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研究(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XX络教学实验设计研究前言
在计算机和XX络等有关专业教学中,计算机XX络是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对XX络安全、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等课程有辅助作用。
关于计算机XX络的实践教学,互联XX协议始终是教学的难点问题,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基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论掌握的目标,许多学校都设置了计算机XX络实验课程。
然而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采取的是专业性XX络分析应用系统,其功能繁琐,教学效果不明显[4]。
关于专业性XX络分析应用系统,尽管其被广泛运用于计算机XX络教学实验,然而该系统设计的目标并非是教学实验,而是用于互联XX检测与分析,采集的数据相对复杂,需相对专业的分析方能被利用,提高了教学实验开展的困难程度[1-3]。
而计算机XX络教学实验的目标是借助实验让学生了解互联XX通讯过程,比如开始和结束会话、通讯协议、会话窗口治理、流量监控等,都是计算机XX络教学实验的主要内容。
结合计算机XX络教学实验的目的,在TCP/IP协议基础上,对应每层开发一组实验项目,关于实验时所需的数据信息,可借助专用性XX络分析应用系统和教学实验系统来捕获。
再以Web 形式显示,向学生展示完整的互联XX通讯过程。
上述这种方式对捕获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不高,便于简化计算机XX络教学实验,加强教学效果。
并且以Web形式展示的教学成果受环境影响较
小,学生可自主学习。
1计算机XX络模型和XX络协议
通常来讲,计算机XX络模型是实现互联XX通讯的基本条件之一,其分层架构划分出互联XX通讯过程中的各项功能,任何计算机XX络教学都是在XX络模型的分层架构基础上开展的[5]。
计算机XX络模型一般可分为开放性互联参照模型与TCP/IP模型两种。
1.1OSI模型和XX络协议关于OSI参照模型,主要是由数据物理层、数据层、XX络层、传输层、会话层、显示层和应用层七层,并且定义了每层的功能,而XX络模型中每层功能是通过XX络协议实现的。
在OSI参照模型公布时,随之也公布了有关的XX络协议,但这些协议的整体进展并不理想。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OSI参照模型目前只能用于计算机XX络教学实践之中,市场上应用较多的是TCP/IP模型[6]。
2.2TCP/IP模型和XX络协议尽管OSI参照模型对XX络不同层的功能进行了定义,然而由于没有有效XX络协议的支撑,导致其应用难以实现。
目前,在计算机XX络之中,采纳的TCP/IP 协议群又被称为TCP/IPXX络模型。
TCP/IPXX络模型及相应的协议如图1所示。
在TCP/IP模型中,每一层TCP/IP协议族都被给予了固定的协议,从而来实现该层被指定的功能,使得TCP/IP成为互联XX通讯的标准。
2基于TCP/IP模型的计算机XX络教学典型实验设计
关于XX络通信的进展,TCP/IP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对
XX络通信的认识即对TCP/IPXX络模型各协议的认识[7-8]。
XX络协议抽象性的特征使其讲授比较困难,是计算机XX络课程教学的难点问题。
对此,本文就实际运用比如XX页扫瞄器等,通过分析XX页扫瞄器服务器连接、XX页跳转、XX页下载等内容,来了解两个系统间的通讯过程,从而对基于TCP/IPXX络模型的计算机XX络教学实验设计进行研究。
XX页扫瞄器是学生常用的应用程序,对其感性认知较强,可通过对该应用程序的通讯来让学生全面了解互联XX通讯。
2.1XX应用协议和应用程序通信
一般而言,计算机通讯的实质是两个系统间的通讯。
就应用程序而言,可按照是否具有通讯功能来划分应用程序。
比如:Excel 表格只能在本地工作,不具备互联XX通讯功能;IE扫瞄器、微信、Skype等都具备互联XX通讯功能,属于互联XX通信应用程序[9]。
不管是哪一种XX络模型,XX应用协议都作用于用户程序之中,生成传递方的用户信息。
按照XX络通讯原理,XX络架构中每层都是由对应协议来定义相关功能的。
结合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应用层会采纳对应XX络协议,来进行数据封装。
由此可见,就应用程序而言,可从应用层协议功能及其创建来加强学生对XX应用协议的理解。
2.2TCP传输协议和传输监控实验
关于TCP/IPXX络模型,TCP协议是用于创建、断开连接和流量监控,是针对连接的传输协议。
在某个程序要进行互联XX
通讯时,会向TCP申请建立连接来传递数据,直至连接断开为止。
在TCP接收程序连接申请时,将通过三次握手来创建连接。
在连接创建之后,TCP协议将分段封装协议数据,获得用于传递的TCP段,再传递给下一层,也就是IP协议[10]。
对TCP协议的理解,可从三次握手和协议分段封装两方面来理解,结合数据形式可深入理解窗口、接口等抽象定义。
2.3IPXX络协议和XX络寻址
在互联XX通讯之中,TCP协议负责双向通讯,要确保两方都能理解传递数据,接收一方能解封装和监控流量,不管是三次握手亦或数据发送,都要确保路由的准确性,还要将TCP段封装为IP包,而IP包是通过IP协议实现的。
TCP段通过调用IP 协议来封装IP包,要含有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IP地址,其是XX络寻址的重要条件。
在IP包通过路由时,路由会按照IP包中的目的主机IP地址,将数据包通过不同XX络传递到目的主机[11-12]。
2.4接入层协议和信息传递
在对数据进行IP包封装之后,可确保数据包能从源主机传递至目的主机,在局域XX中,数据接收和发送是根据互联XX 连接的MC地址来确定的。
由此可见,在传输数据包之前要将其封装为数据帧格式,而帧封装通常是在XX卡中运行的。
按照互联XX类型的不同,数据也会被封装为各类数据帧。
关于将数据包封装为数据帧,也就是在数据包上添加源主机MC地址和
目标主机MC地址,一般情况下,每个计算机系统中都存储了一个MC地址表,含有本机MC地址和有通讯联系的其他主机MC地址[13]。
对于需通讯的主机MC地址不在系统MC地址表中的情况,计算机会广播RP来取得目标主机的MC地址[14]。
关于目标主机的MC地址取得,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双方在同一XX络之中,目标主机在接受源主机RP广播之后,会反馈给其MC地址;第二,双方在不同XX络之中,目标主机会接收不到源主机的RP广播,此时对应XX关会反馈其MC地址,实现链路层封装,源主机将数据传递给XX关,再根据IP地址传递至目的XX络。
3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XX络是计算机和XX络等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进展,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XX的普及,人们对计算机XX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
XX络协议是计算机XX络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其抽象性的特征,使其成为计算机XX络教学的重点。
本文从怎样改善上述问题出发,基于提高XX络协议教学具象化、清楚性的目标,总结出专业性XX络分析应用系统和教学实验系统的优势,根据教学实验的具体要求,设计出一套基于TCP/IPXX络模型的计算机XX络教学实验,且以Web形式显示,有效加强了实验教学效果。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