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20题)
1.
2.目前,属于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是()。
A、智能接口
B、数据挖掘
C、Agents
D、多Agents系统
3.弗吉尼亚大学的冈特、埃斯特斯和弗吉尼亚查罗斯威尔公立学校的施瓦布提出了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有()。
A、直接教学模式和概念获得模式
B、概念发展模式和群辨法
C、萨奇曼探究模式和课堂讨论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和情感探索和矛盾解决模式
4.以下阐述不正确的是()
A.面向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
B.面向学习资源的形成性评价是在正式教学之前进行的
C.面向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改进或强化
D.面向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诊断性的
5.下列关于“检索语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检索框中的两个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则默认为是AND
B、逻辑"或"运算需用大写的OR连接两个关键词
C、支持关键字为中文的逻辑"或"查询
D、布尔检索算符同样适用于短语检索
6.【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
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
于
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
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
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
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7.下列过程属于TELNET的工作过程的是()。
A、启动本地TELNET客户端程序,输入远程计算机名称
B、本地TELNET客户端程序与远程计算机的TELNET服务器建立连接
C、远程计算机发回应答信号
D、本地计算机输入用户名和口令,远程计算机检查用户名和口令
8.MD是一种非常轻巧的,可作高质量数码录音或播放的唱碟。
()
A、错误
B、正确
9.电子书本型教学软件展示或提供不同类型的网上课外活动(如自己创建故事图片以组成一个新故事,理解问题等)。
()
A.错误
B.正确
10.我们可以把多媒体素材分哪几类()
A.动画
B.视觉
C.听觉
D.图像
1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教室的性能()
A.教师机配置的档次
B.学生机配置的档次
C.多媒体传输控制卡
D.多媒体传输电缆
12.网上学习资源的评价标准包括()
A.实用性
B.可靠性
C.友好性
D.美观性
13.Internet是进行知识获取和信息交流的强有力工具,它将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
A.错误
B.正确
1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组成网络教室的基础?()
A、教师机控制台
B、微机
C、多媒体传输控制卡
D、多媒体传输电缆
15.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是()
A.教育传播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计算机科学
16.下列过程属于TELNET的工作过程的是()
A.启动本地TELNET客户端程序,输入远程计算机名称
B.本地TELNET客户端程序与远程计算机的TELNET服务器建立连接
C.远程计算机发回应答信号
D.本地计算机输入用户名和口令,远程计算机检查用户名和口令
17.关于教学模式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学模式是“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相互影响的,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
B、教学模式就是“导向特定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
C、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
D、教学模式独立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外
18.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过程系统。
()
A.错误
B.正确
19.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运动变化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
()
A、错误
B、正确
20.多媒体计算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问世没有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到现在也很少运用到教育技术领域。
()
A、错误
B、正确
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2.参考答案:ABCD
3.参考答案:ABCD
4.参考答案:A
5.参考答案:C
6.参考答案:(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
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7)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7.参考答案:ABCD
8.参考答案:B
9.参考答案:B
10.参考答案:BC
11.参考答案:A
12.参考答案:BCD
13.参考答案:B
14.参考答案:B
15.参考答案:A
16.参考答案:ABCD
17.参考答案:D
18.参考答案:B
19.参考答案:B
20.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