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人类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人类古代文明产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印度种姓制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阅读7页“导入框”图文,完成下列活动:
1亚非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诞生在哪里?(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
2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有关狮身人面像5个问题,先请其中几位介绍,后由老师补充:(希腊人称狮身人面像为“斯芬克斯”。
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哈佛拉在为自己修建金字塔时,征集劳动人民制作成的,是自己威严的象征。
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
据说国王死后要成为太阳神的,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国王守护陵墓.在埃及吉萨附近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狮身人面像最为著名。
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硕大无比,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下颌的胡须长达6米。
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出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与狮身人面像密切相关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两河流域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各有什么特点?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些有趣的历史知识。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生阅读7至8页的内容及其相关历史资料,在现有条件下获取知识的有效信息,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第8页《古代埃及》地图以及英语资料,思考回答: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Egypt is‘the gift of The Nile‘”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
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它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
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
古代埃及人留下了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这些诗句反映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的事实.马克思也说过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
这个论断也反映了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
2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
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
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推断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为。
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
3怎样评价金字塔?
A.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
阴间的统治者.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
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
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国王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
建筑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和威风凛凛的狮身人面像,其目的就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企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
B.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
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
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4根据第8页“动脑筋":今天,有人对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能力表示怀疑.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本世纪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
不过,有位叫戴维杜维斯的法国化学家,得到5块从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块,对它们逐个加以化验。
出乎意料的是,化验结果证明,这些石块由贝壳石灰石组成。
因为在这之前的考古活动曾证明过,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制作技术,所以戴维杜维斯推测,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
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还在石块中发现了一缕一英寸长的人头发。
这缕头发可能就是古埃及人辛勤劳动和灿烂智慧的见证。
)
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第9页《新月沃地》地图,根据下列问题在图中和课文里做出标记:“新月沃地”指什么地方?哪些古代居民在此生活过?(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
从地图上看,这条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地又很肥沃,因此得名.古代,在这条地带上先后居住过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
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生活在沃地东部,那里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称为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
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生活在新月沃地西部、地中海东岸的“中东”
地区。
腓尼基人曾在这里建立过一些奴隶制城邦.他们以航海和经商著称,还在海外建立了一些殖民地.在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一带,希伯来人建立过统一的国家.这个国家后来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和南部的犹太两个王国。
数百年后,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先后被外族灭亡。
从此,希伯来人逐渐流散到世界各地,被统称为犹太人。
)
2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
淤泥,便于农业种植,为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基本条件。
)
3两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中,最早的奴隶制城市国家是什么人建立的?请说出这里完成统一的时间、国家及其国王。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平原的南部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奴隶制小国,建立者是当地的居民苏美尔人。
公元前19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处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当地居民,无论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还是阿摩利人从此都称为“巴比伦人"。
古巴比伦王国最伟大的国王是生活在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
他统一了两河流域,使古巴比伦的疆域和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状态.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
4教师介绍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经过,指导学生观察第10页《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的苏撒考古时发现,后被劫夺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图展示的是石柱的浮雕部分,表现的内容是汉谟拉比正从太阳神那里接过象征统治权力的权杖,图中人像坐着的是太阳神沙马什,他手里握着的是“权杖”,站在太阳神面前的就是汉谟拉比。
下面的文字共约8000字,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这些文字从许多方面作出了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这是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
1结合第10页地图《古代印度》,说出古代印度地理范围。
(古代印度文明在历史上称为“印度河文明”,因这一文明最早发现于哈拉帕,也称“哈拉帕文明".这一文明顾名思义,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核心地区的西北边陲,所以很多文化遗址今天已不在印度境内,而在巴基斯坦境内。
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以及尼泊尔、孟加拉等国都属于古代印度的地理范畴。
)
2结合11页插图《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说出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
(它由北向南蜿蜒注入阿拉伯海.夏季,上游的喜马拉雅山积雪融化,河水泛滥,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为
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3印度文明最早兴起于什么时候?(约公演前2500年)
4后来古代印度的本地居民被什么人征服?(来自中亚的自称“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人”])
5配以课件演示动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材料。
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A.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的?(在雅利安人
扩张过程中,古代印度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赶走,雅利安人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居民。
他们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
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
雅利安人就是这样来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所谓四个等级由造物主用不同方式创造的说法,纯粹是通过编造神话来加强统治者权威的。
)
B.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
生什么影响?
C.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然后选派两位学生扮演吠舍与婆罗门,就种姓制度展开辩
论。
辩论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吠舍: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
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却不能与你们共享国家权力,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的孩子恋爱都要遭到你们的反对? 婆罗门:该死的家伙,想造反啦?造物主用嘴制造了我们,而用腿生出了你们,难道嘴可以与腿平等吗?闭起你的臭嘴,给我好好干活去!
别触犯神的意志。
)
D.布置学生在课后撰写一篇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小论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教师利用教材13页的亚非文明地图,制成幻灯片并利用投影仪投影,对全课进行总结。
2完成第12页“练一练”:把下列完全形成的人进行分类(标上相应的字母):
3根据第12页“活动与探究”,说出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四大古代文明名称及其产生的大致时间。
(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
)
4上述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
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大河流域。
北纬20°~40°之间。
原因大致有:a。
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
5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6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