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的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评价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评价
2 0 1 3年 1 1月
中 国 民康 医 学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S He a l t h
NO V . 2 01 3
第2 5卷
下半 门
第2 2期
Vo 1 . 25 SHM No . 2 2
文章编号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2 2—1 0 6— 0 2
Th e e f f e c t o f r o o mi ng— — i n b e ds i d e n ur s i n g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r o o m i n g — i n b e d s i d e n u r s i n g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i n t h e h i g h q u a l i t y n u r s i n g s e r v i c e . Me t h o d s :
作为观察组 , 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时人 院顺利分娩 2 2 1例产妇作为对 照组 , 比较两组产妇满意度及其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掌握程度 , 进行统 计学 分析。结果 :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 5 . 2 5 %) 与对照组( 9 3 . 6 2 %) 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x = 5 . 2 9 8 , P<0 . 0 5 ) 。观察组新生儿护 理操 作掌握 程度分别为母 乳喂养知识 1 0 0 . O %、 母婴 保健 知识 9 9 . 0 4 %、 新生 儿抚 触知 识 9 7 . 8 6 %、 新生 儿沐浴 知识 9 6 . 6 7 %, 对 照组 分别 为 8 2 . 8 l %、 9 5 . 4 8 %、 9 4 . 5 7 %、 9 0 . 9 5 %, x 值分别为 7 . 4 5 3 、 4 . 3 0 4、 4 . 2 8 3 、 5 . 1 0 2 ,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 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或 0 . 0 1 ) 。结论 : 优 质护理服务开展 以来 ,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提升了产妇 的新生儿护理知识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母婴同室开展床旁婴儿抚触的效果评价

母婴同室开展床旁婴儿抚触的效果评价

母婴同室开展床旁婴儿抚触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婴儿抚触方式。

方法将4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半封闭式婴儿抚触,实验组采用床旁抚触,在产后第28天家庭访视中比较两组产妇对婴儿抚触的掌握率及实施率。

结果实验组婴儿抚触的重视率及实施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

结论通过床旁婴儿抚触有利于家庭化婴儿抚触的普及及应用。

【关键词】婴儿抚触;床旁;效果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33-02抚触是一项医疗方法,在婴儿出生后的最佳时机,通过对婴儿皮肤进行有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和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感受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的操作方法[1]。

本院原母婴同室的婴儿抚触是将婴儿抱至本科室沐浴室,在婴儿沐浴前进行,采用的是半封闭形式,现为使产妇及家属能正确的掌握这项技能,为婴儿提供延续性健康照顾,本院自2011年7月起,对所有母婴同室病区开展婴儿床旁抚触,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完全肯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5-6月住院产妇200例为对照组,2011年7-8月住院产妇200例为实验组,资料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单胎足月产儿;②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产后母婴健康;③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④产妇为本地城镇居民;⑤产妇及家属均非医务人员。

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评分,分娩方式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1.2.1 操作方法两组婴儿均于出生后24小时开始进行首次抚触,每日一次直至出院当日,每次15分钟。

对照组采取集中式操作,在沐浴室于沐浴前由专业护士在标准抚触床进行,家属只能隔玻璃观看。

实验组采取床旁婴儿抚触,由专业培训护士利用床旁护理车当操作台,实施婴儿抚触,产妇家属可直接参与,在出院当日,护士在婴儿抚触的同时产妇在模型上做婴儿抚触。

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与评价

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与评价

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与评价目的探讨一对一陪伴分娩在产程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和对照组100例实行无陪伴分娩的产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有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产妇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一对一陪伴分娩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量,确保母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标签:一对一陪伴分娩;产后阴道出血量;临床效果评价分娩是妊娠满28 w及以上,胎儿及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1]。

一对一陪伴分娩是指产妇在临产后,从宫口开大2 cm开始,由一位有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并富有爱心的助产士在产妇身边,对其给予鼓励、安慰、支持与照顾;密切观察产程,指导产程进展,并协助分娩,直到产后2 h 返回产休区[2]。

我院从2013年8月开始在产房开展一对一陪伴分娩这一服务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剔除在临产前因社会因素及有明显的剖宫产指征而剖宫产者。

200例均为初产妇。

实验组100例,为2012年1月~12月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后,年龄为18~28岁,孕周37~42 w;对照组100例,为2011年1月~12月,其中年龄为18~27岁,孕周37~41 w,两组在年龄、孕周以及健康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以工作为重点,按功能性护理的方式排班。

而实验组则从产妇宫口开大2 cm开始,由一名经验丰富并有爱心的助产士全程陪伴,及时给予产妇心理情感支持,了解产妇的心理需要,教给产妇呼吸及缓解疼痛技巧,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1.3疗效评价标准实验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在100~200 mL、201~300 mL、301~400 mL、>400 mL 的例数。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
医学 院学报 2 1 年 4月第 1 卷第 02 O

旦!
丛 盟 ! 些
! 鳇 : : : : : P !

17・ 5
母 婴床 旁 护 理 模 式 在 产 科 的实 施 效 果 观 察
张菲 菲 , 改英 , 崔 赵
[ 要] 目的 摘
扬 , 秀芳 贺
1 5 1 床旁沐浴 ..
人一车一盆 , 母婴 、 婴护一一对应 , 可有效预 防交叉感染 。操 作过程 中详细讲解沐浴的步骤和要点 , 产妇及家 属在床旁参
与沐浴操作全过程 。护士手把手教会产妇及 家属沐浴方 法 ,
先 清 洁 婴儿 眼 睛 、 部 , 后 洗 头 、 身 、 部 。 洗 头 时 要 注 面 然 全 臀 意用 大 毛 巾包 裹 婴 儿 身 体 , 止 受 凉 , 洗 婴 儿 臀 部 时 , 湿 防 清 用 巾揩 净 尿 液 及 粪 便 。洗 毕 用 洁 净 大 浴 巾包 裹 婴 儿 。
医药杂 志,0 9,( 2 :2 —2 . 20 5 1 ) 1617
(0 11 .8收 稿 2 1—21 2 1-22 0 20 - 9修 回 ) 贡树基)
( 文编 辑 本
理应激过程 。对孕妇及家庭 而言 , 母婴床旁 护理模式有利 于
循 证 护理 在 外 科 患 者 术 后 护 理 中 的运 用 分 析
员 完成 , 妇 及 家 属 不 参 与对 新 生 儿 的 护理 。 产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 满意度 为 9 . % (2 / 2 ) 对 照组 9 2 14 15 ,
为 8 .% ( 1/ 2 )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 =1.9, 80 10 15 , x 30 P < .1 ; 0 0 ) 两组产妇 相关技能掌 握情 况 , 见表 1 。观察 组沐 浴、 抚摸 、 脐部护理和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 。

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母婴床旁护理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注重向产妇及家属宣教产后恢复、新生儿护理技能及育婴知识等。

相比于传统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新生儿护理均在病房内母亲床旁完成,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宣教及操作演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本研究选取分娩的300 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取2014 年6 月~2015 年8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分娩的300 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 例。

对照组产妇年龄22.68~34.69 岁,平均(26.10±3.35)岁,顺产98 例,剖腹产52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3.01~33.98 岁,平均(25.79±3.41)岁,顺产95 例,剖腹产55 例。

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知情并同意,无精神疾病、分娩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

2 组产妇年龄、生产方式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产科护理:新生儿由护士送到婴儿专用沐浴间进行沐浴、脐带消毒及新生儿抚触等,并在集中治疗室给予新生儿预防接种。

实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床旁配置专门的婴儿护理车,使得母婴能在同一病房内接受护理。

初始阶段由护士主导给婴儿沐浴、抚摸、进行注射,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怎样以正确的姿势抱起婴儿、抚摸,如何使婴儿的头部保持平衡并清洗婴儿身体等;逐渐使产妇适应对新生儿主导的照顾,并能够渐渐脱离护理人员的协助。

通过一对一讲解和播放视频的方式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营养饮食、乳房护理、新生儿哺乳、避孕等健康知识教育,并认真讲解新生儿脐带的护理、臀部和尿布更换的护理、保暖的方法。

告知产妇产褥期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常见的新生儿不良病症,交待其相关的注意事项,解答疑问,消除产妇不必要的紧张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临床当中应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能够保障母婴健康,改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应当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产科;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随着护理服务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也不断探索新的护理服务措施,从而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可以为产妇及其家属提供预防疾病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同时传授母婴保健以及育婴方面的技能,帮助产妇及其家属尽快适应新的角色[1]。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并且以家庭为中心,是新型的产科临床护理服务模式。

我院在产科临床护理服务过程当中,使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剖宫产22例,顺产82例,阴道助产16例。

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护理措施。

对照组予以常规集中护理服务模式,每日由护理人员将新生儿抱到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沐浴以及新生儿抚触等,同时预防接种在治疗室当中集中完成,健康教育则采用集体讲解的措施,由责任护士集中产妇到大病房进行集体讲解[2]。

1.2.2研究组护理措施。

研究组使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新生儿分娩之后,清洗干净之后裸体放于产妇的胸前,让新生儿早期接触产妇,从而尽早帮助他们建立同产妇之间的感情联系,要鼓励产妇借助于拥抱、抚摸以及轻吻等途径刺激新生儿,使新生儿产生感情回应。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目的探索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300对母婴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父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情况。

结果实验组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

新生儿护理均在母亲床旁进行,如新生儿沐浴、抚触、喂养指导以及其他常见问题,责任护士讲述和操作演示的同时,鼓励父母参与操作,及时给予指导;有计划、阶段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处理、预防接种、产后康复、产后避孕等。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新生儿在专属沐浴室的护理、集中进行健康教育等。

1.3 评价指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比较产妇出院时的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①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根据产妇自己的感受按能和否两个等级进行选择;②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由责任护士观察评价而得出掌握和未掌握;③产妇和家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产妇对角色适应情况、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见表1。

实验组即母婴同室床旁护理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从妊娠到分娩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对初产妇来说,产褥期既要经历身体功能的恢复,又要适应母亲这一角色,复杂的身心变化常可导致她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做母亲的角色[2]。

另外初产妇往往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开展床旁护理可使初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这一角色的转变,有效减少焦虑不安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顺利平稳地度过产后生理波动期[3];开展床旁护理顺应了产妇及家属的需求,通过责任护士现场示范新生儿护理技能,使产妇及家属学会为新生儿更换尿布、沐浴、抚触、臀部护理、脐部消毒等护理知识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产妇逐步适应了母亲的角色,建立起自信心,增强了照顾孩子的责任感。

产科母婴同室开展床旁护理新模式的效果

产科母婴同室开展床旁护理新模式的效果

产科监护中中心为家庭,其实质即母婴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于产妇床边提供一切护理服务[1],母婴床旁护理便来源于此。

母婴床旁护理即于母婴室中开展个性化临床护理,促使产妇、婴儿以及家庭所需获得最大限度满足,属于中心式护理模式[2],注重将家庭作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

当前临床产科逐渐引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与当前逐渐提升的母婴护理服务要求相符,体现出个性化、多样化以及特性化特点。

该护理模式的使用促使产妇及其家属快速掌握婴儿护理技巧,新生儿感染率得以降低,为其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也得以提升,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减少医疗纠纷。

该研究为具体探讨产科母婴同室开展床旁护理的临床效果,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产科收治的分娩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产科收治的分娩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

按照护理模式划分,对照组60例行传统母婴护理,年龄为19~42岁,平均(32.6±5.7)岁;36例为剖宫产,24例为阴道分娩;80例婴儿中42例为男婴,38例为女婴;重量为2.5~4.5kg,平均(3.6±1.1)kg。

观察组60例行床旁护理,年龄为20~43岁,平均(33.2±5.9)岁;35例为剖宫产,25例为阴道分娩;80例婴儿中[作者简介]夏君秀(1972.7-),女,山东威海人,本科,主管护师,产科护理。

产科母婴同室开展床旁护理新模式的效果夏君秀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产科,山东荣成264300[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母婴同室开展床旁护理新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产科收治的分娩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护理模式划分,对照组60例行传统母婴护理,观察组60例行床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分析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内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

分析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内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

分析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内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内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76例2022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进修医院顺利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母婴沐浴间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家庭一体化病房内母婴床旁护理服务,观察两组产妇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及母婴护理知识掌握度评分,对比两组产妇家庭对本次护理的主观评价。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母婴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4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一体化病房内母婴床旁护理服务可明显提升产妇的母婴护理常识,且能够缓解产妇的分娩压力,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产科家庭一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母婴知识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内产妇床旁护理服务作为目前新兴的家庭产房护理服务模式之一,主要是指通过待产、分娩及产后康复三方面的护理干预[1],以达到母婴双方健康的护理目的。

相比于常规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注重“以人为主”的护理原则[2],在保障母婴双方的健康前提下,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实操演练,使产妇能够进一步掌握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从而促使母婴双方的健康。

本文通过对产妇实施不同的产科护理服务,旨在分析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内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76例2022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进修医院顺利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平均年龄的平均值为(29.37±2.02)岁,平均孕周为(38.49±1.01)周。

观察组平均年龄的平均值为(29.28±2.07)岁,平均孕周为(38.50±1.02)周。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使用评价

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使用评价

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使用评价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使用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不仅是用于治疗疾病的技术得到了更新,同时,对于产妇和婴儿的管理也更加人性化和规范化,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的出现,是现代化医疗管理的一大进步,能够有效地促进女性职业实现,照顾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医护人员更顺畅、更高效、同时也将照顾病人的工作变得更加人性化。

母婴同室护理是指新生儿和产妇被安排在同一房间内,实行24小时同室护理的管理方式。

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的具体操作是,将新生儿安排在产妇的床位旁边,每天定时安排医护人员对婴儿进行常规的健康检查、喂养、换尿布等护理工作,同时也切实监控新妈妈的健康状况。

通过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新妈妈和孩子的主管质量,还可有效消除从医患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医患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在实际操作中,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首先,它能够及时发现妈妈和宝宝身体方面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其次,同时接受医护人员的照顾,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能够更快恢复身体健康;再次,母婴同时同室,可以有效促进婴儿吸取母乳,及时调整婴儿喂养行为,提高母婴卫生管理标准,减少感染率;最后,有效避免了宝宝离开妈妈的实验室检查和接种疫苗的不适情况,让婴儿们的生命得以快乐健康地开始。

但是,面对不断更新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及产妇婴儿管理方式的需要,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在实施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医护人员的标准化管理要求高,要求医护人员懂得照顾新妈妈和新生儿的技能,截至目前,相关技能规范和知识极其不足。

2、目前国内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数量较少,同时使用的时长也短,可能只在分娩后的前几天时间内使用。

由于大的医院分娩人数众多,可能难以满足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的使用要求。

3、目前母婴同室例护理计划单在实施中依然存在部分风险,涉及疾病感染的风险,需要在医护考虑该计划单的可行性时,需先对母婴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摘要】摘要: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重要的产科护理模式,旨在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本文通过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定义、实施方式、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评价分析,总结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

研究表明,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促进早期亲子关系的建立,但也存在着一些实施上的困难和局限性。

进一步的研究应该关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不同环境下的效果,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该模式,推广应用在更广泛的产科护理实践中。

推广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需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技能提高,以提升其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和实施水平。

【关键词】产科病房、母婴床旁护理、效果评价、产妇、新生儿、实施方式、影响、优势、局限性、总结、展望、推广、应用建议、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传统的产科病房护理模式中,产妇通常需要在分娩后隔离在病房内,新生儿则被送往婴儿室进行独立的护理。

这种模式虽然有其各自的便利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产妇与新生儿分离后,不仅可能导致母子情感上的隔阂,还可能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的几率,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逐渐被引入到产科病房中。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通过将产妇和新生儿放在同一病房内,实现了母子双方在分娩后的密切接触和相互照料。

这种护理模式给予了产妇更多的自主权和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和母乳喂养的促进。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护理资源的分配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需求等。

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探讨,对于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价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了解其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以及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旨在总结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实施情况,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以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摘要】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注重家庭参与、强调连续性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

本文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分析了该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了其优势和局限性。

探讨了影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效果的因素。

结论部分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研究表明,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方法,以提升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病房、效果评价、优势、局限性、因素、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婴健康的重视以及产科医疗水平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通过将母亲和新生儿的床位相连或靠近,促进母婴之间的密切亲子关系和有效护理。

传统的产科病房中,母婴往往被分开独立护理,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提出,为促进母婴亲子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母婴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改进护理模式,提高母婴护理质量和效果。

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为产科医护人员提供指导,促进母婴健康的提升,提高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符合现代医疗服务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探讨其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通过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了解该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探讨影响其效果的因素,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产科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母婴床旁护理效果分析

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母婴床旁护理效果分析

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母婴床旁护理效果分析目的:母婴床旁护理中实施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选择诊治的320例产妇,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60例产妇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60例产妇实施产科家庭一体化,比较两组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宣传教育掌握程度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宣传教育掌握程度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中实施产科家庭一体化会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提升健康宣传教育知识,得到更高的满意度,加快产妇恢复及新生儿健康生长,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标签:产科家庭一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效果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现今的医疗体系不再单纯救人治病,更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让患者在愉快的治疗中得到康复。

随着产业发展的逐渐完善,医疗行业更加重视美誉度和信誉度,对护理学及医学之外的多个学科也综合掌握,进而提升了整个医疗行业的水平[1]。

当新生儿出生之后,虽然母婴同室,但是因多种原因忽略了对新生儿操作方法的教育,这就导致产妇自己护理新生儿时出现差错,对母婴的健康产生危险,而且还会给远方造成损害。

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320例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320例产妇,对照组的160例产妇中,年龄在24~31岁之间,平均为(27.2±3.4)岁;孕周在37~41周,平均为(39.8±2.1)周。

观察组的160例产妇中,年龄在23~32岁之间,平均为(26.7±2.1)岁;孕周在38~40周,平均为(39.6±2.2)周。

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母婴同室的护理及效果评价

母婴同室的护理及效果评价

母婴同室的护理及效果评价摘要观察16例实行母婴同室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总结母婴同室健康教育和护理的体会。

母婴同室的正确护理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关键词母婴同室健康教育效果资料与方法7年6月~8年6月收住产妇165例其中剖宫产分娩78例阴道分娩871例年龄~8岁。

除例不宜母乳喂养者均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

经管护士进行入院前健康指导。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产妇到了母婴同室病房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即将分娩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责任护士应做好入院介绍帮助其熟悉环境并进行入院评估根据产妇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术后保健知识的宣教使产妇能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

住院护理:产后小时内密切注意阴道出血量如果阴道出血量多可遵照医嘱给予缩宫素1U肌内注射必要时重复1次;护士应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讲解母婴同步休息与按需哺乳的关系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每天睡眠时间累计8~9小时。

有研究表明对产后泌乳起决定作用的是泌乳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GCS的浓度剖宫产妇由于刀口疼痛和睡眠不好GCS下降不明显这些应激源影响了产妇的乳汁分泌[1]。

有条件者可使用术后镇痛能有效地减轻剖宫产妇的伤口疼痛以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利于乳汁分泌。

重视乳房护理产后半小时内即给新生儿哺乳早吸吮)[]每次哺乳前要清洁乳头如有乳头凹陷及时纠正;指导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挤奶的目的和方法。

外阴部护理应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5%活力碘棉球外阴擦洗每日次;产妇要勤换内衣裤条件允许下可以沐浴无条件可擦身。

教育产妇一定要勤梳头和刷牙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产妇的饮食要合理注意荤素搭配还要多喝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母婴的营养和生理需要母乳喂养才能成功;指导产妇产后锻炼如进行抬腿运动、仰卧起坐运动和缩肛运动等培养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出院时的健康指导:内容包括:产后用药注意产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技巧及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产后避孕知识等。

对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的效果评价

对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的效果评价

对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对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提高护理服务效果与质量的作用进行评价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顺利分娩的460例产妇,其中230例接受母婴同室床旁健康宣教的产妇作为观察组,230例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入院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就两组产妇在新生儿护理操作情况以及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服务满意度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过程中,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对提高产妇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扩充其新生儿护理知识十分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母婴同室床旁健康宣教即通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进行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的方式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产妇分娩对母婴双方的健康有着直接影响,科学、合理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水平,因此,其健康宣传与教育尤为重要。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顺利分娩的460例产妇,其中230例产妇采取母婴同室床旁健康宣教,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顺利分娩的460例产妇,230例接受母婴同室床旁健康宣教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中初产妇215例,经产妇15例,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6.8±2.5)岁,孕周37+2~42+1周。

230例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入院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其中初产妇208例,经产妇22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7.5±2.0)岁,孕周37+3~42+3周。

两组产妇均排除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且在妊娠情况、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母婴同室床旁健康宣教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以一般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组产妇以母婴同室床旁健康宣教方法进行:①护理人员向父母讲解新生儿抚触知识、沐浴知识,促进父母与新生儿之间的亲昵感并帮助新生儿健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6-06-30T16:38:00.3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作者:刘芳[导读] 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维护医院的和谐,保证医生和患者的和谐关系。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产科刘芳 621700 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06至2015-06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11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参照组进行日常护理,比较效果。

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得到患者认可比率,产妇对知识理解程度,对新生儿护理工作都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产科护理,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产妇对自身和新生儿的保健知识,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护理效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维护医院的和谐,保证医生和患者的和谐关系[1]。

对于产科的护理也是如此,患者和医院双方都追求更好的护理模式,能够体现以患者为主导,为患者服务的理念,母婴床旁护理措施就符合这一特点,而且能给产妇带来更好的护理体验[2]。

选取我院2014-06至2015-06期间的产妇110例,探究母婴床旁护理的运用结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4-06至2015-06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产妇,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31.2±2.3)岁,怀孕周期37-42周,平均为(39.7±0.3)周。

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5例,参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30.3±3.1)岁,怀孕周期37-42周,平均在(39.3±0.4)周。

研究组的产妇从22岁到37岁不等,平均在(30.9±1.7)岁,怀孕周期在37周到42周之间,大多在(40.1±0.5)周。

选入研究标准:⑴产妇各项身体状况正常;⑵没有各种妊娠并发症;⑶新生儿正常。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就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所收治的200例足月分娩的孕妇,基于其接受的医护模式的不同,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

实验组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护理方式。

结果:两组产妇在健康知识掌握、护理技能掌握、护理满意度三个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应用效果较佳,能够为产妇出院后继续育儿打好基础,并在保护母婴,降低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产科;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190-02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被应用于临床。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由护士在床旁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指导和示范等,产妇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其中,对于产后的保养知识和育儿知识予以掌握。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的开展,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理念,又满足了产妇及其家属对于母婴保健知识、育儿知识的了解。

本文就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所收治的200例足月分娩的孕妇,平均26.7岁,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38岁,基于其接受的医护模式的不同,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

两组产妇的年龄、宫高、孕周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

1.2 方法实验组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即在产妇床旁,护士演示完成新生儿换尿片、沐浴、喂养等新生儿护理操作,同时,还要积极鼓励父母参与其中,由护士来指导产妇进行婴儿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洗浴、换尿布等。

分析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分析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分析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9-05-22T10:51:30.86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作者:王杰凤[导读] 本院通过对100例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铜陵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铜陵 244000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提高,对家庭中的产妇及新生儿护理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也高。

对产后母婴的护理已逐渐摆脱传统的落后护理模式即:产妇只管坐月子,新生儿交给老一辈照顾,月子结束后照顾婴儿的方法也是主要听从老一辈照顾经验指导。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母婴护理模式,告别以往封闭式的新生儿护理,只关注产妇的生理恢复状态,不重视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

本院通过对100例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母婴护理;新模式;效果引言:为探析产科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干预的护理效果。

文章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产科生产的(阴道分娩、剖宫产)200位产妇,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参照组给予产后母婴常规护理(哺乳姿势指导、产妇饮食指导等),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

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产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中可以得出结论,给予产妇产后床旁母婴护理模式,能让产妇第一时间亲自参与到照顾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提高其各项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有利于母婴健康。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生产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100例。

研究组产妇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8.5±3.6)岁,平均住院时间(7.4±3.1)天,初产妇68人、经产妇32人。

产科开展母婴床旁护理的实践与成效

产科开展母婴床旁护理的实践与成效

300例母婴床旁护理的观察和体会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黄巧400013<摘要>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保健范畴内,持续地促进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教育及实施,在独一无二的分娩过程中,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尊重产妇及其整个家庭的参与知情对围产保健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医院(或科室)服务满意度,促进良好融洽医患关系建立的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服务新模式。

[1]我院产科在2009年4月派人在北京妇产医院学习母婴床旁护理的操作模式,并于同年10月在产科开展该护理技术,不仅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观察体会1.临床资料我院产科病房自开展母婴床旁护理以来,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从2009年10月至今,共有300例产科病房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采取了母婴床旁护理的操作模式,即挑选学历较高、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的高素质护士在母亲床旁进行新生儿的一切护理,包括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母婴床旁宣教等,均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模式,现将母婴床旁护理内容介绍如下。

2.母婴床旁护理方法2.1 床旁沐浴床旁沐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出生后首日可常规实施新生儿床旁沐浴护理,应使用盆浴,尽量避免淋浴,护士操作床旁沐浴的同时,产妇可不用起床便能清晰地观看床旁沐浴各步骤的详细操作过程,同时,床旁沐浴严格实行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均一一对应,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母婴同室,婴儿极少离开妈妈和家属的视线,显著避免产科工作差错,降低错误率,护士操作中应尽量详细讲解沐浴步骤和各要点,家属同在一旁观看学习,对出院后新生儿护理有很大帮助。

2.1.1 婴儿沐浴所需物品:a 婴儿床旁护理车。

b 婴儿浴盆、干净的毛巾、大各一条。

c 备用的婴儿服(应选用纯棉质地、开胸、无钮扣婴儿服)、干净的尿布、打包被。

d婴儿专用沐浴露、爽身粉、柔湿巾、护臀霜、润肤露或婴儿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4 ・
《 天津护理} ) 2 0 1 4年 2月第 2 2卷 1 期
产 科 母 婴 同室 一对 一 床 旁 护理 的效 果评 价
石永丽 李 美英 ( 江苏 省徐 州市 丰县 人 民医 院 , 江苏 徐州 2 2 1 7 0 0 )
摘 要 目的 : 分析 产科母 婴 同室一 对一 床旁 护理 的效果 。方 法 : 选取 2 0 1 2年 1 月至 2 0 1 3年 1 月住 院产 妇 1 4 8 例, 按 接诊 情
1 . 1一 般 资 料
1 4 8 例 产妇 为研 究 对 象 , 产 妇均签 署“ 住 院患 者知 情 同意 书” 识, 注 意 事项 等 。床 旁 评 估 护 理 效 果 。产 妇 出 院 前 1天 , 专 职
自愿 参 与 本 研 究 。按 接 诊 情 况 将 1 4 8 例 产 妇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护 理 人 员 根 据 产 妇 住 院 期 间 母 婴 护 理 知 识 及 健 康 指 导 内 容 , 照组各 7 4例 。产 妇 年 龄 2 3 ~3 7岁 , 平均( 2 7 . 2 3 ±2 . 1 2 ) 岁。 对 产 妇 及 家 属 进 行 一 对 一 的 提 问 。评 估 其 对 相 关 知 识 掌 握 程
主、 护 理 流 程 不 能 全 部 在 产 妇 床 旁进 行 、 产 妇 和 家 属 共 同 参 与 化 演 示 一 次 , 随后 根 据 产 妇 及 家 属 的 接 受 能 力 指 导 其 试 行 操 机 会 少 的 缺 憾 。保 障 母 婴 健 康 , 促 进 母 子 情 感 交 流 和 父 母 角 作 , 随时评估护理效果 , 及 时 纠 正 不 对 之 处 以 保 证 出 院 后 家 色适应 , 保 障 母 乳 喂 养 知 识 技 能 和 新 生 儿 护 理 知 识 技 能 正 确 庭 护 理 的 正 确 运 用 。具 体 内 容 : 床 旁 产 妇 护 理 及 健 康 教 育 和
中图分类 号 R4 7 3 . 7 1 文献标志码 A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4 . 0 1 . O l 1 文章 编号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4 ) 0 1 — 0 2 4 — 0 2
婴 同室护理的广泛开展 , 护 理 服 务 范 围 也 日益 扩 大 。工 作 中 新 生 儿抱 到专 门 房 间集 中 护 理 。
发 现母 婴 同 室 产 妇 大 部 分 存 在 护 理 需 求 得 不 到 满 足 的 现 象 。 1 . 2 . 2观 察 组 产 妇 给 予 母 婴 同 室 床 旁 护 理 干 预 。 即 在 母 婴 同 我 科 尝 试母 婴 同 室 床 旁 护 理 模 式 : 即 产 妇 住 院期 间 的 所 有 操 室 护 理基 础 上 对 产 妇 住 院 期 间 , 母 婴 的 一 切 护 理 操 作 由 责 任
执行 。
1资料 与方 法
床旁新生儿护理 : 新生儿沐 浴 、 新生 儿注 射 、 新 生 儿 抚 触 等 护 理 。鼓 励 指 导 产 妇 及 家 属 共 同参 与护 理 , 并告知 其注 意事项 。
选取 2 0 1 2年 1月 至 2 0 1 3年 1月 产 科 住 院 的 床 旁 指 导 产 妇 母 乳 喂 养 姿 势 。 讲 解 母 乳 喂 养 的 好 处 , 相一对一 的护 理 , 产 妇 及 家 属 参 护 士 在产 妇 床 旁 一 对 一 、 有计 划 、 阶段 性护 理及 健康 宣教 等 。
与其 中 。 弥 补 了 母 婴 同 室 护 理 操 作 中 以常 规 替 代 式 护 理 为 产 妇 及 家 属共 同 参 与 其 中 。每 一 项 护 理 操 作 首 先 由 护 士 规 范
况分 为观 察组 和对 照组 各 7 4例 。对 照组 给予 产科 常规 护理 , 观察组 给予 母 婴 同室 一对 一 床旁 护 理 。 比较 两组 产 妇 产后 4 天 的新 生儿 护理 知识和 技能 掌握 程度 、 产后 护理 知识 和技能 掌 握程 度 、 母 乳喂 养 成功 率 及护 理 满意 率 。结 果 : 观 察组 产 妇 新 生儿 护理 及产后 护理 知识 和技 能掌握 程度 优 于对照 组 P< 0 . 0 5 。母乳 喂养 成 功率 9 8 . 6 和 产 妇及 家 属 满 意率 9 8 . 6 明显高 于对 照组 , 均具有 统计 学 意义 P< 0 . 0 5 。结论 : 将母 婴 同室 一对 一 床旁 护 理应 用 于 产科 护 理 工作 中 ,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护 理效果 , 值 得推 广应用 。 关键词 母 婴同 室 ;床旁 护理 ; 护理 干 预
剖宫产 6 8 例, 阴道 分 娩 8 O例 。住 院 天 数 3 ~ 7天 , 平均 ( 5 . 2 度, 对 未 掌握 内 容 的 , 进 行强 化培训 , 直 到 产 妇 及 家 属 基 本 掌
2 ) 天 。1 4 8例 婴 儿 中 , 男 7 8例 , 女7 0例 。体 重 2 . 8 ~4 . 3 握为止 。 k g , 平均( 3 . 4 ±1 . 3 )k g 。胎 龄 3 9 ~4 2周 , 平均( 4 0 . 0 - + - 1 . 2 ) 1 . 3评 价标 准
体 温 母 婴同室是指在母婴无特殊情 况时 , 将母婴 2 4 h放 在 一 导 及 随访 。新 生儿 护 理 内容 包 括 :观 察 新 生 儿 的 呼 吸 、 起, 以满 足 母 婴 生 理 、 心 理 需 求 。利 于 护 理 工作 实 施 。 随 着 母 在 母 婴 同 室 内 执行 、 新 生 儿沐 浴 、 抚触、 脐部、 臀部 、 听 力 等 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