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4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侵蚀地貌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②为堆积地貌的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外力减弱或遇到
堆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障碍物
• 3.结果:使地表起平伏坦状况趋向于________。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自我检测] (2018·武汉模拟)下图为广东揭西某河床上自然形成的河流壶穴照片。读图完 成 1~2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1.图中壶穴的形A成主要因为( )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 C.冰川侵蚀 D.生物破坏 • 2.图中地貌主要发B育在河流的( )
• A.中下游 B.中上游
举例 边界类型
马里亚纳海沟、亚 东非大裂谷、红海、喜马拉雅山脉、青
洲东部岛弧、美洲 大西洋 藏高原
西岸山脉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图示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真题
2014·大纲全国卷·T6 2014·海南卷·T17 2013·广东卷·T1
命题分析
命题规律:以区域海陆分布或 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内力作用 的表现及其影响。 核心关注:主要地形地貌的成 因及其影响。
• 3.丹娘沙丘的成B 因主要是( ) •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 C.冰川堆积 D.海浪堆积 • 4.该沙丘的沙源D 主要来自( ) • A.印度洋海滩 • B.沿岸疏松的土壤 • C.塔克拉玛干沙漠 • 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B • 5.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1.(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
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
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
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
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
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
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
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
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
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
,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
2.(2018·双鸭山一中模拟)下图为沿赤道所作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板块 ①主要位于 10°W~60°E 之间,读图完成(1)~(2)题。
(1)板块⑤为(C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安第斯山脉是由图中哪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D )
A.①②
B.②③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4·大纲全国卷)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 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3.K岛处C 于( )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 D解.析亚:欧注意板图块中与的“印印度度洋洋板”和块经界纬线度信的息南,侧可推断该岛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8·郑州质检)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 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 下面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回答 3~5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地表形态的影响
[图文梳理]
•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 2.主要表现形式
影响因素
作用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②为其他外力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
作用创造条件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2.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 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作用减弱或遇到障碍
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 积地貌。具体表现如下: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0 核心考点突破 1
考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图文梳理]
• 1.能量来源:主内要部 是地球________放射性元 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2.表现形式及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分界线的北侧。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1.地壳运动的类型及分析判断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 岩层运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动方向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 壳
水 平
运 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平沿行 岩层发生了水平褶位皱移和弯 ________于地球表面 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
的方向运动 垂直
________山脉及谷地
表 现 形 式
运垂 动直
运 动
变质作 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 ________于地球表面 的方向运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 力下发生变质
海陆变迁 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 起伏和_______________
• 1.(2015·江苏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 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C
• 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 C.解析沿:板安块第斯作山用脉边属于界褶发皱育山脉,是由
•于板D块.挤沿压海碰陆撞、作隆用起边抬升界形发成育的,所以选
C。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解析:第3题,连绵的沙丘应是风力堆积作用 形成的。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该 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 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 旋上升气流,气流挟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 ,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 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第4题,由上 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沙 洲和河漫滩。因为在谷地中,受两侧山地阻 挡,外部沙尘难以进入。第5题,沙丘是风力 堆积作用形成的,当该区域植被覆盖条件良 栏目
• C.解析三:角第洲1题,据D材.料河可漫知,滩图示景观位于广东,应是由
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A项正确;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干
旱和半干旱地区,故B项错误;冰川作用主要分布在高山和高
纬度地区,故C项错误;生物破坏对该景观的形成影响较弱,
故D项错误。第2题,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
游地区,中下游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
)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解题指导] •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 (稳1)定贝壳堤是死亡持续的堆贝积类生物堆积而成的,某
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必须 ________,死亡贝类生物______________才 能形成。 • (2)河流冲积物是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河 流入海的位置变动导致海岸线的不断变化。
• 2.板块运动与地貌
•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 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
相撞
板块运动
张裂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
块相互挤压碰撞 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球面 貌的影响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 海沟、岛弧、海岸
形成裂谷或海洋
大高原
山脉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C.④⑥
D.⑤⑥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解析:第(1)题,据题中信息可判断,板块① 为非洲板块,板块②为印度洋板块,板块③ 为亚洲板块,板块④为太平洋板块,板块⑤ 为南极洲板块,板块⑥为美洲板块。第(2)题 ,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据上题可 知,处于南极洲板块⑤与美洲板块⑥的消亡 边界。
高考真题
命题分析
命题规律:以区域自然环境或 Nhomakorabea2017·全国卷Ⅱ·T9~11 景观图为背景,以选择题或综
2016·全国乙卷·T7~9 合题形式,考查区域地貌的外
2016·全国丙卷·T36(1) 力作用及其表现。
2014·安徽卷·T32
核心关注:流水地貌及风力地
2013·福建卷·T9~10 貌的分布、成因及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2016·全国乙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 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 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 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 完成(1)~(3)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C过程中,海岸线( )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 造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 量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地壳物质 循环。
栏目 导引
栏 目 导 航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0 核心考点突破 1
0 学科素能培养 2
0 课下限时训练 3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1.甲板块不可B 能位于( )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 C.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
D
• 2.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 C.图示海底不可能形成海岭 • 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一致
火山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 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
动 或喷出高地低表不平
_______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自我检测] (2018·浙江五校联考)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 1~2 题。
栏目 导引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B
•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 ,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DA岸.线形的成距新离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
•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2016·北京卷)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D
• 平顶海山( ) • A.为褶皱山 • B.由沉积岩构成
栏目 导引
• [解题指导] •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地形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的影响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 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 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关系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 2.从图表中 获取信息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方法技巧] • 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
方法
•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
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②湿润、半湿 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 水堆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 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 栏目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解析:第1题,图中乙处大洋洋底岩层较新, 往东西两侧岩层年龄变老,乙处应是板块张 裂处,是板块生长边界,所以甲板块西部边 界是生长边界。根据板块分布图可知,非洲 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西部边界都是 生长边界,都有可能是图中的甲板块,而美 洲板块西部边界是消亡边界,所以甲板块不 可能是美洲板块。第2题,根据上题判断,乙 处是板块张裂处,应是生长边界,A错误; 海沟出现在板块挤压的地方,即消亡边界上 ,B错误;岩浆可能会在大洋底部板块张裂 栏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