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5表达质粒联合HPV基因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实验探究
HPV感染,IL-1β、IL-6、IL-13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相关分析的开题报告
![HPV感染,IL-1β、IL-6、IL-13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相关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e218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1.png)
HPV感染,IL-1β、IL-6、IL-13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相关分析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
许多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内的某些细胞因子,如IL-1β、IL-6、IL-13等也与宫颈癌有关联。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HPV感染、IL-1β、IL-6、IL-13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2.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研究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2)探究IL-1β、IL-6、IL-13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3)分析HPV感染、IL-1β、IL-6、IL-13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相关性;(4)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3.研究方法(1)患者选取本研究将选择经病理学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选择6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
(2)检测方法收集相关病例信息,对HPV感染、IL-1β、IL-6、IL-13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3)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4.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可以探究HPV感染、IL-1β、IL-6、IL-13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分析其与宫颈癌的临床相关性,并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5.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入认识HPV感染、IL-1β、IL-6、IL-13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机制,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临床参考。
同时,结果对于加强人们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控制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猪IL-15与PRRS病毒GP5基因核酸疫苗免疫效力
![猪IL-15与PRRS病毒GP5基因核酸疫苗免疫效力](https://img.taocdn.com/s3/m/58931960561252d380eb6e80.png)
21 00年 1 月
东
北
农业ຫໍສະໝຸດ 大学学报
41 1 : 7 0 『1 9  ̄1 2
J un lo rh atAgiut rlUnv ri o ra fNote s rc lua iest y
Jn 2 O a . O1
猪 I 一 5与 P RS病毒 G 5基 因核 酸疫 苗免疫效 力 L1 R P
a d GP5 c n omb n d gr p wa et rt a ie ou s b t h n GP5 g ou n t r s o h e e t d id x s e r p i e m ft e d t ce n e e ,whc n ia e ih idc t d
石 娜 ,尹 杰超 a t a ln a,李 广 兴 ,Dne Zre g。 ,任 晓峰 p
( . 北 农 业 大学 动 物 医 学 学 院 , 哈 尔 滨 10 3 ;2 东 北 农 业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哈 尔滨 10 3 ; 1东 500 . 50 0 3 美 国农 业 部 农 业 研 究所 中 心牛 功 能 基 因组 和 动 物 寄 生 虫病 实验 室 ,马 里 兰 州 . 2 7 5) 00
wer on tu td b u ig molc lrco ig t c iu s n mie we e u e s anmalmo l.Th e c sr ce y sn e ua ln n e hnq e ,a d c r s d a i des e
pel iay e ala i n t e e e to L 1 n PRRSV r i n r v u t m on o h f c f I一 o 5 GP5 g e v c ia in wa e f r en a cn t s p ro med t r u h o ho g
猪白介素15(IL-15)基因克隆及与胸腺素α1融合表达的开题报告
![猪白介素15(IL-15)基因克隆及与胸腺素α1融合表达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a780d5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4.png)
猪白介素15(IL-15)基因克隆及与胸腺素α1融合表达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胸腺素α1(Thymosin α1)是一种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应用于免疫调节、癌症治疗及肝纤维化等领域。
同时,猪白介素15(IL-15)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将这两种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融合表达,既有可能增强其免疫调节作用,也可为其在临床应用上提供更多的研究基础。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克隆和噬菌体展示技术,将猪IL-15和胸腺素α1基因融合表达,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内容
1. 克隆猪IL-15和胸腺素α1基因。
选取猪骨髓组织中的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PCR扩增得到猪IL-15全长cDNA 和胸腺素α1的coding区cDNA,经过酶切、连接等处理,插入到噬菌体展示载体上,构建出目标基因的表达载体。
2. 融合表达目标基因,并进行表达纯化。
将重组噬菌体转化到宿主菌中,通过适当诱导,使目标基因融合表达,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目标融合蛋白。
3. 对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
通过MTT法和细胞流式分析法,检测融合蛋白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1-6的细胞毒性及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其生物活性。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构建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猪IL-15和胸腺素α1融合蛋白,并对其进行初步生物活性研究,为这两种生物活性物质在免疫调节、肿瘤治疗等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持,为新型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鸡IL-1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鸡IL-1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bbef3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a.png)
基金项目:2023年度山西药科职业学院院级课题(2023128)鸡IL 1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张 凤,田艳花,牛四坤,台晶杰,刘文娟通信作者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1摘 要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鸡白细胞介素15(ChIL 15)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为ChIL 15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GenBank中已发表的ChIL 15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结果 成功从鸡的脾脏中扩增出含编码区的ChIL 15基因,ChIL 15基因为581bp,通过测序进行比对,表明ChIL 15基因克隆成功。
提取的质粒经酶切鉴定、PCR鉴定、测序比对以及编码成氨基酸进行比对均与Gen Bank中登录号AF139097.1基本符合,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82%。
结论 通过使用PCR方法成功扩增出来的ChIL 15基因片段,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与已发表的基因序列相符。
这为进一步研究ChIL 15基因的功能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鸡;ChIL 15;克隆;序列分析Cloningandsequencingofthegeneencodingchickeninterleukin 15ZHANGFeng,TIANYanhua,NIUSikun,TAIJingjie,LIUWenjuancorrespondingauthorShanxiPharmaceuticalVocationalCollege,Taiyuan03003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expressthechickeninterleukin 15(ChIL 15)geneinaprokaryoticexpressionsystembymeansofgeneticengineeringto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theapplicationofChIL 15.Methods PrimersweredesignedbasedontheCHER 15geneintheGenBankoftheNationalCenterforBiologicalInformation(NCBI),andPCRwasutilizedtoamplifythetargetgenefragment.Result TheChIL 15genecontainingthecodingregionwassuccessfullyamplifiedfromthespleenofchickens,withalengthof581bp.SequencingandcomparisonshowedthattheChIL 15genewassuccessfullycloned.Theextrac tedplasmidswereidentifiedbyenzymedigestion,PCR,sequencing,andaminoacidcodingandwereconsistentwiththeregistra tionnumberAF139097.1inGenBank.Thenucleotidehomologywas99.82%.Conclusion TheChIL 15genefragmentsuc cessfullyamplifiedbythePCRmethodhashighhomologyandisconsistentwiththepublishedgenesequence.ThisprovidesascientificbasisforfurtherresearchonthefunctionandapplicationoftheChIL 15gene.Keywords chicken;ChIL 15;cloning;sequenceanalysis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4.04.0010 引言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免疫活性的蛋白质。
IL-15、IL-21体外培养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IL-15、IL-21体外培养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fcb6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7.png)
IL-15、IL-21体外培养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恶性肿瘤一直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重大威胁之一,据统计,全球约有1900万人因恶性肿瘤死亡。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化疗、手术、放疗等已经被证实不够有效,而免疫治疗逐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方式。
杀伤细胞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对于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重要的作用。
IL-15和IL-21是两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T细胞、NK细胞和杀伤性淋巴细胞(CTL)的增殖和效应,参与免疫反应调节和肿瘤免疫控制。
研究表明,使用IL-15和IL-21体外诱导的杀伤细胞具有更好的肿瘤杀伤效果,因此,深入研究IL-15和IL-21对杀伤细胞的作用机制,对于开展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IL-15和IL-21在体外培养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利用多因子诱导法培养杀伤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L-15和IL-21,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
2.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IL-15和IL-21在各种细胞群中的效应,包括NK细胞、CTL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等,分析其增殖和功能活性等。
3. 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IL-15和IL-21体外诱导的杀伤细胞中,与免疫调节和肿瘤杀伤相关的分子和机制的表达及变化,如STAT5、mTOR、PI3K / AKT、T-bet、GATA3、IFNγ、TNFα等。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明确IL-15和IL-21在体外培养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并且筛选出最佳浓度和时间。
同时,可以了解到IL-15和IL-21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效应差异,深入了解杀伤细胞的免疫调节和肿瘤杀伤机制。
这将有助于探索新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拓展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前景和实践应用。
IL-15转染CD4+T细胞过继转移治疗肿瘤的效应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IL-15转染CD4+T细胞过继转移治疗肿瘤的效应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0a0e5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6.png)
IL-15转染CD4+T细胞过继转移治疗肿瘤的效应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但这些方法存在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因此,新的治疗手段是必需的。
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已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CAR-T细胞作为一类成功的癌症免疫治疗方法,已在治疗B细胞性血液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治疗固体肿瘤上,其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IL-15是一种细胞因子,可以刺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CD8+T细胞的生长和活化,从而增强体内对于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能力。
IL-15还可以促进肿瘤专一性T细胞的生成和增殖,因此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将IL-15基因转染到CD4+T细胞中,增强其生长和活化,并通过过继转移治疗肿瘤,探究其治疗效果和可能的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1.构建IL-15基因转染载体:设计合成包含IL-15基因的转染载体,优化其转染效率和表达水平。
2.转染CD4+T细胞:采用质粒转染和病毒转染两种方法,将IL-15基因转染到CD4+T细胞中,优化转染条件,检测表达水平和细胞生长情况。
3.评估IL-15转染CD4+T细胞的治疗效果:将IL-15转染CD4+T细胞通过过继转移治疗肿瘤,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生存时间、肿瘤组织学变化等指标,评估其治疗效果。
4.探究治疗机制:通过免疫细胞测定、细胞命运测定等方法,探究IL-15转染CD4+T细胞治疗肿瘤的可能机制。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究将IL-15基因转染到CD4+T细胞中,通过过继转移治疗肿瘤的可行性和效果,并探究其治疗机制,为细胞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白介素15及其a受体融合基因的构建和生物学活性分析
![白介素15及其a受体融合基因的构建和生物学活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db3235a32d7375a41780fb.png)
10
中国人民解
60028
验、体外
放军北京军
实验
区总医院
胡永超 1306251982092 硕士生 肿瘤学 体 外 实
10
中国人民解
62861
验、动物
放军北京军
实验
区总医院
邱实 北文:054233
技师 实验技术 实验指导
10
中国人民解
放军北京军
区总医院
陈鹏 北文:045234 博士生 血液病学 细 胞 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填表说明
一、填报申请书前,请先查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有关规定。申请项目 必须符合基金资助范围。申请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外来语应用 中文和英文同时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二、申请书为 A4 纸,申请书正文要求:宋体 5 号字,于左侧装订成册。各表格空间不够时,请自行加页。 面上项目和预探索项目一式六份,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式八份(至少一份为原件),报送北京市自然 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 三、简表说明
一、表达和调控特性决定 IL-15 生物学特点
IL-15最早于1994年被发现作为一种T细胞生长因子能模拟IL-2的功能刺激T细胞的增殖[7,8]。其基因 定位在4号染色体上,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基因全长跨度35 kb,编码两种IL-15亚型,两者的差异 只是信号肽序列长短不同,短者信号肽长度为63 bp,长者信号肽序列为144 bp,而只有长信号肽序列的 基因产物是可分泌的[9,10],其cDNA全长为489 bp,编码114氨基酸,分子量为14-15 kDa,含两个半胱氨 酸二硫键和3个天门冬酰胺残基(为N-糖基化位点)。IL-15基因表达受包括转录、翻译、细胞内迁移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以及分泌等多个环节的调控[11,12],尽管在转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调控,但以 翻译后、细胞内迁移以及分泌调控为主。在许多组织(如胎盘、骨骼肌、肾脏、肺、心、成纤维细胞、 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中能检测到IL-15 mRNA[7],但在这些细胞的上清中却很难检测到IL-15蛋白的 存在[13,14],这可能是翻译后和分泌调控的结果[12]。有研究显示IL-15信号肽序列过长可能与其低水平表 达和分泌有关[10,15],用其他较短的信号肽序列取代IL-15本身的信号肽序列后,IL-15的分泌明显增加 [10,16]。
人白介素_15基因系列启动子克隆及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人白介素_15基因系列启动子克隆及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addcad7201f69e31433294db.png)
人白介素 15基因系列启动子克隆及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陶千山,罗 欣,柴 瑜,胡道军,张胜权(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2)摘 要:目的克隆人白介素 15(IL 15)基因系列启动子,构建IL 15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
方法通过PCR 方法从H aCaT 细胞基因组DNA 中获得I L 15基因编码序列5 上游七段逐步缺失的IL 15启动子序列;双酶切后,分别重组到含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p GL 3 Basic 载体上,构建IL 15基因系列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最长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载体转染至H aCa T 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LPS 组分别处理;24h 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启动子活性。
结果经PCR 方法扩增出七段逐步缺失的IL 15基因启动子片段,PCR 及双酶切鉴定各重组体构建正确;瞬时转染H aCaT 细胞后经报告基因检测得知所克隆最长序列具有启动子活性。
结论成功构建了IL 15系列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并在H aCa T 细胞中初步活性分析得知所克隆IL 15基因调控系列内包含启动子核心区域,为进一步研究IL 15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IL 15;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中图分类号:Q 782;Q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1678(2011)03 0187 04Construction of hu man IL 15gene pro m oter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vectorsTAO Q ian shan ,LUO X in ,C HA I Yu ,HU D ao j u n ,Z HANG Sheng quan(Depart m ent of B ioche m istry and M olecular B iology,AnhuiM edical Universit y ,H e fei 230032,China ) Abstract :Purpose To c l o ne series o f the hu m an I L 15gene pro m oter and to construct seven l u c ifer ase repo rter gene vectors containing I L 15pr omo ter reg ions .M ethods Seven DNA frag m ents of t h e 5 flanking reg ion of hum an I L 15gene w ere iso lated fro m geno m ic DNA ofH a C a T cells by po l y m erase cha i n reacti o n(PC R ).A fter being d i g ested w ith restricti o n enzy m es ,I L 15gene fa m il y pro m otersw ere inserted i n to the luciferase reporter vecto rs PGL3 Basic .Then the reco mb i n ant constructw h i c h contai n s the largest I L 15pro m oter reg i o n w as transientl y transfected i n to H aCa T cells .6hours l a ter ,cells w 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 ith DME M,LPS .Then the acti v ity of luc iferase w as detected .R esults Seven frag m ents of I L 15gene pro m oter w ere a mp lified by PC R,and the identificati o n of PCR and doub le d i g estion o f reco m bined plas m i d w as co m p l e tely correc.t The experi m en t of transient transfection sho w ed that the largest I L 15pro m oter reg ion has t h e sign ificant activ ity .Conclusion The hum an I L 15gene pr o m o ter l u ciferase reporter gene vectors have been constr ucted successfu ll y .The ana l y sis of acti v ity i n H a C a T cells ind i c ated that the cloned I L 15gene fa m ily pro m oters con tain the key cis regulatory ele m ents .Itw ill be essential to further study the regulation o f I L 15expression.K ey w ords :I L 15;Pro mo ter ;Dua l luc iferase reporter gene 收稿日期:2010 06 28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50430604);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优秀中青年科研带头人专项基金作者简介:陶千山,男,在读硕士研究生;张胜权,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E m ai:l sqz 36@yahoo .co m 。
IL-15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IL-15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bae9b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7.png)
IL-15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聂亚丹;贺毅;孙作厘;杨健;罗燕婷;刘明霞;王海霞
【期刊名称】《生理科学进展》
【年(卷),期】2024(55)3
【摘要】IL-15作为免疫调控的关键分子,主要由髓系细胞分泌产生。
IL-15在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记忆CD8+T细胞稳态和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广泛表达、严格分泌的特性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潜能。
IL-15与IL-15受体特异性结合后,激活下游JAK/STAT、Ras/Raf/MAPK及PI3K/AKT等多种信号通路,通过诱导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抗感染等生物学效应。
本文主要综述了IL-15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中的作用与相关机制,并总结了以IL-15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小分子激动剂和抑制剂,以期为深入探究IL-15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8页(P240-247)
【作者】聂亚丹;贺毅;孙作厘;杨健;罗燕婷;刘明霞;王海霞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88
【相关文献】
1.SIRT1免疫调节功能与免疫相关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IL-15与临床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
3.益生菌与免疫调节及过敏性疾病白相关性研究进展
4.OX40/OX40L 在免疫调节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5.胆汁酸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与肠道、肝脏炎症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白细胞介素15的克隆、表达及佐剂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猪白细胞介素15的克隆、表达及佐剂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0bc93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4.png)
猪白细胞介素15的克隆、表达及佐剂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细胞因子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蛋白质,对于生物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细胞因子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开展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
猪白细胞介素15(IL-15)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人类和动物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L-15可促进NK细胞和T细胞增殖、分化和活化,并能够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而在抗病毒、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等领域的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IL-15被广泛用于癌症治疗和疫苗佐剂等领域。
在猪流感病毒感染等动物疾病中,IL-15亦具有重要实验和临床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和表达猪IL-15,研究其在疫苗佐剂中的应用效应。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克隆猪IL-15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鉴定。
2. 选择合适的细胞系统表达获得重组猪IL-15蛋白。
3.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重组猪IL-15蛋白的表达情况。
4. 构建IL-15与佐剂的配合体系,并进行体外的免疫细胞分析。
5. 在小鼠体内分析IL-15与佐剂的联合免疫效应。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扩大我们对猪IL-15的了解和应用,对于丰富和完善猪免疫系统的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新型免疫佐剂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方法1.将猪IL-15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2.将表达载体转染至CHO或其他合适的细胞株中。
3.利用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重组IL-15蛋白质。
4.将重组IL-15蛋白与合适的佐剂体系配合。
5.构建小鼠模型,分析IL-15与佐剂的免疫效应。
五、研究进展我们已经成功克隆了猪IL-15基因,并构建了表达载体。
现正在进行表达载体的转染和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工作,预计在近期可以获得重组猪IL-15蛋白用于后续研究。
探讨介白素15受器alpha链细胞内区域结合分子重点
![探讨介白素15受器alpha链细胞内区域结合分子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207635cfc789eb172dc845.png)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es interacting with IL-15 receptor alpha chain intracellular domain
IL-15 receptor consists of a, b and g chains. b and g are shared by IL-2R, while the IL-15Ra is unique. IL-15 binds to IL-15Ra chain alone with high affinity (Ka = 1x1011 M). Due to the b and g chains, IL-2 and IL-15 cytokines stimulate similar biological responses in vitro,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mice deficient in the IL-2/IL-2Ra or IL-15/IL-15Ra have revealed that these cytokines have markedly dissimilar f, differences in cellular responses to IL-2 or IL-15 likely result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distinct IL-2Ra and IL-15Ra.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IL-15Ra associate with intracellular (IC) signaling molecules, and the IC domain of IL-15Ra may thus be involved in IL-15-induced signal transduction. Our lab identified molecules that interact with IL-15Ra IC domain by yeast-two hybrid screening. This thesis aims to confir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L-15Ra and the candidate molecules in the 293T cells by co-immunoprecipitation.
IL-15 cDNA转染人喉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表达的研究
![IL-15 cDNA转染人喉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表达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05565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7a.png)
IL-15 cDNA转染人喉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表达的研究郑家法;何跃平;张艳;申海荣;田梦秋;梁贵玲【期刊名称】《实用预防医学》【年(卷),期】2006(13)3【摘要】目的建立转人白细胞介素-15(hIL-15)基因的喉癌细胞株,并研究hIL-15的表达情况。
方法将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5的质粒pcDNA3.1(+)-hIL-15转导入人喉表皮样癌细胞Hep-2中,G418筛选阳性克隆,RT-PCR、Westernblot和ELISA法对hIL-15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IL-15基因成功地转导入Hep-2细胞中并能高效表达。
RT-PCR电泳结果显示hIL-15基因在mRNA水平有表达;ELISA 法测得106个转染阳性细胞24h内培养上清液中hIL-15的含量为(185.0±12.2)pg/ml,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的细胞未检测到hIL-15。
结论hIL-15基因成功转染人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且能持续大量表达。
【总页数】3页(P552-554)【关键词】人白细胞介素-15;转染;喉癌细胞;表达【作者】郑家法;何跃平;张艳;申海荣;田梦秋;梁贵玲【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耳鼻咽喉科;南华大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相关文献】1.人SCF和IL-15基因共转染NK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宗金宝;张建;张建华;孙汭;田志刚2.IL-24 cDNA转染人喉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表达的研究 [J], 何跃平;张艳;郑家法;申海荣;田梦秋;梁贵玲3.稳定转染维生素D受体反义cDNA的人骨肉瘤细胞系的建立 [J], 陈玉霞;刘宇健;宋亮年4.cDNA表达文库转染NIH3T3-从高转移人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中克隆新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英文) [J], 刘芳莉;李钰;于旸;傅松滨;李璞5.人乳头状瘤病毒16E7在人喉癌细胞系中的转染及表达 [J], 邱杰;赵舒薇;英信江;叶青;孙爱华;张文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新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5
![一种新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5](https://img.taocdn.com/s3/m/8d7f413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8.png)
一种新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5
夏圣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年(卷),期】1996(003)003
【摘要】白细胞介素15(IL-15)是新发现并克隆的细胞因子,已在酵母
菌中表达成功。
IL-15含114个氨基酸,由非淋巴细胞分泌。
尽管IL-15与IL-2氨基酸序列上无同源性,但二者蛋白三级结构和功能相似。
IL-15能引起PHA活化的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CTLL细胞的增殖,也能诱导LAK细胞。
IL-15通过与IL-2R的β、γ亚单位及另一未知亚单位组成的IL-15R结合而引起靶细胞被激活,实现其免疫
【总页数】2页(P113-114)
【作者】夏圣
【作者单位】镇江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11
【相关文献】
1.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 [J], 吴小建
2.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及临床价值 [J], 邵春青;吕虹;刘志伟;张国军
3.潜伏和慢进性原发结核病的细胞因子特性:白细胞介素-15在介导临床疾病中可能的作用 [J], 郭艳玲(译)
4.白细胞介素—18——一种新的致炎性细胞因子 [J], 刘京衢
5.上皮源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5、白细胞介素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统一气道疾病中的作用及联系 [J], 张安琪;李慧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L-15对体外培养的DC致敏的T淋巴细胞的作用研究
![IL-15对体外培养的DC致敏的T淋巴细胞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da2d0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8.png)
IL-15对体外培养的DC致敏的T淋巴细胞的作用研究赵煜;张涛;刘焕义;徐红玉;杨波;苏晓妹;朱亚杰;刘桢【摘要】目的通过与IL-2进行比较,观察IL-15激活T细胞反应,增强DC细胞疫苗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方法将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皮下注射小鼠作为初次免疫,14d后取小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IL-2、IL-15)和BMDCs共同培养作为再次免疫,产生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因子(IL-2或IL-15)联合BMDCs刺激小鼠淋巴细胞CD62L、CD69、CD44的表达情况;采用Cr51释放实验检测CTL对Levis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IL-15联合BMDCs疫苗上调CD8+T细胞表达CD69+、CD44+,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能产生更多的IFN-γ分泌细胞.结论 IL-15可能较IL-2更能增强DC疫苗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为IL-15和DC疫苗的联合免疫治疗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和临床前研究的理论基础.【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31)003【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2;CD8+T细胞;树突状细胞【作者】赵煜;张涛;刘焕义;徐红玉;杨波;苏晓妹;朱亚杰;刘桢【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中心四川成都610083;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中心四川成都610083;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中心四川成都610083;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中心四川成都610083;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中心四川成都610083;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中心四川成都610083;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中心四川成都610083;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中心四川成都6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手术、化疗和放疗是传统的肿瘤治疗三大手段,而现在生物治疗以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继这三种治疗手段后的第四种手段,而免疫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L-15表达质粒联合HPV基因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姓名:孙欣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皮肤病与性病学指导教师:高顺强20040301中文摘要IL一15表达质粒联合HPV基因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人的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与上皮细胞的良性与恶性增生密切相关。
HPV的一些亚型可以引起皮肤疣、尖锐湿疣等良性增生性病变;而另一些亚型可以引起宫颈癌及其它生殖器肿瘤、皮肤肿瘤、口腔肿瘤等。
由于缺乏特异的有效治疗手段,HPV感染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急需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
HPV目前尚不能在体外大量培养,难以研制传统疫苗。
基因疫苗具有制备简单、免疫应答持久、安全稳定、可反复使用等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型疫苗。
HPVl6的早期蛋白基因E7基因是基因疫苗的理想靶抗原,研究表明HPVl6E7疫苗可以诱导动物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保护小鼠不受HPVl6阳性肿瘤细胞的攻击,并且能抑制已经形成的肿瘤的生长甚至使肿瘤消退。
但是当该疫苗应用于灵长目动物时,其免疫原性降低;在人体中应用该疫苗,其诱发的免疫应答更为减弱。
而疫苗最终要应用于人体,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
研究发现某些细胞因子基因与基因疫苗共同注射,可以提高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
白细胞介素.15(Interleukin.15,IL一15)为一种最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可以共享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受体和活性,例如:激活T细胞,特别是CD8+CTLs。
除中文摘要了具有IL.2活性外,它还在NK细胞的活化和其功能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
IL.15基因已经在一些实验中被用作基因疫苗佐剂,取得了良好的促进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果。
但是还没有它对HPVl6E7基因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报道,因此本实验亚克隆了【L.15基因,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与HPVl6E7基因疫苗共同注射于BALB/c小鼠,并观察其对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用EcoRI、BamHI双酶切pGEM.T.IL.15质粒,以SliverBeads胶回收试剂盒酶回收500bp酶切产物IL.15,与同样经EeoRI、BamHI双酶切的pcDNA3.1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15。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ct,于LB培养基中过夜培养,小量提取质粒,经EcoRI、BamHI双酶切鉴定连接产物,选择阳性克隆进行质粒大量提取并纯化,测OD:60和OD:80进行定量和纯度检测。
pcDNA3.1.E7、pcDNA3.1同样经转化、小量提取、双酶切鉴定、大量提取、纯化和定量。
各种质粒用生理盐水(normalsaline,N.S.)稀释至所需浓度,用于动物免疫。
雌性BALB/c小鼠,6周龄,随机分为6组,分别肌肉注射接种N.S.、pcDNA3.1、pcDNA3.1一E7、pcDNA3.1一E7+pcDNA3.1、pcDNA3.1一E7+pcDNA3.1-IL一15和pcDNA3.1.IL一15。
每只100ug,混合接种组每种质粒各100ug。
接种前以25%高渗蔗糖溶液100ul预处理接种部位。
2周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共加强免疫3次。
末次免疫1周后取血并分离血清,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IFN.Y;无菌取脾,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加入到96孔培养板中,每孔含5X105个脾细胞,并分别加入E7蛋白和RPMll640+10%中文摘要灭活小牛血清,MTT法做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以OD570值之差代表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a=0.0l。
结果:构建的pcDNA3.1.IL.15重组质粒经酶切得到500bp的基因片段,与pGEM.T.IL.15酶切得到的基因片段大小相等;pcDNA3.1.E7重组质粒经酶切得到300bp的基因片段与目的基因片段理论值大小相等。
经pcDNA3.1-E7免疫小鼠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IFN.丫浓度为150.4p∥ml,而生理盐水组和空质粒组均未检测到IFN.丫。
pcDNA3.1.IL.15与pcDNA3.1.E7共同注射,可以提高免疫小鼠血清中IFN.v水平至414.1pg/ml,与E7+空质粒组、E7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IL—15组没有检测到IFN吖。
经pcDNA3.1.E7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出现了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OD,70差值为0.644,生理盐水组和空质粒组分别为0.228、0.322,E7组与生理盐水组和空质粒组之问差异均有显著性(P<O.01)。
pcDNA3.1.IL.15与pcDNA3.1.E7共同注射,可以增强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OD570差值为I.313,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1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人白细胞介素15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15。
2用pcDNA3.1.E7免疫小鼠可以诱导小鼠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血清中可以检测到IFN.y。
说明pcDNA3.1一E7具有免疫原性,可以诱导小鼠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
3将pcDNA3.1-IL.15与pcDNA3。
1一E7共同注射于BALB/c小鼠,可以增强小鼠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且血清中IFN吖水平提高。
pcDNA3小IL一15可以提高HPVl6E7基因疫苗免疫原性,增强小鼠细胞特异性免中文摘要疫应答。
IL.】5基因是一种优良的HPVl6E7基因疫苗的基因佐剂。
关键词z自细胞介素15:免疫佐剂;人类乳头瘤病毒;基因疫苗;BALB/c小鼠Astudyofco—injectionofHPVDNAvaccinewithIL一15expressionplasmidinducescell-mediatedimmuneresponsesABSTRACTobjective:Humanpapillomaviruses(HPVs)infectpeople’Sepithelialcellsintheskinandmucosa.Theyarecloselylinkedwiththebenignandmalignanthyperplasiaofepithelialcells.SomesubsetsofHPVscausebenignhyperplasiaofepithelialcellssuchasskinwarts,condylomaacuminataandSOon.Theothersubsetsalsocausegenitalcancers,suchascervicalcancer,andcancersofskinandtheoralcavity。
Duetonospecifictherapeuticmethods,HPVinfectionishighlydetrimentaltohuman’Shealth.Therefore,thereisagreatneedtodevelopasafeandeffectivevaccinetopreventandtreatpapillomavirus-induceddiseases.SincewearenotabletocultivateHPVinlargequantitiesinthevitroatpresent,itisdifficulttodevelopatraditionalvaccine.GeneticimmunizationwithnakedDNAhasemergedasanimportantstrategyforvaccinedevelopment.DNAvaccineshavealotofadvantages.Forexample,theyareeasytoprepare,safeandstableandcapableofinducingpersistentimmuneresponses.TheE7oncoproteinofHPV16ispotentiallyanidealtargetofimmunetherapy.StudyshowedthattheHPV16E7vaccinescaninducepersistentcell・mediatedimmunityandhumoralimmunity,5protectthemicefromtheattacksofHPV16positivecancercells,suppressthegrowthoftheexistingtumororevenclearit.However,whenthevaccineiSusedonprimates.itsimmunogenicitydecreases,andwhenitisusedonhumans,theimmuneresponsesitinducesareevenweaker.Asthevaccinewillultimatelybeusedonhumans,itsimmunogenicitymustbeenhanced.ResearchshowsthatimmuneresponsecanbeenhancedbyCO-administeringsomecytokines.Interleukin-15(IL一151isarecentlyidentifiedcytokinewhichsharesmanybiologicalpropertiesofinterleukin一2(IL一21suchasactivationofTcell,particularlyCD8+CTLs.UnlikeIL一2,italsoplaysacentralroleinthedevelopmentandfunctionofNKcells.IL-15hasbeenusedinsomeexperimentsasanadjuvantandhassignificantlyenhancedtheinductionofAg-specificimmuneresponses.ButSOfar,therehavebeennoreportsconcerningitseffectsontheimmunityofkiPVI6E7.ThisexperimentsubclonedIL-15andconstructeditseucaryonplasmids,whichwereinjectedalongwiththeHPV16E7vaccineintoBALB/cmice.Then,weinvestigateditseffectsontheAg-specificimmuneresponsesofthemice.Methods:ThepGEM—T—IL・l5wasdigestedwithEcoRIandBamHI.IL-15genefragmentswhichhad500bpwerewithdrawnbySliverBeadsgelExtract,IL-15genefragmentandplasmidpcDNA3.1werecutwiththesameenzymesandlinkedtoconstructarecombinanteukaryoticexpressionplasmidpcDNA3.I.IL.15.E.coliDH5ⅡweretransformedinAmpicillin6英文摘要LBcultureandtherecombinantcloneswereselected.PcDNA3.1-IL.15DNAwasidentifiedbydigestedwithEcoRIandBamHI.Thenitwaspreparedandpurified.pcDNA3.1一E7、pcDNA3.1wastransformedE.coliDH5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