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景范中学草桥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景范中学|草桥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 ②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
③年与时驰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D.《诫子书》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①。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
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
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仓皇:惊慌。

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其一犬坐于前/及其家穿井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是: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C.(甲)文中的“屠”是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乙)文中的“竖”是“童仆”的意思,“牧竖”指牧童。

D.(甲)文“顾野有麦场”和(乙)文“跑号如前状”分别是省略句和倒装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乙)文大狼身上体现出伟大的母爱,牧竖杀狼的行为是出于无聊的残忍,表现的是人性中的恶的一面。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迷惑屠户;(乙)文中开篇写牧竖“谋分捉之”,下文写狼的行动,从正面体现牧竖的聪明机智。

D.(甲)文结尾部分作者指出狼的狡黠,而嘲笑其“顷刻两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③遂成枯落________
④以负陛下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及卒,如其所言。

(4)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
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文言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徐以养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①。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②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③,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孙枝蔚④《示儿燕》)(注释)①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②遑:闲眠,空闲。

③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④孙枝蔚:清初诗人。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励________
③意与目去去________ ④然贫家止有此器止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
(3)这两篇文章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

两者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

(甲)文强调学习时要“________”,(乙)文强调学习时要“________”。

此外,(甲)文还重点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

(4)你从(甲)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5.阅读蒲松龄的《狼》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止增笑耳/止有剩骨
B.狼不敢前/乃悟前狼假寐
C.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2)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
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有希望。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3)翻译下列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的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年与时驰 ________
②俭以养德 ________
③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④意与日去 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诫子书》作为古代家训中的名篇,在很多方面给人以力量和启迪。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格式,谈谈你的感受,字数不少于80。

例:惜时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诸葛亮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诲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唯有珍惜时间,方能不负芳华,成就梦想。

虽是老生常谈,但慈父对儿子的教导,字字句句皆出真心,启人深思。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①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①掘株:挖了树根的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螳螂方欲食蝉/饭疏食,饮水
B.欲啄而食之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不知前有深坑/狼不敢前
D.而不顾后害者也/元方入门不顾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请找出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太丘舍去()
②下车引之()
②元方入门不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B. 本文言简意赅,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来说明为人处事应讲礼守信的道理。

C. “怒”与“惭”写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本文中的元方和《咏雪》中的谢道韫都是睿智、方正、讲诚信的孩子。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 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 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狼》)
D. 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 久之,目似瞑(《狼》)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 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D. 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问其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造门不前而反/学而不思则罔
C.时戴在剡/年与时驰
D.因起彷徨/未若柳絮因风起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3)“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的含义。

①缀行甚远 ________
②一狼径去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⑤盖以诱敌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只画一处)。

其一犬坐于前
(4)请从屠户的角度,概括补充故事情节。

遇狼——________——________——杀狼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②无以广才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
④能服于人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D
解析:(1)增长;立志;逝去、消失
(2)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②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治性情。

(3)D
2.B
解析:(1)B
(2)A
(3)C
(4)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3.(1)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2)达到;放纵;最终,终于;辜负
(3)①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②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4)①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家产只是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

②诸葛亮在外做官,不做其他兼职营生增加自己的收入。

③诸葛亮死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和物品。

4.(1)增长;振奋;消失;仅,只
(2)①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

(3)静;动圈点;做人(修身)
(4)①做事要专心,道德和美好的心灵很重要,要努力学习,有远大志向。

等你长大了,再学就晚了。

②一个人要想成才成学应该要具备多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③一个人要修身养德,就要淡泊名利,培养宁静的心态。

(答一点即可)
5.A
解析:(1)A
(2)B
(3)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通道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6.C
解析:(1)C
(2)疾行,指迅速逝去;培养;增长;意志
(3)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4)示例1:节俭的力量。

俭就是节俭、俭朴。

在生活中能做到不以物欲左右自己的心志,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宁静。

“俭以养德”,强调的是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质的关键性作用。

这是诸葛亮人生智慧的总结,也是他严于律己的人生写照
示例2:简约的力量。

言简意丰,韵味悠长。

诸葛亮的这封家书,用短短几十字,就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讲得透彻深刻。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饰雕琢。

作者以平易的说理将自己的平生经验全数传达给儿子
示例3:宁静的力量。

静就是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静就是享受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做到静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静静的沉思,安静的反思自己的作为。

“非宁静无以致远”,摒除了名利的束缚,自然就能淡泊自处;做到淡泊和宁静,就能志向明确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7.B
解析:(1)B
(2)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启示: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8.D
解析:(1)离开;拉,牵拉;回头看
(2)①和别人约好一同外出,却丢下我走了。

②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守信用。

(3)D
9.D
解析:(1)D
(2)C
(3)①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②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

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采分点: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4)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10.B
解析:(1)B
(2)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3)表现了王子猷率性而为、高尚有节的个性。

11.(1)连接、紧跟;离开;看,视;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①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3)其一/犬坐于前
(4)惧狼;御狼
12.(1)达到;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信服
(2)①从宁静专一中来修养身心,从节俭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

(3)甲文告诉我们要淡泊宁静,立德修身,立志学习,珍惜时间,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乙文告诉我们应不辞善小,成就大德,广泛读书,增长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