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大全文字版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文字版五篇
【篇一】中国历史故事大全文字版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行至函谷关,发现有兵守关,项羽军无法通过,又听说刘邦已经攻破咸阳,项羽大怒,派当阳君攻破函谷关,四十万大军驻扎于新丰鸿门,刘邦军十万驻扎瀧上。
刘邦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l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
” 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do)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
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幡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
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
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
刘邦第二天早
晨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
”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羽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
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
亚父就是范增。
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
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喑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
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
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
”项羽说:“好。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 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沛公。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
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
”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
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
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 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
”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
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
”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
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
项羽说:“壮士!还能喝酒吗?” 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惟恐不能杀尽,处罚惟恐不能用尽*,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
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
’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
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 项羽没有话回答,说:“坐。
”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以上厕所为由,趁机起身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
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
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有什么可去告辞的?” 于是就决定离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
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
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
”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己经回到军营了。
”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
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岀剑来敲碎了它说:“唉!(项羽)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我们都要被他俘虏
了!”
【篇二】中国历史故事大全文字版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
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
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
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
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
”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
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 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
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
”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 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
”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
”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
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
” 王平再次义正辞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
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
”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骁勇善战,曾多次与蜀军交锋蜀大军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
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
结果,张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
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
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发的军法,但是犯了军法的将领不一定就一定要处斩,比如唐时二路元帅薛丁山屡次犯军法,但却并没有被斩首示众。
由此可见,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
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倘若主将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或许他可以逃过一死。
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虽然不是人心惶惶,但也有一些不安。
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
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
诸葛亮这么做可以说是缓兵之计,为了整顿内务争取时间。
其次,马谡的死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至少值诸葛亮用人不明,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
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样这一招可理解为杀鸡给猴看。
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得必然性。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
” 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
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
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 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
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
”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
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收其儿为义子。
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篇三】中国历史故事大全文字版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
燕
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
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
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
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
尉缭说:“韩国己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
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
” 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音b©n)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
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
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
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
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
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
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
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
依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
”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
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
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
李信果然误事。
这回非请将军岀马不可。
”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
楚
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
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
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
岀兵那天,还亲自到滝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
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
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
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
” 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了。
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人马像排山倒海似地冲杀过去。
楚国
的将士好像在梦里被人家当头一棍子,晕头转向地抵抗了一阵,各自逃命。
楚国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
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
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
王翦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水军,渡江追击。
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
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 再去收拾燕国。
燕国本来已经十分虚弱,哪里抵挡得住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还攻占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
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一个齐国啦。
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过去。
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
每回逢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
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
到了其他五国—被秦国并吞掉,他才着急起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
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
燕国南部直扑临淄。
这时候,齐王建才觉得自己势孤力单, 可是其他诸侯国已经完了,往哪儿去讨救兵呢?没有几天,秦军就进了临淄,齐王建没说的,投降了。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
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
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一一秦王朝。
【篇四】中国历史故事大全文字版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
王(今河南沁阳)。
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
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 打发
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
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訖(音hQ)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
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訖还想向长平进攻。
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魏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
王範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岀来交战。
我军老远到这儿, 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
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
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
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
如今来的是王旋,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
要是换上我, 打败他不在话下。
”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
”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
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
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
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
' 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
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
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
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
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
白起一到长平, 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
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
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
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
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
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
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
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To
【篇五】中国历史故事大全文字版
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到许都,心里郁郁不乐。
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
眼看孩子没有救了,曹操伤心地说:“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
”
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一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
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
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
当地官员和朝廷太尉听到华佗名声, 征召他做官。
华佗都推辞不去。
华佗诊病极其准确。
一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
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一个开了泻药,另一个开了发汗
药。
有人在旁边看华佗开药方,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用药却不一样。
华佗说:“这种病表面看来一样,其实不同。
前一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一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好了。
”这两人回去抓了药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还有个姓李的将军,请华佗给他妻子治病。
华佗去了,一摸脉,说:“这是怀孕时候伤了身子,胎儿留在肚里了。
” 李将军说:“我妻子已经小产过,胎儿已经下来了。
”华佗说: “按照我的判断,胎儿还在病人肚子里。
”
李将军不相信。
华佗走了以后,过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来越重,只好再请华佗来治。
华佗说:“肯定有个坏死的胎儿在肚里。
大概你妻子原是双胞胎,一个先小产下来了,一个留在肚里。
”
华佗给病人服了汤药,又给她扎针,果然产了一个死胎, 病人很快就恢复健康了。
华佗不但能治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
他配制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
有个病人患肚痫病,痛得厉害,经过十多天, 胡须眉毛全脱落下来。
华佗一诊断,说:“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
”华佗让病人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
过了四五天,创口愈合,一个月康复了。
历史书记载的有关华佗治病的传说还有很多。
据说,有个太守生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
华佗诊治以后,认为这种病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
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
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他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
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
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
用意,暗暗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
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 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几口黑血。
不想这一呕,病反而好了。
曹操一直患头风病。
一遇到工作紧张,头风病发作,痛得受不了。
他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就把华佗请来,华佗扎了几针,头痛就止了。
曹操不肯放他,把他留下来做了随从医官,好随时给他治病。
华佗虽然乐于帮助人,热心给人们治病,但他却不愿一直呆在曹操身边,给一个人管药箱。
有一次,他借口回家探亲,顺便去取点药,曹操没有怀疑,让华佗走了。
华佗回到家里,托人给曹操捎了一封信,说他妻子病得厉害,一时回不了许都。
曹操一再催促,华佗还是拖着不去;
曹操又命令郡县官吏去催,也碰了软钉子。
这一来可惹恼了曹操。
曹操派个使者到谯县去调查。
并告诉使者,如果调查下来,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送他四十斛(斛,音hd,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小豆,听任华佗推迟假期;要是华佗谎言搪塞,就把华佗抓来。
调查结果,华佗被抓走了。
曹操把华佗抓到许都,他认为华佗故意违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下令把华佗处死。
谋士荀认为这个处刑太重了,劝曹操说:“华佗医术高明,
他一死,牵涉到许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从宽发落。
”
曹操本来也是个爱惜人才的人,自从他打败了袁绍后,有点骄傲起来;再说,他正在气头上,哪肯听荀的劝阻,气呼呼地说:“哼,我不怕天下就没有像他那样的医生。
”说完, 就派人把华佗杀了。
华佗被捕离开家乡的时候,随身还带着一部医书,这是他根据多少年来积累的经验写成的。
他本来没想到得罪曹操竟招来杀身大祸。
他觉得自己遭到罪没法挽回,可是让这部书湮没太可惜。
临刑前一天,他把狱吏请来,对他说:“请您把这部书好好保存,将来可以靠它救病人。
”
那狱吏胆小,怕接了华佗手里这部书,将来曹操追究起来,自己受到牵连,说什么也不肯保管。
华佗十分失望,他叹了口气,向狱吏要了火种,在监狱里把宝贵的医书一把火烧毁了。
打从华佗死后,曹操发头风病,就再没有找到合适的医生给他治疗。
但是曹操并不肯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说:“华佗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杀他,也不见得会治好我的病。
”直到他的小儿子仓舒死了,他才懊丧万分。
华佗死后,他的几个学生继承他的事业,继续为百姓治病。
可惜记下华佗的经验的那部医书竟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