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4、作者运用( )的写作手法,将食马者比作 ( ),千里马比作( ),伯乐比作( ),
抨击了( )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 )之情,作者希望统
治者( )
5、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 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名和字。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于是,就把这个作 为自己的号了。(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也不羡 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 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生性喜欢喝酒, (但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喝酒。亲戚朋友知道他 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一去喝酒就喝个 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离开,不装模作样,说 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的,遮不住寒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 常是空的,(可是他)却依然安然自若。常常以写文章 来消遣时光,(在文章中)也稍微显示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凭借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 一生。
译文:当我跟从老师求学的时候,背 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隆冬时节,寒风猛烈地刮着,踏着几尺 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侍 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然后用被子给 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译文:住在客舍里,主人每天只 给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 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 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 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 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 的样子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 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却没有一点羡 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 情,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 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
3、《马说》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 学家,选自《韩愈文选》。
4、《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字景濂, 号潜溪,明初文学家,和高启、刘基并 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鸟叫声
窥谷忘反
反通返 返回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露,显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 喂养 材通才 才能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 表疑问 ,相当于 “吗”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 和太阳;粗布短衣上打了很多补丁,盛饭 的篮子和盛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依 然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
11、造饮辄尽: 往、到;就
12、期在必醉: 期望 13、既醉而退: 已经
14、环堵萧然: 空寂 15、晏如也: 安然自若的样子 16、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 17、不汲汲于贫贱:心情急切的样子 1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辈、同类 19、衔觞赋诗: 酒杯 20、以乐其志: 使。。。。快乐 21、每有会意: 领会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穿,穿着
三、词类活用
1、猛浪若奔:动—名,飞奔的马 2、互相轩邈:轩、邈:形—动,向高
处伸展;向远处伸展。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动,鞭打 4、手自笔录:笔:名作状,用笔 5、腰白玉之环:腰:名—动,腰佩 。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 空和群山显露出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 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 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 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得到底 部,水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子能看得 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 惊涛骇浪势若飞奔的骏马。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 于发财做官。”从这话这一类人 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 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 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 是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吧?
重点字词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哪里;处所 7、亦不详其姓字: 知道 8、性嗜酒: 爱好、喜欢 10、或置酒而招之:有时
1、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3、计日以还: 表示修饰 4、弗之怠: 代抄书;放松 5、走送之: 跑 6、不敢稍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8、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 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 10、门人弟子填其室: 挤满、填满
11、援疑质理:提出;询问 12、礼愈至: 周到 13、俟其欣悦: 等待 14、足肤皲裂而不知: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情感: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以及作者鄙弃功名,淡泊名 利的思想感情与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总领全文的句子(
)
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 )
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三峡》中的哪句 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
描写水湍急的句子( )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
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奴隶人的手 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的称 号来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才能来喂养它。
3、是马也,虽有千里只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 气不够,才能和美好的品质无法表现在外面,想要和 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和我住在一起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 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 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 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我 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了。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
我站在他的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 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神情更加恭顺, 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回复;等到他高兴的时 候,就又向他请教。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 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交代五柳先生自号的来历的语句是 ()
2、表现五柳先生生活贫困的语句
(
)
3、交代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是
(
)
4、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语句是
(
)
世上有了伯乐,之后才有千里马。千
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因此即 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奴隶人的 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用千 里马的称号著称。
重点字词
1、水皆缥碧: 青白色 2、负势竞上: 凭借;争着 3、鸢飞戾天者: 到 4、泠泠作响: 形容水声的清越 4、经纶世务者: 筹划 5、横柯上蔽: 树木的枝干
重点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着地势争着向上,互相在争着往高处和
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座山 峰。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 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自己 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好像都在争着向高处和 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而形 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 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 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着,猿不停地啼着。那 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 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 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静的山谷,就 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 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 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
峰,就会平息那颗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 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
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看 见阳光。
15、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浇洗
16、以衾拥覆: 用 17、无鲜肥滋味之享:新鲜肥美 18、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19、蕴袍敝衣处其间: 旧絮;破 20、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 21、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吃的穿的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 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写
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 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 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 想人格的追求。
一、文学常识
1、《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 南朝梁文学家,选自《艺文类聚》。
2、《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名潜,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选自《陶渊明集》。
解释上下功夫,每次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 候,便高兴地忘记了吃饭。
1、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不慕名利、 安贫乐道的人。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 酒、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追
求功名利禄,而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 神的享受,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体现。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尽一石
的粮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 里的才能来饲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 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 的特殊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 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还办不到,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
正确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充分竭尽 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 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 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 得千里马啊!
6、本文的中心句是( ),主旨句是( )
7、作者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事情,流 露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 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控诉。
译文: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 里很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于是经 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动手用笔抄 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 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 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 完毕,赶紧跑着去还书,不敢稍稍超过 约定的期限。因此,很多人愿意把书借 给我,我于是能够博览群书。
我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学习,家里贫穷,没有办法 得到书来观看,每次就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亲 自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归还。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博览群书。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有名的人与我交游, 曾经快步跑到百里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学问的 前辈请教。
1、故虽有名马: 即使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
3、是马也: 这,这样
4、虽有千里只能:虽然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等同
6、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7、执策而临之:鞭子;面对 8、其真无马耶: 表示反问,难道 9、其真不知马也:代词,代指说天下无
马的人
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 的 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交往。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 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 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不曾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 他的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 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 责,我的表情会更加恭顺,礼节会更加周到, 不敢多说一句话回复;等到他高兴了,就再 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 收获。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
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 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 里马!”哎!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