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
一、引言
二、具身认知理论的阐述
具身认知理论是指人的认知过程与其身体和感官经验密切相关。

早在1967年,高德尔曼(Gibson)提出了“生态心理学”,并强调了通过行动与环境的互动来实现认知目标的重要性。

尤纳斯(Varela)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而实现的,人在与环境进行交互过程中,通过感觉、运动和知觉来获得信息,并将其反馈到大脑中进行处理和组织。

具身认知理论还包括了感知—行动循环和身体意象的概念。

感知-行动循环指的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并通过感知和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运动;身体意象则表示人在进行认知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对自己身体状态的主观感受,它对于认知过程的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作训练。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评价过于重视结果,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

学生的动作技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只是单纯追求结果和荣誉。

高校体育教学缺乏与学科知识的融合,缺乏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关注。

只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而忽略了对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的培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具身认知理论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策略和方法: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合作学习和游戏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知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例如体育场馆、运动器材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并从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重视学生的感知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动作技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身体意识。

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和整合。

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例如生物学、解剖学、心理学等,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五、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具身认知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重视学生的感知和反馈、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和整合等策略和方法,可以使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身认知理论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