量亏损,则核反应过程中一定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可得 ,解得 ,根据核反应过程中核电荷数守恒可得 ,解得 ,故新核为是 ,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答 案〗A
〖解 析〗
〖详 解〗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故选项A正确;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时,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其内能不一定增加,还与做功情况有关,故选项B错误;
C.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学过程具有方向性,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不都是能发生的,故选项C错误;
〖答 案〗(1). BD (2). (3).
〖解 析〗
〖详 解〗(1)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确定 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插上大头针 ;使 能挡住 、 的像;确定 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 能挡住 和 、 的像,故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BD。
(2)完成光路图为:
(3)光线 与法线 之间 夹角为 ,光线 与法线 之间的夹角为 ,根据折射定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的表达式为
17.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仪测量光的波长。
(1)实验中选用的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像屏的距离为L,在像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乙所示。已知分划板刻线在图乙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分别为x1、x2,则计算入射的单色光波长的表达式为λ=___。
(2)分划板刻线在某明条纹中心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丙所示,则其读数为_________mm。
C.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故选项C正确;
D.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故选项D错误。
10.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 圆心O,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和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逐渐增大入射角,b光首先发生全反射
D.固体中的绝大多数粒子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小范围的无规则振动
〖答 案〗B
〖解 析〗
〖详 解〗A.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分布要稀疏,故存在液体的表面张力,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选项A正确;
B.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且有流动性,是因为液体分子作用力较小,分子位置不固定,故选项B错误;
C.在玻璃中,a光的速度大于b光的速度
D.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答 案〗D
〖解 析〗
〖详 解〗A.因为 光的偏折程度大于 光,所以根据折射定律得知玻璃对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 光的折射率,故选项A错误;
B.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 知, 光的临界角小于 光的临界角, 光首先发生全反射,故选项B错误;
5.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水的摩尔质量为M,水的密度为ρ。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可以表示为
A. B. C. D.
〖答 案〗A
〖解 析〗
〖详 解〗一个水分子的质量 ,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6.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被称为布朗运动
B.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匀速向左或匀速向右滑动,都能使电流计指针静止在中央
D.因为线圈A、线圈B的绕线方向未知,故无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
〖答 案〗B
〖解 析〗
〖详 解〗A.由题意可知当 向左加速滑动时,线圈 中的电流应越来越小,则其磁场减小,此时线圈 中产生了电流使指针向右偏转,故可知当线圈 中的磁通量减小时,电流表指向右偏;线圈 向上移动时线圈 中磁通量减小,指针向右偏转;滑动变阻器滑动端 向右加速滑动时,线圈 中磁通量增大,故指针应向左偏转,故选项A错误;
3.为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供依据的实验或现象是
A. α粒子散射实验B.电子的发现
C.质子的发现D.天然放射现象
〖答 案〗A
〖解 析〗
〖详 解〗A.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选项A正确;
BCD.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质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选项B、C、D错误。
(1)下列步骤必要的有__________。
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2)请你帮他完成光路图____。
(3)写出计算玻璃砖折射率的表达式n=_________(所需物理量请在图中标出)。
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电磁波中频率最高的是
A.红外线B. γ射线C.紫外线D.无线电波
〖答 案〗B
〖解 析〗
〖详 解〗根据电磁波谱可知, 射线的波长最短,所以 射线的频率最高,而红外线的频率最低,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2. 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频率有
B.当铁芯拔出或断开开关时,线圈 中磁场减小,故线圈 中磁通量减小,指针向右偏转,故选项B正确;
C.滑片匀速运动时,线圈 中也会产生变化的磁场,故线圈 中同样会产生感应电流,故指针不会静止,故选项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错误。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P3和P4。图中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让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任何变化,故选项D错误。
8.关于液体、固体的特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
B.液体具有流动性是因为液体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C.石墨和金刚石表现出不同的物理特性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15.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将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线圈B、电流计及开关如图连接。在开关闭合、线圈A放在线圈B中的情况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加速滑动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由此可以判断
A.向上移动线圈A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加速滑动,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B.向上拔出线圈A中铁芯或断开开关,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C.由 可知, 光 折射率较大,则在玻璃砖中, 光的速度小于 光的速度,故选项C错误;
D.根据折射率大,频率大,波长短,可知 光的折射率大于 光的折射率,则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小于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故选项D正确。
11.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
A.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
A. 1:5B. 5∶1C. 1:25D. 25:1
〖答 案〗B
〖解 析〗
〖详 解〗设输入电压为 ,输出电压为 ,原线圈电流 ,副线圈的电流为 ,根据 可得 ,解得 ,根据 可得 ,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13.如图甲所示,线圈与定值电阻R相连构成闭合回路,线圈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已知线圈匝数为10匝,线圈电阻与定值电阻阻值相等,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中分子热运动加剧,不是所有分子的热运动都加快,故选项D正确,C错误。
7.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B.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C.不违反能量守恒的宏观过程都可以发生
D.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是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种物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所以石墨和金刚石表现出不同的物理特性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故选项C正确;
D.固体的分子间的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很大,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无规则振动,故选项D正确;
说法不正确的故选选项B。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R的电流方向由N指向M
B.M点的电势低于N点的电势
C.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率为1.5Wb/s
D.M、N两点间的电势差为2.5V
〖答 案〗D
〖解 析〗
〖详 解〗AB.由楞次定律可得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 点的电势比 点的电势高,所以通过 的电流方向由 指向 ,故选项A、B错误;
C.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率为 ,故选项C错误;
C、光照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目减小,因此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减小,故选项C正确;
D、某种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无关,故选项D错误;
故选选项C。
12.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a、b接正弦交流电源,副线圈接有定值电阻。已知电压表示数为220V,电流表示数为0.20A,定值电阻阻值为44Ω。则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C.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热运动都加快
D.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答 案〗D
〖解 析〗
〖详 解〗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间接反映,故选项A错误;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斥力增大得快,故选项B错误;
C.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D.需要更长的照射时间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答 案〗C
〖解 析〗〖详 解〗A、根据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光照强度无关,故选项A错误;
B、发生光电效应时,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W为逸出功,由此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与光照强度强弱,故选项B错误;
A.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B.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 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答 案〗C
〖解 析〗
〖详 解〗A.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故选项A错误;
B.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故选项B错误;
B. S1断开、S2闭合的情况下, 线圈没有电流通过,不会产生磁性,铁芯不吸引衔铁时,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与触头断开,故选项B错误;
CD. S1、S2均闭合的情况下, 线圈有电流通过,会产生磁性,衔铁被铁芯吸引,衔铁与触头接触;只断开S1,导致穿过线圈 的磁通量减小变慢,根据楞次定律可知,产生有延时释放的作用;只断开S2, 线圈有电流通过,衔铁仍然被铁芯吸引,衔铁与触头接触,故选项C正确,D错误。
D.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感应电动势为 ,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为 ,故选项D正确。
14.如图所示为一种延时继电器的示意图,铁芯上有两个线圈M和N,线圈M通过开关S1与电源相连接,线圈N与开关S2构成回路。当衔铁被铁芯吸引时,衔铁与触头接触;当铁芯不吸引衔铁时,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与触头断开。断开开关时,弹簧不能立即将衔铁拉起,从而达到延时作用。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延时作用的是
A. S1闭合、S2断开的情况下,断开S1
B. S1断开、S2闭合的情况下,断开S2
C. S1、S2均闭合的情况下,只断开S1
D. S1、S2均闭合的情况下,只断开S2
〖答 案〗C
〖解 析〗
〖详 解〗A.S1闭合、S2断开的情况下, 线圈有电流通过,会产生磁性,衔铁被铁芯吸引,衔铁与触头接触;断开S1,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 两端一定产生感应电动势,但没有感应电流,则没有延时释放的作用,故选项A错误;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
〖答 案〗C
〖解 析〗
试题分析:因为是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所以根据 可得辐射光的频率可能有3种,故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了氢原子跃迁
〖方法技巧〗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知道数学组合公式 的应用,另外需要注意题中给的是“大量”氢原子还是一个氢原子。
4.一个氘核( )与一个氚核( )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中
A.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B.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C.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D.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答 案〗D
〖解 析〗
〖详 解〗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可知在核聚变中存在质量亏损,则核反应过程中一定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可得 ,解得 ,根据核反应过程中核电荷数守恒可得 ,解得 ,故新核为是 ,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答 案〗A
〖解 析〗
〖详 解〗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故选项A正确;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时,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其内能不一定增加,还与做功情况有关,故选项B错误;
C.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学过程具有方向性,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不都是能发生的,故选项C错误;
〖答 案〗(1). BD (2). (3).
〖解 析〗
〖详 解〗(1)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确定 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插上大头针 ;使 能挡住 、 的像;确定 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 能挡住 和 、 的像,故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BD。
(2)完成光路图为:
(3)光线 与法线 之间 夹角为 ,光线 与法线 之间的夹角为 ,根据折射定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的表达式为
17.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仪测量光的波长。
(1)实验中选用的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像屏的距离为L,在像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乙所示。已知分划板刻线在图乙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分别为x1、x2,则计算入射的单色光波长的表达式为λ=___。
(2)分划板刻线在某明条纹中心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丙所示,则其读数为_________mm。
C.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故选项C正确;
D.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故选项D错误。
10.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 圆心O,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和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逐渐增大入射角,b光首先发生全反射
D.固体中的绝大多数粒子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小范围的无规则振动
〖答 案〗B
〖解 析〗
〖详 解〗A.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分布要稀疏,故存在液体的表面张力,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选项A正确;
B.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且有流动性,是因为液体分子作用力较小,分子位置不固定,故选项B错误;
C.在玻璃中,a光的速度大于b光的速度
D.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答 案〗D
〖解 析〗
〖详 解〗A.因为 光的偏折程度大于 光,所以根据折射定律得知玻璃对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 光的折射率,故选项A错误;
B.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 知, 光的临界角小于 光的临界角, 光首先发生全反射,故选项B错误;
5.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水的摩尔质量为M,水的密度为ρ。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可以表示为
A. B. C. D.
〖答 案〗A
〖解 析〗
〖详 解〗一个水分子的质量 ,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6.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被称为布朗运动
B.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匀速向左或匀速向右滑动,都能使电流计指针静止在中央
D.因为线圈A、线圈B的绕线方向未知,故无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
〖答 案〗B
〖解 析〗
〖详 解〗A.由题意可知当 向左加速滑动时,线圈 中的电流应越来越小,则其磁场减小,此时线圈 中产生了电流使指针向右偏转,故可知当线圈 中的磁通量减小时,电流表指向右偏;线圈 向上移动时线圈 中磁通量减小,指针向右偏转;滑动变阻器滑动端 向右加速滑动时,线圈 中磁通量增大,故指针应向左偏转,故选项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