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预热器检修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将全部径向密封片与三块扇形板的六条边的间隙进行一次复测,并作好记录。合格后将转子表面的工具及杂物清除干净,拆除冷段架子和木板,清除灰斗内的杂物,详细检查后关闭人孔门。
1、径向密封片应完整无损,无断裂现象。
2、径向密封片热端内外侧2mm。外侧3.5mm。冷端内侧为0 mm,外侧22mm。
3、螺栓的插入应顺着径向隔板的旋转方向。安装内侧端密封片时,为了匹配转子中心筒密封片,可以进行修配内侧端密封片端部。
15、加注润滑油到高出轴承6mm的油位,安装好密封盘根,将轴承箱防护罩按原来的记号回装,并紧固防护罩的螺丝。
16、彻底检查油水管路接头部分是否泄漏,清理检修场地和导向轴承周围。
1、在转子的内部圆周上,用方木垫在扇形板与转子中间,防止扇形板脱落。
2、螺母松开后要做好圈数记录,吊杆螺栓下的螺母应做好记号,不得松动,这样在回装时可以使扇形板标高位置不变。
5、高中温段的传热元件需在二次风道处开启一吊装人孔门,在其上方设置单轨吊车。
6、拆除热端径向密封片,利用气动马达转动转子到需要吊出的传热元件位置时,用电动葫芦将传热元件从转子仓中逐一吊出,通过单轨滑车吊运至地面。
7、按相取出的相反顺序回装新的传热元件,安装完毕后,按径向密封片更换顺序回装径向密封片。
1、密封片不应有孔洞、豁口及变形、断裂等到缺陷。
2、直尺与“T”型钢最高点、与围带扁钢最高点间的水平差为6mm。
3、弧形密封板与轴向密封片热端间隙为11mm,冷端间隙为6mm。
4、旁路密封片与“T”钢之间热端间隙为6mm,冷端间隙为3mm。
5传热元件的更换
1、检查冷热传热元件腐蚀磨损情况,如损坏严重需全部更换。
空气预热器检修工艺标准
1导向轴承的检修
1、准备适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吊装工具,如:电动葫芦、卷扬机、过轨吊等吊装机械,安装于导向轴承上方。
2、做好转子的临时支撑及固定工作,支撑时要保持转子的水平度,然后卸下底部放油丝堵,将轴承座内的润滑油放尽。
3、拆除轴承箱防护罩的连接螺栓(M16×35),取下导向轴承座的法兰上的石棉盘根。
3、如不能顺利压入时,可利用液压泵的压力,压到原始的径向间隙减少0.178mm。轴承压盖与轴承外皮的间隙为0.381-1.346mm。
4、导向轴承端面水平度误差应小于0.04mm;在螺栓和螺栓头下涂MoS2润滑脂,均匀旋紧。
5、轴承箱内不得有杂物灰尘,支吊杆螺纹应涂油脂。用百分表测量轴承座、轴承套,使其端面跳动不超过0.25mm。测量轴承座上端面到轴承套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166.5±1.5mm。
12、按技术要求调整热端扇形板密封间隙,检查各部密封是否良好,油、水管路是否泄漏。
1、导向轴承应处于自由状态,影响转子轴向位移的各部密封应拆除。
2、准备4台100t油压千斤顶,油泵管路要密封好,不能泄漏。
3、起顶千斤顶要由一人统一指挥,无关人员不得乱发命令。
4、可用2t手动葫芦拉住两侧吊耳,将轴承座移出,注意保护好轴承底面的平整。
7、用煤油或洗涤剂,将轴和表面洗净,测量导向轴承外圈与轴承压盖之间的间隙(0.381-1.346mm),然后拆下轴承压盖。
8、拆下位于锁紧螺母上的止动块,松退锁紧螺母约5mm,把高压油泵软管接到套管有螺纹端面的ZG3/4”螺孔中,然后用高压油将轴承内套击松,拆下轴承固定锁紧螺母,拆下油泵软管,将轴承连接套管小心的从轴承中取出。用拉拔器将轴承从导向外套筒中拉出放置在垫有软布的光滑平面上进一步检修。
6、用汽油清洗支撑轴承,并仔细检查上下钢圈及滚柱表面,应光滑,无斑点、裂纹、剥皮、变色等现象,保持架完整无损坏,滚珠在保持中转动灵活,否则更换新轴承。
7、用高号汽油彻底清洗轴承箱,用干净的软布擦拭干净,再用油和的面团将轴承箱内仔细粘一遍,使轴承箱内无任何杂物。
8、一切零部件检查合格后开始回装,测量配合间隙在轴承外圈涂抹润滑油,检查底座无毛刺。
2、打开预热器外壳下部人孔门,并将其挂好于外壳上部。用气动马达转动转子,使转子下部的旁路门与外壳下部人孔门重合时,停止转动转子。
3、拆除转子低温段人孔门,用拽钩把低温段传热元件逐一拽出,并用吊装工具吊到零米地面运走。
4、回装新的传热元件,如装不进去时可以用千斤顶把传热元件顶进去。检查处理露出的传热元件,直至没有外露现象后关闭人孔门。
4、在所有轴向密封片都按直尺调整紧固后,拆去直尺。转动转子,使轴向密封片处在轴向密封板边缘处,用三角尺测量冷端和热端处的轴向密封片和轴向密封板间的间隙。如间隙不符合规定,可用主支座板外部的调节器螺母调节轴向密封板,直至达到所要求的间隙。转动转子到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和调整三块密封板的六条边误差不大于±0.5mm。
11、检查所有的螺栓、螺母、垫片有无变形损坏否则更换。如需更换轴承,在装配前要对新轴承进行清洗,然后将新轴承放在平台上,使轴承的内外圈平行,测量并记录轴承的内外直径、原始游隙间隙,确认准确无误后再进行回装工作。
12、将轴承放入油内加热到80-110℃。轴承完全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外套筒组合,再装上轴承压盖,并测量压盖与轴承外圈的间隙,如间隙不符合要求可通过增减垫片来调整间隙。
2、拆除原有的径向密封片,密封压板,外侧密封补隙片和径向隔板密封片。不可拆除径向隔板间的垫板。
3、调整扇形板与T型钢的间隙为3mm,取一隔板为基准,测量隔板与扇形板边缘单侧的间隙,然后转动转子到扇形板另一侧边缘测量间隙,如间隙不同,可调整使两侧间隙相同。
4、安装径向密封片直尺组件。先将内外侧支承板焊接在热端和冷端连接板的烟气侧或空气侧,然后根据冷态间隙值与直尺校正间隙,并用螺栓将密封直尺固定在槽钢上。
5、轴承应光滑,无斑点、裂纹、剥皮等现象,保持架完整无损坏,滚珠在保持中转动灵活。
6、轴承配合间隙0.01~0.03mm。
7、在支撑轴承上法兰面上对称位置测量四点水平度不超过0.42mm。
3冷热端径向密封片检修及调整
1、打开人孔门检查冷热段径向密封片损坏清况,冷段搭好脚手架并固定铺设的木板,根据质量标准决定是否需要更换密封片。
4、为了减少补隙片的漏风量,可采取把补隙片和T型钢的间隙进行焊接。
4轴向密封、旁路密封的检修
1、拆除主支座两侧的检修门,拆除原有的轴向密封片和轴向密封压板。
2、按技术要求安装轴向密封片直尺组件,用螺栓将直尺固定在角钢压板和轴向密封片,并用螺母和垫圈固定,但不要拧紧,转动转子,使轴向密封片位于直尺下面,调节密封片使其恰好接触,这时紧固螺栓。按此程序逐一调整所有密封片。
5、在冷端搭设架子并固定铺设的木板,拆除原有的旁路冷热密封片和压板,保留压板,以供新密封片装复使用。安装新的密封片,内外二层密封片应错开,以复盖密封片的横孔,修整贴合密封板和扇形板的密封片并与之接触。按技术要求调整冷热密封片与“T”钢之间的间隙。
6、检查所有轴向、旁路密封片各部位公差,拆除并清理冷端架子木板及周围的杂物,回装所有的检修门。
3、扇形板与T型钢检查板面不应有杂物。在轴承卸载后放尽润滑油,拆去防尘罩下压圈、盘根及防尘罩,温度计电缆等影响支撑轴承移出的所有零部件。
4、做好轴承座、垫铁、垫片匹配及位置的记号。拆去轴承座和梁的连接螺栓,均匀起顶转子中心筒上升5mm左右,并用支撑块填实,在轴承检修或更换前不要挪动重千斤顶。
5、用起顶螺栓起顶轴承座,抽去垫板和垫片,并放下轴承座,利用其两侧吊耳,移动轴承座通过中间梁开孔处至检修点。
5、直尺找好后在基准隔板上装径向密封片、补隙片、和压板,使密封片完全和直尺接触,紧固螺栓。重新转动转子检查基准密封片与三块扇形板的六条边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有误差则需要重新调整直尺直至符合要求。然后以直尺为基准,转动转子使下一片隔板位于直尺下面,安装下一片径向密封片组件,最后所有的径向密封片均按直尺调整和固定后,拆除直尺。
4、拆除扇形板支吊杆上端的三个螺母(M64),取出定位套管和平垫圈。用角向磨光机切割三个止动块的焊肉,取下止动块,松开锁紧盖上的三只螺栓,各松开10mm。
5、卸下端轴中心处的管堵,接上高压油管,用压力为35-70Mpa的液压泵,把连接套管从端轴上击松。注意击松前不要拿掉紧固螺栓。
6、拆除端轴上的高压油管,在轴承套上装上两只吊环,连接好吊具,吊出轴承套组件,移到检修场地。
9、小心地先把轴承外圈吊到底座上,调整放置水平,然后先轻轻地用铜质工具对角敲打直至轴承外圈装配到位。
10、小心地把轴承滚柱吊到位,均匀的涂抹些润滑油。
11、将轴承箱组件移装到预热器中间梁上,为防止移动过程中污物、飞灰及其它杂物进入,轴承应遮盖防尘。按拆卸时的记号回装垫块和垫片组,找正紧固好螺栓后,用合像水平仪测量轴承座上部法兰面的水平度,调平后小心的将中心筒下法兰面放在轴承之上,之后拆去千斤顶。然后装好盘根、下压圈、防尘罩。拆除三个起顶螺栓和螺母,装上测温元件、油堵等附件,并注入清洁的润滑油至规定的高度。
8、检查清除转子表面的杂物,恢复二次风道处的吊装人孔门,所有人员出来后,关闭热端人孔门。
1、传热元件、框架、托架不得有严重腐蚀及磨损变形、弯曲等现象,否则更换。
2、拽出和回装传热元件时一定按对角进行,以防转子受力不均。
3、人孔门法兰要加Φ10-Φ16mm石棉绳密封。
4、吊装口的大小应满足最大元件进出的需要。
4、回装完后检查齿轮啮合间隙。
5、检查空预器内没有检修人员和异物,缓慢盘车检查传动装置没有异音转动平稳无异常。
1、检查传动齿轮无缺齿,齿根无裂纹;齿轮磨损达1/4时应更换。
2、加热传动齿轮时可用火焊加热,温度不能超过300℃。
9、将轴承解体,清洗检查,滚珠、内外钢圈表面应光滑,无裂纹、起皮、斑点、磨损无过热变色等现象,保持架完整无裂纹,无严重的磨损等。用压铅丝法测量轴承的游隙间隙是否超过标准,否则更换。
10、清洗内外套筒及所有轴承套组件,并检查其损坏情况及着力面积情况,如着力面积不均或小于70%时要进行修理。轴承及轴承箱清理后要用干净不脱毛的软布擦拭。
13、将轴承套组件吊到现场,插入轴承箱内与主轴及轴承箱外壳组合起来,外套筒与轴承箱为滑动配合无松动,外套筒与轴承外钢圈为滑动配合。清冼上轴承轴头端面并用砂布打平,选择合像水平仪测量上轴平面的水平度。
14、测量连接套管与轴承外壳法兰平面距离,与拆下时记录对照是否相符,如平面距离不符合,可调节扇形板支吊杆螺栓,以保证扇形板与转子之间的间隙。用火焊割下定位块,松开地脚螺栓,根据测量读数需要进行调整,水平度调整完毕后锁紧调整螺栓。复焊四侧面定位块,紧固四个地角螺栓。
6、喷油管距轴承端面最小为50mm。
2支撑轴承的检修
1、解体支承轴承前必须确认导向轴承已经全部回装完毕,导向轴承与支撑轴承不能同时解体与组装,必须分开进行,防止中心及标高的变化或产生不安全的情况。
2、拆去支撑轴承的保护罩,准备4台千斤顶和垫铁,将千斤顶定位放在专用的支承点上准备好合适的千斤顶下填块,和起顶后用的等高支撑块。
5、为了保持转子的平衡,应对角取出和回装高中温段传热元件。
6传动齿轮及传动围带的检查更换
1、拆除传动齿轮箱和预热器壳体的螺栓,在传动齿轮箱顶部安装两只吊环,将齿轮箱吊出。
2、检查传动齿轮的磨损情况,如磨损严重可换新的传动齿,用拉拔器或加热的方法即可拆除传动齿轮。
3、回装新的传动齿前用清洗剂彻底清洗各结合面,并用砂布将轴与齿轮的轴和孔内的锈蚀和毛剌打磨净。回装时同样用加热方法装配,轴与齿轮装配好后可用锁紧盖锁紧到位。
1、径向密封片应完整无损,无断裂现象。
2、径向密封片热端内外侧2mm。外侧3.5mm。冷端内侧为0 mm,外侧22mm。
3、螺栓的插入应顺着径向隔板的旋转方向。安装内侧端密封片时,为了匹配转子中心筒密封片,可以进行修配内侧端密封片端部。
15、加注润滑油到高出轴承6mm的油位,安装好密封盘根,将轴承箱防护罩按原来的记号回装,并紧固防护罩的螺丝。
16、彻底检查油水管路接头部分是否泄漏,清理检修场地和导向轴承周围。
1、在转子的内部圆周上,用方木垫在扇形板与转子中间,防止扇形板脱落。
2、螺母松开后要做好圈数记录,吊杆螺栓下的螺母应做好记号,不得松动,这样在回装时可以使扇形板标高位置不变。
5、高中温段的传热元件需在二次风道处开启一吊装人孔门,在其上方设置单轨吊车。
6、拆除热端径向密封片,利用气动马达转动转子到需要吊出的传热元件位置时,用电动葫芦将传热元件从转子仓中逐一吊出,通过单轨滑车吊运至地面。
7、按相取出的相反顺序回装新的传热元件,安装完毕后,按径向密封片更换顺序回装径向密封片。
1、密封片不应有孔洞、豁口及变形、断裂等到缺陷。
2、直尺与“T”型钢最高点、与围带扁钢最高点间的水平差为6mm。
3、弧形密封板与轴向密封片热端间隙为11mm,冷端间隙为6mm。
4、旁路密封片与“T”钢之间热端间隙为6mm,冷端间隙为3mm。
5传热元件的更换
1、检查冷热传热元件腐蚀磨损情况,如损坏严重需全部更换。
空气预热器检修工艺标准
1导向轴承的检修
1、准备适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吊装工具,如:电动葫芦、卷扬机、过轨吊等吊装机械,安装于导向轴承上方。
2、做好转子的临时支撑及固定工作,支撑时要保持转子的水平度,然后卸下底部放油丝堵,将轴承座内的润滑油放尽。
3、拆除轴承箱防护罩的连接螺栓(M16×35),取下导向轴承座的法兰上的石棉盘根。
3、如不能顺利压入时,可利用液压泵的压力,压到原始的径向间隙减少0.178mm。轴承压盖与轴承外皮的间隙为0.381-1.346mm。
4、导向轴承端面水平度误差应小于0.04mm;在螺栓和螺栓头下涂MoS2润滑脂,均匀旋紧。
5、轴承箱内不得有杂物灰尘,支吊杆螺纹应涂油脂。用百分表测量轴承座、轴承套,使其端面跳动不超过0.25mm。测量轴承座上端面到轴承套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166.5±1.5mm。
12、按技术要求调整热端扇形板密封间隙,检查各部密封是否良好,油、水管路是否泄漏。
1、导向轴承应处于自由状态,影响转子轴向位移的各部密封应拆除。
2、准备4台100t油压千斤顶,油泵管路要密封好,不能泄漏。
3、起顶千斤顶要由一人统一指挥,无关人员不得乱发命令。
4、可用2t手动葫芦拉住两侧吊耳,将轴承座移出,注意保护好轴承底面的平整。
7、用煤油或洗涤剂,将轴和表面洗净,测量导向轴承外圈与轴承压盖之间的间隙(0.381-1.346mm),然后拆下轴承压盖。
8、拆下位于锁紧螺母上的止动块,松退锁紧螺母约5mm,把高压油泵软管接到套管有螺纹端面的ZG3/4”螺孔中,然后用高压油将轴承内套击松,拆下轴承固定锁紧螺母,拆下油泵软管,将轴承连接套管小心的从轴承中取出。用拉拔器将轴承从导向外套筒中拉出放置在垫有软布的光滑平面上进一步检修。
6、用汽油清洗支撑轴承,并仔细检查上下钢圈及滚柱表面,应光滑,无斑点、裂纹、剥皮、变色等现象,保持架完整无损坏,滚珠在保持中转动灵活,否则更换新轴承。
7、用高号汽油彻底清洗轴承箱,用干净的软布擦拭干净,再用油和的面团将轴承箱内仔细粘一遍,使轴承箱内无任何杂物。
8、一切零部件检查合格后开始回装,测量配合间隙在轴承外圈涂抹润滑油,检查底座无毛刺。
2、打开预热器外壳下部人孔门,并将其挂好于外壳上部。用气动马达转动转子,使转子下部的旁路门与外壳下部人孔门重合时,停止转动转子。
3、拆除转子低温段人孔门,用拽钩把低温段传热元件逐一拽出,并用吊装工具吊到零米地面运走。
4、回装新的传热元件,如装不进去时可以用千斤顶把传热元件顶进去。检查处理露出的传热元件,直至没有外露现象后关闭人孔门。
4、在所有轴向密封片都按直尺调整紧固后,拆去直尺。转动转子,使轴向密封片处在轴向密封板边缘处,用三角尺测量冷端和热端处的轴向密封片和轴向密封板间的间隙。如间隙不符合规定,可用主支座板外部的调节器螺母调节轴向密封板,直至达到所要求的间隙。转动转子到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和调整三块密封板的六条边误差不大于±0.5mm。
11、检查所有的螺栓、螺母、垫片有无变形损坏否则更换。如需更换轴承,在装配前要对新轴承进行清洗,然后将新轴承放在平台上,使轴承的内外圈平行,测量并记录轴承的内外直径、原始游隙间隙,确认准确无误后再进行回装工作。
12、将轴承放入油内加热到80-110℃。轴承完全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外套筒组合,再装上轴承压盖,并测量压盖与轴承外圈的间隙,如间隙不符合要求可通过增减垫片来调整间隙。
2、拆除原有的径向密封片,密封压板,外侧密封补隙片和径向隔板密封片。不可拆除径向隔板间的垫板。
3、调整扇形板与T型钢的间隙为3mm,取一隔板为基准,测量隔板与扇形板边缘单侧的间隙,然后转动转子到扇形板另一侧边缘测量间隙,如间隙不同,可调整使两侧间隙相同。
4、安装径向密封片直尺组件。先将内外侧支承板焊接在热端和冷端连接板的烟气侧或空气侧,然后根据冷态间隙值与直尺校正间隙,并用螺栓将密封直尺固定在槽钢上。
5、轴承应光滑,无斑点、裂纹、剥皮等现象,保持架完整无损坏,滚珠在保持中转动灵活。
6、轴承配合间隙0.01~0.03mm。
7、在支撑轴承上法兰面上对称位置测量四点水平度不超过0.42mm。
3冷热端径向密封片检修及调整
1、打开人孔门检查冷热段径向密封片损坏清况,冷段搭好脚手架并固定铺设的木板,根据质量标准决定是否需要更换密封片。
4、为了减少补隙片的漏风量,可采取把补隙片和T型钢的间隙进行焊接。
4轴向密封、旁路密封的检修
1、拆除主支座两侧的检修门,拆除原有的轴向密封片和轴向密封压板。
2、按技术要求安装轴向密封片直尺组件,用螺栓将直尺固定在角钢压板和轴向密封片,并用螺母和垫圈固定,但不要拧紧,转动转子,使轴向密封片位于直尺下面,调节密封片使其恰好接触,这时紧固螺栓。按此程序逐一调整所有密封片。
5、在冷端搭设架子并固定铺设的木板,拆除原有的旁路冷热密封片和压板,保留压板,以供新密封片装复使用。安装新的密封片,内外二层密封片应错开,以复盖密封片的横孔,修整贴合密封板和扇形板的密封片并与之接触。按技术要求调整冷热密封片与“T”钢之间的间隙。
6、检查所有轴向、旁路密封片各部位公差,拆除并清理冷端架子木板及周围的杂物,回装所有的检修门。
3、扇形板与T型钢检查板面不应有杂物。在轴承卸载后放尽润滑油,拆去防尘罩下压圈、盘根及防尘罩,温度计电缆等影响支撑轴承移出的所有零部件。
4、做好轴承座、垫铁、垫片匹配及位置的记号。拆去轴承座和梁的连接螺栓,均匀起顶转子中心筒上升5mm左右,并用支撑块填实,在轴承检修或更换前不要挪动重千斤顶。
5、用起顶螺栓起顶轴承座,抽去垫板和垫片,并放下轴承座,利用其两侧吊耳,移动轴承座通过中间梁开孔处至检修点。
5、直尺找好后在基准隔板上装径向密封片、补隙片、和压板,使密封片完全和直尺接触,紧固螺栓。重新转动转子检查基准密封片与三块扇形板的六条边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有误差则需要重新调整直尺直至符合要求。然后以直尺为基准,转动转子使下一片隔板位于直尺下面,安装下一片径向密封片组件,最后所有的径向密封片均按直尺调整和固定后,拆除直尺。
4、拆除扇形板支吊杆上端的三个螺母(M64),取出定位套管和平垫圈。用角向磨光机切割三个止动块的焊肉,取下止动块,松开锁紧盖上的三只螺栓,各松开10mm。
5、卸下端轴中心处的管堵,接上高压油管,用压力为35-70Mpa的液压泵,把连接套管从端轴上击松。注意击松前不要拿掉紧固螺栓。
6、拆除端轴上的高压油管,在轴承套上装上两只吊环,连接好吊具,吊出轴承套组件,移到检修场地。
9、小心地先把轴承外圈吊到底座上,调整放置水平,然后先轻轻地用铜质工具对角敲打直至轴承外圈装配到位。
10、小心地把轴承滚柱吊到位,均匀的涂抹些润滑油。
11、将轴承箱组件移装到预热器中间梁上,为防止移动过程中污物、飞灰及其它杂物进入,轴承应遮盖防尘。按拆卸时的记号回装垫块和垫片组,找正紧固好螺栓后,用合像水平仪测量轴承座上部法兰面的水平度,调平后小心的将中心筒下法兰面放在轴承之上,之后拆去千斤顶。然后装好盘根、下压圈、防尘罩。拆除三个起顶螺栓和螺母,装上测温元件、油堵等附件,并注入清洁的润滑油至规定的高度。
8、检查清除转子表面的杂物,恢复二次风道处的吊装人孔门,所有人员出来后,关闭热端人孔门。
1、传热元件、框架、托架不得有严重腐蚀及磨损变形、弯曲等现象,否则更换。
2、拽出和回装传热元件时一定按对角进行,以防转子受力不均。
3、人孔门法兰要加Φ10-Φ16mm石棉绳密封。
4、吊装口的大小应满足最大元件进出的需要。
4、回装完后检查齿轮啮合间隙。
5、检查空预器内没有检修人员和异物,缓慢盘车检查传动装置没有异音转动平稳无异常。
1、检查传动齿轮无缺齿,齿根无裂纹;齿轮磨损达1/4时应更换。
2、加热传动齿轮时可用火焊加热,温度不能超过300℃。
9、将轴承解体,清洗检查,滚珠、内外钢圈表面应光滑,无裂纹、起皮、斑点、磨损无过热变色等现象,保持架完整无裂纹,无严重的磨损等。用压铅丝法测量轴承的游隙间隙是否超过标准,否则更换。
10、清洗内外套筒及所有轴承套组件,并检查其损坏情况及着力面积情况,如着力面积不均或小于70%时要进行修理。轴承及轴承箱清理后要用干净不脱毛的软布擦拭。
13、将轴承套组件吊到现场,插入轴承箱内与主轴及轴承箱外壳组合起来,外套筒与轴承箱为滑动配合无松动,外套筒与轴承外钢圈为滑动配合。清冼上轴承轴头端面并用砂布打平,选择合像水平仪测量上轴平面的水平度。
14、测量连接套管与轴承外壳法兰平面距离,与拆下时记录对照是否相符,如平面距离不符合,可调节扇形板支吊杆螺栓,以保证扇形板与转子之间的间隙。用火焊割下定位块,松开地脚螺栓,根据测量读数需要进行调整,水平度调整完毕后锁紧调整螺栓。复焊四侧面定位块,紧固四个地角螺栓。
6、喷油管距轴承端面最小为50mm。
2支撑轴承的检修
1、解体支承轴承前必须确认导向轴承已经全部回装完毕,导向轴承与支撑轴承不能同时解体与组装,必须分开进行,防止中心及标高的变化或产生不安全的情况。
2、拆去支撑轴承的保护罩,准备4台千斤顶和垫铁,将千斤顶定位放在专用的支承点上准备好合适的千斤顶下填块,和起顶后用的等高支撑块。
5、为了保持转子的平衡,应对角取出和回装高中温段传热元件。
6传动齿轮及传动围带的检查更换
1、拆除传动齿轮箱和预热器壳体的螺栓,在传动齿轮箱顶部安装两只吊环,将齿轮箱吊出。
2、检查传动齿轮的磨损情况,如磨损严重可换新的传动齿,用拉拔器或加热的方法即可拆除传动齿轮。
3、回装新的传动齿前用清洗剂彻底清洗各结合面,并用砂布将轴与齿轮的轴和孔内的锈蚀和毛剌打磨净。回装时同样用加热方法装配,轴与齿轮装配好后可用锁紧盖锁紧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