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
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2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B.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C.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后,其压强一定增大
2.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过ab 过程到达状态b 或者经
过ac 过程到达状态c.设气体在状态b 和状态c 的温度分别为T b和T c,在
过程ab 和ac 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 ab和Q ac,则( )
A.T b>T c,Q ab>Q ac B.T b>T c,Q ab<Q ac
C.T b=T c,Q ab>Q ac D.T b=T c,Q ab<Q ac
3.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表明,构成悬浮微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两个分子的间距从极近逐渐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摄氏温度变化了1 ℃,其热力学温度变化了273 K
4.下列关于热学中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单晶体的各向异性
B.某种液体的饱和汽压一定比未饱和汽压大
C.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故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D.用气筒打气时费力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斥力引起的
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 A.1036kg B.1018 kg C.1013 kg D.109 kg
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210Bi 的半衰期是5 天,100 克210Bi 经过10 天后还剩下50 克
83 83
7.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
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C.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
D.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8.已知氦离子(He+)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根据能级跃迁理论可知( )
A.氦离子(He+)从n=4 能级跃迁到n=3 能级比从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辐射出光子的频率低
B.大量处在n=3 能级的氦离子(He+)向低能级跃迁,只能发出2 种
不同频率的光子
C.氦离子(He+)处于n=1 能级时,能吸收45 eV 的能量跃迁到n=2 能级
D.氦离子(He+)从n=4 能级跃迁到n=3 能级,需要吸收能量
9.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质量为m 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 点.如果物体受
到的阻力恒定,则( )
A.物体从A 到O 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运动到O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C.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D.物体从A 到O 做加速运动,从O 到B 做减速运动
10.如图所示,AB 和CD 为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个端点均分别位
于半径为R 和r 的两个相切的圆上,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设有一重物先
后沿两个斜槽,从静止出发,由A 滑到B 和由C 滑到D,所用的时间分
别为t1和t2,则t1与t2之比为( )
A.2∶1 B.1∶1
C. 3∶1 D.1∶ 3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11.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原子核 D 和 E 聚变成原子核 F 时会有质量亏损,要
吸收能量
B. 由图可知,原子核 A 裂变成原子核 B 和 C 时会有质量亏损,要
放出核能
C. 已知原子核 A 裂变成原子核 B 和 C 时放出的γ射线能使某金属板逸出光电子,若
增加γ射线强度,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D. 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
12.1927 年戴维逊和革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
B .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
C .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D .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
1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下列哪些过程中,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 A .温度保持不变,体积逐渐膨胀 B .体积保持不变,温度逐渐升高
C .压强保持不变,体积逐渐收缩
D .温度逐渐升高,压强逐渐减小
14. 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 .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 .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 .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15 1 A ,A 与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 .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4圆周的柱状物体
B. 对 A 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 F ,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 A 的位置向右移动少许,整个装
置仍保持平衡,则( )
A .水平外力 F 增大
B .墙对 B 的作用力减小
C .地面对 A 的支持力减小
D .B 对 A 的作用力增大
16.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 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等于2∶1
B --
.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 1∶ v 2等于1∶1
C.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1∶x2等于2∶1
D --
.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 1∶ v 2等于1∶2
三、填空题(17—18 题,共16 分,每空2 分)
17.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管产生的电流的电路图,A、K 是光电管的两个电
极,已知该光电管阴极的极限频率为ν0.现将频率为ν(大于ν0)的光照射在阴
极上,则:
(1)阴极材料的逸出功等于▲▲▲.
(2)加在A、K 间的正向电压为U 时,到达阳极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将A、K 间的正向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3)为了阻止光电子到达阳极,在A、K 间应加U 反=▲▲▲的反向电压.18.(10 分)如图甲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用DIS 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
-F 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 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②此图线的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四、解答题(19—23 题,共44 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9.
(8 分)如图甲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由状态A 经过状态B 变为状态C 的V-T 图象.已知
气体在状态A 时的压强是1.5×105 Pa.
①说出A→B 过程中压强变化的情形,并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计算图甲中T A的温度值.
②请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该气体由状态A 经过状态B 变为状态C 的p-T 图象,并在图线相应位置上标出字母A、B、C.如果需要计算才能确定的有关坐标值,请写
出计算过程.
20.(8 分)如图所示,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和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体积
V1 =8.0×10-3m3,温度T1=4.0×102K.现使外界环境温度缓慢降低至T2,此过程气体放出
热量7.0×102J,内能减少了5.0×102J,不计活塞的质量及活塞与气缸间的
摩擦,外界大气压强P0=1.0×105Pa.求:
(1)此过程外界对气体做了多少功;
(2)T2的值.
21.(8 分)一个静止的氡核222Rn 放出一个α 粒子后衰变为钋核218Po,同时放出能量为E
86 84
=0.09 MeV 的光子.假设放出的核能完全转变为钋核与α 粒子的动能,不计光子的动量.已知
M 氡=222.086 63 u、mα=4.002 6 u、M 钋=218.076 6 u,1 u 相当于931.5 MeV 的能量.
(1)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
(2)求出发生上述核反应放出的能量;
(3)确定钋核与α 粒子的动能.
22.(10 分)在交管部门强行推出了“电子眼”后,机动车擅自闯红灯的现象大幅度减少.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4 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
力为车重的0.5 倍,(g 取10 m/s2)求:
(1)若甲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15 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
23.(10 分)如图所示,一质量M=3.0 kg、足够长的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上表面放置质量m=1.0 kg 的小木块A,A、B 均处于静止状态,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0,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现给木块A 施加一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力F =kt(k=2.0 N/s),取g=10 m/s2.
(1)若木板B 固定,则经过多少时间木块A 开始滑动?
(2)若木板B 固定,求t2=2.0 s 时木块A 的加速度大小.
(3)若木板B 不固定,求t3=1.0 s 时木块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
物理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 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错或不选的得0分)
三、填空题(17—18题,每空2分,共16分)
17.(1)hν0(2)hν-hν0+eU;逐渐增大,直至保持不变(3)
hν-hν0
e
18.(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2)①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②C
三、解答题(19—23题,共44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9.①从题图甲可以看出,
A与B连线的延长线过原点,所以A→B是一个等压变化,即p A=p B(2分)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得
V A
T A=
V B
T B
所以T A=
V A
V B T B=
0.4
0.6
×300 K=200 K.(2分)
②由题图甲可知,由B→C是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得
p B
T B=
p C
T C
所以p C=
T C
T B p B=
400
300p B=
4
3p B=
4
3×1.5×10
5 Pa=2.0×105 Pa(2分)
则可画出由状态A→B→C的p-T图象如图所示.(2分)
20.设温度降低至T2时气体的体积为V2,则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 W=2.0×102J (4分)
外界对气体做功(2分)
由等压变化有(1分)
012
()
W p V V
=-
12
12
V V
T T
=
代入已知解得 T 2=3.0×102K (1分)
21. (1)222 86Rn →218 84Po +42He +γ. (2分)
(2)质量亏损Δm =222.086 63 u -4.002 6 u -218.076 6 u =0.007 43 u
ΔE =Δmc 2=0.007 43×931.5 MeV =6.92 MeV . (2分)
(3)设α粒子、钋核的动能分别为E k α、E k 钋,动量分别为p α、p 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ΔE =E k α+E k 钋+E
不计光子的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p α+p 钋
又E k =p 2
2m
,故E k α∶E k 钋=218∶4(2分) 联立解得E k 钋=0.12 MeV ,E k α=6.71 MeV . (2分)
22.(1)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F f1m 1=0.4m 1g m 1
=4 m/s 2(2分) 甲车停下所需时间:t 1=v 0a 1
=104 s =2.5 s 甲车滑行距离:x =v 202a 1=1022×4
m =12.5 m (2分) 由于x =12.5 m<15 m ,
所以甲车能避免闯红灯.(1分)
(2)设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距离x 0,在乙车刹车t 2时间两车速度相等,t 0为乙车司机反应时间,乙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F f2m 2
=5 m/s 2 速度相等:v 0-a 1(t 2+t 0)=v 0-a 2t 2
解得:t 2=2.0 s
乙车发生的位移:x 乙=v 0t 0+v 0t 2-12a 2t 22=15 m (2分)
甲车发生的位移:
x 甲=v 0(t 0+t 2)-12
a 1(t 0+t 2)2=12.5 m (2分) x 0=x 乙-x 甲=(15-12.5)m =2.5 m . (1分)
23. (1)当木板固定时,A 开始滑动瞬间,水平力F 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F =f =μmg ,设经过t 1时间A 开始滑动,则:
t 1=μmg k
=1.5 s 。

(3分) (2)t =2 s 时,有:F =kt =2×2 N =4 N ,
F -μmg =ma
a =1 m/s 2。

(3分)
(3)在t =1 s 时水平外力为:F =kt =2×1 N =2 N
由于此时外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两者一定不发生相对滑动,故一起做匀加速运动,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 +M )a ′,a ′=0.5 m/s 2(2分)
对A 受力分析为:F -f =ma ′,
f =F -ma ′=(2-1×0.5) N =1.5 N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