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专转本(语文)真题试卷精选(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江苏专转本(语文)真题试卷精选(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阅读理解7. 文学作品赏析12. 作文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谙熟(ānshú)/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sè);缜密(zhěn mì)/半嗔半笑(B ànChēnBànxià0);拓本(tàběn)/落拓不羁(luòtuòbùjī)。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国第一个节假日实施免小客车通行费后,不少高速公路都出现了严惩的堵车现象。
B.造成“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缺少守法、安全和文明意识。
C.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
D.在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等因素影响下,高房价如何调整备受关注。
正确答案:B
解析:A应为:免小客车通行费实施后,C大学生培养与用人单位欢迎搭配不当,D几户与殆重复。
3.秦观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的“金风”是指( )
A.春天的风
B.夏天的风
C.秋天的风
D.冬天的风
正确答案:C
解析:金风:秋风,旧说以四季分配五行,秋令在五行中属金。
4.被誉为“孤篇横绝”、“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唐代诗歌是( ) A.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B.李白的《蜀道难》
C.高适的《燕歌行》
D.自居易的《琵琶行》
正确答案:A
解析:《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厢记》描写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
B.《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C.《桃花扇》描写了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爱情故事。
D.《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正确答案:C
解析:《桃花扇》的内容是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
6.下列诗词名句与作者顺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A.贾岛苏轼秦观龚自珍
B.孟郊黄庭坚秦观鲁迅
C.贾岛黄庭坚林逋龚自珍
D.孟郊苏轼林逋鲁迅
正确答案:D
解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出资宋代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名句出自北宋著名诗人林逋的七言律诗《山园小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句诗出自鲁迅的《自题小像》。
7.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白话创作诗歌的第一人。
B.事后大力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其作品大多密切关注现实生活。
C.郭沫若是“新月社”的主要成员,其作品往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D.冰心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抒情小说的新体式。
正确答案:B
解析: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白话创作诗歌的第一人;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
主要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梁实秋、罗隆基等;郁达夫开创了现代抒情小说或称“自我小说”的新体式。
8.下列作品以幽默为主要艺术风格的是( )
A.《围城》
B.《啼笑因缘》
C.《家》
D.《雷雨》
正确答案:A
解析: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以留学生方鸿渐为线索,用幽默、辛辣的笔法展现了抗战初期在内忧外患的交相冲击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其令人赞叹的精辟比喻、独特的艺术个性,丰富的精神内涵令该小说穿越了时空的阻隔,风靡中外文坛,影响至今。
9.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汪曾祺是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兼有诗化的特征。
B.莫言的《红高粱》在现实主义的表现技法中大量使用了象征和稳喻。
C.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在于其“冷漠叙述”,代表作有《烦恼人生》等。
D.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是指《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正确答案:C
解析:《烦恼人生》作者池莉。
10.下列不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的是( )
A.巴尔扎克
B.列夫.托尔斯泰
C.司汤达
D.左拉
正确答案:D
解析: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继普希金,果戈理之后,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以及契科夫纷纷登上世界文坛,代表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成就。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
展及其规律吴组缃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人在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
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
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
“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
比如《穆在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
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
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
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闭;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封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追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精藻”,正是讲求文采。
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选择、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小说到宋代就落败,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才的创加工。
同唐代的小说大不相同。
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
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伤口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
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交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结合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
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座共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
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
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表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和平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症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节选自吴组缃《吴组缃推荐古代白话小说》,广陵书社,2004)
11.根据文章第二段的阐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志怪、志人小说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
B.志怪、志人小说是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
C.志怪、志人小说最初是由鲁迅命名的。
D.《山海经》属于志怪小说,但被归于“地理志”中。
正确答案:D
解析:《山海经》不属于志怪小说。
12.根据文章阐述,对“事出于沉思,又归乎翰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创作应讲语法遣词造句,追求形式的华美。
B.文学创作应以事实为基础,同时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虚构。
C.文学创作应进行想象和虚构,同时在形式上讲求文采。
D.文学创作前应反复思索,主题要符合主流思想。
正确答案:C
解析:文中描述“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追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精藻”,正是讲求文采。
”C项正确。
13.根据文章第三段的阐述,下列不能作为唐传奇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A.萧统《文选》在理论上倡导小说脱离历史。
B.唐代文化发展的新气象。
C.唐代文人思想的发展和开拓。
D.小说脱离历史领域成为文学创作。
正确答案:A
解析:文中描述“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
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
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
”所以A项不是唐代传奇产生的原因。
1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的志怪、志人小说完全被唐代所取代。
B.宋代传奇是传奇的进一步发展。
C.话本小说是在唐、宋传奇基础上直接发展来的。
D.《金瓶梅》开辟了古代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新路。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文中内容“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选择、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A项不正确。
根据文中内容“传奇小说到宋代就落,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才的创加工。
同唐代的小说大不相同。
”B项错误。
根据文中内容“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
”C项不正确。
15.根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小说作为文学创作是失败的。
B.文人的加工和再创作是古代小说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
C.话本小说大多重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
D.《金瓶梅》之后的小说家们不再相信历史的叙述。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全文内容可以B项正确。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回答问题。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字君实,时代右谏义大夫。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度义而后动。
度:考虑。
17.文章引用盘庚迁都的史实是为了驳斥司马光对作者( )
A.“天下怨谤”的指责
B.“生事”的指责
C.“征利”的指责
D.“拒谏”的指南
正确答案:A
解析:王安石引用“盘庚迁都”的典故,指盘庚迁都时,不仅百官反对,就连民众也举怨连天,然盘庚因为对迁都之事已深思熟虑,故不为民……怨而动,坚持迁都的计划。
王介甫借此表明,即使众人皆群起反对变法(因循守旧,变革触动既得利益),他也会坚持变法革新,以使民生可以改善(“膏泽斯民”),决不向反对者的流言中伤低头。
18.对“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盘庚不想做一个被人怨恨的人而改变他的计划。
B.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而改变他的计划。
C.盘庚不因为有怨恨的人而故意改变他的态度。
D.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而故意改变他的计划。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上下文理解B项正确。
19.对“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儒者所争夺的,最主要的是名气和实惠。
B.儒者所争抢的,最主要的是名声和实际的权力。
C.儒者所争论的,最主要的是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
D.儒者所争取的,最主要的是名气和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C
解析:“名实”指的是名义和实际。
20.关于本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蒙教”、“窃以为”、“见恕”表示作者自谦或对对方的尊敬。
B.本文行文礼貌周到,作者在文中辩解的目的是希望司怪光能原谅自己。
C.本文是一封书信,但也可视为一篇驳论文。
D.文章表达了作者坚持己见、绝不动摇的决心。
正确答案:B
解析:《答司马谏议书》,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
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
在本文中作者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了封建士大夫阶层的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
文章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注意分寸而人情人理,举重避轻而简明扼要,既表明决绝的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本文是我国古代的驳论名篇。
文学作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跫(qióng)音:脚步声。
21.请从诗中列举4个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正确答案:东风、柳絮、江南、莲花。
22.怎样理解“美丽的错误”?
正确答案:“美丽的错误”这一说法,粗看似乎矛盾,细品便知其妙。
“达达的马蹄声”敲响了思妇希望重逢的心灵,因而美丽。
但是,这马蹄声并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因此对思妇而言又是个错误,它表现出了相思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23.诗的第二节用了哪些方法来增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正确答案:1.对偶:“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呼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
2.比喻:“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以“城”和“窗扉”喻“心”,新颖又形象。
3.叠词:两次用叠词“小小的”加以修饰,使意境显得轻倩柔美。
4.倒装:将本属句中的“向晚”“紧掩”这两个动态词语倒装于句末。
显得摇曳多姿,也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
24.请赏析“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一诗句,字数在100字左右。
正确答案:“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因为莲有“亭亭净值”的美好形态么?是因为莲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节操么?只有这如莲的女子啊,激起了男子的爱莲之心。
然而莲花终究凋零,在等待中凋零,在年年岁风的思念中凋零。
在等待里最容易看见时光行进的脚步,在渐行渐远漫长无期的时光里,莲的一生定格为一个由开至落的特写。
错误已经隐约可见,一场悲剧即将上演。
作文
25.请以××大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全校学生写一篇主题为“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书。
要求:(1)文体规范,语言得体,字数在3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信息,如涉及到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
正确答案: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倡议书“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对我们学校来说,立足实际,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学校,是推动各方面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此,我们坚决提倡:一、
全校教职工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带头厉行节约,杜绝一切浪费现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
二、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做到人走灯关。
三、减少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的待机时间,下班时请切断电源。
四、要充分利用各类设备、办公资源,使其尽可能实现无纸化办公。
五、节约用水,适当控制水流速度,杜绝“长流水”现象。
六、节约用餐,积极倡导餐桌文明之风。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为建设“节约型学校”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