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敏感mǐn’gǎn: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诀别juébié:分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烂漫lànmàn:色彩鲜丽;坦荡,无做作
絮絮叨叨xùxu-dāodāo:形容说话啰嗦
淡雅dànyǎ:(颜色花样)素净雅致;(花草等的香气)清淡深沉shēnchén:指声音低沉;形容程度深;沉稳,不外露。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挡: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1母亲体谅儿子苦衷,让我尽情发泄2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周到细心3母亲心里难受,强忍悲伤。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伟大母亲形象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情:神态描写,表现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了母亲内心的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所不在的爱
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目:因为她母亲是在秋天离开作者的,而且就因为母亲对他的爱,促使他重新振作,努力生活.这是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念母亲对儿子的
博大无私的爱;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黄色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景物描写,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突出了“我”从痛苦、绝望、消极转向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的心情。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再也是永远的意思,写出了母亲悄悄出去病情恶化,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与内心的巨大悲痛。

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绝和竟,表现了我只为自己的病情烦恼而忽视了母亲,对母亲的病情浑然不知,表现了内心的自责、后悔与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两次好好活:1坚强的母亲鼓励儿子要不屈地与病魔作斗争,不要失去生活的信心的勇气2儿子领悟了母亲的用意,要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好好的活下去,做一个身残志坚的人。

六、《散步》
1.áo 煎熬 qí分歧 shà霎时 lín 粼粼背bēi起母亲背bèi上的母亲
2.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反复,表现了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熬:忍受的意思,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以及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南方的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景物
描写,拟人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召唤,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愉悦的心情,也表现了我为母亲获得新的活力而喜悦的心情。

大词小用:共3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文章结尾(但是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慢慢、稳稳写出了我和妻子小心翼翼唯恐发生闪失的情景,表现的对年迈母亲的孝敬体贴和对年幼儿子的呵护。

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两代人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有对儿子的抚养的重任,表现了我和妻子对生活对家庭拥有的巨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又在传承着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以小见大:通过散步这样一件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互敬互爱、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对称句式:前面的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爸爸和儿子…(整齐,节奏和谐)
七、《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

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

注释
⑴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博迦”,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⑵匿(nì)笑: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⑶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⑷《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和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罗摩是诗中的主角。

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

赏析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

“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是
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

“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他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而善意的“说谎”。

细味之,“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

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作品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

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

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品读至此,我们已经领略了该诗的丰富、有趣的诗味。

然而,泰戈尔创设诗意若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尔了;泰戈尔高于普通诗人之处,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诗人的感觉和思路止步的地方还向前、向深处更进一步,进入妙悟的境地,进入“入神”的境界。

“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严羽《沧浪诗话》)。

如果我们对《金色花》往更深更远处探究,我们会有更惊奇的发
现。

在我们面前展现的,原来又是一幅神灵显形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仍是“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

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

它一动意念,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氛围。

(另外,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保持着一种沉静、安详的性格,也给诗作带来了些许宗教氛围)。

小精灵可以忽上忽下,随意摇摆,随意跳舞,随意开花,随意散发芬芳。

最后一动意念,又变成人了。

它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绝非人间肉身凡胎可以比拟。

当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与爱。

这种善与爱既然出自小神灵──是来自高风绝尘的天国世界的小神灵,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

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作的主题,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就是颂神。

原来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宗教感情提升了诗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

这后一幅画面的意味更值得重视。

一般人只能实实在在地写儿童对母亲的嬉闹和亲热;只有泰戈尔才能写出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与心理,而且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轻灵、巧妙、自然。

他写出了东方诗、东方文化的神秘与蕴藉。

在这点上,他的诗也与西方诗大不一样。

西方诗坛尽管在历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响,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思想感情已经逐渐
淡化、疏远了,还没有见到哪位著名诗人像泰戈尔这种痴迷地信神,并以颂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的。

因为泰戈尔生活在一个佛教为国教的国度中,他是东方文化培养出来的诗人。

遍观泰戈尔散文诗,可以处处感觉到浓厚的、神秘的宗教气氛。

诗中经常出现神灵的“一鳞半爪”,虽然不点明神灵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词通常明示或暗示着被敬颂的神灵。

因此可以说,颂神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基本母题,也是《金色花》的深层主题。

我们当然可以仅从凡间、凡俗的主题来解读这首诗,但那样毕竟流于浅俗,而且与泰戈尔诗作原有的意义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们借助对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体认来解读,作品的意义将变得深宏,庶几能把捉诗人的情感与理念。

1.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的?请举例简要分析。

(4分)
(我是个天真活泼、可爱机灵、懂得爱妈妈的孩子。

从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跳舞”,“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不告诉你,妈妈”等处看去他的天真活泼,可爱机灵;从“开放花瓣儿”“让妈妈”“嗅到这花香”,“将小小的影子”投在妈妈的书页上,为妈妈照亮等处看出他懂得热爱妈妈,4分;要结合文本)
2.、对于孩子的行为,妈妈的态度怎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不见了孩子,内心着急;见到孩子,又惊又喜。

2分)
《荷叶·母亲》
《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

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

词语注释
①荷叶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

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③并蒂(bìng dì):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④花瑞(ruì):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

⑤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

⑥攲斜(qī):倾斜、歪斜。

歪斜不正。

⑦慈怜(cí lián):慈爱怜惜。

⑧荫蔽(yīn bì) :树木遮蔽。

“荫”,树荫。

读“yīn”或“y ìn”,此处读一声,在“荫庇”中读四声。

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红莲,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红
莲,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这样写荷花,把我比喻成了红莲,而母亲是荷叶,生动形象。

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在散文后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荷叶母亲》阅读答案
阅读题:
1.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其作用是。

(3分)
2.说说第四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
用?(2分)
3.第四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含义是。

(2分)
4.为什么我不敢下阶去?(1分)
5.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2分)
6.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和,其作用是。

(3分)
参考答案:
1.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大家喜爱荷花,为后文写惦记雨中荷花埋下伏笔(铺垫)。

2.(2分)为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情,渲染气氛。

3.此处的含义是含苞欲放。

(2分)
4.(1分)我十分挂念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5.(2分)指让自己烦恼、痛苦、失意等等的思绪。

6.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议论和抒情,其作用是表达了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爱护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点明、深化中心。

(3分)
八、《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未若:不如因:凭借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古今异义:儿女:古义指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今义指子女。

因:古意:乘,趁着今义表原因期日中:古:约定今:日期
去:古,离开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戏:古,玩耍今:戏剧
委:古:舍弃,离开今,委托委任顾:古,回头看今,照顾
引:古,牵,拉今,牵引文义:古,文章的义理,今“文章的意思”;
词类活用:友人惭,惭,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惭愧期日中,期,名词活用作动词,约定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特殊句式:
判断句:即公大兄…之妻也(省略)
状语后置:撒盐空中差可拟
宾语前置:白雪纷纷何所似
省略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太丘)去后(友人)乃至
翻译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撒盐空中差可拟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白雪纷纷何所似译: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两个比喻“撒盐”“柳絮”哪个好?第二个,第一个以盐喻雪,抓住了两者颜色、状态相同的特点,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不仅有物象,而且意蕴深刻
【练点指导】
敬辞有:③陛下④令尊⑥足下⑦令郎⑨麾下谦辞有:①敝人②卑职⑤寡人⑧老朽
文学常识:
1、《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步出夏门行》第一章。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豪迈。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

王昌龄,子少伯,唐代诗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
人,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有“诗仙“的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3、《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天净沙,曲牌名。

马致远,号东篱,元朝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品有《天净沙·秋思》《汉宫秋》《东篱乐府》。

4、《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

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5、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6、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课文内容理解:
1、《观沧海》中作者以沧海自比,表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以想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之情。

3、《次北固山下》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故乡,书写了一种积
极的人生态度。

4、《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秋天的怀念》记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母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6、《散步》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散步的情景,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7、《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事件的始末。

为我们营造了一个高雅的家庭文化氛围,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流露出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颂。

《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展现了古代人对“礼”和“信”的尊崇。

8、《散文诗二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母亲》都被作者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古诗文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
2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3《次北固山下》中说明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事物总是在向前发展,表达乐观向上积极人生态度的是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中的虚景表达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____,____。

5《闻王昌龄左迁龙彪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达对友人思念与挂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____,____,____。

7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

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
8《观沧海》中,用想象、夸张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

9《次北固山下》表示时间更替,并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____,____。

10《闻王昌龄左迁龙彪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

1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情景,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尊老爱幼”观念的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

那个秋天,母亲病
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遗言,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力量。

C《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陈太丘与友人的对话,展现了古人对信和礼的崇拜。

D《散文诗两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都被作者用来歌颂母爱。

(C错误,是通过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体现古人对信和礼的崇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