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5答案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675899bf770bf78a652954c4.png)
电路习题解答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S 1。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I +⨯=;I =13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P P I I 12122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I I ;I 185=A ;U I I S =-⨯=218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211-=-I I ;I 18=-A ;U S =-24V 。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9473A=0.5A;U Ia b.=+=9485V;IU162125=-=a b.A;P=⨯6125.W=7.5W;吸收功率7.5W。
《电路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d74e0fbe1e650e53ea9921.png)
答案及解析115答案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由U A B 5 V 可得:IA C 2.5 A:U DB 0 :U S 125. V。
【题2】:D。
【题3】:300;-100。
【题4】:D。
【题5】: a i i 1 i 2 ; b u u1 u2 ; c u u S i i S R S ; d i iS1RSu u S 。
【题6】:3;-5;-8。
【题7】:D。
【题8】:PU S 1 50 W ;P U S 2 6 W ;P U S3 0 ;P I S 1 15 W ;P I S2 14 W ;P I S 3 15 W 。
【题9】:C。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1【题14】:3 I 1 2 3 ;IA 。
3【题15】:I 4 3 A;I 2 3 A;I 3 1A;I 5 4 A。
【题16】:I 7 A;U 35 V;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 V;流过 2 电阻的电流I E B 2 A;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U A C 2 3I ;又由节点 D 列KCL 得I C D 4 I ;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 ;代入上式,得U A C 7 V。
【题18】:P1 P2 2 II212222 ;故I I122;I 1 I 2 ;⑴KCL:43I I ;I 11 12858A;U I 1 I 1 V 或 1.6 V;或I 1 I2 。
S 2 15⑵KCL:43I I ;I1 121 8 A;U S 24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9 47 3ab 9 4 8.5 V;A =0 .5 A ;U II 1 U 6ab . A ;P 6 1.2 5 W = 7 .5 W ;吸1 252收功率7.5W。
【题2】:[解答]【题3】:[解答] C。
电工五级试题含参考答案
![电工五级试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19d8a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2.png)
电工五级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漏电保护器(),应操作试验按钮,检验其工作性能。
A、安装后B、安装前C、购买前D、购买后正确答案:A2、装配交流接触器的一般步骤是()。
A、动铁心—静铁心—辅助触头—灭弧罩—主触头B、动铁心—静铁心—主触头—灭弧罩—辅助触头C、静铁心—辅助触头—灭弧罩—主触头—动铁心D、动铁心—静铁心—辅助触头—主触头—灭弧罩正确答案:D3、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 )之间的关系。
A、社会B、家庭C、企业D、班组正确答案:A4、焊锡丝成份一般是锡含量为()的铅锡合金。
A、50%~60%B、60%~65%C、70%~75%D、40%~50%正确答案:B5、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接地摇表如ZC-8型,属()类型的仪表。
A、流比计型B、电桥型C、电位计型D、电压电流表型正确答案:C6、低压电器元件在配电盘、箱、柜内的布局要求美观和安全,盘、柜内的二次回路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mm2的铜芯绝缘导线。
B、2.5C、4D、1.5正确答案:B7、只有牢固树立起职业责任的( ),才可能有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
A、传统B、念头C、感觉D、意识正确答案:D8、电气图包括:电路图、功能表图和()等。
A、部件图B、系统图和框图C、元件图D、装配图正确答案:B9、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制动常用的方法有()类。
A、3B、2C、1D、4正确答案:B10、一单相半波整流电感滤波电路,已知负载的直流电压为4.5,则该电路电源变压器的副边电压值为()伏。
A、20B、10C、15D、5正确答案:B11、在35KV直线杆塔上悬挂X-4.5型绝缘子,单相串联数应为()个。
A、5B、4C、2正确答案:D12、接地中线相色漆规定为()。
A、白B、黑C、紫正确答案:B13、用接触器控制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电路中,既要安全可靠又要能够直接反转,则需要()控制环节。
A、按钮联锁B、接触器联锁C、热继电器联锁D、接触器双重联锁正确答案:D14、职业既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又是人们与( )进行交往的一种主要渠道。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课后习题答案(全)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课后习题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87b55e0b844769eae009ed6b.png)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学习要求!"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和电路的基本变量!#"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功率的吸收与发出!%"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知识网络图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关联%非关联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独立电源%受控电源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课后习题全解%!!!!说明题!!!图’+("’,(中$’!(""#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乘积表示什么功率)’$(如果在题!!!图’+(中"&-##’-*图’,(中"&-##&-#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题!!!图解!’!(当流过元件的电流的参考方向#从该元件的标示电压正极性的一端指向负极性的一端#即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元件两端电压降落的方向一致#称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所以’+(图中""#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图中""#的参考方向是非关联的!’#(当取元件的""#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定义$%"#为元件吸收的功率*当取元件的""#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定义$%"#为元件发出的功率!所以’+(图中的"#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图中的"#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的条件下#代入""#数值#经计算#若$%"#&-#表示元件实际吸收了功率*若$’-#表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是发出功率!’+(图中#若"&-##’-#则$%"#’-#表示元件吸收了负功率#实际发出功率!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的条件下#代入"##数值#经计算#若$%"#&-#为正值#表示元件实际是发出功率*若$’-#为负值#表示元件发出负功率#实际是吸收功率!所以’,(图中#当"&-##&-#则$%"#&-#表示元件实际发出功率!%!!#!若某元件端子上的电压和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而"%!.-/01’!--!&(*##%.123’!--!&(4!求$’!(该元件吸收功率的最大值*’#(该元件发出功率的最大值!解!!!!!!!!!!$’&(%"’&(#’&(%!.-/01’!--!&(’.123’!--!&(%&5&123’#--!&(6’!(当123’#--!&(&-时#$’&(&-#元件实际吸收功率*当123’#--!&(%!时#元件吸收最大功率$&&"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7+8%&5&6’#(当123’#--!&(’-时#$’&(’-#元件实际发出功率*当123’#--!&(%!!时#元件发出最大功率$$7+8%&5&6题!!$图%!!$!试校核题!!$图中电路所得解答是否满足功率平衡!’提示$求解电路以后#校核所得结果的方法之一是核对电路中所有元件的功率平衡#即元件发出的总功率应等于其它元件吸收的总功率(!解!由题!!$图可知#元件4的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其余元件的电压"电流均为关联参考方向!所以各元件的功率分别为$$4%9-’’!&(%!$--6’-#为发出功率$:%9-’!%9-6&-#为吸收功率$(%9-’#%!#-6&-#为吸收功率$;%%-’#%<-6&-#为吸收功率$=%#-’#%%-6&-#为吸收功率电路吸收的总功率为$%$:)$()$;)$=%9-)!#-)<-)%-%$--6即#元件4发出的总功率等于其余元件吸收的总功率#满足功率平衡!%!!%!在指定的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下#写出各元件"和#的约束方程’元件的组成关系(!题!!%图解!’+(图为线性电阻元件#其电压"电流关系满足欧姆定律!’+(图电阻元件"和#的约束方程为$"%!*#%!!-’!-$#’,(图为线性电感元件!’,(图电感元件"和#的约束方程为$"%!#-’!-!$>#>&&#&!!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图为线性电容元件!’/(图电容元件"和#的约束方程为$#%!-’!-!9>">&%!-!&>">&’>(图是理想电压源!’>(图的约束方程为$"%!&*’?(图是理想电流源!’?(图的约束方程为$#%#4(!!&!题!!&图’+(电容中电流#的波形如题!!&图’,(所示#现已知"’-(%-#试求&%!1#&%#1和&%%1时的电容电压"!题!!&图分析!电容两端电压"电流的关系为#’&(%(>"’&(>&#"’&(%!()&-!@#’!(>!)!()&&-#’!(>!#根据公式求解即可!解!已知电容的电流#’&(#求电压"’&(时#有"’&(%!()&-!@#’!(>!)!()&&-#’!(>!%"’&-(!!()&&-#’!(>!式中#"’&-(为电容电压的初始值!本题中电容电流#’&(的函数表示式为#’&(%-!!!&*-&&!!!-’&*#1!!-&&"#$#1根据"##积分关系#有&%!1时#"’!(%"’-()!()!-#’&(>&%-)!#)!-&&>&%!#’’&#&#(!-%!+#&*&%#1时#&$&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时#"’%(%"’#()!()%##’&(>&%&)!#)%#’!!-(>&%&)!#’’!!-&(%#%!&*%!!9!题!!9图’+(中,%%A #且#’-(%-#电压的波形如题!!9图’,(所示!试求当&%!1#&%#1#&%$1和&%%1时的电感电流#!题!!9图解!电感元件"##关系的积分形式为#’&(%#’&-()!,)&&-"’!(>!本题中电感电压的函数表示式为"’&(%-&*-!--’&*#1-#’&*$1!-&!%-$’&*%1-&&"#$%应用"##积分关系式#有&%!1时##’!(%#’-()!,)!-"’&(>&%-)!%)!-!->&%!%’’!-&(!-%#+&4&%#1时#&%&!!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4&%$1时##’$(%#’#()!,)$#"’&(>&%&)!%)$#->&%&4&%%1时##’%(%#’$()!,)%$"’&(>&%&)!%)%$’!-&!%-(>&%&)!%’’&&#!%-&(%$%$+.&4(!!.!若已知显像管行偏转圈中的周期性扫描电流如题!!.图所示#现已知线圈电感为-+-!A #电阻略而不计#试求电感线圈所加电压的波形!题!!.图!!!!!!!!!!!!!题解!!.图!!分析!根据图示可写出#’&(的表达式#由"(’&(%,>#’&(>&即可求解!解!电流#’&(的函数表示式为#’&(%!+#9-’!-9&-*&*9-"1$’!-&’9%’!-!9!&(9-’&*9%""#$1根据电感元件"##的微分关系#得电压的函数表示式为"’&(%-+-!>#’&(>&%#’!-#!!!-*&*9-"1!$’!-$!!9-’&*9%"%1"’&(的波形如题解!!.图#说明电感的电压可以是时间的间断函数!%!!<!#"B 的电容上所加电压"的波形如题!!<图所示!求$’!(电容电流#*&&&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图’#(电容电荷-*’$(电容吸收的功率$!解!’!(电压"’&(的函数表示式为"’&(%-&*-!-$&-’&*#71%!!-$&#’&*%71-&&"#$%71根据电容元件"##的微分关系#得电流#’&(的函数表示式为$#’&(%#’!-!9>"’&(>&%-&*-#’!-!$-’&*#71!#’!-!$#’&*%71-&&"#$%71’#(因为(%-"#所以有-’&(%("’&(%-&*-#’!-!$&-’&*#71#’!-!9’%!!-$&(#’&*%71-&&"#$%71’$(在电容元件上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时#电容元件吸收的功率为$’&(%"’&(#’&(%-&*-#&-’&*#71!#’!-!$’%!!-$&(#’&*%71-&&"#$%71#’&(#-’&(#$’&(波形如题解!!<图所示!题解!!<图(!!5!电路如题!!5图所示#其中*%#"#,%!A #(%-+-!B #"(’-(%-#若电路的输入电流为$’!(#%#123’#&)!$(4*&’&!!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题!!5图’#(#%?!&4!试求两种情况下#当&&-时的"*"",和"(值!分析!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为"*%#*#电感端电压为",%,>#>&#电容端电压为"(%"(’-()!()&-#’!(>!#根据公式求解即可!解!根据*#,和(的"##关系有’!(若#%#123’#&)!$(4#则有!!!!!"*’&(%*#’&(%#’#123’#&)!$(%%123’#&)!$(*!!!!",’&(%,>#’&(>&%!’#+/01’#&)!$(,’#%%/01’#&)!$(*!!!!!!!"(’&(%"(’-()!()&-#’!(>!%-)!-+-!)&-#123’#!)!$(>!%&-!!--/01’#&)!$(*’#(若#%?!&4#则有!!!!!!!!"*’&(%*#’&(%#’?!&*!!!!!!",’&(%,>#’&(>&%!’’!?!&(%!?!&*!!!"(’&(%"(’-()!()&-#’!(>!题!!!-图%!-+-!)&-?!!>!%!--’!!?!&(*%!!!-!电路如题!!!-题图所示#设"C ’&(%.7/01’#&(##C ’&(%/?!$&#试求",’&(和#(#’&(!解!可以看出#流过电感的电流等于电流源的电流#C #电容(#上的电压为"C #故由,#(元件的"##约束方程可得&(&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C ’&(>&%,/?!$&’’!$(%!,/$?!$&*!!!#(#’&(%(#>"C ’&(>&%(#.7+D 123’#&(,#%!#(#.7123’#&(*%!!!!!电路如题!!!!图所示#其中#C %#4#"C %!-*!’!(求#4电流源和!-*电压源的功率*’#(如果要求#4电流源的功率为零#在4:线段内应插入何种元件)分析此时各元件的功率*题!!!!图’$(如果要求!-*电压源的功率为零#则应在:(间并联何种元件)分析此时各元件的功率!解!’!(电流源发出的功率$%"C #C %!-’#%#-6电压源吸收的功率$%"C #C %!-’#%#-6’#(若要#4电流源的功率为零#则需使其端电压为零!在4:间插入"C0%!-*电压源#极性如题解!!!!图’+(所示!此时#电流源的功率为$%-’#C %-6!插入的电压源发出功率#-6#原来的电压源吸收功率#-6!’$(若要!-*电压源的功率为零#则需使流过电压源的电流为零!可以采取在:(间并联#0C %#4的电流源#如题解!!!!图’,(所示#或并联*%"C -#C %!--#%&"的电阻#如题解!!!!图’/(所示!题解!!!!图’,(中#因#C %#0C #由’()可知#流经"C 的电流为零!所以"C 的功率为零!原电流源发出功率为$%"C #C %!-’#%#-6并入电流源吸收功率为$%"C #0C %!-’#%#-6题解!!!!图’/(中#流经电阻的电流为#*%"C*%!-&%#4由’()可知#流经"C 的电流为零#因此#"C 的功率为零!此时#电流源发出功率$%"C #C %!-’#%#-6电阻消耗功率$%"#C*%!-#&%#-6(!!!#!试求题!!!#图所示电路中每个元件的功率!&)&!!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题解!!!!图题!!!#图分析!电阻消耗的功率1%/#*#电压源吸收的功率1%.2/2#电流源发出的功率1%/2.#根据公式求解即可!解!’+(图中#由于流经电阻和电压源的电流为-E &4#所以电阻消耗功率1*%*/#%#’-E &#%-E &6电压源吸收功率1.%.C /C %!’-E &%-E &6由于电阻电压.*%*/%#’-E &%!*得电流源端电压.%.*).C %!)!%#*电流源发出功率1F %/C.%-E &’#%!6’,(图中#"电阻的电压.*%#!!%!*所以有/!%.*#%!#%-E &4/#%!!%!4由’()得/$%/!!/#%-E &!!%!-E &4故#*电压源发出功率1%#’/!%#’-E &%!6&*!&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压源发出功率1%!’’!/$(%!’-E&%-E&6#"电阻消耗功率1%#’/#!%#’-E&#%-E&6!"电阻消耗功率1%!’/##%!’!#%!6%!!!$!试求题!!!$图中各电路的电压.#并讨论其功率平衡!题!!!$图解!应用’()先计算电阻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电压.G#从而得出端电压.#最后计算功率!’+(图中/*%#)9%<4.%.*%#’/*%#’<%!9*所以输入电路的功率为1%.’#%!9’#%$#6电流源发出功率1F%9’.%9’!9%596电阻消耗功率1*%#’/#*%#’<#%!#<6&!!&!!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显然1)1F%1*#即输入电路的功率和电源发出的功率都被电阻消耗了!’,(图中/*%9!#%%4.%.*%#’/*%#’%%<*所以输入电路的功率为1%!.’#%!<’#%!!96电流源发出功率1F%9’.%9’<%%<6电阻消耗功率1*%#’/*#%#’%#%$#6显然仍满足1)1F%1*实际上电流源发出的功率被电阻消耗了$#6#还有!96输送给了外电路!’/(图中/*%#!%%!#4.%.*%$’/*%$’’!#(%!9*所以输入电路的功率为1%.’#%!9’#%!!#6电流源发出功率1F%%’9%#%6电阻消耗功率1*%$’/#*%$’’!#(#%!#6显然仍满足1)1F%1*’>(图中/*%&!$%#4.%.*%%’/*%%’#%<*所以输入电路的功率为1%.’&%<’&%%-6电流源发出功率1F%!$’.%!$’<%!#%6电阻消耗功率1*%%’/*#%%’’!#(#%!96显然仍满足1)1F%1* %!!!%!电路如题!!!%图所示#试求$&"!&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流#!和"+,+图’+(,*’#(电压"/,+图’,(,!题!!!%图解!’!(受控电流源的电流为-E 5#!%#%!-&%#4所以#!%#-E 5+#E ###4!!!"+,%%’#+,%%’’#!!#(%%’’#!!-E 5#!(%%’-E !#!%%’-E !’#-5+-E <<5*’#(因为"!%#’&%!-*#所以受控电流源的电流为#%-E -&"!%-E -&’!-%-E &4"+/%#-’#%#-’-E &%!-*因为"+,%!$*所以"/,%!"+/)"+,%!!-!$%!!$*,!!!&!对题!!!&图示电路$题!!!&图’!(已知图’+(中#*%#"##!%!4#求电流#*’#(已知图’,(中#"C %!-*##!%#4#*!%%E &"#*#%!"#求##!分析!根据图’+(右边回路的’*)方程即可求解##由图’,(左边回路’*)方程即可求出"!!解!’!(对图’+(中右边的回路列’*)方程’顺时针方向绕行(有&#!&!!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所以#%!-)&#!*%!-)&’!#%.E &4’#(图’,(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为"*!%*!#!%%E &’#%5*对左边回路列’*)方程顺时针方向绕行有"*!!"C )"!%-所以"!%"C !"*!%!-!#’%E &%!-!5%!*从图’,(中右边回路的’*)方程顺时针方向绕行得*###)$"!!"*!%-所以##%"*!!$"!*#%#’%E &!$’!!%94小结!掌握回路的’*)方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9!’!(#%%!4##&%!$4*’#(#!%!-$4###%!$4##$%!!!$4##%%!4##&%!$4!(!!!.!在题!!!.图所示电路中#已知"!#%#*#"#$%$*#"#&%&*#"$.%$*#"9.%!*#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它各元件的电压!分析!求解各元件的电压只需根据各个回路的’*)方程即可求解!题!!!.图解!已知",%"!#%#*#">%"#$%$*#"/%"#&%&*#"H %"9.%!*#选取回路列’*)方程!对回路’#$%#(有"+%"!&%"!#)"#&%#)&%.*对回路’#$&#(有"I %"!$%"!#)"#$%#)$%&*对回路’$&’()%$(有"#$)"$.!"9.!"&9!"#&%-所以!!!"J %"&9%"#$)"$.!"9.!"#&%$)$!!!&%-对回路’&’()&(有"?%"$9%"$.!"9.%$!!%#*&$!&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对回路’%)(%(有"2%"&.%"&9)"9.%-)!%!*%!!!<!对上题所示电路#指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然后列出所有结点处的’()方程#并说明这些方程中有几个是独立的!解!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题!!!.图所示#各结点的’()方程分别为’以流出结点的电流为正(!!!!!##+)#,)#I%-!!!!$!#,)#/)#>%-!!!!!&!#>)#?)#K!#I%-%!#+!#/)#J)#2%-!!!!!)!#?!#J)#H%-(!#H!#2!#K%-把以上9个方程相加#得到-%-的结果#说明这9个方程不是相互独立的#但其中任意&个方程是相互独立的!%!!!5!略%!!#-!利用’()和’*)求解题!!#-图示电路中的电压"!题!!#-图解!在’+(图中#设电流##右边网孔的’*)方程为###)<<#%!-解得#%!-!!-+-E-5!4所以"%<<#%<<’!-!!-%<*在’,(图中#设电流#!#####$##号结点上的’()方程为#!)##)#$%<题!!#!图对右边大孔和其中的小孔分别按顺时针列出的’*)方程为#!)#!$#$%-#!!#!!###%-由以上三个方程解得#$%#4所以&%!&!!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9*,!!#!!试求题!!#!图示电路中控制量/!及.-!分析!根据图示电路列出结点的’()及回路的’*)方程即可求解!解!设电流/!#/##/$!对结点#和两个网孔列’()’电流流入为正#流出为负(和’*)方程#有/!!/#!/$%-!---/!)&--/#)</!%#-</!)&--/#!!---/$%"#$-应用行列式求解以上方程组#有%%!!!!!!!!!!--<!&--!!-<!!&--!!!---%!#--<’!-$%!%-!!!!!!!#-!&--!!--!!&--!!!---%!$-’!-$%$%!!!!!!!-!--<!&--!#-<!!&--!!-%!!-!9-则/!%%!%%!$-’!-$!#--<’!-$%!%E 5%74/$%%$%%!!-!9-!#--<’!-$%&E -974所以.-%!---’/$%!---’!-!9-#--<’!-$%&E -9*小结!求解电路中的变量#利用’()"’*)方程是最基本的方法!%!!##!"!%#-*#"%#--*&&!&!!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学习要求!+理解等效变换的概念#利用等效变换分析电路!#+掌握电阻的等效变换$串并混联"L-.的等效变换!$+理解"掌握两种电源的等效变换!%+深刻理解单口电路输入电阻*23的定义#并会计算!&"理解二端电阻电路等效电阻的定义#熟练掌握求等效电阻的方法!!知识网络图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电阻的L"#$-.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3个电压源串联3个电流源并联3个电压源并联$要求电压相同3个电流源串联$"#$要求电流相同.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实际电压源/实际电流源实际电流源/实际电压源等效互换的原则$端口*4G"#$不变输入电阻输入电阻的定义输入电阻的求法电阻变换法外加电压-%"#$"#$电流法&’!&!!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课后习题全解题#D!图%#!!!电路如题#!!图所示#已知"C%!--*#*!%#I"#*#%<I"!若$’!(*$%<I"*’#(*$%@’*$处开路(*’$(*$%-’*$处短路(!试求以上$种情况下电压"#和电流####$!解!’!(*#和*$为并联且相等#其等效电阻*%<#%%I"#则#!%"C*!)*%!--#)%%&-$74##%#$%#!#%&-9%<E$$$74"#%*###%<’&-9%99E99.*’#(因*$%@#则有!!!#$%-##%"C*!)*#%!--#)<%!-74"#%*###%<’!-%<-*’$(因*$%-#则有##%-#得"#%-##$%"C*!%!--#%&-74%#!#!电路如题#!#图所示#其中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均为已知#且为正值!求$’!(电压"#和电流##*’#(若电阻*!增大#对哪些元件的电压"电流有影响)影响如何)解!’!(因为*#和*$为并联#且该并联部分的总电流为电流源的电流#C#根据分流公式#有##%*$*#)*$#C"#%*###%*#*$*#)*$#C’#(由于*!和电流源串接支路对其余电路来说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流源!因此当*!增大#对*##*$#*%及"C的电流和端电压都没有影响!但*!增大#*!上的电压增大#将影响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即"#C%*!#C)"#!"C显然#"#C随*!的增大而增大!&(!&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图!!!!!!!!!!题#!$图(#!$!电路如题#!$图所示!’!(求"0"C *’#(当*,0*!1*#’%*!*#*!)*#(时#"0"C可近似为*#*!)*##此时引起的相对误差为"0"C!*#*!)*#"0"C’!--4当*,为’*!1*#(的!--倍"!-倍时#分别计算此相对误差!分析!*#与*,并联#然后与*!串联#则"5"2%*#1*,*#1*,)*!!解!’!(*%*#’*,*#)*,#%"C*!)*!!"0%*#%"C**!)*所以"0"C%**!)*%*#*,*!*#)*!*,)*#*,’#(设*,%6*!*#*!)*##代入上述"0"C式子中#可得"0"C%*#’6*!*#*!)*#*!*#)’*!)*#(’6*!*#*!)*#%6’!)6(’*#*!)*#相对误差为!!&%’"0"C!*#*!)*#(’!--M "0"C%6!)6*#*!)*#!*#*!)*#6!)6*#*!)*#’!--M &)!&!!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6!)6!!6!)6’!--M %!!6’!--M 当6%!--时#&%!!M *6%!-时#&%!!-M !(#!%!求题#!%图示各电路的等效电阻*+,#其中*!%*#%!"#*$%*%%#"#*&%%"#7!%7#%!C #*%#"!题#!%图分析!根据串联"并联#8-2变换等电阻电路的等效方法即可求解!解!图’+(中将短路线缩为点后#可知*%被短路#*!#*#和*$为并联#于是有*+,%+*!1*#1*$,)*&%+!1!1#,)%%%E %"图’,(中7!和7#所在支路的电阻*%!7!)!7#%#"所以*+,%+*1*%,)*$%+#1#,)#%$"图’/(改画后可知#这是一个电桥电路#由于*!%*##*$%*%处于电桥平衡#故开关闭合与打开时的等效电阻相等!即*+,%’*!)*$(1’*#)*%(%’!)#(1’!)#(%!E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图’>(中结点!#!0同电位’电桥平衡(#所以!!!0间跨接电阻*#可以拿去’也可以用短路线替代(#故!!!!!!!!!!*+,%’*!)*#(1’*!)*#(1*!%’!)!(1’!)!(1!%-E &"图’?(为非串联电路#其具有某种对称结构#称之为平衡对称网络!因为该电路为对称电路#因此可将电路从中心点断开’因断开点间的连线没有电流(如题解#!%图’+(所示!题解#!%图!+"则*+,%#*)’#*1#*(#%$#*%$"图’J (中’!"#!"##"(和’#"##"#!"(构成两个L 形连接#分别将两个L 形转化成等值的三角形连接#如题解#!%图’,(所示!等值三角形的电阻分别为题解#!%图!,"*!%’!)!)!’!#(%#E &"*#%’!)#)!’#!(%&"*$%*#%&"*0!%#)#)#’#!%<"*0#%!)#)!’##%%"&!"&!!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0$%*0#%%"并接两个三角形#最后得题解#!%图’/(所示的等效电路#所以!!!*+,%+#1’*#1*0#()’*!1*0!(,1’*$1*0$(%+#1’&1%()’#E &1<(,1’&1%(%+#-!5)%-#!,1#-5%!E #95"图’K(也是一个对称电路!根据电路的结构特点#设#从+流入#则与+相连的$个电阻*中流过的电流均为#$!同理#从!0点分流的支流*对称#故支流为#9#得各支路电流的分布如题解#!%图’>(所示!由此得端口电压"+,%!$#’*)!9#’*)!$#’*%&9#’*所以*+,%"+,#%&9*%!E 99."题解#!%图!/"!!!!!!!!!!!!题解#!%图!>"!!%#!&!在题#!&图’+(电路中#"1!%#%*#"1#%9*#*!%!#"#*#%9"#*$%#"!图’,(为经电源变换后的等效电路!’!(求等效电路的#C 和**’#(根据等效电路求*$中电流和消耗功率*’$(分别在图’+(#’,(中求出*!#*#及*消耗的功率*’%(试问"1!#"1#发出的功率是否等于#C 发出的功率)*!#*#消耗的功率是否等于*消耗的功率)为什么)题#!&图&""&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解#!&图解!’!(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图’+(中电阻与电压源的串联可以用电阻与电流源的并联来等效!等效后的电路如题解#!&图所示#其中#1!%"1!*!%#%!#%#4#1#%"1#*#%99%!4对题解#!&图电路进一步简化为题#!&图’,(所示电路#故#1%#1!)#1#%#)!%$4*%*!1*#%!#’9!#)9%%"’#(由图’,(可解得三条并联支路的端电压"%’*1*$(’#C %%’#%)#’$%%*所以*$的电流和消耗的功率分别为#$%"*$%%#%#41$%*$##$%#’##%<6’$(根据’*)#图’+(电路中*!#*#两端的电压分别为"!%"1!!"%#%!%%#-*"#%"1#!"%9!%%#*则*!#*#消耗的功率分别为1!%"!#*!%’#-(#!#%!--$%$$E $$61#%"##*#%##9%#$6图’,(中*消耗的功率1%"#*%%#%%%6’%(图’+(中"1!和"1#发出的功率分别为&#"&!!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1"1!%"1!’"!*!%#%’#-!#%%-61"1#%"1#’"#*#%9’#9%#6图’,(图中#1发出的功率1#1%"#1%%’$%!#6显然1#131"1!)1"1#由’$(的解可知131!)1#以上结果表明#等效电源发出的功率一般并不等于电路中所有电源发出的功率之和*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一般也并不等于原电路中所有电阻消耗的功率之和!这充分说明#电路的.等效/概念仅仅指对外电路等效#对内部电路’变换的电路(则不等效!%#!9!对题#!9图所示电桥电路#应用L!三角形等效变换求$’!(对角线电压.*’#(电压.+,!解!把’!-"#!-"#&"(构成的三角形等效变换为L形#如题解#!9图所示!由于两条并联支路的电阻相等#因此得电流/!%/#%&#%#E&4应用’*)得电压.%9’#E&!%’#E&%&*又因输入电阻*+,%’%)%(1’9)#()#)#%%$-"所以.+,%&’*+,%&’$-%!&-*(#!.!题#!.图为由桥N电路构成的衰减器!’!(试证明当*#%*!%*,时#*+,%*,#且有"0"23%-E&*’#(试证明当*#%#*!*#,$*#!!*#,时#*+,%*,#并求此时电压比"0"23!分析!平衡电桥等位点间的电阻可省去!证明!’!(当*!%*#%*,时#此电路为一平衡电桥#9">两点为等位点#故可将连于这两点之间的*!支路断开#从而得到一串并联电路#则*+,%’*!)*!(1’*#)*,(%*,"0%!#"23即"0"23%!#%-E&&$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把由$个*!构成的L形电路等效变换为三角形电路#则原电路等效为题解#!.图所示#其中*%$*!!根据题意#即*#%#*!*#,$*#!!*#,时#不难得出电路的等效电阻*+,为*+,%$*!*,$*!!*,$*!$*!*,$*!!*,)$*!%5*#!*,5*#!%*,"0%$*!*,$*!)*,$*!*#$*!)*#)$*!*,$*!)*,"23%$*!!*,$*!)*,"23"0"23%$*!!*,$*!)*,%#!<!在题#!<图’+(中#"1!%%&*#"1#%#-*#"1%%#-*#"1&%&-***!%*$ %!&"#*#%#-"#*%%&-"#*&%<"*在图’,(中#"1!%#-*#"1&%$-*##1#%<4##1%%!.4#*!%&"#*$%!-"#*&%!-"!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图’+(和图’,(中电压"+,!解!图’+(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将图’+(中的电压源等效为电流源#得题解#!<所示!&%"&!!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题#!<图#1!%"1!*!%%&!&%$4#1#%"1#*#%#-#-%!4#1%%"1%*%%#-&-%-E %4#1&%"1&*&%&-<%9E #&4&&"&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解#!<图把所有电源流合并#得#C %#1!)#1#!#1%)#1&%$)!!-E %)9E #&%5E <&4把所有电阻并联#有*%*!1*#1*$1*%1*&%!&1#-1!&1&-1<%9--!5."所以"+,%#C*%5E <&’9--!5.%$-*图’,(的求解方法同图’+(#可得"+,%!&*!%#!5!#%!<4%#!!-!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D !-图所示电路中电压比"0"C!已知*!%*#%#"#*$%*%%!"!解!因为受控电流源的电流为#"$%##$*$%##$’!#即受控电流源的控制量可以改为#$#则"0%*%#%%*%’#$)##$(%$#$即#$%"0$又因#$%!%"C !"0#即"0$%!%"C !"0#所以"0"C%-E $%#!!!!"!-%-E .&"1&’"&!!电路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题#!!-图,#!!#!试求题#!!#图’+(和’,(的输入电阻*+,!题#!!#图分析!输入电阻*23%"##""#分别为端口电压和端口电流#由公式求解即可!解!’!(在图’+(中#设端口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因"!%*!##根据’*)#有"+,%*##!""!)*!#%*##!"’*!#()*!#%’*!)*#!"*!(#故得+#,端的输入电阻*+,%"+,#%*!)*#!"*!’#(在图’,(中#设电阻*#中的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由’*)和’()可得电压"+,%*!#!)*###%*!#!)*#’#!)’#!(所以+#,端的输入电阻*+,%"+,#!%*!)*#’!)’(小结!若求解纯电阻电路的输入电阻可利用等效变换求解!电路中若出现有受控源#则常用*23%"端口#端口求解!&("&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3%*!*$’!!"(*$)*!,#!!%!题#!!%图所示电路中全部电阻均为!"#求输入电阻*23!题#!!%图题解#!!%图分析!对电阻电路进行等效变换#即可容易求解!解!+#,端右边的电阻电路是一平衡电桥#故可拿去/#>间连接的电阻#然后利用电阻的串"并联对电路进行简化并进行受控源的等效变换#得题解#!!%图’+(所示电路#再进行简化得题解#!!%图’,(所示电路#图解#!!%图’,(电路的’*)方程为"%!E9#!!E##%-E%#*23%"#%-E%"小结!平衡电桥是一种特殊的电路#/">间连接的电阻可拿去#特殊的电路用特殊的求解方式!&)"&!!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学习要求!+要求会用手写法列出电路方程!#+了解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独立结点"独立回路的数目及选取#’()和’*)的独立方程数!$+掌握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线性电阻电路方程建立的方法及电压"电流的求解#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考试考研的必考内容!!知识网络图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基本概念结点支路回路电路的图"#$树电路方程’()独立方程’*)%独立方程电路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课后习题全解%$!!!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画出题$!!图所示电路的图#并说明其结点数和支路数$’!(每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电压源’独立或受控(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题$!!图解!’!(题$!!图’+(和题$!!图’,(电路的拓扑图分别如题解$!!图’+(和题解$!!图’,(所示!’#(题$!!图’+(和题$!!图’,(电路的拓扑图分别如题解$!!图’/(和题解$!!图’>(所示!题解$!!图’+(中结点数3%9#支路数:%!!*题解$!!图’,(中结点数3%.#支路数:%!#!题解$!!图’/(中结点数3%%#支路数:%<*题解$!!图’>(中结点数3%&#支路数:%5!题解$!!图($!#!指出题$!!中两种情况下#’()"’*)独立方程各为多少)分析!独立的’()方程个数为3!!#独立的’*)方程个数为:!3)!#根据公式求解即可!解!电路题$!!图’+(对应题解$!!图’+(和题解$!!图’/(两种情况!题解$!!图’+(中#独立的’()方程个数为3!!%9!!%&独立的’*)方程个数为:!3)!%!!!9)!%9&&!#题解$!!图’/(中#独立的’()方程个数为3!!%%!!%$独立的’*)方程个数为:!3)!%<!%)!%&题$!!图’,(对应题解$!!图’,(和题解$!!图’>(两种情况!题解$!!图’,(中#独立的’()方程个数为3!!%.!!%9独立的’*)方程个数为:!3)!%!#!.)!%9题解$!!图’>(中#独立’()方程个数为3!!%&!!%%独立的’*)方程个数为:!3)!%5!&)!%& ($!$!对题$!$图’+(和题$!$图’,(所示7!和7##各画出%个不同的树#树支数各为多少)题$!$图分析!遍后历所有顶点且支路数最少即构成树!解!题$!$图’+(的%个不同的树如题解$!$图’+(所示!题解$!$图!+"题$!$图’,(的%个不同的树如题解$!$图’,(所示!题解$!$图!,"&&"#题$!%图%$!%!题$!%图所示桥形电路共可画出!9个不同的树#试一一列出’由于结点数为%#故树支数为$#可按支路号递增的方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如!#$#!#%#0!#9#!$%#!$&0等#从中选出树(!解!!9个不同的树的支路组合为’!#$(#’!#%(#’!#&(#’!$&(#’!$9(#’!%&(#’!%9(#’!&9(’#$%(#’#$&(#’#$9(#’#%9(#’#&9(#’$%&(#’$%9(#’%&9(%$!&!对题$!$图所示的7!和7##任选一树并确定其基本回路组#同时指出独立回路数和网孔数各为多少)解!如题$!$图所示!独立回路数%网孔数%连支数!对题$!$图’+(以如题解$!&’+(图所选树’##&#.#<#5(为例#其基本回路组即单连支回路组为’##$#&(#’<#5#!-(#’	#.#<#5(#’!###&#.#<(#’%#&#.#<(’划线数字为连支(!对题$!$图’,(以如题解$!&图’,(所选树’%#9#<#5#!-(为例#其基本回路组即单连支回路组为’##5#!-(#’$#%#9#<(#’%#9#<#!-#!!(#’%#.#<(#’!#9#<#5#!-(#’	#5#!-(!题解$!&图%$!9!对题$!9图所示非平面图#设$’!(选择支路’!###$#%(为树*’#(选择支路’	#.#<(为树!问独立回路各有多少)求其基本回路组!题$!9图解!3%&#:%!-独立回路数;%:!3)!%!-!&)!%9’!(以’!###$#%(为树#对应的基本回路组为’!###$#.(#’!###$#%#&(#’!###9(#’##$#5(#’$#%#!-(#’##$#%#<(!’#(以’	#.#<(为树#对应的基本回路组为’!#&#<(#’$#9#.(#’%#&#.(#’##	#<(#’&#.#<#5(#’	#!-(!&##&%$!.!题$!.图所示电路中*!%*#%!-"#*$%%"#*%%*&%<"#*9%#"#"C $%#-*#"C 9%%-*#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流#&!解!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题解$!.图所示!题$!.图!!!!!!!!!!题解$!.图列支路电流方程结点##!)##)#9%-结点$!##)#$)#%%-结点&!#%)#&!#9%-回路*##*#)#$*$!#!*!%!"C $回路+#%*%)#&*&!#$*$%"C $回路,!##*#!#%*%)#9*9%!"C 9代入数据#整理得!!-#!)!-##)%#$%!#-!%#$)<#%)<#&%#-!!-##!<#%)##9%!"#$%-联立求解以上方程组#得#&%!-+5&94%$!<!用网孔电流法求解题$!.图中电流#&!解!设网孔电流为#;!##;###;$#绕行方向如题解$!<图所示#列网孔电流方程为’*!)*#)*$(#;!!*$#;#!*##;$%!"C $!*$#;!)’*$)*%)*&(#;#!*%#;$%"C $!*##;!!*%#;#)’*#)*%)*9(#;$%!""#$C 9代入数据整理#得#%#;!!%#;#!!-#;$%!#-!%#;!)#-#;#!<#;$%#-!!-#;!!<#;#)#-#;$%!"#$%-解方程#得#;#%#&%!-+5&94&$#&。
《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
![《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88dda7284ac850ad024253.png)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 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S 1。
【题6】:3;-5;-8。
【题7】:D 。
【题8】:P U S 1=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I +⨯=;I =1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P P I I 12122222==;故I I 1222=;I I 12=;⑴ KCL :43211-=I I ;I 185=A ;U I I S=-⨯=218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211-=-I I ;I 18=-A ;U S=-24V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 =-+9473 A =0.5 A ;U I a b .=+=9485V ; I U 162125=-=a b .A ;P =⨯6125. W =7.5 W;吸收功率7.5W 。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d51c9b5022aaea998f0fa9.png)
《电路》邱关源 第五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S 1。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I +⨯=;I =13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P P I I 12122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I I ;I 185=A ;U I I S =-⨯=218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211-=-I I ;I 18=-A ;U S =-24V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 =-+9473A =0.5 A ;U I a b .=+=9485V ; I U 162125=-=a b .A ;P =⨯6125. W =7.5 W;吸收功率7.5W 。
电力电子课后习题答案 5
![电力电子课后习题答案 5](https://img.taocdn.com/s3/m/c91088920b1c59eef9c7b42a.png)
第五章 直流—直流交流电路1.简述图5-1a 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答:降压斩波器的原理是:在一个控制周期中,让V 导通一段时间t on ,由电源E 向L 、R 、M 供电,在此期间,u o =E 。
然后使V 关断一段时间t off ,此时电感L 通过二极管VD 向R 和M 供电,u o =0.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电压U o =E t t t ⨯+offon on。
输出电压小于电源电压,起到降压的作用。
2.在图5-1a 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中,已知E =200V ,R =10Ω,L 值极大,E M =30V ,T =50μs ,t on =20μs ,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U o ,输出电流平均值I o 。
解:由于L 值极大,故负载电流连续,于是输出电压平均值为U o =E T t on =5020020⨯=80(V)输出电流平均值为I o =R E U M o -=103080-=5(A)3.在图5-1a 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中,E =100V , L =1mH,R =0。
5Ω,E M =10V ,采用脉宽调制控制方式,T =20μs ,当t on =5μs 时,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U o ,输出电流平均值I o ,计算输出电流的最大和最小值瞬时值并判断负载电流是否连续。
当t on =3μs 时,重新进行上述计算。
解:由题目已知条件可得:m =E E M =10010=0。
1τ=RL =5.0001.0=0.002 当t on =5μs 时,有ρ=τT =0。
01αρ=τont =0。
0025由于11--ραρe e =1101.00025.0--e e =0.249>m 所以输出电流连续。
此时输出平均电压为U o =E T t on =205100⨯=25(V) 输出平均电流为I o =R E U M o -=5.01025-=30(A) 输出电流的最大和最小值瞬时值分别为I max =R E m e e ⎪⎪⎭⎫ ⎝⎛-----ραρ11=5.01001.01101.00025.0⎪⎪⎭⎫ ⎝⎛-----e e =30.19(A )I min =R E m e e ⎪⎪⎭⎫ ⎝⎛---11ραρ=5.01001.01101.00025.0⎪⎪⎭⎫ ⎝⎛---e e =29。
电工5级习题库(附答案)
![电工5级习题库(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deb37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9.png)
电工5级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5t 桥式起重机线路中,对总过电流继电器,其整定值应为( )额定电流总和的 1.5 倍,或电动机功率最大一台的额定电流的2.5 倍再加上其他电动机额定电流的总和。
A、一部分电动机B、全部电动机C、电动机D、最大功率电动机正确答案:B2.在速度继电器的型号及含义中,以 JFZO 为例,其中 Z 代表( )。
A、中间B、时间C、制动D、快慢正确答案:C3.对于每个职工来说,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岗位的(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责任等。
A、质量记录B、信息反馈C、质量水平D、质量要求正确答案:D4.5t 桥式起重机线路中,各电动机的过电流继电器,通常分别整定在所保护电动机额定电流的( )倍。
A、2.05~2.5B、2.25~2.5C、1.50~2.5D、1.25~2.5正确答案:B5.热敏电阻式温度继电器当温度在65℃以下时,热敏电阻为( ) , 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执行继电器不动作。
A、零B、恒定值C、不恒定值D、变化很大正确答案:B6.低压断路器的电磁脱扣器的瞬时脱扣整定电流( )负载电路正常工作时的峰值电流。
A、小于等于B、大于C、大于等于D、小于正确答案:B7.振荡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振幅条件是:反馈到放大器输入端的( )幅值必须等于或大于放大器的原输入电压幅值。
A、电容B、电流C、电压D、电阻正确答案:C8.电动机( )正常,使电动机运行 30min ,运行中经常测试电动机的外壳温度,检查长时间运行中的温升是否太高或太快。
A、线路B、电流C、电压D、元件正确答案:B9.喷灯使用时操作手动泵增加油筒内的压力,并在点火碗中加入燃料油,点燃烧热喷嘴后,再慢慢打开进油阀门,当火焰喷射( )达到要求时,即可开始使用。
A、长度B、压力C、速度D、温度正确答案:B10.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对地绝缘耐压试验时,当线圈是局部修理时,对于 380V 以下的电机,若无高压实验设备,可用 1000V 的兆欧表作为实验电源,摇测( )。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abc2fa767f5acfa0c7cd77.png)
电路答案——本资料由张纪光编辑整理(C2-241 内部专用)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 1】:由UAB 5 V可得: I AC 2.5A: U DB0 : U S12.5V。
【题 2】: D。
【题 3】: 300; -100 。
【题 4】: D。
【题5】:a i i1i 2;b u u1u2;c u u S i i S R S;d i i S 1R Su u S。
【题 6】: 3;-5 ; -8。
【题 7】: D。
【题 8】:P US150 W ;P US26W;P US30 ; P IS115 W ; P IS214W ;P IS315W。
【题 9】: C。
【题 10】:3; -3 。
【题 11】:-5 ; -13 。
【题 12】:4(吸收); 25。
【题 13】:0.4 。
【题 14】:31I 2 3; I 1A 。
3【题 15】:I43A; I23A; I31A; I5 4 A。
【题 16】:I7A;U35 V;X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 UI245W。
【题 17】:由图可得U EB 4 V;流过 2电阻的电流 I EB 2 A;由回路ADEBCA列KVL得U AC 2 3I ;又由节点D列KCL得 I CD 4I ;由回路CDEC列KVL解得;I 3 ;代入上式,得 U AC7 V。
【题 18】:P122 I12;故 I 22; I 1I 2;P2I 221I 2⑴ KCL:4I 13I 1;I 18;U S 2I1 1 I 18V或16.V;或I I。
2 5 A512⑵ KCL:4I 13I1;I18A;U S。
224 V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 1】:[解答 ]94A = 0.5 A ;U ab9I 4 8.5 V;I73U ab66 125. W = 7.5 W ;吸收I 12 1.25 A;P功率 7.5W。
【题 2】:[解答 ]【题 3】:[解答]C 。
【题 4】: [ 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 005. A。
电子电工学第五版叶挺秀答案
![电子电工学第五版叶挺秀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b67e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1.png)
电子电工学第五版叶挺秀答案1 . 电源电动势为5V,内电阻为5Ω,当外电路断电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源端电压分别为 [单选题] *A.0A, 0VB.0A, 5V(正确答案)C. 1A, 0VD. 1A ,5V2 . 将直流继电器接在电压大小相同的交流电源上使用,结果是 [单选题] *A.没有影响,正常工作B.电流过大,烧毁线圈C.电流过小,吸力不足,铁芯发热(正确答案)D.电流过小,吸力不足,但铁芯不会发热3 .R1、R2相串联,已知R1=3R2,若R1消耗的功率为3 W,则R2上消耗的功率是 [单选题] *A.1/3 WB.1 W(正确答案)C.3WD.9 W4 .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能产生感应电流是 [单选题] *A.导体相对磁场发生运动B.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C.闭合电路在匀强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D.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正确答案)5 . 三相四线制系统是由三根相线和一根中线所组成的供电体系统,其相线与中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单选题] *A.额定电压B.负载电压C.线电压D.相电压(正确答案)6 . 设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为20A,Δ连接,用热继电器作过载及缺相保护时,选用热继电器的型号是 [单选题] *A.JR16-20/3D(正确答案)C.JR10-10/3D.JR16-40/37. 在日常测试中,常用万用表R×1K挡来检查电容器的质量,现有一只不带电的电容器,测量时指针偏转后,返回时速度较快,则说明被测电容器 [单选题] *A.短路B.开路C.漏电D.容量较小(正确答案)8. 为了得到一个由电流控制的电压源,放大电路中应引入 [单选题]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正确答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9 . 有一电流表,其内阻Rg=1 kΩ,满偏电流Ig=0.5 mA,现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5 V的电压表,则 [单选题] *A.应与表头串联90 kΩ的电阻B.应与表头并联90 kΩ的电阻C.应与表头串联9 kΩ的电阻(正确答案)D.应与表头并联9 kΩ的电阻10 . 变压器的外特性与负载大小和性质有关,对电容性负载来说,随负载的增大,其端电压 [单选题] *A.不变B.增大(正确答案)C.下降较小D.下降较大11 . 已知某负载的端电压,电流,其有功功率为 [单选题] *A.250WB.500W(正确答案)C. WD.1000W12 . 采用人工呼吸法急救时,通常情况下,对触电者吹气时间为2秒,让触电者自主呼气时间应为 [单选题] *A.3秒(正确答案)B.5秒C.8秒D.10秒13 . 型号为LFC-10/0.5-100的互感器,其中100表示 [单选题] *A.额定电流为100mAB.额定电压为100VC.额定电流为100A(正确答案)D.额定电压为100kV14 . 自动空气开关的分励脱扣器不能使自动空气开关分断的原因与( ) 无关。
电路试卷5及标准答案
![电路试卷5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ad724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d.png)
电路试卷5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题前的括弧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 )1.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求电压和电流,不适用于求功率。
( )2.网络函数仅与网络的结构和电路参数有关,与激励的函数形式无关。
( )3.当两互感线圈的电流同时流出同名端时,两个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是互相削弱的。
( )4.若某电路网络函数H (s )的极点全部位于s 平面左半平面上,则该电路稳定。
( )5.连通图G 的一个割集,是图G 的一个支路的集合,把这些支路全部移去,图G 将分离为3个部分。
( )6.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不可任意指定,随意指定的参考方会影响问题最后的结论。
( )7.当电路中某一部分用等效电路替代后,未被替代部分的电压和电流可能发生变化。
( )8.在使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做分析时,与电流源串联的电阻不计入自电导或互电导。
( )9.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可以看成是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的叠加。
( )10.电容元件是储能元件,理论上它本身不消耗能量。
( )11.两个串联互感线圈的感应电压极性,取决于电流流向,与同名端无关。
( )12.某一感性负载,电压的初相位一定小于电流的初相位,即U 滞后于I 。
( )13.中线的作用就是使不对称Y 接负载的端电压保持对称。
( )14.通过分析网络函数H (s )的极点在s 平面上的分布,基本能预见其时域响应的特点。
( )15.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等于它各次谐波有效值之和。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τ越( ),过渡过程进展的就越快,暂态持续的时间就越短。
2.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容相当于 ( ),电感相当于( )。
3.若A 、B 两点的电位分别为3V 、2V ,则电压U AB 为( )V 。
4.电路的回路矩阵为B ,用B 表示的KVL 方程矩阵形式为( )。
5.已知正弦电流的)3014141.4cos(3︒+=t i A, 则该正弦电流的频率=f ( ) Hz 。
电工5级试题(附答案)
![电工5级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5b67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5.png)
电工5级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JY1型速度继电器触头额定电压380V,触头额定电流(),额定工作转速100—3000r∕min,允许操作频率小于30次/h。
A、5AB、4AC、2AD、3A正确答案:C2、整流电路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变换成单方向的脉动直流电压。
A、直流电流B、交流电流C、交流电压D、直流电压正确答案:C3、把垂直穿过磁场中某一截面的磁力线条数叫作()。
A^磁通或磁通量B、磁感应强度C、磁导率D、磁场强度正确答案:A4、JY1型速度继电器触头额定电压380V,触头额定电流2A,额定工作转速100-3000r∕min,允许操作频率小于()次∕h°A、40B、60C、30D、50正确答案:C5、5t桥式起重机因为是在()工作制下,启动频繁,故电动机不使用热继电器,而采用带一定延时的过电流继电器。
A、点动B、顺序C、连续D、断续正确答案:D6、游标卡尺()应清理干净,并将两量爪合并,检查游标卡尺的精度情况。
A、测量前B、测量中C、测量后D、测量时正确答案:A7、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优点是操作方便,缺点是容易产生()短路事故。
A、电源一相B、电源三相C、电源D、电源两相正确答案:D8、对于电动机不经常启动而且启动时间不长的电路,熔体()约等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5倍。
A、电流B、额定电压C、额定电流D、电压正确答案:C9、把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通过反馈电路,送回到输入端的过程叫反馈。
A、全部B、少部分C、一部分D、一部分或全部正确答案:D10、游标卡尺测量前应清理干净,并将两量爪合并,检查游标卡尺的()。
A、平行情况B、松紧情况C、贴合情况D、精度情况正确答案:D11、主回路的连接线一般采用较粗的()单股塑料铜芯线。
A、1.5mm2B、2mm2C、2.5mm2D、1mm2正确答案:C12、()是企业诚实守信的内在要求。
邱关源《电路》(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邱关源《电路》(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7e5125dbcd126fff7050bec.png)
解: (1)图1-14(a)所示 电压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
电阻元件吸收功率:
电流源u、i参考方向关联,吸收功率:
图1-14
(2)图1-14(b)所示
电阻元件吸收功率:
电流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 电压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
目 录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三相电路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二端口网络 16.1 复习笔记
图1-11
解: 根据关联参考方向、功率吸收和发出的相关概念可得:
图1-11(a),对于NA ,u、i的参考方向非关联,乘积ui对NA 意味着发出功率;对于NB ,u,i的参考方向关 联,乘积ui对NB 意味着吸收功率。
图1-11(b),对于NA ,u、i的参考方向关联,乘积ui对NA 意味着吸收功率;对于NB ,u,i的参考方向关 联,乘积ui对NB 意味着发出功率。
电路分析课后习题第5章习题答案
![电路分析课后习题第5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bd9704cc17552707220846.png)
8isc − 4 × 2 = 2i1 isc = 1.2A i1 = 2 − isc
5-16 图示电路,在t<0已处于稳态,在t = 0时 图示电路, 已处于稳态, 已处于稳态 时 将开关S由1切换至 ,求i(0+)和u(0+)。 将开关 由 切换至2, 和 。 切换至
2
1 S t=0 2 5A 3
i
3 + 3V −
−
t=0-时,电容相当于开路,等效电路为 时 电容相当于开路,
S1 3A 3 0.5F 2 6 + uC(0-)
i
− 3× 6 u c (0 − ) = 3 × = 6V 3+ 6 uc (0+) = uc (0−) = 6V
i(0+) 2 + 12V 4 + u
−
−
12 4 i (0 + ) = + 3× = 4A 2+4 4+2 u (0 + ) = (4 − 3) × 4 = 4V
5-18电路如图所示,t<0时电路处于稳态,在 电路如图所示, 时电路处于稳态 时电路处于稳态, 电路如图所示 t = 0时将开关 闭合,求电容电压 C(t)。 时将开关S闭合 时将开关 闭合,求电容电压u ) S t=0 1 2 + 300µF µ uC 1A
t t t
τ
τ
τ
t 5-15图示电路,求电容电压 u(),≥ 0 。已知 图示电路, 图示电路 C t
u C 0 = 0V ()
i1 4 2A
4 0.01F + 2i1 − + uC
−
首先求出虚线左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首先求出虚线左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电子线路-梁明理第五版全答案
![电子线路-梁明理第五版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fb7302b4daa58da1114a00.png)
第1章 半导体器件的特性1.1知识点归纳1.杂质半导体与PN 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不同杂质就形成N 型和P 型半导体。
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载流子因浓度而产生的运动成为扩散运动,因电位差而产生的运动成为漂移运动。
在同一种本征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种杂质半导体,在它们的交界面上,上述两种运动达到动态平衡,就形成了PN 结。
其基本特性是单向导电性。
2.半导体二极管一个PN 结引出电极后就构成了二极管,加上正向偏压时形成扩散电流,电流与电压呈指数关系,加反向电压时,产生漂移电流,其数值很小。
体现出单向导电性。
3晶体管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对发射极正向偏置集电极反向偏置时,从射区流到基区的非平衡少子中仅有很少部分与基区的多子复合,形成基极电流B I ,而大部分在集电结外电场作用下形成漂移电流C I ,体现出B I 对C I 的控制,可将C I 视为B I 控制的电流源。
晶体管有放大、饱和、截止三个工作区域。
4.场效应管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它通过栅-源电压的电场效应去控制漏极电流,因输入回路的PN 结处于反向偏置或输入端处于绝缘状态因此输入电阻远大于晶体管。
场效应管局又夹断区(即截止区)、横流区(即线性区)和可比阿安电阻区三个工作区域。
学完本章后应掌握:1.熟悉下列定义、概念和原理:自由电子与空穴,扩散与漂移,复合,空间电荷区,PN 结,耗尽层,导电沟道,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放大作用及三个工作区域。
2.掌握二极管、稳压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外特性,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
1.2习题与思考题详解1-1试简述PN 结的形成过程。
空间电荷压,阻挡层,耗尽层和势垒压等名称是根据什么特性提出来的。
答:PN 结的形成过程:当两块半导体结合在一起时,P 区的空穴浓度高于N 区,于是空穴将越过交界面由P 区向N 区扩散;同理,N 区的电子浓度高于P 区,电子越过交界面由N 区向P 区扩散。
多子由一区扩散到另一区时,形成另一区的少子并与该区的多子复合,因此,在交界面的一侧留下带负电荷的受主离子,另一侧留下带正电荷的施主离子。
电工电子试题5答案
![电工电子试题5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d520ba195f312b3069a533.png)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一、填空(30分)1.电路分析计算中,必须先假设电流与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独立地 设定 。
如果二者的参考方向一致,则称为 关联 。
按照假设的参考方向,若电压或电流的计算值为负,则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相反 。
2.电路有(开路 )、( 负载 )和 短路 三种状态。
3.KCL 实际上是体现了电荷守恒定律或 电流连续 的性质。
4.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 )原理传输电能或信号的器件,具有 变压、( 变流 )和阻抗变换的作用。
5.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最大值、 频率 和( 初相位 )。
6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是:( 提高电源的利用率 )和降低线路的损耗。
7.依靠接触器自身辅助触头使其 的作用称为“自锁”, 这一对起自锁作用的辅助触头称为自锁触头。
线圈保持通电8.在RLC 串联电路中,可以用调节( 电源的频率 )和改变( 电路参数 )的方法使电路谐振。
9.三相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联接时,线电流是相电流的( 3 )倍。
10.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是使不对称的三相负载的 相电压 对称;中线上不准许安装 熔断器 和开关12.在含有定值电容的支路中,在换路的瞬间,电容的(电压 )不能跃变。
13.译码是 将二进制代码变换成信息的过程 、译码器的功能是 将二进制代码变换成信息 。
14.电压互感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允许副边( 短路 ),而且副边必须接地。
15.二极管的基本特性是(单向导电性 )。
三极管各极电流的关系是( E B C I I I =+ )。
16. 与组合逻辑电路不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任何时刻的输出信号不仅与_当时输入值、____有关,还与_电路过去状态____有关,是___a___(a.有记忆性b.无记忆性)逻辑电路。
17.三极管有(NPN )和( PNP )两种管型。
18.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的起动方法有( 直接起动 )和( 降压起动 )。
电路第5章习题答案(太原理工大学)
![电路第5章习题答案(太原理工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0d548dfd168884868762d6d7.png)
R i(t)
+ + uR
+
uS
L uL
i(t) uR(t) 5(1 e10t )
R
uL
(t)
L
di(t) dt
0.5 (5) (10e10t )
25e10t
us (t) uR (t) uL (t) 10 15e10t , t 0
• 5-8已知图题5-8所示电路由一个R、一个电感L、一
i(0+)
4kΩ
1mA
+
1V
6kΩ
i(0+)=1/4=0.25mA
再求出i(∞)的表示式,t → ∞时,电容所在 支路开路。等效电路如下
i(∞)
4kΩ
1mA
+
+
Uc(∞)
1V
6kΩ
-
i() 1 ( 6 )1 0.5mA 46 46
4kΩ
R0
R0
46 46
2.4k6kΩຫໍສະໝຸດ R0C 4.8ms-t
i(t) i() [i(0) - i()]e
-t
0.5 [0.25 0.5]e
-t
0.5 0.75e
5-15图示电路,求电容电压u(C t),t 0 。已知
uC(0) 0V
i1
4Ω
+
0.01F
uC
4Ω
2A + 2i1
首先求出虚线左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求开路电压Uoc
i1
5, 4 t 8ms
u(C t)
1 C
q(t)
u(C t0)
1 C
t t0
i(C )d
1
0 t 2ms,uc (t) uc (0) C
测试技术课后题答案5电路
![测试技术课后题答案5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654d6cd07c1cfad6195fa7c9.png)
5.1以阻值R=120Ω,灵敏度K=2的电阻丝应变片与阻值为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2 V,并假定负载为无穷大,当应变片的应变为2με和2000με时,求出单臂工作的输出电压。若采用双臂电桥,另一桥臂的应变为-2με和-2000με时,求其输出电压并比较两种情况下的灵敏度。
解
单臂工作:
应变为2με时, V
应变为2000με时, V
双臂工作:
应变为2με时,
V
应变为2000με时,
V
显然,双臂工作时,灵敏度增加了一倍。
5.2有人在使用电阻应变片时,发现灵敏度不够,于是试图在工作电桥上增加电阻应变片数以提高灵敏度。试问,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可提高灵敏度?说明为什么?
半桥双臂各串联一片。
半桥双臂各并联一片。
解:工作臂为多个应变片串联的情况。
、 桥臂由n个应变片串联, ,当 桥臂的n个 都有增量 时,则电桥输出:
一定时,桥臂应变片相串联后并不能使电桥输出增加。但是桥臂阻值增加,在保证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供桥电压,使电桥输出增加。在一个桥臂上有加减特性。
工作臂并联的情况。
采用并联电阻方法也不能增加输出。
设其中动圈部件的转动惯量 = ,弹簧刚度K= ,线圈匝数 = ,线圈横截面积 = ,线圈内阻 为 ,磁通密度 为 和信号内阻 为 。
①试求该系统的静态灵敏度;
②为了得到的阻尼比,必须把多大的电阻附加在电路中?改进后系统的灵敏度为多少?
解因为信号静态时
因此,信号的静态灵敏度
rad/V
阻尼比
= 35.6
解:
5.7一个信号具有从100Hz到500Hz范围的频率成分,若对此信号进行调幅,试求调幅波的带宽,若载波频率为10kHz,在调幅波中将出现那些频率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5.1解:(1)图(b)电压随时间分段连续,可描述为01s ()11s 2s 32s 3s tt u t t t t <≤⎧⎪=<≤⎨⎪-<≤⎩(1)图(a)电容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其关系可表示为d d d d u u i Ctt==将式(1)代入,可得1A 01s ()01s 2s 1A 2s 3s t i t t t <≤⎧⎪=<≤⎨⎪-<≤⎩()i t 的变化规律如图(d)所示。
t /s图 (d)(2)在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容上电压与电流关系又可表示为1()()d t u t i Cξξ-∞=⎰图(c)所示电流可描述为1A01s 01s<2s ()0.5A 2s 3s 03s t t i t t t <≤⎧⎪≤⎪=⎨-<≤⎪⎪>⎩已知 (0)0.5C q =由 q C u = 可求得 (0)(0)0.5Vq u C==当 3.5s t =时,电容上的电压取决于电流在此刻前的历史,即0123 3.5012311111()()d 1Ad 0d (0.5A )d 0d (0)(100.50)V 1Vu t i CCCCCu ξξξξξξ-∞=+++-+=++-+=⎰⎰⎰⎰⎰答案5.2解:(1)根据电容串、并联等效关系,可得ab 234110.060.1F 11520C C C C =+=+=++eq 1ab110.08F 11 2.510C C C ===++(2)当电容原未充电时,各电容上的电压分别为ab11ab0.15010V 0.10.4C U U C C =⨯=⨯=++, 2140V U U U =-= 432340.05408V 0.20.05C U U C C =⨯=⨯=++,42332V U U U =-=则各电容储存的电场能量为2C 111120J 2W C U ==,2C 222148J 2W C U ==,2C 3331 6.4J 2W C U ==,2C 444125.6J 2W C U ==注释:只有对联接到电路前均未充电的电容,才可按电容分压来计算串联电容的电压。
答案5.3解:电阻消耗的电能为2R R 00222()()0.5t RCW p t d i Rd Ie Rd R I Cξξξ∞∞-∞====⎰⎰⎰电容最终储存的电荷为C C 0C 0()(0)d (0)()d t RCq q i C u IeRC Iξξ∞-∞∞=+=+=⎰⎰电容最终储能为222C C ()0.52q W R I C C∞==由此可知R C W W =注释:当通过电阻给电容充电时,无论电阻为何值(0≠R ),被电阻损耗的能量总等于电容最终储存的能量。
答案5.4解: 取电容、电感上的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由运算放大器输入端口电流为零的条件可知CR i i =又由运算放大器输入端口电压为零的条件可知R i R u u i R R==,o Cu u =-故0o C C C 0111()d ()d ()d ttu i i i C C C ξξξξξξ-∞-∞⎡⎤=-=-+⎢⎥⎣⎦⎰⎰⎰ C C 0i C 01()d (0)1()d (0)t t i u C u u RCξξξξ=--=--⎰⎰答案5.5解:取电容、电感上的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由运算放大器输入端口电流为零的条件可知CR i i =又由运算放大器输入端口电压为零的条件可知C i Cd d d d u u i CCtt==,o Ru u =-故 i o R d d u u i R R Ct=-=-答案5.6解:由2e 1()2w t C u=得 22e 2()4w t u t C==解得电容上的电压为2u t =± 电容上的电流为 4±==dtdu Ci A由KVL 方程得S 1(24)Vu u i t =+⨯Ω=±+ 答案5.7解:设各元件电压、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由KVL 得0RC L L u u u u μ++-=即 (1)0C C C di i R u L dtμ++-⨯=(1)将22A tC C du i Cedt-==-代入(1)式得 2222ee(1)4e 0tttμ----++-⨯=解得 75.0=μ答案 5.8解:(1)由图(b)可知电感上电压的表达式为 1.5V 01s ()1V1st u t t <≤⎧=⎨->⎩(1)电感元件上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表示为1()()d t i t u Lξξ-∞=⎰(2)在01s t <≤内,电流在1.5V 电压作用下继续增加,只有在1s t >后,由于电压改变极性,电流方开始减小,并在某一时刻达到零值。
在1s t >后电流变化规律为0101111()()d 1.5d (1)d 1.51(0)(1)0.50.562ti t u LLLi t tξξξξ-∞=++-=++-=-⎰⎰⎰ (3)令()0i t =,得3s t =(2)4s t =时,由式(3)得此时电流(4s)=6A-24A=-2A i ⨯故磁链及磁场能分别为(4s)(4s)0.5(2)Wb=-1Wb Li ψ==⨯-21(4s)(4s)1J 2W Li ==答案5.9解:由题意,电感两端电压为S d d i u Lt= (1)将电流源的电流表达式代入式(1),得300d (26)ed Stt i u L t t t -<⎧==⎨->⎩ (2)由式(2)可知,当0t <时,电感上电压为0,其绝对值仍为0;当0t >时,令d 0d u t=,即3(1218)e0tt --+=可求得电感上电压的极值。
由上式解得 1s t = 将1s t =代入式(2), 2(1s )2e Vu -=-因为该电流源表达式为分段连续函数,求最大值应该考虑间断点的函数值,即0lim ()2V t u t →=,0)(l i m =∞→t u t 比较极值点和间断点的函数值,可得max2V u=答案5.10解:因为磁链是电压的时间积分,所以在一个周期内电感磁链的增量等于电压与时间轴围成曲线的面积:Wb4.01.021.06=⨯-⨯=∆Ψ图中电压的周期是0.2s ,4s 相当于20个周期,所以4s t =时电感总磁链为Wb84.020020)0(=⨯+=∆+=ΨΨΨ故t =4s 时的电流值为 A 4==LΨi答案5.11解:图题电路为直流电路,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由分流公式得电感电流 0.3A 120.12A(12108)L I ⨯Ω==++Ω 电容电压 80.96V C L U I =⨯Ω=电容储存的能量为 22110.5F (0.96V )0.2304J 22C C W C U ==⨯⨯=电感储存的能量为 223110.2H (0.12A ) 1.4410V 22L L W L I -==⨯⨯=⨯答案5.12解:由互感元件的端口特性方程,得212d d 0.20.08(1)d d d d 0.10.08(2)d d S S Si i u t t i i ut t ⎧⨯+⨯=⎪⎪⎨⎪⨯+⨯=⎪⎩将式(2)乘以0.8,再与式(1)相减,从而消去2d d i t得1S d (0.20.064)d S i u u t=+- (3)将S u 及S i 代入式(3)得20101(8e0.816e )V ttu t --=-答案5.13解:由消去互感法可将图(a)电路等效成图(b)。
ML -由电感的串、并联等效得:12()()eq L L M L M M =-+-∥212()()L M M L M L M M-⨯=-+-+2212L M ML M L -=-+212M L L =-答案5.14解:这里所谓等效是指两个电路端口电压、电流关系相同。
下面循此思路加以 证明。
对图(b)可知,111111d()d L di u L L i i dt t'==- (1)由理想变压器元件方程得12/i i n '=- (2)将式(2)代入式(1)得111121d d (/)d d i u L i i n L tt=+=+(3)由理想变压器特性还可得ti L ti L L unu d d d d 12212112+==(4)方程(3)和(4)刚好是图(a)全耦合电感(M =)的特性方程,故图(a)、(b)相互等效。
答案5.15解:证明:对图(a)电路,列其端口特性方程112113d d ()d d i i i u L L t t+=+212223d d ()d d i i i u L L tt+=+整理得121133122323d d ()d d d d ()d d i i u L L L t ti i u L L L t t ⎧=++⎪⎪⎨⎪=++⎪⎩(1)对图(b)电路,111d d ai u L u t'=+ 112d d bi u L nu t'''== 211i ni -=' 111i i i '-='' 整理得其端口特性方程1211222()b a b b bL di di u L L dtn dt L L di di u n dt n dt⎧=++⎪⎪⎨⎪=+⎪⎩(2)对比方程(1)和方程(2)可见,二者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以相互等133232a b b b L L L L L L n L L L n⎧⎪+=+⎪⎪=⎨⎪⎪+=⎪⎩解得121323232323323ab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n L L ++⎧=⎪+⎪⎪⎪=⎨+⎪⎪=⎪+⎪⎩答案5.16解:由变压器特性方程可知1221211()16u nu u i i n n '=⎧⎪⎨=-=-⨯-⎪⎩(1) 对左回路应用KVL 方程 1111244u i u i nu '=+=+ (2) 将式(1)代入式(2),考虑到21u u =,可得 121)41()41(u n nu n nu +=+=114n n+=解得 0.5n =答案5.17解:图(a)电路,从ab 端看过去,等效电阻284832eq R n =⨯Ω=⨯Ω=Ω电路等效 成图(b)所示。
(b)Ω32b因为理想变压器为非能元件,图(b)电路中32Ω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图(a)电路8Ω电阻消耗的功率相同。
由分流公式得101300.25A (103230)tS i i e-Ω=⨯=++Ω则21028132(0.25A )32tp i e-Ω=⨯Ω=⨯Ω202W te -=答案 5.18解:求等效电容就是要求1i 与1u 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