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习题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肽键
2. 蛋白质变性
3. 蛋白质的等电点
4. 蛋白质的沉淀
5. 蛋白质的凝固
二、填空题
1.人体蛋白质约占人体干重_________,根据化学组成可将蛋白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2.多肽链结构通常把_________写在左边,_________写在右边,其结构具有_________性。

3.单纯蛋白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常根据_________的含量来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
5.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即_________,其连接键为_________;二级结构主要结构单元有_________,
_________,维持其稳定的键为 _________;维持三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另外_________也很重要;四级结构即_________,维持其结构均为____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1. 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 胱氨酸
B. 谷氨酸
C. 瓜氨酸
D. 蛋氨酸
E. 丝氨酸
2. 下列哪种氨基酸为非编码氨基酸:
A. 半胱氨酸
B. 组氨酸
C. 鸟氨酸
D. 丝氨酸
E. 亮氨酸
3. 下列氨基酸中哪种氨基酸无 L型与D型氨基酸之分:
A. 丙氨酸
B. 甘氨酸
C. 亮氨酸
D. 丝氨酸
E. 缬氨酸
4. 天然蛋白质中有遗传密码的氨基酸有:
A. 8种
B. 61种
C. 12种
D. 20种
E. 64种
5. 测定100克生物样品中氮含量是2克,该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大约为:
A. 6.25%
B. 12.5%
C. 1%
D. 2%
E. 20%
6.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
A. 是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形成的
B. 是由谷氨酸的γ-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形成的
C. 氨基酸的各种氨基和各种羧基均可形成肽键
D. 是由赖氨酸的ε-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形成的
E. 以上都不是
7. 多肽链中主链骨架的组成是
A. –CNCCNCNCCNCNCCNC-
B. –CCHNOCCHNOCCHNOC-
C. –CCONHCCONHCCONHC-
D. -CCNOHCCNOHCCNOHC-
E. -CCHNOCCHNOCCHNOC-
8.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下面的哪一种情况:
A. 氨基酸种类的数量
B. 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
C. 多肽链的形态和大小
D. 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E. 分子中的共价键
9. 维持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 盐键
B. 氢键
C. 疏水键
D. 二硫键
E. 肽键
10. 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构象的特点是:
A. 肽键平面充分伸展
B. 靠盐键维持稳定
C. 螺旋方向与长轴垂直
D. 多为左手螺旋
E. 以上都不是
11.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蛋白质二级结构:
A. α-螺旋
B. 双螺旋
C. β-片层
D. β-转角
E. 不规则卷曲
12. 维持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稳定的主要化学键是:
A. 肽键
B. 氢键
C. 疏水作用
D. 二硫键
E. 范德华力
13. 主链骨架以180°返回折叠,在连续的4个氨基酸中第一个残基的C=O与第四个残基的N=H可形成氢键的是:
A. α-螺旋
B. β-折叠
C. 无规卷曲
D. β-转角
E. 以上都不是
14. 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 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活性
C. 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 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 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15. 维系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最主要化学键或作用力是:
A. 二硫键
B.盐键
C. 氢键
D.范德华力
E. 疏水作用
16. 维系蛋白质四级结构稳定的最主要化学键或作用力是:
A. 二硫键
B. 疏水作用
C. 氢键
D. 范德华力
E. 盐键
17. 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亚基间不存在的化学键是:
A. 二硫键
B. 疏水作用
C. 氢键
D. 范德华力
E. 盐键
18. 下列哪种蛋白质具有四级结构:
A. 核糖核酸酶
B. 胰蛋白酶
C. 乳酸脱氢酶
D. 胰岛素
E. 胃蛋白酶
19. 不同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A. 一定有多个相同的亚基
B. 一定有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的亚基
C. 一定有多个不同的亚基
D. 一定有种类不同,而数目相同的亚基
E. 亚基的种类,数目都不一定
20. 对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进行一级结构分析时发现:
A. 只有一个自由的α-氨基和一个自由的α-羧基
B. 只有自由的α-氨基,没有自由的α-羧基
C. 只有自由的α-羧基,没有自由的α-氨基
D. 既无自由的α-氨基,也无自由的α-羧基
E. 有一个以上的自由的α-氨基和α-羧基
21. 蛋白质的pI是指:
A. 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时溶液的pH值
B. 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时溶液的pH值
C. 蛋白质分子不带电荷时溶液的pH值
D. 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E. 以上都不是
22. 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
A. 分子不带电荷
B. 分子带电荷最多
C. 分子易变性
D. 易被蛋白酶水解
E. 溶解度增加
23. 已知某蛋白质的等电点为6.8,电泳液的pH为8.6,该蛋白质的电泳方向是:
A. 向正极移动
B. 向负极移动
C. 不能确定
D. 不动
E. 以上都不对
24. 将蛋白质溶液的pH调节到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
A. 可使蛋白质稳定性增加
B.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不变
C.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增加
D.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减少
E. 以上都不对
25. 已知某混合物存在A、B两种分子量相等的蛋白质,A的等电点为6.8,B的等电点为7.8,用电泳法进行分离,如果电泳液的pH值为8.6则:
A. 蛋白质A向正极移动,B向负极移动
B. 蛋白质A向负极移动,B向正极移动
C. 蛋白质A和B都向负极移动,A移动的速度快
D. 蛋白质A和B都向正极移动,A移动的速度快
E. 蛋白质A和B都向正极移动,B移动的速度快
26. 当蛋白质带正电荷时,其溶液的pH:
A. 大于7.4
B. 小于7.4
C. 等于等电点
D. 大于等电点
E. 小于等电点
27. 在pH8.6的缓冲液中进行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把血清蛋白质分为5条带,从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A.α1、α2、β、γ、A B. A、α1、α2、β、γ
C. γ、β、α2、α1、A
D. β、γ、α2、α1、A
E. A、γ、β、α2、α1、
28. 蛋白质变性后将会产生下列后果:
A. 大量氨基酸游离出来
B. 大量肽碎片游离出来
C. 等电点变为零
D. 一级结构破坏
E. 空间结构改变
29.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 蛋白质一级结构破坏
B. 蛋白质亚基的解聚
C. 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D. 辅基的脱落
E. 蛋白质水解
30. 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
B. 失去原有生物学活性
C. 溶解度增大
D. 易受蛋白水解酶水解
E. 粘度增加
31. 关于蛋白质变性后的变化哪项是错误的:
A. 分子内部非共价键断裂
B. 天然构象被破坏
C. 生物活性丧失
D. 肽键断裂,一级结构被破坏
E. 失去水膜易于沉降
32. 关于蛋白质变性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是四级结构破坏,亚基的解聚
B. 蛋白质结构的完全破坏,肽键断裂
C. 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一定发生沉降
D. 蛋白质变性后易于沉降,但不一定沉降,沉降的蛋白质也不一定变性
E. 蛋白质变性后易于沉降,但不一定沉降;而沉降的蛋白质一定变性
33. 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 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B. 粘度下降
C. 溶解度增加
D. 颜色反应减弱
E. 原有的生物活性丧失
34. 蛋白质变性时,被β-巯基乙醇断开的化学键是:
A. 肽键
B. 疏水键
C. 二硫键
D. 离子键
E. 盐键
35. 蛋白质分子中引起280nm波长处光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 丝氨酸上的羟基
B. 苯丙氨酸的苯环
C. 色氨酸的吲哚环
D. 半胱氨酸的巯基
E. 肽键
36. 有关蛋白质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溶液的pH调节到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容易沉降
B. 盐析法分离蛋白质原理是中和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蛋白质沉降
C. 蛋白质变性后,由于疏水基团暴露,水化膜被破坏,一定发生沉降
D. 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透折的方法将小分子杂质除去
E. 在同一pH溶液,由于各种蛋白质pI不同,故可用电泳将其分离纯化
37. 蛋白质沉淀、变性和凝固的关系,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变性蛋白一定凝固
B. 蛋白质凝固后一定变性
C. 蛋白质沉淀后必然变性
D. 变性蛋白一定沉淀
E. 变性蛋白不一定失去活性
38. 下列不属于结合蛋白质的是:
A. 核蛋白
B. 糖蛋白
C. 白蛋白
D. 脂蛋白
E. 色蛋白
B型题:
A. 赖氨酸
B. 半胱氨酸
C. 谷氨酸
D. 脯氨酸
E. 亮氨酸
1. 碱性氨基酸是:
2. 含巯基的氨基酸是:
3. 酸性氨基酸是:
4. 亚氨基酸是:
5. 含非极性侧链氨基酸的是: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超二级结构
D. 三级结构
E. 四级结构
6. 是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7. 是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8. 是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和相互作用:
9. 是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
A. 蛋白质的等电点
B. 蛋白质沉淀
C. 蛋白质的结构域
D.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E. 蛋白质变性
10. 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相等时的溶液pH值是:
11.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理化性质改变,并失去其生物活性称为:
12. 蛋白质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称为:
A. 亚基
B. β-转角
C. α-螺旋
D. 三股螺旋
E. β-折叠
13. 只存在于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的是:
14. α-角蛋白中含量很多的是:
15. 天然蚕丝中蛋白含量很多的是:
16. 在脯氨酸残基处结构被破坏的是:
17. 氢键与长轴接近垂直的是:
18. 氢键与长轴接近平行的是:
A. 四级结构形成
B. 四级结构破坏
C. 一级结构破坏
D. 一级结构形成
E. 二、三级结构破坏
19. 亚基聚合时出现:
20. 亚基解聚时出现:
21. 蛋白质变性时出现:
22. 蛋白质水解时出现:
23. 人工合成多肽时出现:
A. 0.9%NaCl
B. 常温乙醇
C. 一定量稀酸后加热
D. 加热煮沸
E. 高浓度硫酸铵
24. 蛋白质既变性又沉淀:
25. 蛋白质既不变性又不沉淀:
26. 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
27. 蛋白质变性但不沉淀:
28. 蛋白质凝固:
A. 氧化还原作用
B. 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C. 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
D. 紫红色
E. 紫蓝色
29. 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的功能是:
30. 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的因素是:
31. 与蛋白质功能活性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32.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
33. 蛋白质和氨基酸与茚三酮试剂反应呈:
C型题:
A. 甘氨酸
B. 丙氨酸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1. 属于L-α-氨基酸:
2. 非极性氨基酸:
3. 有利于β-折叠的形成:
A. 蛋白质变性
B. 蛋白质沉淀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4.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可引起:
5. 紫外线照射可使:
6.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pH值,使其达到pI,可引起:
7.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盐可引起:
A. 色氨酸
B. 酪氨酸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8. 蛋白质对280nm波长紫外光吸收依赖于:
9. 核酸对260nm波长紫外光的吸收主要依赖于:
10. 具有紫外光吸收能力的是:
11. 5位羟化后脱羧可生成神经递质的是:
A. 变性
B. 复性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2. 加热可引起蛋白质和核酸:
13. 退火又称为:
14. 变性、复性在蛋白质中:
15. 变性、复性在核酸中:
A. 肽键
B. 氢键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6. 蛋白质一级结构含有:
17. 核酸一级结构含有:
18. 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键为:
19. 维系核酸二级结构稳定的键为:
20. 血红蛋白中:
四、问答题
1. 何谓蛋白质变性?影响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2. 蛋白质变性后,为什么水溶性会降低?
3. 举例说明一级结构决定构象。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结合键,称为肽键。

2.结构域:蛋白质在形成三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称为结构域。

3.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4.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

5.蛋白质的凝固:蛋白质经强酸、强碱作用发生变性后,仍能溶解于强酸或强碱中,若将pH调至等电点,则蛋白质立即结成絮状的不溶解物,此絮状物仍可溶解于强酸或强碱中。

如再加热则絮状物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此凝块不再溶于强酸或强碱中,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二、填空题
1. 45%;单纯蛋白质;结合蛋白质
2. N-末端; C-末端;方向
3. 碳;氢;氧;氮;硫;磷;氮
4. 一级结构;空间结构
5. 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序列;肽键;α-螺旋;β-折叠;氢键;氢键;盐键;疏水键;二硫键;亚基间的空间结构关系;次级键
三、选择题
A型题
B型题:
1. A
2. B
3. C
4. D
5. E
6. A
7. D
8. E
9. B 10. A
11. E 12. C 13. A 14. C 15. E
16. C 17. E 18. C 19. A 20. B
21. E 22. C 23. D 24. B 25. A
26. E 27. C 28. D 29. A 30. B
31. C 32. D 33. E
C型题:
1. B
2. C
3. C
4. B
5. A
6. B
7. C
8. C
9. D 10. C
11. A 12. A 13. B 14. C 15. C
16. A 17. D 18. B 19. B 20. C
四、问答题
1.
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内部的非共价键断裂,天然构象被破坏,从而引起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维系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开,使其空间结构松解,但肽键并未断开。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等,一是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有机溶剂等。

2.
三级结构以上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稳定主要靠疏水键和其它副键,当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变性后,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稳定的疏水键、二硫键以及其它次级键断裂,空间结构松懈,蛋白质分子变为伸展的长肽链,大量的疏水基团外露,导致蛋白质水溶性降低。

3.
牛胰核糖核酸酶溶液加入尿素和巯基乙醇后变性失活,其一级结构没有改变。

当用透析法去除尿素和巯基乙醇后,牛胰核糖核酸酶自发恢复原有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此例充分说明一级结构决定构象。

第二章维生素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 2.维生素需要量
3.脂溶性维生素 4.水溶性维生素
5.辅酶Ⅰ 6.辅酶Ⅱ
7.辅酶A 8.黄素酶
9.维生素A原 10.维生素D原
二、填空题
1.维生素D是_________类化合物,它在人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形式为_________。

2.FMN、FAD是_________的辅基,它们在反应中起_________作用。

3.维生素PP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缺乏它会引起_________病。

4.脂溶性维生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_________。

维生素B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6.维生素B1构成的辅酶是_________,如果缺乏,糖代谢发生障碍,_________和_________在神经组织堆积,引起脚气病。

7.维生素B6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 和_________ 磷酸化成为辅酶,起_________作用。

8.维生素PP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物质,它们都是_________的衍生物,在体内主要由_________生成。

9.尼克酸或尼克酰胺具有_________特性,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

10.维生素E又名_________,与________有关,它还具有抗_________作用。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是一类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每天需要量约数克
C.B族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构成辅酶或辅基 D.维生素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的构成
E.维生素主要在机体合成
2.关于水溶性维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人体内只有少量储存
B.易随尿排出体外
C,每日必须通过膳食提供足够的数量
D.当膳食供给不足时,易导致人体出现相应的缺乏症
E.在人体内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
3.关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于脂肪和脂溶剂 B.不溶于水
C.在肠道中与脂肪共同吸收 D.长期摄入量过多可引起相应的中毒症E.可随尿排除体外
4.有关维生素A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夜盲症 B.维生素A是水溶性维生素
C.维生素A可由β-胡萝卜素转变而来 D.维生素A有两种形式,即A1和A2
E.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的形成
5.胡萝卜素类物质转为维生素A的转变率最高的是:
A.α-胡萝卜素 B.β-胡萝卜素
C.γ-胡萝卜素 D.玉米黄素
E.新玉米黄素
6.关于维生素D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酵母和植物油中的麦角固醇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2
B.皮肤的7-脱氢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3
C.维生素D3的生理活性型是25-(OH)D3
D.化学性质稳定,光照下不被破坏
E.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
7.下面关于维生素E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6-羟苯骈二氢吡喃衍生物,极易被氧化 B.易溶于水
C.具有抗生育和抗氧化作用 D.缺乏维生素E,可产生癞皮病E.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
8.儿童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
A.佝偻病 B.骨质软化症
C.坏血病 D.恶性贫血
E.癞皮病
9.脚气病由于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所致:
A.钴胺素 B.硫胺素
C.生物素 D.遍多酸
E.叶酸
10.关于维生素PP叙述正确的是:
A.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很少发生缺乏病 B.与异烟肼的结构相似,二者有拮抗作用C.本身就是一种辅酶或酶 D.缺乏时可以引起脚气病
E.在体内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故不需从食物中摄取
11.维生素B6辅助治疗小儿惊厥和妊娠呕吐的原理是:
A.作为谷氨酸转氨酶的辅酶成分 B.作为丙氨酸转氨酶的辅酶成分
C.作为蛋氨酸脱羧酶的辅酶成分 D.作为谷氨酸脱羧酶的辅酶成分
E.作为羧化酶的辅酶成分
12.维生素B2以哪种形式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A.辅酶A B.NAD+、NADP+
C.辅酶Ⅰ D.辅酶II
E.FMN、FAD
13.以下哪种对应关系正确:
A.维生素B6→磷酸吡哆醛→脱氢酶 B.泛酸→辅酶A→酰基移换酶
C.维生素PP→NAD+→黄酶 D.维生素B1→TPP→硫激酶
E.维生素B2→NADP+→转氨酶
14.哪种维生素能被氨甲喋呤所拮抗:
A.维生素B6 B.叶酸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1
E.遍多酸
15.惟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C D.维生素B6
E.维生素B12
16.哪种维生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并常用食品添加剂:
A.维生素B1 B.维生素K
C.维生素E D.叶酸
E.泛酸
17.与凝血酶原生成有关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K B.维生素E
C.硫辛酸 D.遍多酸
E.硫胺素
18.维生素B1缺乏时出现的消化道蠕动减慢、消化液比较少、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原因是因为:A.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B.维生素B1能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
C.维生素B1能促进胰蛋白酶的活性 D.维生素B1能促进胆碱酯酶的活性
E.维生素B1能促进胃蛋白酶原的激活
19.有关维生素C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与胶原合成过程中的羟化步骤有关 B.保护含巯基的酶处于还原状态
C.维生素C缺乏易引起坏血病 D.促进铁的吸收
E.在动物性食品中有大量存在
20.肠道细菌可给人体合成那几种维生素:
A.维生素A和维生素D B.维生素K和维生素B6
C.维生素C和维生素E D.泛酸和尼克酰胺
E.硫辛酸和维生素B12
B型题:
A.维生素K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E D.维生素C E.维生素A
1.吸收时需要有内因子协助的维生素:
2.与合成视紫红质有关:
3.与生育有关:
A.磷酸吡哆醛 B.生物素 C.维生素B1 D.维生素K E.四氢叶酸4.参与氨基转移的辅酶是:
5.参与α-酮酸氧化脱羧作用的是:
6.能够转移一碳单位的是:
A.辅酶A B.生物素 C.FAD D.硫胺素 E.磷酸吡哆醛7.能够转移酰基的是:
8.能够转移氢原子的是:
9.能够转移CO2的是:
10.能够转移氨基的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11.缺乏可引起坏血病的维生素是:
12.缺乏可引起脚气病的维生素是:
13.缺乏可引起恶性贫血的维生素是:
14.缺乏可引起佝偻病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K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15.可促进凝血酶原合成的维生素是:
16.含有β-白芷酮环结构的维生素是:
17.属于类固醇衍生物的维生素是:
A.转移酰基 B.转移氨基 C.转移一碳单位 D.转移氢原子 E.转移二氧化碳18.磷酸吡哆醛的作用是:
19.生物素的作用是:
20.四氢叶酸的作用是:
C型题:
A.维生素B6 B.维生素B12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能引起低色素小细胞贫血的是:
2.能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是:
A.维生素PP B.维生素B6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3.服用异烟肼抗结核药时,需补充的维生素:
4.能引起脚气病的维生素:
A.含有维生素B2 B.含有钴元素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5.FMN中:
6.NAD+中: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7.过多摄入可引起中毒症状:
8.为类固醇的衍生物:
A.维生素B6 B.叶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9.参与氨基酸代谢:
10.参与脱羧基反应:
四、问答题
1.引起维生素缺乏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2.当维生素A缺乏时为什么会患夜盲症?
3.叶酸和维生素B12在生理功能上有何关系?
4.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体内代谢各有何特点?
5.试写出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的名称?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是一类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有机化合物。

2.维生素需要量指能保持人体健康、达到机体应有的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所需要的维生素的必需量。

3.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及脂溶剂的一类维生素,可在体内贮存,过量摄入可引起蓄积中毒,包括维生素A、D、E、K。

4.在人体内只有少量储存且易随尿排出体外,当膳食供给不足时,易导致人体出现相应的缺乏症,主要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5.辅酶Ⅰ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其化学本质是维生素PP在体内与核糖、磷酸、腺嘌呤组成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能可逆的加氢和脱氢,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递氢的作用。

6.辅酶Ⅱ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其化学本质是维生素PP在体内与核糖、磷酸、腺嘌呤组成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能可逆的加氢和脱氢,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7.辅酶A是泛酸与巯基乙胺和3/-磷酸腺苷5/-焦磷酸组成,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在物质代谢中起转移酰基的作用。

8.体内以FMN和FAD为辅基的酶系统称为黄素酶。

9.在小肠粘膜内的β-胡萝卜素加氧酶的作用下β-胡萝卜素可加氧断裂为2分子的视黄醇,故β-胡萝卜素也叫维生素A原。

10.经日光及紫外线照射后麦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可分别转变成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所以二者称为维生素D原。

二、填空题
1. 固醇;1,25-(OH)2-D3
2.黄素酶;递氢
3.尼克酸或尼克酰胺;癞皮
4.维生素A;维生素D ;维生素E;维生素K
5.维生素C ;维生素B1 ;维生素B2;维生素PP ;维生素B6;泛酸;生物素;
叶酸;维生素B12
6.TPP;丙酮酸;乳酸
7.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吡哆醛;吡哆胺;转氨基
8.尼克酸;尼克酰胺;吡啶;色氨酸
9.氧化还原;在生物氧化中起递氢作用
10.生育酚;动物的生殖功能;氧化
三、选择题
A型题
1.B 2.E 3.C 4.A 5.C 6.E 7.A 8.C 9.B 10.E 11.C 12.A 13.B 14.D 15.C 16.A 17.D 18.B 19.E 20.C C型题:
1.A 2.B 3.C 4.D 5.A 6.D 7.C 8.B 9.C 10.A 四、问答题
1.引起维生素缺乏症常见的原因有:
(1)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
(2)机体的吸收利用率降低;
(3)食物以外的维生素供给不足;
(4)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2.
视杆细胞中有视紫红质,由11-顺视黄醛与视蛋白分子中赖氨酸侧链结合而成。

视紫红质一经感光,11-顺视黄醛便发生光异构作用而变成全反视黄醛,而与视蛋白分离而失色,从而引发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产生视觉。

在视网膜内全反视黄醛直接异构为11-顺视黄醛进行得甚慢,故其大部分被视黄醛还原酶还原为视黄醇,经血流至肝,异构化为11-顺视黄醛,再回到视网膜细胞供合成视色素。

当维生素A缺乏时,血液循环中供给的视黄醇量不足,11-顺视黄醛得不到足够补充,对弱光敏感性降低,使暗适应时间延长,甚至造成夜盲症。

3.
维生素B12为甲基移换酶的辅酶,它催化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转变为蛋氨酸,甲基由N5-CH3-FH4提供,所以维生素B12可以促进游离四氢叶酸的再生。

四氢叶酸是携带一碳单位的载体,一碳单位参与核苷酸的合成,所以维生素B12和叶酸都可影响一碳单位的代谢,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缺乏都可影响红细胞的分裂与成熟,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

4.
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在食物中多与脂类共存,故在肠道的吸收与脂类有密切关系。

在血液中与脂蛋白或特殊结合蛋白质结合运输,超过生理需要量时,在体内大多储存于肝,其排泄主要是通过胆汁由粪便排出。

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不溶于脂溶剂,吸收与运输无特殊特点,在组织中多以功能形式存在,体内一般不贮存,超过机体生理需要量时,可由尿排出。

5.
(1)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夜盲症);维生素D(佝偻病、骨软化症);维生素E(不育症);维生素K (凝血障碍疾病);
(2)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B2(口腔-生殖系统综合征);维生素PP(癞皮病);维生素B6(低色素小细胞贫血);生物素(一般无);泛酸(一般无);叶酸(巨幼红细胞贫血);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贫血、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C(坏血病)。

第三章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