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下的昆明文明街历史街区遗韵传承研究 储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需求下的昆明文明街历史街区遗韵传承研究储帅
摘要:历史街区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下已经遭到了大量的破坏,在市中心的老街
区更不多见,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就是“老昆明”最后的记忆。

如何对历史街
区进行改造,做到既传承了其原有的遗韵精髓,也发展了商业,是一直困扰着政
府和开发商的问题。

本文以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政府、市场需求入手,对其文态、形态、生态和业态进行探讨,以达到将城市记忆、文化片段、生
活场景、商业空间有机融合。

关键词:市场需求;遗韵传承;文明街;历史街区
一、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遭到拆除破坏,
很多城市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开发,但多是拆除重建。

昆明城也不例外,历史街
区一个接一个被拆除重建,尤其中心城区,就只剩下文明街片区。

单从钱王街来看,只是一条商业街,没有文化、没有特色,不仅破坏了历史街区原有的韵味,
也吸引不了顾客,老昆明人不买账,年轻人更不买账。

如何传承文明街历史文化
街区遗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一)历史沿革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活史书,以历史建筑为载体,向人们陈述着一个
城市历史的厚重。

昆明市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昆明城内仅存的老街区,是昆明
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上溯到大理国时代,文明街片区就已经存在了,后经元、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建立的今天,饱含了900多年的历史沧桑,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在现昆明市盘龙区景星街以北,正义路以西,五一路以东,华山南路以南大约占地21公顷的区域。

现在我们所看到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格局是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83年)云贵总督在此建署衙,以及随
后重建文庙(公元1690年)而逐步形成的。

至此200多年文明街片区骨架没有
太大变化[1]。

(二)商业价值分析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紧临南屏街、正义路中心商业片区,目前景星街、光华
街富有商业活力,其他街道正进行商业改造。

因良好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历史传承,使得文明街片区有着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

三、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现状
景星街主要路边摊点经营旅游纪念品,到正义路的游客以及到正义坊购物的
游客,都会顺便到景星街看看,尤其景星街的花鸟鱼虫市场,是昆明人最熟悉的
地方。

光华街靠近抗战胜利堂南侧的沿街地区也有少量摊点,其他街道上主要分
布餐饮行业,但并不是老昆明的传统饮食,多为现代化的奶茶铺、咖啡厅,或者
外省的小吃、面馆等。

四、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遗韵传承现状
钱王街的改造我们可以看到,并没有保留历史文化遗韵。

文明街片区改造后
从物质上,到精神上,再到文化传承上,都没有了载体,也没有人传承这份历史
文化遗韵。

而重建后的街道以商业运营为目的,并没有将历史建筑真正保护起来。

五、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思路
(一)政府统筹,整体规划
政府统筹工作,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而是要做作到统筹街区形态、统筹市
场主体、统筹功能规划。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很多巷道内只是单一的居住功能,
必须对整个片区的功能统一规划,向居住、商业混用转变,实现区域内的多功能、多元化、多业态的和谐发展。

(二)尊重市场需求
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老街区才能有人去?现
有的钱王街商业缺乏市场吸引力,究其原因是一味地追求商业化,忽略了真正的
市场对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需求,市场需求来自于多个种类的顾客。

第一类顾客,是老昆明人。

这类人群对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需求最高。


们是从小生活在这里,体味过“老昆明”的人,不仅对文化精髓有着较高的审美,
还有老昆明人的传统习俗,也有着浓浓的回忆。

第二类顾客,是游客。

这类人群对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需求是特色。

游客
往往是追求一种新颖、独特的文化展示,他们要看到的是老昆明城的历史缩影,
他们要看到的是云南多民族融合下历史文化遗韵传承下来的结晶。

第三类顾客,是年轻人。

这类人群主要包括学生群体、上班族,他们消费能
力强,所以很多商业开发都是以这一类人群为主体,迎合他们的消费需求[2]。

(三)以文脉保护为前提
文脉主义强调建筑的文化精髓、历史承载、传统习俗、居民习惯等元素和当
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整体性的统一和延续。

无论是城市形态规划,还是居住社区,都要满足地方文化特色、历史典故、居民情感的需求。

(四)以市井文化为重点
清代后期,南屏街就已经发展成为昆明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南来北往的商
业贸易,以及后来中国面向东南亚的贸易商住,都活跃于此。

2007年文明街修缮
工作启动,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商业摊点都集中到景星街内,其内花鸟鱼虫
市场集经营花鸟、虫鱼、古玩字画、钓鱼具、珠宝玉石、高档餐饮为一体的旅游
购物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娱乐一条街[1]。

(五)重视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传统遗韵的载体最容易传承下来的是建筑,如何有机融合,是一个值得研究
的地方,第一,街面上不易出现过多的现代建筑元素,容易引起审美上的“反感”。

可以在街后巷道里,做一些高档优雅的消费场所,这时候融入少量现代建筑元素,更显得有情调。

第二,现代建筑元素植入历史街区,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不能仅仅为商业服务,更多的是要表达出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向人们诉说着“老昆明”的传统习俗和美好的生活愿景。

(六)四态融合、传承遗韵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四态,指文态、形态、生态和业态。

文态,指的是“老
昆明”甚至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的文脉精髓与历史典故,是整个项目规划的灵魂所在;形态,是指呈现在人们面前,标志了历史文化遗产与民族风俗的建筑、器物
等景观与实物;生态,则是指环境层面,是一种情景,能够让游客沉浸在历史文
化的氛围之中,陶醉在古往悠远的回忆之中;业态,则是指根据成都市现代都市
生活与时尚消费理念结合的创造性布局与消费业态的开拓。

如何让文明街历史文
化街区商业繁华而不失文化魅力,如何让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在喧闹都市中不失
历史神韵,正是四态融合的关键所在[3]。

六、总结
想做好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遗韵传承又不缺乏商业活力,政府、市场需求、
业态布局、传统文化等都是分不开的。

政府工作是首当其冲的,政府不仅要提炼“老昆明”的文化内涵,还要通过提炼的文化内涵来精心策划个性业态,在还原“老昆明”的前提下,有机融合文化形态和业态,将“老昆明”的传统饮食文化、茶马文化、民俗文化等与现代化的西餐、现代艺术、小吃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个性化的业态布局[4]。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是“老昆明”最后的记忆,承载了太多太多厚重的历史,只要把握住遗韵精髓,结合市场需求,做到“四态合一”,改造后的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就一定能唤醒“老昆明”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妙堂.文明街片区历史[J].社区,2006(3),52-55.
[2]司金霞,刘云.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重构与旅游开发研究——以昆明文明街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58-160.
[3]张学勤.古典与时尚融合的闹市清幽——宽窄巷子文化旅游意境营造探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1),8-11.
[4]吴叶红,杨启,李倩.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J].华中建筑,2016(3),142-144.
作者简介:
储帅,(1990-)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防灾减灾。

马程伟,(1992-)云南版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防灾减灾。

方硕,(1993-)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防灾减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