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理论: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理论: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
第一,就经济学而言,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和政治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的做法对于恢复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重建新政治经济学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经济学把国家、政府或政治作为经济学的外生变量而排斥在经济学体系之外,而公共选择理论将政治、制度因素看成经济过程的内在变量,较好地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政治与经济、政府与市场的现实关系。
其次,就政治学而言,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政治问题,为后行为主义时代的政治学供应了新的讨论视角。
它打开了政治决策过程的“黑箱” ,构造了一套有关政府官僚主义的普遍论理论,突破性地实现了对政治行为的经济分析。
第三,对政治活动主体的“经济人”假设之评价。
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学的“经济人” 假设带到对政治行为的分析中,认为人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参加政治的。
这种对政治参加者的自利假设有肯定的合理性,它打破了覆盖在政治家头上的传统光环, 为制度分析供应了全都性基础, 由于假如人人都是利他的,政治制度就没有必要设计出来,更遑论各种制度的优劣。
但是这样的假设一方面存在将人一成不变地看成“经济人”的错误,另一方面存在模糊甚至抹杀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差异的错误。
第四,“政府失败论” 具有突破性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政府失败” ,让人们意识到政府的干预行为是有局限性的,政府的政治行为也存在种种弊端,如投票民主的虚伪性、政治过程为少数利益集团所操控等。
这在肯定程度上摧毁了西方政治学中关于国家与政府的“政治中立”理论,揭示了其利益偏向。
公共选择理论告知人们,西方社会面临的重重逆境,与其说是市场失灵所致,不如说是政府和制度的失败所致。
这填补了有关政府失败讨论的空白,也说明白市场失败并不是实行政府干预的充分理由,由于政府自己也会失灵。
以上四点就是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