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导学案 (附答案)2022年部编版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三峡导学案
一.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48分〕
1、略无阙.处〔〕
2、亭午
..夜分〔〕
3、不见曦.月〔〕
4、夏水襄.陵〔〕
5、沿溯
..阻绝〔〕 6、乘奔.御风〔〕
7、素湍
..多生怪柏〔〕..绿潭〔〕 8、绝巘
9、清荣峻茂
..〔〕....〔〕 10、晴初霜旦
11、属引
..凄异〔〕 12、不以疾.也〔〕
二.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分〕
《三峡》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_____。
三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内容理解。
〔25分〕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文中引用渔者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6 三峡
一.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48分〕
1、略无阙
....〔正午半夜〕...处〔毫无同“缺〞〕 2、亭午夜分
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4、夏水襄.陵〔上〕
5、沿溯
..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6、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7、不以疾.也〔快〕 8、素湍
..绿潭〔白色的急流〕
9、回清
..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倒影〔盘旋的清波〕 10、绝巘
11、飞漱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其间〔急流冲荡〕 12、清荣峻茂
13、晴初霜旦
....〔天刚晴下霜的早晨〕
14、属引
..凄异〔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15、不以疾.也〔快〕
二.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分〕
《三峡》一文选自_《水经注》_。
作者是_北魏_〔朝代〕的地理学家_郦道元_。
三峡指的是_瞿塘峡_,_巫峡_,__西陵峡_。
四.课文内容理解。
〔25分〕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7分〕
答:作者是从“山〞、“水〞这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表达连绵不断,遮天避日的特点,写水,那么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
2、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10分〕
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从全文看,文中引用渔者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8分〕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醉翁亭记学案
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乐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根底知识
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字,并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
2、解释加点字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
②名之者谁?〔名:〕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
④伛偻提携。
〔伛偻:〕
3、翻译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伛偻提携。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4、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5、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写亭的环境:从到。
(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
(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4)写宴饮场面:从到。
6、本文以“乐〞为线索,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与民同乐〞的主旨的?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找出相关的句子。
(1)写亭的环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
8、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9.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
10、如何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
收获:
疑问:
六、达标测试
1、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请选出这一句〔〕
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
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
3、阅读文段,答复以下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这段文字用了很多“而〞字,朗读时应分辨轻重,指出下边一句中“而〞字哪个是轻读,哪个是重读。
〔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轻读
B、重读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答:
〔4〕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