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仪器校验说明_检定规程A(百分表千分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示表测微仪
指示表(百分表和千分表)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Dial Gauges(Reading 0.01 mm and 0.001 mm)
JJG 34-1996 代替JJG 34-1984及JJG 231-1980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6年02月14日批准,并自1996年06月01日起施行。

指示表(百分表和千分表)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的、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度值为0.0l mm,测量范围为0~3,0~5,0~10mm的百分表及分度值为0.00l mm,测量范围为0~l,0~2,0~3,0~5mm的干分表的检定。

一概述
指示表是利用齿条齿轮或杠杆齿轮传动,将测杆的直线位移变为指针的角位移的计量器具。

主要用于测量制件的尺寸和形状、位置误差等。

其外形,百分表如图l所示,千分表如图2所示。

图l
l-表体;2-表圈;3-转数指针;4-表盘;5-指针;6-装夹套筒;7-测杆;8-测头
图2
1-表体;2-表圈;3-表盘;4-转数指针;5-指针;6-装夹套筒;7-测杆;8-测头;9-耳环
二检定项目和检定条件
l.指示表的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工具列于表l。

三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
3.外观
3.1 要求:指示表的表蒙应透明洁净,不应有气泡和明显的划痕;表盘刻线应清晰平直,无目力可见的断线和粗细不匀;测头上不应有碰伤、锈迹、斑点和明显的划痕。

其它表面上不应有脱漆、脱铬和毛刺及影响外观质量的其它缺陷。

表上必须有制造厂名或商标、分度值和出厂编号。

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指示表,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3.2 检定方法:目力观察。

4 各部分相互作用
4.1 要求
4.1.1 表圈转动应平稳,静止应可靠,与表体的配合应无明显的松动。

4.1.2 测杆的移动及指针回转应平稳、灵活,不得有跳动、卡住和阻滞现象。

4.1.3 指针应紧固在轴上,测杆移动时,指针不应松动。

4.1.4 紧固指示表装夹套筒后,测杆应能自由移动,不得卡住。

4.2 检定方法
试验和观察。

5.指针与表盘的相互位置
5.1 要求
5.1.1 指示表的测杆处于自由状态时,调整表盘零刻线和测杆轴线方向重合,此时指针位置应符合表3的要求。

之间的距离应不超过表6的要求。

5.2 检定方法
在检定仪上逐项观察和试验。

指针末端的上表面到表盘的距离可用目力观察。

在有争议时用工具显微镜检定,采用5倍物镜,对指针上表面和表盘分别调焦,利用微动升降读数装置或附加百分表读数。

两读数之差即为指针末端上表面到表盘刻线面的距离。

6 指针末端及表盘刻线宽度
6.1 要求:应不超过表7的要求。

7 测头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7.1 要求:应不超过表8的要求。

8 装夹套筒直径
8.1 要求:直径为48~3.0150
8.2 检定方法:用l级千分尺检定。

9 测力
9.1 要求:测力应不超过表9的要求。

置上检定,正向检定完后继续使指针转动5~10个分度,再进行反向检定。

正行程中的最大测力值即为指示表的最大测力。

单向行程中的最大测力值与最小测
力值之差即为表的单向行程测力变化,各点的正行程测力值与反行程测力值之差,即为同一点正反向测力变化,均不应超过表9的要求。

10 示值变动性
l0.1 要求:应不超过表10的要求。

10.2 检定方法:将指示表装夹在刚性表架上,使测杆轴线垂直于平面工作台,在工作行程的始、中、末3个位置上,分别调整指针对准某一刻度,提升测杆5次,5次中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该位置上的示值变动性。

上述3个位置的示值变动性均应不超过表l0要求。

ll 测杆径向受力对示值的影响
11.1 要求:不超过表l0的要求。

测头与工作台之间放置一个半径为10mm的半圆柱侧块(量块附件)。

调整指示表于工作行程起始位置与侧块圆柱面最高位置附近接触,沿侧块母线垂直方向。

分别在指示表的前、后、左、右4个位置移动侧块各两次,每次侧块的最高点与表的测头接触出现最大值(转折点1时,记下读数,在8个读数中,最大与最小值之差废不超过表lO的要求:这一检定还应在工作行程的中、末两个位置上进行。

12 示值误差
12.1 要求:百分表的示值误差不得超过表ll功要求,千分表的示值误差不得超过表12的要求。

12.2.l 用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或百分表检定器检定百分表,用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或千分表检定仪检定千分表,也可用其它不低于上述准确度的方法检定。

方向上每间隔10个分度进行检定;千分表示值误差是在正反行程的方向上每
间隔50个分度进行检定。

检定仪移动规定分度后,在指示表上读取各点相应
的误差值,直到工作行程终点,继续压缩测杆使指针转过lO个分度,接着反
向进行检定。

在整个检定过程中,中途不得改变测杆的移动方向,也不应对受检表和检
定仪作任何调整。

决定反行程误差的正负号和正行程的相同。

12.2.3 指示表的工作行程示值误差由正行程内各受检点误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确定。

12.2.4 百分表任意lmm的示值误差分别根据百分表0~1,1~2,2~3,…mm各段正行程范围内所得误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确定。

千分表任意0.2mm的示值误差分别根据千分表0~O.2,O.2~0.4,…
mm各段正行程范围内所得误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确定。

12.2.5 百分表任意0.1mm范围内的示值误差以正行程内任意相邻两点上的误差之差来求得。

12.2.6 用百分表检定器检定使用中的百分表的示值误差,可按20个分度间隔进行检定,检定完后,如工作行程、任意l mm示值误差接近表ll的要求,相邻示值误差超
出表ll任意0.1mm示值误差要求时,均应进行补点检定,具体方法见附录。

13 回程误差
13.l 要求:指示表的回程误差应不超过表11、表12的要求。

13.2 检定方法:在示值误差检定完后,取正、反行程同一点误差之差的最大值确定回程误差。

百分表的示值误差、回程误差的数据处理见表13。

工作行程示值误差:10-(-3)=13μm
任意0.1mm范围内示值误差:4-(-1)=5μm
任意1mm范围内示值误差:2-3mm范围内示值误差值最大。

10-(-1)=11μm
回程误差:2-(-1)=3μm
四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14.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指示表发给检定证书;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15.指示表的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

附录
补点的检定方法
—适用范围:使用中的百分表示值误差及回程误差的检定。

1.检定设备:百分表检定器。

2.技术要求:不超过表ll要求。

3.检定方法:百分表示值误差在正反行程方向上每隔20个分度进行检定,检定完后,如工作行程、任意lmm示值误差接近表11的要求时,分别选取正行程中误差的最大值和
最小值及任意lmm误差最大值和最小值部位进行补点检定。

进行补点检定时,要保持受检表的原装夹位置不变,调整检定器到正行程中误差的景大值点前0.1mm及后0.1mm处进行补点检定,补点误差若有比受检表原误差最大值更大的,则以此补点误差作为误差的最大值。

同样,在受检表正行程中误差的最小值点前、后0.1mm处进行补点检定,补点误差中若有比原误差最小值更小的,则以此补点误差作为误差的最小值。

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对任意l mm误差最大值及最小值部位进行补点检定。

相邻示值误差如果超出了表11中任意o.1mm示值误差要求的,可对其相邻两点中间部位再补检一点。

使用中的百分表示值误差、回程误差检定数据处理见下表。

工作行程示值误差:11-(-9)=20μm
任意l mm范围内示值误差:11-0=llμm
任意0.1mm范围内示值误差:11-5=6μm
(第l转0.7-0.8mm处)
杠杆表检定规程
Verificaton Regulation of Dia1 Test Indicator
JJG 35—1992 代替JJG 35—1980 JJG 224—1980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02月29日批准,并自1992年08月10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四川省标准计量管理局
起草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杠杆表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的、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度值为0.0l mm,量程为0.8,l mm 的杠杆百分表及分度值为0.002mm,量程为0.2mm的杠杆干分表的检定(以下均简称杠杆表)。

一概述
杠杆表是利用杠杆一齿轮或杠杆一螺旋等传动机构,将测杆的摆动转换为指针回转运动的计量器具,主要用于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及尺寸的测量。

杠杆表的外形主要如图l、图2和图3所示。

图l 正面式杠杆表
1-夹持柄;2-指针;3-表圈;4-表盘;5-表体;6-测杆;7-测头
图2 侧面式杠杆表
1-夹持柄;2-表圈;3-指针;4-表盘;5-换向器;6-表体;7-测杆;8-测头
图3 端面式杠杆表
l-表圈;2-夹持柄;3-表体;4-测杆;5-测头;6-指针;7-表盘
二检定项目和检定条件
衡温度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h。

三检定要求和检定方法
3 外观
3.1 要求:杠杆表的表盘刻线应清晰平直,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和粗细不匀;表蒙应透明洁净,无明显的气泡和划痕;测头上不应有碰伤、锈迹、斑点和明显的划痕。

其它表面上不应有脱漆、脱铬和毛刺以及影响外观质量的其它缺陷。

表上必须有制造厂名或厂标、分度值和出厂编号。

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杠杆表,其测头不应有严重的磨损,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3.2 检定方法:目力观察。

4.各部分相互作用
4.1 要求
4.1.1 表圈和表体的配合无明显的松动现象,表圈转动应平稳,静止应可靠。

4.1.2 表体处于任何方位时,测杆的摆动及指针的回转应平稳、灵活,不得有跳动、卡住和阻滞现象。

4.1.3 当以较快速度拨动测杆时,指针不应松动和脱落。

4.1.4 在外力作用下,测杆能从表体轴线方向向右或向左平稳转动不少于90。

(图4的Ⅰ和Ⅱ位置),并在转动后的任意位置上作用可靠。

图4
4.1.5 夹持柄、换向器等的作用均应方便、可靠。

4.2 检定方法:试验和观察。

测杆摆动及指针回转的平稳性,应分别借助百分表检定器或千分表检定仪进行试验。

5 指针与表盘的相互位置
5.1 要求
5.1.1 杠杆表的测杆处于自由状态时,指针位置应符合表2的要求。

5.1.2 杠杆表测杆的总行程应大于量程,且应符合表3的要求。

线面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表4的要求。

5.2 检定方法:指针位置的正确性应在百分表检定器或干分表检定仪上对杠杆表测杆的
两个作用方向上检定。

检定指针末端上表面到表盘的距离,可用目力观察。

在有争议时用工具显微镜检
定。

此时,采用5倍物镜,对指针上表面和表盘分别调焦,利用微动升降读数装置或附加百分表读数。

两读数之差即为指针末端上表面到表盘刻线面之间的距离。

6 指针末端及表盘刻线宽度
6.1 要求:均应在0.1~0.2mm 范围内。

6.2 检定方法:在工具显微镜上检定,刻线宽度应至少抽检三条刻线。

7 测头的表面粗糙度
7.1 要求:应不超过表5
的要求。

8 夹持柄的直径及工作长度
8.1 要求:应符合表6的要求。

8.2 检定方法:夹持柄的直径用千分尺检定,工作长度用钢直尺检定。

9 测力和转动测杆的作用力
9.1 要求:应不超过表7的要求。

降的臂架上,将测杆沿其测量方向与量具测力仪的工作面接触,使臂架慢慢下降,当指针指在零刻度和工作行程终点时,分别在测力仪上读数。

正向检定完后继续使指针转过约5个分度,再进行反向检定。

测力应在测杆的两个作用方向上(图4中I 和Ⅱ位置)分别进行检定。

检定转动测杆的作用力应慢慢下降臂架直至测杆转动时,在测力仪上读出作用力值。

应在测杆处于图4中的0、I 和Ⅱ三个位置分别进行转动测杆的作用力的检定。

10 示值变动性
面。

然后将半径约为10mm的半圆柱侧块(量块附件)放在工作台上,调整表的测头与则块圆柱面最高点接触,此时表的指针大致处于量程的中点。

沿着侧块母线垂直的了习。

分别按工作台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移动侧块各2次,每次侧块的最高点与吴夫测头接触出现最大值(转折点)时,记下读数。

在8个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亨勺受检表的示值变动性(见图5)。

(a) (b)侧块旋转90。


图5
示值变动性应在测杆的两个作用方向上(图4中I和H位置)分别进行检定。

11.示值误差
11.1要求:立不超过表9的要求
11.2检定方法
11.2.1杠杆表任意段的示值误差是指在量程内正、反向检定时,各受检点的误差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任意0.1mm和任意0.02mm的示值误差是指两相邻受检点
的正、反向误差读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用千分表检定仪(符合JJG 345-1984规程的要求)检定。

也可用其它相同准确度
的方法检定。

注:①该规程已被JJG201-1999代替
11.2.3 将杠杆表装夹在检定器(仪)上,调整杠杆表的测杆轴线与其表体对称平面垂直,并将杠杆表测头调在检定器(仪)测杆的轴心位置。

转动表盘将杠杆表的零刻度
置于表体的对称平面内(端面式杠杆表的零刻度应置于测杆摆动的平面内)。


整检定器(仪),当杠杆表指针指到量程的中点时,表的测杆轴线应与检定器(仪)
的测量轴线应垂直:转动百分表检定器微分筒,每隔0.1mm,从杠杆百分表
上读误差(转动千分表检定仪手轮、每隔0.02mm,从杠杆千分表上读误差),
直到工作行程终点。

接着进行反向检定。

以正向检定的最后一次读数作为反向
检定的起始读数。

在检定过程中,中途不得任意改变测杆的移动方向,也不应
对受检表或检定器(仪)作任何调整。

反行程读误差时其正负号和正行程时的相
同。

将杠杆表测扦转1800(从图4中I位置转到Ⅱ位置),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检
定测杆的另一个作用方向的示值误差。

在两个作用方向上检定的结果,均应符合表9的要求。

12 回程误差
12.1 要求:应不超过表9的要求。

12.2 检定方法:在示值误差检定完后,取正、反行程各对应点的读数之差中的最大值为回程误差。

四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13.凡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杠杆表发给检定证书,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14.杠杆表的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

内径表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Bore Dia1 Indicator
JJG 36-1989 代替JJG 36-1977 JJG 228-1980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89年08月15日批准,并自1990年05月01日起施行。

内径表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的、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度值为0.0l mm,0.00l mm,测量范围为2~450mm的内径表的检定。

一概述
内径表是由指示表(分度值为0.0l mm或0.001mm)和带有杠杆传动或线性传动机构的表架组成,把测量元件的直线位移转换成指针角位移的计量器具。

主要用于比较测量工件的内径尺寸。

按其结构分为带定位护桥(杠杆式或滚道式)、涨簧式和钢球式三种。

其外形分别如图l、图2和图3所示。

图l
1-制动器;2-指示表;3-锁紧装置;4-手柄;5-直管;6-可换测头;7-主体;8-定位护桥;
图2
1-制动器;2-指示表;3-锁紧螺母;4-卡簧;5-手柄;6-接杆;7-顶杆;8-涨簧测头
图3
1-制动器;2-指示表;3-锁紧装置;4-手柄;5-钢球测头;
6-定位钢球;7-测量钢球;9-活动测头
二检定项目和检定条件
内平衡温度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h。

三检定要求和检定方法
3 外观
3.1 要求:内径表上不应有碰伤、锈迹、明显的划痕、磨损、脱漆、脱铬和毛刺以及影响外观质量的其它缺陷。

表架上应标有制造厂厂名(或商标)、分度值和测量范围及产品编号。

每个可换测头上应标有测量范围。

对小尺寸的测头可标志在包装盒内的特制标牌上。

钢球式内径表的测量钢球上方应有明显的标志。

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内径表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3.2 检定方法:目力观察。

4 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4.1 要求:内径表测量机构的移动应平稳、灵活、无卡住和阻滞现象。

每个测头更换应方便,紧固后应稳定可靠。

可换测头应保证在测量范围内测量的连续性。

4.2 检定方法:试验与观察。

为保证可换测头测量的连续性,必要时可用游标卡尺检定修理后的内径表的测量上限尺寸。

5 测头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5.1 要求
5.1.1 带定位护桥的内径表可换测头、活动测头的测量面和定位护桥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的R a值应不大于0.16μm。

5.1.2 涨簧式内径表的涨簧测头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R a值应不大于0.1μm。

5.1.3 钢球式内径表的测量钢球和定位钢球的表面粗糙度R a值应不大于0.05μm。

5.2 检定方法: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检定。

6 测头的球面半径
6.1 要求:带定位护桥的内径表的可换测头和活动测头的球面半径及涨簧式内径表的球面半径均应小于其测量下限尺寸的l/2。

6.2 检定方法:用相应尺寸的半径样板检定,只允许样板两侧出现光隙。

7 指示表
7.1 要求
7.1.1 配套的专用百分表其测量范围应为O-3mm或0-5mm,且符合一级百分表的技术要求。

7.1.2 配套用的千分表应符合千分表检定规程的技术要求。

7.2 检定方法
7.2,1 按JJG 34-1984①百分表检定规程检定。

7.2.2 按JJG 23l-1980②千分表检定规程检定。

注:①、②该规程已被JJG34-1996代替
8 活动测头的工作行程
8.1 要求
8.1.1 带定位护桥的内径百分表活动测头的工作行程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3 (mm)
量为0.05mm)。

8.2 检定方法
8.2.1 用手压缩带定位护桥的内径表的活动测头,在指示表上读数。

8.2.2 用手同时压缩涨簧式内径表的涨簧测头两侧,在指示表上读数。

8.2. 3 用千分尺检定钢球式内径表。

9 活动测头的测力和定位护桥的接触压力。

9.1 要求
9.1. 1 带定位护桥的内径百分表活动测头测力和定位护桥的接触压力应符合表5的要求,且定位护桥在任何位置时的接触压力应大于活动测头的测力。

位置上进行检定。

9.2.1 把带定位护桥的内径表的活动测头在垂直方位与测力装置接触,并向下加压,当
活动测头压缩规定的预压量到达工作行程起点时,记下测力装置的读数。

然后继
续压缩测头至工作行程终点,再记下测力装置的读数。

上述两次读数均应符合规
定的活动测头的测力要求。

将带定位护桥的内径表分别放在内径尺寸等于内径表的测量上限和测量下
限尺寸的光面环规内,定位护桥在此两位置时,分别作出标记。

然后将定位护
桥的接触面与放在测力装置上的一个圆筒形辅助台的端面接触(如图4所示),
并向下加压,当定位护桥压缩到测量上限和测量下限所处的位置时(标记位置),
分别在测量装置上读数。

各读数减去圆筒辅助台的重量即为测得值。

两个测得
值应符合表5或表8中定位护桥接触压力的要求。

图4
1-内径表;2-圆筒辅助台;3-测力装置;4-测力指示表
9.
2.2 涨簧式和钢球式内径表测头测力的检定如图5所示。

把涨簧测头或测量钢球置于
测力装置与压杆之间,下降压杆压缩涨簧测头或测量钢球,并按第8.1.2或第8.1.3 项的预压量到达工作行程的起点,在测力装置上读数,然后继续压缩到工作行程终
点,再记下测力装置的读数,上述两次读数均应符合表6或表7的要求。

10 定中心装置的正确性
10.1 要求
10.1.1 带定位护桥的内径百分表的定中心装置的正确性不应超过3μm 。

图5
1-测力装置;2-压杆;3-内径表;4-测力指示表
10.1.2 钢球式内径百分表的定中心装置的正确性不应超过3μm 。

lO .1.3 带定位护桥的内径千分表的定中心装置的正确性对测量范围为10~160mm 的 不应超过2μm 3160~400mm 的不应超过2.5μm 。

10.2 检定方法
10.2.1 内径表的定中心装置的正确性,用专用光面环规进行检定。

专用环规的圆柱
度为:≤φ50mm 的为l μm ;>φ50~φ160mm 的为2μm ;>φ60~φ450mm
的为2.5μm 。

内孔表面粗糙度只a 值应不大于0.1μm 。

10.2.2 带定位护桥的内径表的定中心装置的正确性应在测量下限和测量上限两个位置进行检定。

用内径尺寸接近受检内径表测量下限和测量上限的两专用光面
环规检定。

对于测量下限≤100mm的,可以只在测量下限一个位置上检定。

检定是先取下或压缩定位护桥,把内径表放进专用环规内,在环规的轴向平面内找最小尺寸(转折点),在环规的径向平面内找最大尺寸(转折点),
确定指示表的零位。

然后,安上或放松定位护桥,再放进环规的同一个位置
上,在环规的轴向平面内找最小尺寸(转折点),此读数与零位之差不得超过
允差。

也可用量块和侧块(量块附件)组合的内尺寸与专用环规检定中心装置的正确性。

10.2.3 钢球式内径百分表的定中心装置的正确性,应在每个可换钢球测头其测量下限的一个位置进行检定。

所用的专用环规的内径尺寸应接近该受检可换钢球测头
的测量下限尺寸。

检定是先将受检内径表钢球测头放进与专用环规标称尺寸相同的5等(2级)量块和侧块(量块附件)组成的内尺寸中,在平行和垂直于两侧块的工作面的平
面内均找最小读数(转折点),确定百分表的零位。

然后,放进专用环规内,在
环规的轴向平面内找最小读数(转折点),此读数与零位之差不得超过允差。

例l 检定测量范围为φ14.7~φ18mm的钢球式内径百分表的定中心装置的正确性(见表9)。

ll 示值变动性
11.1 要求
11.1.1 新制的内径百分表其示值变动性不应超过3μm,使用中和修理后的不应超过5μm。

11.1.2 内径千分表的示值变动性不应超过1.5μm。

11.2 检定方法:示值变动性可在工作行程的任意位置进行检定。

把内径表放进专用环规内,在环规的轴向平面内找最小读数(转折点),确定指示表的读数。

这样在专用
却规的同一个位置重复进行5次,所得5个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内径
表的示值变动性。

12 示值误差和相邻误差
12.1 要求
12.1.1 带定位护桥的内径百分表的示值误差和相邻误差应符合表lO的要求。

12.2.1 示值误差是指在工作行程正向检定时(测头压缩),各受检点的误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相邻误差是指两相邻受检点的误差之差中的最大值。

12.2.2 带定位护桥的内径百分表用百分表检定器(符合HG20l-1980。

规程的要求)检定。

也可用其它相同准确度的检定方法进行检定。

将百分表装在表架上,压缩百分表测头约l圈,此时指针指在距测杆轴线方向的左上方0.1mm处,用锁紧装置将百分表夹紧。

将内径百分表安装在百分
表检定器上,转动检定器的精密测微头,使活动测头压缩0.l mm作为工作行程
的起点(对于活动测头带有零刻线的内径表,起点离零刻线的距离应为表2值的
l/2),调整百分表对零位,检定是在逐渐压缩活动测头的一个行程方向进行的。

每隔0.1mm逐点检定,直到工作行程终点。

由检定所得读数计算示值误差和相
邻误差。

12.2.3 涨簧式和钢球式内径百分表用0级千分尺检定。

也可用其它相同准确度的检定方法进行检定。

将百分表装在表架上,压缩百分表测头约l圈,此时指针指在距测杆轴线方向的左上侧(按第8.1.2和第8.1.3项规定的预压量),用紧固装置将百
分表夹紧,将内径表安装在专用夹具上(如图6所示),用能在导轨上游动的支
座上的锁紧装置将0级千分尺夹紧。

转动千分尺的微分头,使涨簧(或钢球)测
头按规定的预压量压缩,然后调整好百分表对零。

检定是在逐渐压缩测头的一
个行程方向进行的。

对于涨簧(或钢球)测头的工作行程<0.5mm的,每隔0.05mm
逐点检定;对于工作行程≥0.5mm的,每隔0.1mm逐点检定,直到工作行程
终点。

由检定所得读数计算示值误差和相邻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