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合肥市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年级:
姓名:
安徽省合肥市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
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
第I卷选择题(满分40分)
下列各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卡的相应栏目内。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蓝细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生物细胞内多肽链合成后都需要在内质网上加工
B.两种生物分裂增殖时细胞内都发生染色体规律性变化
C.两种生物细胞内都存在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
D.前者细胞内能进行光合作用,后者细胞内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2.用橡皮泥及牙签构建生物膜模型,搭建了1、2、3三种结构模型,4代表糖链,5代表蛋白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在构建生物膜模型时作为基本骨架
B.5在构建生物膜模型时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C.构建线粒体模型时内膜需要的2和5比外膜多
D.在构建细胞膜模型时4可与2两侧的5结合
3.细胞代谢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有序的进行,离不开酶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活性是酶的固有特性,不受其它物质的调节
B.酶的专一性是细胞内物质代谢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C.酶的高效性确保了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快速进行
D.酶的催化作用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也能快速有序的进行
4.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蛋白质对跨膜运输的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
B.该蛋白质通过结构改变以实现物质跨膜转运
C.该蛋白运输速率与膜内外葡萄糖浓度差有关
D.该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需要ATP提供能量
5.未晒干的小麦堆积后会发霉发热,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仍有有机物输入,故小麦中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B.小麦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自由水大量转化为结合水
C.发热是由于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大量热能造成的
D.发霉是由于小麦未晒干导致淀粉在水中变质造成的
6.关于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借助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B.叶绿体内众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C.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都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D.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固定CO2时需要利用光能
7.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没有与靶细胞建立连接的原始神经元会发生凋亡,这与靶细胞分泌的一种存活因子有关,当存活因子与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以调控Bel-2基因表达产生Bel-2蛋白(抑制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Rel-2基因可直接抑制原始神经元凋亡
B.Bel-2基因的表达维受存活因子的影响
C.靶细胞中没有B1-2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
D.存活因子定向运输给原始神经元细胞
8.“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实验流程是:标记T,噬菌体→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实验分两组:第一组实验用”S标记噬菌体,第二组实验用”P标记噬菌体。
若赫尔希和蔡斯的假设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进人大肠杆菌而DNA未进入,蛋白质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则支持该假设的预期结果是
9.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寄生在肝细胞中的一种单链RNA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HCV利用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和原料合成子代病毒
B.HCV的基因组是由其RNA上核糖核苷酸的序列组成
C.利用RNA染料染色可以鉴别肝细胞是否被HCV感染
D.HCV侵染肝细胞的根本原因是肝细胞特有基因表达的结果
10.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下列有关异常性染色体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
B.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
C.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
D.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
11.豌豆的子叶颜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籽粒的形状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下列四个杂交实验结果中,不能验证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1:3:1
B.黄色圆粒×绿色皱粒→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C.黄色圆粒×黄色皱粒→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3:1:1
D.黄色皱粒×绿色圆粒→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12.某种实验小鼠的黄色体毛(B)对黑色体毛(b)为显性、将纯种黄色体毛的小鼠与纯种黑色体毛的小鼠杂交,F1小鼠表现出不同的毛色: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研究表明。
B基因的某段序列具有多个可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点,其中基化程度越高,B基因因的表达水平越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1不同毛色小鼠的基因型为Bb
B.甲基化改变B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
C.甲基化可能影响了B基因的翻译过程
D.B基因的甲基化导致其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13.科学家发现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中存在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在不含有“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中,会诱导其他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接,从而产生缺失、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
B.导人“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与普通小麦配子相比,易位改变了配子内基因的结构导致配子异常
D.图中可育配子与普通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43条染色体
14.利福霉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结核病药,下图为在一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在a点向培养基中添加了一定量利福霉素,b点更换成含利福霉素的培养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结核杆菌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a点时使用利福霉素导致结核杆菌产生抗利福符案基网
C.c点时结核杆菌种群中抗利福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比。
点时高
D.d点之后结核杆菌数量的下降是再次加入利福霉素的结果
15.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下列可以引起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的是
A.降低细胞内Na+浓度
B.增加细胞外K+浓度
C.降低细胞外Na+浓度
D.增加细胞内K+浓度
16.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
①②表示物质,并且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
②产生后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B.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表示胰岛素,②可表示释放的葡萄糖
C.若该器官为肾脏,②则可能为抗利尿激素,①可表示重吸收的水
D.若该器官为垂体,②则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①可表示甲状腺激素
17.下图表示抗原进人人体后相关细胞发生的变化,图中甲、乙、丙表示细胞或物质,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
下列与图示信息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的细胞如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
B.甲与丙都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增殖分化后都能直接接触抗原或宿主细胞
C.②③均可发生有丝分裂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④过程可存在淋巴因子的作用
D.抗原侵人机体后均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然后通过①或②或④发挥免疫效应
18.GR24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拟南芥为材料进行如图1的实验,将NAA和GR24加在图1的琼脂块A中,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