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谈汉语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谈汉语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定义范畴出发,分析了衔接和连贯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及对汉语阅读能力的影响,提出了要以语篇为中心进行汉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汉语阅读教学
阅读一直被人们看成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过程。

要提高阅读能力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通过多年的汉语教学实践,发现连贯和衔接在汉语阅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汉语阅读中的连贯和衔接,提出传授连贯衔接知识比单纯地传授语法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篇的中心内容是语义连贯,使语篇达到整体上的语义连贯是各种语篇的共同要求。

通过对语篇进行语言分析,了解所读文章的框架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和思路,挖掘文章字里行间所隐蔽的深层意思和准确掌握文章的主题。

因此,把涉及语篇的连贯和衔接的最基本的知识引入汉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加深对各种语言现象的理解,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1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吕必松先生曾指出:“成段表达能力包括把句子组成语段,把语段组成语篇的能力”。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简单说来,话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语篇是词汇、语法、连接词语围绕话题构成的形法和连接词语四因素的统一。

语篇必须具有衔接和连贯的特征,语篇内的句与句之间在概念上有联系,在排列上符合逻辑。

连贯和衔接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连贯源于篇章的语义内容,而衔接则涉及篇章的结构形式。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表达通畅与否的关键。

衔接(cohesion)是指一段话中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语法和词汇方面都有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文章通过一定的衔接手段,将句与句,段与段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

因此,篇章的话语主旨让接受者所能理解的程度大小,取决于衔接的好坏。

衔接是篇章的有形网络。

汉语句子与句子的衔接主要是用语法手段(照应、
替代、省略、连接等)和词汇手段(复现、同现等)来实现的,它具有明显的形式标记。

是语言的表层结构,在教学环节中容易发现和操作,可作为阅读教学起始阶段的切入点。

句子连贯(coherence)是指句中的成分之间具有合乎逻辑的有机联系,句子的表述思路清晰,使交际对方容易得到要领。

连贯是篇章的无形网络,作者以了解情景为基础,通过逻辑推理,达到语义的连贯,语义连贯具有多功能性,它无明显的形式标记,是许多言语形式的整体性输入,包括词与句子的组合,也包括句子与句子、语段与语段的组合,乃至语篇结构,这种种组合,不是单一的结构语法所能完成的,它牵涉到言语的内部结构,汉民族独特的逻辑思维等多种因素。

也包括语用方面的大量信息,如:语境、语体等。

所以说语义连贯是话语组成的重要标志,读者要根据句内和句间的关系吃透文章的结构和题旨,才能充分理解该文章。

篇章是由句子来实现的语义整体。

构成篇章的句子既要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又要在语义上彼此衔接。

语篇中根据各个意念之间的联络关系来组成的意义段或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现象就是连贯。

在形式上用修辞手段把文字联结成语篇整体的现象就是衔接。

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两个概念。

请看下段文章:
(1)我喜欢教学工作胜过其他任何工作。

(2)喜欢的主要理由是:(3)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T作中我可以自由地做出自己的抉择;(4)其次,我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5)第三,这份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6)除此之外,教师每年还有两个可以自由支配的长假。

(7)然而,最重要的是我的知识传授能让我的学生收益非浅。

在上述语段里,(1)和(2)存在着表示重复的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又是通过词语的复现“喜欢”一词而得到表现的。

(3)(4)(5)和(2)存在着表示先后顺序的时间语义关系,通过衔接词“首先”“其次”和“第三”在结构上表现出来;(6)和(2)存在着表示附加的关系,通过衔接词“除此之外”表现出来;(7)和(2)之间存在着表示对比和强调的语义关系,通过“然而,最重要的是”表现出来。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句与句间意念的联络关系就是连贯。

表现这种语义连贯的形式就是衔接。

两者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即什么样的语义内容决定什么样的结构形式。

研究文章的连贯和衔接对促进阅读技能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衔接和连贯在汉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是一种语言交际,是积极的思维活动,决不是消极地对书面字符进行识别和接受。

读者对文章的字面意义的理解,是对文章的最低层次的理解。

但读者
如不具备对文章各个意念相互联系的逻辑判断能力。

就无法达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标。

如果我们对文章各个意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弄得清楚的话,就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达到对文章的深层次的理解。

由此可见,成功的阅读理解,不仅要求读者对语言知识(语法、词汇)有正确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理解能力。

众所周知,每位作者在写作时都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每篇文章都有它自己一定的中心思想,作者在安排语言材料的时候必须围绕着写作的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安排。

所以说,文章的语段与语段之间必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也就是文章的意念联络关系。

而这种意念联络关系又必须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来表现。

同样,在每一语段里,也必须有一个中心思想,语段中的每一句都必须要阐明本段的中心思想,句子与句子之间电必然有着内在的意念联络关系,而这种意念联络关系也必须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

这种段落和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间的意念联络关系,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文章或段落的连贯。

而表现它的手段就是衔接。

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外在的衔接手段和结构形式,推导出句子与句子间、语段与语段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不仅达到对文章的字面理解,更重要的是达到对文章的释义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阅读教学传授给学生有关课文中出现的连贯和衔接知识。

一般来说,句子与句子之间或语段与语段之间存在着多种语义连贯(复句中的关联词语等);除此之外,还可通过重复关键词来实现句子与句子之间或子语段与语段之间的语义连贯。

3从语篇的角度谈汉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篇能力(diseourse competence),指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连贯地表达不同类型语篇的能力。

语篇的完整统一是通过语言形式的衔接和语义的连贯来实现的。

语篇能力也就是超句子平面上组织语段的能力。

目前在汉语阅读训练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忽视对语篇结构的研究。

忽视词汇、句型、语法和连接词语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

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往往感到某些语言现象与语法规则有些出入,这种死抠语法条条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阻碍了学生汉语水平的发展,因此,在教授语法知识时要结合语篇和语境来进行。

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在汉语教学实践过程中。

发现阅读课最能体现语篇整体教学的特点。

在语段篇章阅读教学阶段,要训练学生从推断不熟悉词语的意思到理解句子的意思。

搞清楚句子内部、句子之间以及语段中各部分、语段与语段之间的结构及语意关系,进而到达搞清楚篇章结构、理解篇章思想的目的。

结合语篇知识,让学生动脑子思考,提问与回答有关的背景知识,介绍有关课文中出现的习俗。

较为理想的汉语阅读教学步骤为:
第一步,快速略读,根据内容判断正误。

第二步,仔细阅读,讨论细节,选择对画线词语的正确解释。

第三步,选择对句子的正确解释。

第四步,读后回答问题。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小短文。

通过这五个步骤,突出了阅读课的特点,加强了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口头交际作好准备。

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运用能力。

4结语
从过去以词汇和句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升到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教学侧重于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研究语篇的构成。

分析、领会词汇句型和语法连接词语的语篇衔接作用,这样做有助于在语篇训练中“激活”、“夯实”语言知识,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询,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彭志平,汉语阅读课教学法[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6]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7]郭颖雯,篇章语言学与语段语篇口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
[8]王珍,浅谈汉语中高级阶段的语段、语篇教学[J]语言与研翻译,20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