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 病情说明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痱子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痱子概述
痱子(pricklyheat,heatrash)又名粟粒疹,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一种表浅性、炎症性的皮肤疾病,是湿热环境中汗孔堵塞时迅速发生的小丘疹及水疱,有痒刺感,周围有红晕,多发生在颈部、背部、肩部、胸部、腋窝、肘部皱褶等部位。
英文名称:prickly heat,heat rash
其它名称:粟粒疹、痱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皮肤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
发病部位:皮肤
常见症状:小丘疹、水疱,痒刺感,周围有红晕
主要病因: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皮肤视诊、细菌培养
重要提醒:患者应注意通风散热,衣着宽松透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利于康复。
临床分类:据汗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痱子可分为白痱、红痱、脓痱和深痱。
1、白痱也称晶形粟粒疹,在新生儿中很常见,由汗液在皮肤角质层或角质层以下的汗管溢出引起。
此外,卧床不起、体质虚弱、易大量出汗者也容易出现。
2、红痱也称红色粟粒疹,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幼儿、家庭妇女、高温作业者。
由汗液在皮肤较深层(棘层)汗管处溢出引起。
3、脓痱又称脓疱性粟粒疹,多由红痱发展而来。
4、深痱也称深部粟粒疹,多累及热带地区反复发生红痱的人。
汗液在表皮
-真皮交界处的汗管破裂溢出,由于表皮汗管被反复发作的红痱破坏,汗液阻塞在真皮内而发生。
二、痱子的发病特点
三、痱子的病因
病因总述:痱子好发于高温闷热的环境。
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浸渍皮肤使其肿胀,导致汗管变窄或阻塞,汗液滞留于汗管内,汗液排出困难,使汗管在不同水平上发生扩张或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刺激其发生炎症反应,从而形成痱子。
此外,皮肤表面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也会加重炎症反应。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
1、汗管发育不完全,如新生儿,更易出现痱子。
2、气候因素,如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比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更容易发生痱子。
3、剧烈运动、从事高温室外工作等可使汗出过多,患病风险增加。
4、因各种疾病而长期卧床的人易出现痱子。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痱子的症状
症状总述:痱子好发于高温闷热的环境。
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浸渍皮肤使其肿胀,导致汗管变窄或阻塞,汗液滞留于汗管内,汗液排
出困难,使汗管在不同水平上发生扩张或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刺激其发生炎症反应,从而形成痱子。
此外,皮肤表面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也会加重炎症反应。
典型症状:
1、白痱是症状最轻的一种类型。
常见于卧床不起、体质虚弱、易大量出汗的患者,多发生在躯干和皮肤皱褶处。
表现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呈透明状,常成批出现。
水疱周围没有红晕,易破。
常在 1~2 天内吸收,干燥后留有细小鳞屑。
患者一般无发痒、疼痛等自觉症状。
2、红痱是最常见的类型。
好发于腋窝、肘窝、额头、颈部、躯干、妇女乳房下等部位。
表现为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隆起于皮肤的突起)、丘疱疹(丘疹顶端有小疱),常成批出现,周围有红晕。
皮损消退后有轻度的脱屑。
患者可自觉有灼热和瘙痒感。
3、脓痱多发生在皮肤皱褶处、小儿头部和颈部。
表现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的浅在性脓疱。
皮损处可有灼热、瘙痒和痛感。
4、深痱好发于颈部、躯干等部位。
表现为与汗孔分布一致的非炎症性皮肤色水疱,表面没有光泽,刺破后可排出透明浆液。
出汗可刺激皮损使其增大,不出汗时皮损不明显。
皮损广泛时,除面部等代偿性出汗增多,其他汗腺基本功能丧失,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可出现头痛、发烧、头晕等全身症状。
伴随症状:暂无资料。
病情发展:暂无资料。
并发症:肥胖患者的皱褶部位往往并发褶烂,婴儿或幼童容易并发脓疱疮、毛囊性脓疱疮或深脓疱疮等继发性细菌感染,尤其额顶部等处常可发生多发性汗腺脓肿。
五、痱子的检查
预计检查:一般无须过多检查和化验,医生多根据病史及对皮疹的观察即可确诊。
怀疑感染时,医生会建议做病原学检查。
对于严重或复发病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确认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皮疹的大小、颜色、数量、分布范围,观察有无红肿、化脓、按压痛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当怀疑合并感染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取脓液行细菌培养。
影像学检查:暂无资料。
病理检查:暂无资料。
其他检查:暂无资料。
六、痱子的诊断
诊断原则:根据皮疹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发病,好发于面、背部,出汗后明显增多,天气转凉后显著好转,诊断不难。
医生在诊断该病过程中,还会仔细排除夏季皮炎、急性湿疹等疾病。
诊断依据:暂无资料。
鉴别诊断:
1、夏季皮炎是由于夏季高温、高湿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
典型皮损为大片红斑上有密集丘疹、丘疱疹,自觉剧痒,搔抓后可有抓痕。
夏季皮炎多见于成年女性,常对称累及四肢,尤其双小腿前侧多见,这些表现与痱子不同。
2、急性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损呈多形性,以红斑基础上的丘疱疹为主。
湿疹与痱子二者发病季节、皮损的部位和特点均不同。
湿疹有糜烂、渗出倾向,病情严重时可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出现全身症状。
且湿疹好发于四肢头面暴露部位,可蔓延至全身,皮损对称发生。
七、痱子的治疗
治疗原则:大多数情况下,对皮肤降温、干燥等处理之后,痱子很快就会消失,无须药物治疗干预。
而症状严重者可通过涂抹软膏、药液或口服药物治疗,以缓解不适。
一般治疗
1、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2、穿宽松衣物,减少皮疹区摩擦,同时避免用手搔抓。
3、室内要凉爽通风。
4、清淡饮食。
5、使用湿布或冰袋(用毛巾包裹)冰敷皮损区域,有助于止痒或缓解疼痛。
对因治疗:暂无资料。
对症治疗:暂无资料。
急性期治疗:暂无资料。
放化疗:暂无资料。
物理治疗:暂无资料。
心理治疗:暂无资料。
中医治疗:暂无资料。
其他治疗:暂无资料。
一般治疗:
1、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2、穿宽松衣物,减少皮疹区摩擦,同时避免用手搔抓。
3、室内要凉爽通风。
4、清淡饮食。
5、使用湿布或冰袋(用毛巾包裹)冰敷皮损区域,有助于止痒或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痱子主要发生在体表部位,因此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
1、外用药物治疗(有清凉、收敛、止痒的作用)(1)清凉止痒洗剂或粉剂:局部可外用薄荷、炉甘石洗剂和痱子粉(分为成人用和婴儿用);脓痱可外用2%鱼石脂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
(2)激素:最严重的情况下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如涂抹氢化可的松溶液或霜剂。
(3)抗生素类外用药:合并感染者,可局部涂敷莫匹罗星软膏。
2、口服药物治疗(1)抗组胺药:用于瘙痒明显的患者。
(2)抗生素:脓痱感染严重时可口服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罗红霉素、头孢氨苄和头孢拉定。
3、其他(1)中药:可服用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如金银花)。
(2)中成药非处方药:常用六一散冲水替代茶饮 , 或用水调成糊状涂敷;可选用冰霜痱子粉除湿止痒 , 再以温水将汗处洗净 , 扑擦患处。
相关药品:薄荷炉甘石洗剂、2%鱼石脂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氢化可的松、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罗红霉素、头孢氨苄、头孢拉定、莫匹罗星软膏手术治疗:本病无须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一般为7~14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
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八、痱子的预后
一般预后:痱子属于自限性疾病,气候稍转凉爽或用适当药物治疗,数日后症状即可消失,脱屑痊愈;反之,如天气持续炎热,皮损不断出现,病程可延续较长时间。
危害性:
1、皮疹可以大面积出现,影响外观。
2、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明显瘙痒或疼痛等不适。
3、可能合并感染。
自愈性: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可在科学护理数天后恢复正常。
治愈性:本病可治愈。
大多数人通过一般治疗、生活护理即可恢复,少部分症状严重,需要药物治愈。
治愈率:一般均可治愈。
治愈率暂无统计。
根治性:暂无资料。
转移性:暂无资料。
生存周期:暂无资料。
后遗症:暂无资料。
复发性:受环境因素等影响,本病可能再次发作。
九、痱子的日常管理
日常总述:痱子好发于高温闷热的环境。
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浸渍皮肤使其肿胀,导致汗管变窄或阻塞,汗液滞留于汗管内,汗液排出困难,使汗管在不同水平上发生扩张或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刺激其发生炎症反应,从而形成痱子。
此外,皮肤表面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也会加重炎症反应。
术后护理:暂无资料。
复诊须知:暂无资料。
特殊护理:暂无资料。
心理护理:暂无资料。
用药护理:
1、痱子粉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
扑擦面积不宜过大,量不宜过多,擦药后应避光。
2、年幼、年老或体弱的患者应谨慎用药,用药后需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
3、外用药物不可口服,应收置于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免误服。
4、避免使用含有矿物油的乳霜和软膏,避免使用任何类型的油基产品,否则会加重毛孔的阻塞。
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必要时适当使用风扇、空调。
2、勤换衣服,穿着宽松轻便、透气吸汗的棉质衣服,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3、勤洗澡,水温以38~42℃为宜;用温和、不干燥的肥皂洗澡;浴后适当扑撒痱子粉或爽身粉,涂抹太多也会堵塞毛孔汗腺。
4、保持心情平静祥和。
5、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者,家属辅助经常翻身、擦洗皮肤。
6、婴幼儿患者,家属应注意安抚其情绪,尽量避免其哭闹,加重病情。
7、如果幼儿头颈部生痱子,可以适当剪短头发。
8、瘙痒者不要用手抓,防止继发感染。
病情监测:暂无资料。
饮食禁忌:
1、避免过热的饭菜。
2、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3、禁止饮酒、吸烟。
其他注意:暂无资料。
饮食调理:痱子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上宜清淡甘凉。
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粥类或果汁
类食品。
2、中医认为痱子是体内热毒在皮肤上的表现,在饮食上可选用清热泻火食物,如冬瓜、苦瓜、黄瓜、百合、西瓜、鲜藕、菊花、茭白、蕨菜和苦菜等。
还应多吃些清热解毒类食物,如绿豆、金银花、赤小豆、豌豆、马齿苋、南瓜、菊花和绿茶等。
3、多喝水,尤其是炎热多汗的夏季。
十、痱子的预防
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使周围环境不过于潮湿,湿度不过高,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
2、衣服宜宽松舒适,便于汗液蒸发。
且夏季应穿着宽松、棉质衣服,避免穿着合成纤维质的衣物。
不要穿紧身衣服。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擦汗、洗澡、换衣服。
4、避免剧烈运动或军事训练后立刻冲凉。
5、天气炎热时,避免在烈日下剧烈运动。
6、高温车间要有降温的设备或措施。
相关疫苗:无相关疫苗。
十一、痱子的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暂无资料。
家庭处理:大多数情况下,通过科学的家庭护理,痱子数日内可自愈。
1、保持皮肤干燥、洁净、舒爽,不随意搔抓。
2、保持居住环境凉爽。
3、适当使用痱子粉等,不要过量,也不要使用任何类型的油性护肤品,避免堵塞汗腺。
急诊120指征:暂无资料。
门诊指征:
1、皮疹分布面积大、症状严重,持续数日没有消退;
2、皮疹周围疼痛、肿胀、发红,疑似发生感染和化脓,甚至伴有腋窝、颈
部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出现发烧或寒战;
4、家庭护理并未能缓解症状或控制进展。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红疹部位进行检查,穿宽松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皮疹什么时候出现的?都哪些部位有?近期加重了吗?
2、是否伴有瘙痒、疼痛或发热?
3、日常居住、工作环境如何?
4、是否经常出汗,或穿着化纤类衣物运动?
5、是否有其他疾病史?
6、在家做过哪些处理?是否用过药?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长痱子?
2、我该怎么治疗?
3、在皮疹消失之前,我是否需要限制身体活动?
4、将来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