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
②意暇甚________
③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许几何哉?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与之作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之情以及侥幸心理。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2.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
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
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
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①,督善水者绳以俟。
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
”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
始则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眡②道士。
跃而攫③之,仆地。
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注)①水浒:水边。
②眡:看,观察。
③攫:用爪抓取。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因往晓之
B.督善水者绳以俟/择其善者而从之
C.人至,即投木索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道士得不死/一狼得骨止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3)道士被“虎”伤害的原因是什么?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乙
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
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彬得金,送还西库。
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④不记录。
檀越⑤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注释)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
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
③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遽(jù):匆忙。
⑤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2)下列画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
C.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抵押)
D.辄以金之半仰酬(酬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4)甑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事例作简要分析。
4.课外文言文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适:到……去。
②缘:因为。
③味败:味觉败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既闻/有闻而传之者
B.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遂自念曰/遂成枯落
D.愚人食盐不已/骨已尽矣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蒲松龄,世称________,清代文学家。
(2)与“屠乃奔倚其下”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
B.场主积薪其中
C.一狼洞其中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意思。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至少说出三点。
6.文言文阅读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
②传不习乎________
③饭疏食________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⑤意与日去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哪几点?
(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人对治学的重视。
(甲)文主要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屠大窘窘:________
②眈眈相向眈眈:________
③其一犬坐于前犬:________
④意暇甚意:________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通过写人与狼的斗争,表现了狼__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作答)
(4)简要评价屠户“杀狼”的行为?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①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节选自《荀子·不苟》)(注释)①知:同“智”,智慧,聪明。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友人惭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⑤不诚则不能化万物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3)(甲)文段强调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性,(乙)文段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4)请你就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①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①掘株:挖了树根的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螳螂方欲食蝉/饭疏食,饮水
B.欲啄而食之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不知前有深坑/狼不敢前
D.而不顾后害者也/元方入门不顾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请找出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太丘舍去()
②下车引之()
②元方入门不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B. 本文言简意赅,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来说明为人处事应讲礼守信的道理。
C. “怒”与“惭”写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本文中的元方和《咏雪》中的谢道韫都是睿智、方正、讲诚信的孩子。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的含义。
①缀行甚远 ________
②一狼径去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⑤盖以诱敌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只画一处)。
其一犬坐于前
(4)请从屠户的角度,概括补充故事情节。
遇狼——________——________——杀狼
1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
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字,志异是。
(2)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
②方欲行
③就枕将寐
④伪睡以俟
(3)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项是()
A.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 目似/瞑,意暇/甚
D.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请写出一个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
(6)阅读【甲】、【乙】两文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7)阅读【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D
解析:(1)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意思;从容,悠闲;大腿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3)D
2.C
解析:(1)C
(2)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3)原因:道士对于人和野兽不加分辨,一律讲“慈悲”,结果被虎咬伤,险些丧了命。
启示:我们对恶人不要怜悯。
3.D
解析:(1)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2)D
(3)①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②施主拾到后还能送还,这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的事情啊。
(4)甑彬:拾金不昧。
主动将藏于苎麻中的五两金子送还给西库,且坚决不收作为酬谢的一半金子。
4.A
解析:(1)A
(2)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示例:①做任何事都要有个限度,恰到好处时才显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②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
③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
(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5.C
解析:(1)聊斋志异;聊斋先生
(2)C
(3)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4)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狼的贪婪。
(5)①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②像狼一样的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③面对危险要沉着冷静、勇敢机智。
④不要被貌似强大、凶恶的事物吓倒,首先要在心理上战胜对手。
⑤不要被貌似凶恶的事物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⑥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将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6.(1)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吃(饭)。
;明确,坚定。
;意志,志向。
(2)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获得,不学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4)排比(或比喻);对比。
7.(1)处境困迫,为难;凶狠注视的样子;像狗似的;这里指神情,态度;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黠(变诈)
(4)文中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若不是狡诈的狼步步紧逼,屠户也不会杀狼,所以屠户杀狼是被迫自卫的正义之举;在看清恶狼本性后,屠户没有怯懦退缩,体现了人性中勇敢镇定和智慧的一面。
8.(1)舍弃;感到惭愧;拉,牵拉;回头看;感化
(2)不是人啊!(他)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民众。
(3)诚信;礼貌;真诚
(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失礼。
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示例二: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妥。
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9.B
解析:(1)B
(2)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启示: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10.D
解析:(1)离开;拉,牵拉;回头看
(2)①和别人约好一同外出,却丢下我走了。
②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守信用。
(3)D
11.(1)连接、紧跟;离开;看,视;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①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3)其一/犬坐于前
(4)惧狼;御狼
12.D
解析:(1)记述奇异的事情
(2)连接,紧跟;刚;睡觉;等待
(3)D
(4)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
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
(5)阳奉阴违。
(6)狡猾,贪婪,凶残。
(7)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为人不能太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