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质检试卷高一全册生物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对市爱民阳光实验学校市高一〔下〕质检生物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此题共6小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
D.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C、H、0、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2.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有氧运动有关.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消耗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
3.以下有关探究光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将充分暗处理后的葵叶片一半遮光,光照一段时间,遮光遇碘变蓝
B.载有水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段时间,绿光区域聚集细菌最多
C.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光照一段时间,释放的气体含有18O2和C18O2D.向小球藻提供14CO2,光照一段时间,14C5化合物先于14C3化合物出现
4.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有一细胞看得清晰,另一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调节器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5.脑中有很多神经组织,心脏中的肌肉主要为心肌,这一事实说明了〔〕A.器官都是由一种以上根本组织构成
B.器官都是由四种根本组织构成
C.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
D.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相互影响
6.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细胞分裂素可直接参与代谢促进植株细胞分裂
B.脱落酸能够延缓叶片的衰老和促进果实脱落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D.赤霉素可用于改进生产啤酒的传统方法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总分值39分〕
7.图1中的五个细胞是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图2表示该动物的细胞核中染色体及核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请答复以下问题:
〔1〕图1中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由图1判断该动物为_________性.
〔2〕B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含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_条.〔3〕图2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8代表_________〔生理过程〕.
8.某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得变化〔如图〕.请答复以下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_.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________的产物.〔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_________.〔3〕转氨酶是肝细胞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假设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__的特性.9.将一长势良好的大豆植株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仪测玻璃罩内CO2浓度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该植株CO2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关系.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14时由于_________,叶绿体中吸收的_________少,所以受限制的主要是光用的_________阶段,该时刻与18时相比,叶绿体中ATP含量_________〔>、=、<〕18时.18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代表大豆植株光用与呼吸作用相的点是_________.
〔2〕图乙中,其他条件皆适,假设适当增大CO2浓度,那么 b 点向
_________ 移动;e 点向_________ 移动.
〔3 〕假设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1h,暗处理后重量减
少2mg,说明呼吸作用强度是_________,随后立即再光照1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相比重量增加3mg.那么该植物叶片光照 1 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_________mg/h.
10.果蝇是遗传常用的材料,请答复以下相关问题:
〔1〕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用这只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F1表现全为红眼.上述果蝇的白眼性状是由_________产生的.F1代果蝇随机交配,那么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的_________条染色体来自亲本的雄果蝇.
〔2〕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_种配子.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律,原因是这两对位基因不满足该律“_________〞这一根本条件.
〔3〕对于果蝇来说,正常情况下XX表现为雌性,而XY表现为雄性.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仅有一条性染色体〕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那么发育为可育的雌性.家还发现有时会出现两条性染色体融合形成并联〔XX、XY〕复合染色体.
①用野生型雌性灰果蝇〔X+X+〕和隐性突变体雄性黄果蝇〔X a Y〕杂交,后代均为_________果蝇.
②用一只隐性突变体雌性黄果蝇〔X a X a〕与野生型雄性灰果蝇〔X+Y〕杂交,子代中有的个体胚胎时期死亡,生活的个体雌性均为黄果蝇,雄性均为灰果蝇,显微镜检测发现有的死亡胚胎中出现并联复合染色体.请答复:亲本_________〔雄、雌〕性产生了复合染色体;子代中死亡率为_________.子代存活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
【生物--必修1】
11.如图是光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答复:〔1〕绿色植物进行光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参与光用的色素分布在该细胞器的_________上,这些色素的作用是_________.
〔2〕光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B表示:_________阶段.
〔3〕写出图中所示物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4〕C和D的化学过程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光用的反总式:_________
C6H12O6+6O2+6H2O
.
市高一〔下〕质检生物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此题共6小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0
1.以下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
D.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C、H、0、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TP 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细胞生物均含有核糖体,因此均能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核糖体,因此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并利用宿主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病毒的蛋白质.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解答】解: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但是结核杆菌具有核糖体,因此其蛋白质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
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也没有线粒体,因此原核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有细胞质基质提供,B正确;
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ADP,同时线粒体也存在ATP的合成,在线粒体自身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也有ADP的合成,C正确;
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DNA,磷脂和DNA的组成元素都为C、H、0、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正确.应选:A.
【点评】此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蛋白质的合成、ADP和ATP的生成、原核细胞的结构、生物膜系统以及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知识点,并逐项分析最初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有氧运动有关.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消耗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
3、24[H]+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2乳酸〔细胞质基质〕共同点:第一阶段相同和实质相同.
【解答】解:A、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所以进行无氧呼吸,消耗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故A错误.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产生丙酮酸、[H]和ATP;故B 正确.
C、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故C正确.
D、慢肌纤维与慢跑有氧运动有关,有氧呼吸能量主要来自于第三阶段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膜;故D正确.
应选A.
【点评】此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目所给的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比拟、分析与综合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以下有关探究光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将充分暗处理后的葵叶片一半遮光,光照一段时间,遮光遇碘变蓝
B.载有水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段时间,绿光区域聚集细菌最多
C.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光照一段时间,释放的气体含有18O2和C18O2
D.向小球藻提供14CO2,光照一段时间,14C5化合物先于14C3化合物出现
【考点】光反、暗反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用的过程:
①光反阶段:
a.水的光解:2H2O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阶段:
a.CO2的固:CO2 +C52C3
b.CO2的复原:2C3〔CH2O〕+C5 +H2O
【解答】解:A、充分的暗处理后的葵叶片一半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光照遇碘变蓝,A错误;B、载有水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段时间,绿光区域聚集细菌最少,B错误;
C、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分析了两组释放的氧气.结果说明,第一组释放的氧气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是18O2.这一有力地证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C正确.
D、小球藻提供14CO2,光照一段时间,14C5化合物后于14C3化合物出现,D错误.应选:C.
【点评】此题考查光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998•〕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有一细胞看得清晰,另一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调节器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考点】细胞观察.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需要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那么.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物像会变模糊,此时需要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还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解答】解:A、反光镜与视野的亮暗有关,与物像的清晰与否无关,A错误;
B、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细胞较清晰,另一较模糊,说明这与标本切得厚薄不均有关,B正确;
C、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细胞较清晰,说明不是细调节器的问题,C错误;
D、显微镜的物镜损坏时,该观察不到物像,D错误.
应选:B.
【点评】此题考查细胞观察,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调节显微镜视野的亮暗和物像的清晰度,再结合题干信息“当转动细调节器时,有一细胞看得清晰,另一细胞较模糊〞,选出正确的答案.5.脑中有很多神经组织,心脏中的肌肉主要为心肌,这一事实说明了〔〕A.器官都是由一种以上根本组织构成
B.器官都是由四种根本组织构成
C.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
D.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相互影响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开展.
【分析】脑中有很多神经组织与其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功能相适;心脏作为人体的一个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与其不停收缩和舒张相适.均表达了结构和功能相适.
【解答】解:神经组织由神经元构成,能产生兴奋并传到兴奋,脑中有很多神经组织与其功能相适;肌肉组织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许多肌细胞聚集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肌束,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纤维分布.主要功能是收缩和舒张,机体的各种动作、体内各脏器的活动都由它完成.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与其不停收缩和舒张相适.应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物结构和功能相适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6.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细胞分裂素可直接参与代谢促进植株细胞分裂
B.脱落酸能够延缓叶片的衰老和促进果实脱落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D.赤霉素可用于改进生产啤酒的传统方法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归纳推理;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解答】解:A、激素调节中,激素只能调节生命活动,但不能直接参与代谢过程,A错误;
B、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的脱落,抑制种子的萌发,B错误;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
D、赤霉素可诱导淀粉酶的产生,可用于改进生产啤酒的传统方法,D正确.应选:D.
【点评】此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总分值39分〕
7.图1中的五个细胞是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图2表示该动物的细胞核中染色体及核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请答复以下问题:
〔1〕图1中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AC,由图1判断该动物为雌性.
〔2〕B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极体,含同源染色体有0条.〔3〕图2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B.8代表受精作用〔生理过程〕.【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坐标曲线图;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别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图2中: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曲线A 为DNA的变化曲线,B为染色体的变化曲线.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具体的时间段1~2、2~3、3~4、4~5、5~6、6~7、7~8依次为减Ⅰ的前期、中期、后期、减Ⅱ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9~10、10~11、11~12、12~13依次为有丝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解答】解:〔1〕根据分析,图1中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AC,由图1中的B细胞的细胞质不均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雌性.
〔2〕B细胞的细胞质不均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别离,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3〕根据分析,图2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B.8代表受精作用.故答案为:
〔1〕AC 雌
〔2〕次级卵母细胞、极体0
〔3〕B 受精作用
【点评】此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区分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
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区分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假设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8.某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得变化〔如图〕.请答复以下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降低,尿素含量增加.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细胞代谢〔代谢〕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呼吸〔分解〕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ATP〕.
〔3〕转氨酶是肝细胞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假设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透过〔选择通透〕的特性.
【考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据图分析,随时间推移,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降低,尿素含量增加.
【解答】解:〔1〕随着培养时间的,细胞代谢会消耗氨基酸和葡萄糖,产生代谢废物尿素,故培养液中氨基酸和葡萄糖的含量减少,尿素的含量增加,尿素中的N元素来自氨基酸.
〔2〕因为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根本单位,所以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的主要作用是合成蛋白质;葡萄糖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3〕转氨酶是肝细胞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故正常情况下该酶存在于细胞内,现在培养液中检测到,说明该酶从细胞中排出,可推测细胞受损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4〕从上面题干分析细胞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透过性.
故答案为:
〔1〕降低增加细胞代谢〔代谢〕
〔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呼吸〔分解〕能量〔ATP〕〔3〕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4〕选择透过〔选择通透〕
【点评】此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代谢,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柱形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9.将一长势良好的大豆植株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仪测玻璃罩内CO2浓度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该植株CO2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关系.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14时由于气孔关闭,叶绿体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少,所以受限制的主要是光用的暗反阶段,该时刻与18时相比,叶绿体中ATP含量>〔>、=、<〕18时.18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代表大豆植株光用与呼吸作用相的点是D和E点.
〔2〕图乙中,其他条件皆适,假设适当增大CO2浓度,那么 b 点向左移动;e 点向右上移动.
〔3 〕假设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1h,暗处理后重量减
少2mg,说明呼吸作用强度是2mg/h,随后立即再光照1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相比重量增加3mg.那么该植物叶片光照 1 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7mg/h.【考点】光反、暗反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光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从图分析可知:0-6小时内玻璃罩内的CO2浓度逐渐增加,其原因是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使CO2浓度增高.8-18时,由于光用大于呼吸作用,CO2被吸收,使CO2浓度降低.18-24时,由于呼吸作用大于光用,CO2被释放,使CO2浓度增高.D、E两点代表光用与呼吸作用相.
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时光用于呼吸作用,b点之后光用大于呼吸作用.【解答】解:〔1〕图,14时气温过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叶绿体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少,所以受限制的主要是光用的暗反阶段;18时光照强度降低,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逐渐减小,所以14时与18时相比,叶绿体中ATP含量多.18时,叶肉细胞中光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产生ATP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曲线的拐点D、E两点代表光用与呼吸作用相.
〔2〕图乙中,其他条件皆适,假设适当增大CO2浓度,导致光用增大,假设光用要于呼吸作用需要降低光照强度,所以b点向左移动,同时光饱和点增大,需要光照增多,所以e点向右上移动.
〔3〕根据题意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黑暗处理1h,黑暗处理后重量减少2mg,说明呼吸作用强度是2mg/h;随后立即再光照1h,光照后比黑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由于呼吸了2小时,那么该植物叶片光照1h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2+3=7mg/h.
故答案为:
〔1〕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暗反>线粒体、叶绿体D和E点〔2〕左右上
〔3〕2mg/h 7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氧气考生能够掌握影响光用的环境因素,通过曲线分析,确每个转折点的生理意义,再结合曲线利用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10.果蝇是遗传常用的材料,请答复以下相关问题:
〔1〕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用这只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F1表现全为红眼.上述果蝇的白眼性状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F1代
果蝇随机交配,那么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的1-8条染色体来自亲本的雄果蝇.
〔2〕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律,原因是这两对位基因不满足该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位基因〞这一根本条件.
〔3〕对于果蝇来说,正常情况下XX表现为雌性,而XY表现为雄性.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仅有一条性染色体〕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那么发育为可育的雌性.家还发现有时会出现两条性染色体融合形成并联〔XX、XY〕复合染色体.
①用野生型雌性灰果蝇〔X+X+〕和隐性突变体雄性黄果蝇〔X a Y〕杂交,后代均为灰果蝇.
②用一只隐性突变体雌性黄果蝇〔X a X a〕与野生型雄性灰果蝇〔X+Y〕杂交,子代中有的个体胚胎时期死亡,生活的个体雌性均为黄果蝇,雄性均为灰果蝇,显微镜检测发现有的死亡胚胎中出现并联复合染色体.请答复:亲本雌〔雄、雌〕性产生了复合染色体;子代中死亡率为50%.子代存活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X a X a Y、X+O.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用;伴性遗传.
【专题】正推法;基因别离律和自由组合律;伴性遗传.
【分析】的性状出现是由于出现的基因,形成的基因型,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的基因和基因型,具相对性状个体交配,子代中只有一种表型,那么子代表型为显性,亲本均为纯合子,而在F1中雌雄个体中表型比不,说明不是位于常染色体而是位于X染色体上.
【解答】解:〔1〕①红眼果蝇偶然出现白眼果蝇,是由基因突变产生.F1代果蝇随机交配,那么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至少有1条染色体〔Y〕来自亲本的雄果蝇,最多有8条染色体来自亲本的雄果蝇.
〔2〕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律,原因是这两对位基因不满足该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位基因〞这一根本条件.
〔3〕①根据题意,灰色对黄色为显性,两果蝇的后代基因型为X+X a、X+Y,都为灰色.
②因为灰色基因存在于亲本雄性黄果蝇体内,而后代雄性是灰果蝇,只有在卵细胞不含X性染色体的情况下,即性染色体为O的卵细胞与含X+的精子结合才能产生此种情况,由此推测,雌性果蝇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产生X a X a和O的卵细胞,与X+、Y的精子结合,子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 a X a X+〔胚胎致死〕、X a X a Y〔黄色雌性性〕、X+O〔灰色雄性〕、YO〔胚胎致死〕,子代死亡率为50%.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1-8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位基因
〔3〕①灰②雌50% X a X a Y、X+O 【点评】此题考查基因突变、伴性遗传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