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语智慧箴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语智慧箴言
博文收藏
2010-09-30 2203
中国古语智慧箴言
1、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
居。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纳
言》
雨水透过屋顶漏在地下,要制止住它,就得在
屋顶上堵塞漏洞;屋顶雨水滴漏不止,屋下就
不能够居住。

喻指下面有问题,必须从上面找
原因;上面的问题克服不了,下面也就不可收
拾了。

2、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
整。

——汉代桓谭《新论·离事》
提起鱼网的纲绳,成千上万的网眼就都张开
了,握着衣领抖动皮袄,所有的毛自然就整整
齐齐了。

比喻治国要抓住关键,抓大事。

3、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
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
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
后理小;先理身,后理人。

——三国·蜀诸葛
亮《便宜十六策·治乱》
国政的治理应当有先有后:先理总纲,后理具
体法纪;先理政令,后理赏罚;先理近处,后
理远处;先理内部,后理外部;先理根本,后
理枝叶;先理强者,后理弱者;先理大事,后
理小事;先理自身,后理他人。

4、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
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微利。

急于
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只看到眼前微利就办不
成大事。

5、拙制伤锦,迂政损国。

——宋代宋祁《杂
说》
拙劣的裁剪,会损伤美丽的锦缎;迂腐而不合
时宜的政策,会损害国家的利益。

意谓制定政
策应当符合实际情况。

6、思慎微眇,早防未萌。

——汉代王符《潜夫
论·慎微》
在事物微小的时候就给予考虑和重视,以便尽
早地把坏的苗头杜绝在萌发之前。

7、杜之于将渐,不可悔之于已成。

——宋代

溥《唐会要》卷三
(灾难)应该在将要开始的时候杜绝它,而不
要等到形成了才后悔。

8、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
其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
至于不可救。

——宋代苏轼《晃错论》
天下的祸患,最不能处理好的,是表面上太平
无事,其实却有意想不到的隐患。

安然不动地
看它演变而不为之想出解决的办法,就怕弄到
不能挽救的地步了。

9、至廉而威。

汉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最廉洁的官员才能有权威。

10、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史·岳飞传》
政府官吏不聚敛钱财,带兵将领不怕牺牲,国家就可太平无事了。

11、清也,慎也,勤也。

而清其本矣。

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
官员要清正,谨慎,勤奋。

而清正是根本。

12、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
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
廉生威。

——《清碑·官箴》
下层官吏敬畏我,不在于我是否严厉而在于我是否廉洁;老百姓信服我,不在于我是否有治国才能而在于我办事是否公正。

公正则老百姓不敢轻慢;廉洁则下属不敢欺蒙。

办事公正才
能使自己变得圣明,廉洁才能树立出自己的权威。

1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用俭朴的生活来培养高
尚的品德。

不做到恬静寡欲就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14、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荀子·致士》
能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王者的政事也就算完备了。

15、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

——《逸周书·周官》
发布政令要慎重,政令发出来就要执行,不要反复无常。

16、毋访于佞,毋蓄于谄,毋育于凶,毋监于
谗。

——《管子·宙合》
不要询访求教于奸佞之人,不要保护谄媚的行为,不要培植凶恶行为,不可听信谗言。

1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18、禁罚威严,则简慢之人整齐;宪令著明,则蛮夷之人不敢犯。

——《管子·八观》
禁律与刑罚威严,怠慢法纪的人才能够遵守秩序。

法令严明,不开化的民众才不敢触犯。

19、久风要止,久雨要停,久旱则泽,久满则溢。

20、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
21、《庄子》曰: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22、《大雅》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23、《老子》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24、上易知则下亲上矣,上难知则下畏上矣。

下亲上则上安。

下畏上则上危。

——《荀子,正论》
当政者易于被人们了解,民众就会亲近他们;
当政者难于被人们了解,那么民众就会惧怕他们。

民众亲近当政者,当政者就安全;民众畏惧当政者,当政者就危险。

25、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下无言则吾谓之喑,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喑,非害国家而如何也。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下面的人不敢说话,那执政者就听不到下面的意见。

下面的人不敢说话,我称之为哑;执政者听不到下面的意见,我称之为聋;上聋下哑,那么不危害国家又会怎么样呢?
26、言能听,道乃进。

——《史记·殷本纪》
能听取和采纳意见,治国之道才能有长进。

27、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

——《淮南子·说林》
追赶野鹿的猎手,是不会顾及兔子那样的小猎物的;决意成交价值干金的货物的人,是不会在一铢一两的价格上计较不休的。

喻做大事时就不要在细微末节上纠缠,以免因小失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