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信》心得体会多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信》心得体会多篇
最近我每天早上花15分钟专门用来阅读《弟子规》,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弟子规》是在公司的总经理jimmy推荐给我们,他自己通过学习《弟子规》提升了很多,整个人的境界都提升了不少。

所以他也推荐我们去学习,并且经常请国学老师给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一直强调做人品德最重要,不能将技巧超过自己的品德,在他的强烈推荐之下我开始阅读《弟子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自己也在《弟子规》里面感悟很多,因为里面很直接很通俗易懂的给我们介绍到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开始修炼自己,并且跟我们讲到有什么途径可以修炼自己。

在此我分享其中的几个段落,期待对大家有启发。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注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事,父母责备教诫的时候,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天下可怜父母心,所有的父母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但是我们很多人在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却埋怨父母啰嗦唠叨,不仅没有体会父母的用心同时更是深深地伤害了父母的心。

或许父母真的有那么的一些啰嗦,但是父母的用心是无可否认的。

我们不能因此而不理解父母,更不能因此倒过来强词夺理,伤害父母。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虚心的听从父母的教导,按照父母的教导好好的度过自己的学习生涯。

我自己以前也经常埋怨父母唠叨,但是当我学习到《弟子规》的时候,我才开始去感受父母的用心。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希望我们成长,一种是老师另外一种就是父母。

所以我们必须谦虚的接受父母的教导,好好体会父母的用心。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注解: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
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穿,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
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注解: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
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这句话对我来说是有很深刻的体会,因为我自己除了在学校是一名学
生以外我也有时在外面去做。

作为一名者,毫无疑问口才是比较好的。


是通过我自己一年多的实践发现,所有优秀的演讲者并不是你在台上讲得
有多么的天花龙凤,更多的是在台下自己曾经做过什么。

有句话说“做我
所讲,讲我所做。

”这句话就能最好的解释何为优秀的演讲者,在台上分
享的内容必须是自己做到的,同时在台上说的也必须能够做到。

就好像上
面那句话所说的那样,钦佩一个人并不是我们又多能说,而是我们做到了
什么。

人们只佩服那些言出必行的人。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注解: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
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

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来亲近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居安思危。

根据欧阳维建老师的
“倒过来”思想,在我们最沾沾自喜的时候,倒过来其实就是我们最危险
的时候,因为在此时我们听不进任何的忠言,俗话忠言逆耳就是这样。


样的在我们最危难的时候,倒过来就是我们机遇最多的时候,所谓置诸死
地而后生。

交朋友的时候也需要如此,如果全部朋友都是只说你的好话,
从来不说你的提升的时候。

这注定他们肯定不是一群益友,大多都是一班
猪朋狗友。

因为真正的朋友是在乎你才给你提出建议,不在乎你的人根本
对你不屑一顾。

所以我们在面对朋友给予指点的时候应该谦虚的接受,不
应该骄傲自大。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

别人有时对不
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要宽大为怀,尽快忘掉它。

感恩的心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拥有的,可是很多人却经常有仇必报。


很小的事情无限的扩大,导致有很多的严重后果。

但是对于所有人我们都
必须感恩。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们教导了你应自力;感
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们助
长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让你坚定成就的人。

当我学习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确定我们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社会,而不是单
纯的抱怨。

抱怨只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批评人时咬住舌头,赞美人时高声表达。

第一次读《弟子规》时,觉得它很伟大,很深奥。

慢慢地,随着时间
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

今天,我又翻开了那本铺满灰尘的《弟子规》,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是古人告诫我们,不
论平时什么情况,父母呼喊我们,得马上回应,不得拖沓。

父母有事情让
我们做,应马上去做,不能偷懒或推辞。

看完这句话,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

是呀,我们孝
尽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呢?所以,我们应该把
孝时刻记牢,做到。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这句话是古人我们,不管是
用餐,还是就座、行走时,先让长辈走在前面享用,再轮到晚辈来享用。

读过这句话,我想,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长辈创造的,长辈是过
了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难道,我们连座位都不给那些给我
们美好世界的长辈们坐吗?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这句古人告诉我们,在饮食
方面,不要挑三拣四,能吃饱就行。

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适量。

念了这句话,我的脑中立刻浮现出爸爸跟我说他小时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面馒头……爸爸小时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
用说,一年难得吃一次。

而现在,人们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记了原来的艰苦,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真该改改!
终于,我把《弟子规》读完了。

轻轻合上书本,仰望着窗外的点点繁星,在心里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规》中的每一点都做好!让《弟子规》伴我健康成长!”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
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
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

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
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
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
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
习知识。

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

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
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
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

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
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
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

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
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

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某某,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
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

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
经完全失去了。

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弟子规有很多块:入则孝、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在看完弟
子规的时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进了。

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长者
没坐下吃饭,我们应该等着大人们吃饭。

还有,我们都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
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它的某某,我们
可以说源于家庭不健全。

如果说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我们的学习
中着手,而我们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

所以家庭是一切教
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
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的根本。

你知道吗?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
把儿童教好。

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
的污染,他们很纯洁。

如果你恶他就恶,你善,他就善。

最近,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不过360句,
计1080字,其基本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
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弟子规》即据此编写,先后有序地讲解了
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
规范。

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
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在弟子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
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
世的基本原则。

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
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

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

我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
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
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

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
学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