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地理 第3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综合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D.华北平原
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D.积温和降水
3.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D.市场和政策
解析:由稻田、香蕉和地形可判断为雷州半岛。

从图中看出修筑梯田、基塘分别改造了地形和水分。

热量和水分是农业布局随高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1.C 2.B 3.A
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4~5题。

地区种植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86% 14% 20% 大
②45% 55% 90% 小
③8% 92% 89% 小
A.稻作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畜牧业
B.现代旱作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
C.现代旱作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畜牧业
D.种植园农业、混合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5.下列关于②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受市场波动影响小
C.机械化水平高
D.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解析:第4题,根据三个地区农业产值的比重可知,①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且商品率低,为稻作农业;②地区种植业与畜牧业比重相当,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③地区畜牧业比重很高,商品率高,为大牧场畜牧业。

第5题,②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

答案:4.A 5.A
“工业4.0”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

下图是德国制造业进步的四个阶段。

读图,完成6~7题。

6.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
B.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
C.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
D.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降低
7.“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
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C.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由机械生产,依次过渡到流水线生产、可编程序生产、网络物理系统生产,这个过程中,生产更加灵活和便利,对技术和信息,以及设备要求更高,故A 项正确。

第7题,网络物理系统生产就是智能生产,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使工业生产更加分散和灵活布局。

答案:6.A 7.C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8~10题。

8.影响“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科技因素D.交通因素
9.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农业技术的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自然条件的改变
10.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养殖场、渔业养殖场。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
A.混合农业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D.商品谷物农业
解析:第8题,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收入而导致“桑基鱼塘”发展规模产生变动。

第9题,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很快,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而出现“桑基鱼塘”转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的现象。

第10题,据题意可知,基塘生产属于混合农业。

答案:8.B 9.C 10.A
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区域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13题。

11.图中公路有A、B两处弯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处合理,到大城市应该弯曲,增加运量
B.A处不合理,增加了道路长度,增加了建设支出
C.A处合理,公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D.B处不合理,到大城市应走环线,而不应只是弯曲
12.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发展的工业应是钢铁工业,为使该地的钢铁工业得到较好发展,要为其修建一条出海通道,你认为该通道应为( )
A.铁路线B.公路线
C.航空线D.管道运输线
13.若图中信息不变,聚落C的发展趋势是( )
A.东北—西南延伸B.东西延伸
C.南北延伸D.团状发展
解析:第11题,A处穿过的等高线较多,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缓道路坡度;B处地势平坦,道路弯曲不仅增加了建设支出,也延长了到大城市的时间。

第12题,钢铁工业运输量大,为节省运费最好采用铁路运输。

第13题,公路从聚落C穿过,所以聚落C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沿公路延伸。

答案:11.C 12.A 13.A
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局部区位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东西向排列的商店体现了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 )
A.市场最优B.交通最优
C.便民最优D.环境最优
15.图中箭头——表示城区居民的主要流动方向,若在纵向道路上设置一个经营蔬菜的摊点,乙地比甲地更具优势,其原因是( )
A.邮局和医院对蔬菜的需求量大
B.更靠近国道
C.地处下班人流方向的道路右侧
D.地势较开阔
解析:第1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东西向排列的商店沿城市外缘的国道布局,符合交
通最优原则。

第15题,蔬菜摊点主要服务住宅区居民生活,故距住宅区越近越好。

同时也要考虑消费人群的流动方向;乙地位于下班人流方向的道路右侧,回家的居民可顺路买菜;甲地位于下班人流方向的道路左侧,而行人一般靠右行走,故居民买菜相对不便。

答案:14.B 15.C
二、综合题(共2大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分)
材料一我国茶树种植面积为世界第一,总产量却位居第二。

我国各类茶叶加工厂数量多,规模都很小且加工能力弱。

一直以来我国良种茶树的种植面积仅占茶树种植总面积的20%,在国际市场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茶叶出口不仅售价低而且出口量也有下降的趋势。

材料二“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为主,故称“茶马古道”。

(1)北纬30°附近的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祁阳红茶等是我国的名茶,请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6分)
(2)为了提升我国茶叶的品质,增加茶叶出口量,结合材料一,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8分)
(3)马帮运输成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6分)
解析:第(1)题.南方种植茶叶的有利自然条件有:酸性土壤、山地丘陵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多云雾天气等。

第(2)题,结合材料一,从建立品牌、走产业化道路、提高管理水平、培育良种、加强开发、清洁生产等方面分析。

第(3)题,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南北纵列,相间分布,阻断东西交通;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地质灾害频繁,导致交通建设和维护难度大;地形复杂,水运条件不理想。

答案:(1)酸性土壤广布;多山地、丘陵,既利于排水又为茶叶品种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生态环境破坏较小,鸟类、蜘蛛等茶树虫害的天敌较多,加以生物防治,茶叶品质好;多高山云雾。

(2)加快茶业产业化步伐;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及茶叶加工效率;依靠科技.培育良种;进行深度加工,开发茶叶新产品;走品牌经营的道路;重视茶叶的安全清洁生产。

(3)茶马古道所经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南北纵列,相间分布,阻断东西交通;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给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从水路运输条件看,西南地区距海遥远,流经该区的河流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不理想。

17.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分)
材料青田位于浙江省南部,盛产叶蜡石,叶蜡石有很多工、农业用途。

青田叶蜡石埋藏浅、质地晶莹、色彩雅丽、硬度适当,是上好的石雕材料。

青田石雕始自殷商时期,其工
艺精湛,被誉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

(1)分析青田发展石雕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
(2)简述石雕产业在青田山口镇集聚的好处。

(6分)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8分)
问题①:请说明适当控制青田石雕产业规模的理由。

问题②:请为青田石雕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青田生产叶蜡石,说明发展石雕业的原料丰富;且叶蜡石埋藏浅开采条件好;叶蜡石的质量高,适合石雕生产。

第(2)题,考查工业集聚的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形成专业的技术交流,提高创新和竞争力,取得规模效益。

第(3)题,考查生产的不利影响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问题①主要从工业生产产生的环境问题入手分析,包括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问题②从工业的区位条件改善入手,主要是科技、交通和市场等。

答案:(1)山地丘陵广布,叶蜡石资源丰富(原料丰富);叶蜡石埋藏浅,易开采(开采成本低);叶蜡石天然品质好,石雕产品质量高。

(2)取得规模效益;利于产业人员信息、技术的交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华侨众多,利于开拓海外市场。

(3)问题①:产业规模过大,会加速叶蜡石资源的枯竭;叶蜡石开采破坏地表结构,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问题②:加强石雕产业的科研投入,确保品牌优势;加大石雕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