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界面现象和吸附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弯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
Kelvin公式: ln pr 2 M p0 RT r
意义: 表示同种液体的液滴和平面液体( r →∞)的饱和蒸气压与其曲率半径的 关系。
适用条件:温度、液体种类、密度和表面张力均不变。 应用: 人工降雨原理; 暴沸现象
32
第32页/共119页
液体沸腾时的过热现象
在 101.325 kPa、100℃的纯水中,离液面0.02 m的深 处,存在半径为10nm 的小气泡,此温度下纯水的表 面张力为 58.85mN·m-1,密度为 958.1kg·m-3,可算 出:
4πr2σ= 3.47×10-5J
: 将1g水分成半径为10-7 cm的小水滴时,小水滴的个数为
n
1
(4 r3 ) / 3
31 4 3.1416107
2.3871020
4πr2nσ=216 J
二者相差216J,即51.7cal
12
第12页/共119页
dG = -SdT + VdP + σdA
• 复习一下物理化学里的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维关系式,导数关系。 • 看课本P10页公式1-10等。
3
第3页/共119页
(b)气-固界面
4
第4页/共119页
(c)液-液界面
5
第5页/共119页
(d)液-固界面
6
第6页/共119页
(e) 固-固界面
7
第7页/共119页
(2) 界面现象
• 由于界面两侧的环境不同,因 此表面层的分子与液体内的分 子受力不同:
(1)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力是对 称的,各个方向的引力彼此抵 销,总的受力效果是合力为零。
σT =σ0[1-K(T-T0)]
根据温度接近临界温度,气液两相差别消失,Eotvos导出:σVm2/3 =K(Tc- T) Ramsay 和 Shields认为,实际上略低于临界温度时气液界面消失,导出 σVm2/3 =K(Tc-T-6.0) 式中 Tc为临界温度,K为常数,非极性液体的K 约为2.2×10-7J·K-1。 此外,Guggenheim根据实验结果经验导出 σ=σ0(1-(T/Tc)n)
三类润湿过程: 沾湿(黏湿)(adhesion) 浸湿(浸润)(immersions) 铺展(spreading )
38
第38页/共119页
1、沾湿:液体与固体由不接触到接触,变液气界 面和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单位面积 的液面与固体表面沾湿时对外 所作的最大功称为粘附功,它 是液体能否润湿固体的一种量 度。
• 小液滴的曲率半径 r2’ 越小,其饱和蒸气压P2越
大,可解释小液滴比大液滴易蒸发的原因。
34
第34页/共119页
Kelvin公式: ln Sr 2 sl M S0 RT r
意义: •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与其固体颗粒的大小的关系。 • 物质颗粒半径越小,它的溶解度越大。
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物质密度ρ、固—液界面 张力σs-l均不变 。
Wa G lg sg -sl
Wa 0 自发过程
39
第39页/共119页
2、浸湿: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固气界面为固液 界
面替代。
等温、等压条件下,
将具有单位表面积的
固体可逆地浸入液体
中所作的最大功称为
浸湿功,它是液体在
,
固体表面取代气体能
力的一种量度。
Wi G sg -sl
Wi 0 自发过程
42
第42页/共119页
(二)、 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接触角
将液体滴于固体表面上, 液体或铺展或覆盖于表 面,或形成一液滴停于 其上,此时在三相交界 处,自固液界面经液体 内部到气液界面的夹角
就 叫若接做触接角大触于角90°。,说明液体不能润湿固体,如汞在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如水在洁净的玻璃表面。
13
第13页/共119页
(4) 表面张力(比表面能)
• 表面张力就是单位面积上的 表面能量,即比表面能,因 为它与力有相同的量纲,故 叫表面张力。
• 表面张力的SI单位为:N·m-
1
σ
G ( A )T,p
• 表面张力永远和液体液面相 切,而和净吸力相互垂直。
其他定义式 P9(1-5)
14
第14页/共119页
20
第20页/共119页
21
2)脱环法(Du Nouy首先使用的扭力天平)
R F 2 R 2 R 2r 4 R' R' R r
R+2r
由于被提起的液体并非圆球形:
F 4 R'
f,
f
R r
,
R3
V
V:带起来的液体体积
Harkin,Jordan校正表
要求:恒温装置,完全润湿
第21页/共119页
故小气泡内气体的压力远高于10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小气泡不可能存在。欲 使小气泡存在,必须继续加热,使小气泡内水蒸气的压力达到气泡存在所需压 力时,小气泡才可能产生,液体才开始沸腾。
33
第33页/共119页
Kelvin公式:
ln
p2 p1
2 M RT
1 r2'
1 r1'
意义:
• 表示同种液体的两个液滴的饱和蒸气压与液滴曲 率半径的关系。
缺点:必须不停吹气体,可能污染表面,气泡较 大时不能看作球形,起泡能力强体系不适用
23
第23页/共119页
5)滴外形法,悬滴法
ds de
优点:适用于表面吸附很慢的溶液 缺点:仪器设备复杂
24
第24页/共119页
25
6)滴体积法
F mg 2 R
mg 2 R V g 2 R
考虑残留液及液滴形状:
dG = -SdT + VdP + σdA
注意:表面自由能并非表面分子总能量,而是表面分子比 内部分子自由能之增值。
11
第11页/共119页
例 在25℃时,当1g水成一个小球和分散成半径为10-7cm的小水滴时,求其表 面自由能的差值。已知25℃时水的比表面能σ=0.07197 J.m-2
解: 若1g水的体积为1cm3,设水滴为球形,由4/3πr3 =1cm3 可求得水滴的半 径 r = 0.62cm,
V g 2 R f
特点:易恒温,有时间效应
f
R
V
1 3
第25页/共119页
26
第二节 弯曲界面
第26页/共119页
1. 曲界面两侧压力差
•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表面下的液体于平面不同,
它受到附加的压力(ps)。 • 如果液面是水平的,则表面张力f也是水平的。当平衡
时,沿周界的表面张力互相抵消。此时液体表面内外压
35
第35页/共119页
36
第三节 铺展和润湿
第36页/共119页
(一)润湿过程
润湿(wetting)是指在固体表面上一种液体取代另一种与之不相混 溶的流体的过程。
润湿过程可分为三类: 沾湿(黏湿)(adhesion) 浸湿(浸润)(immersions) 铺展(spreading )
37
第37页/共119页
(2)处在表面层的分子受周围分 子的引力是不均匀的,不对称 的,存在一个净吸力。
8
第8页/共119页
• 净吸力力图把表面层分子拉入内部,因此液体表面有 自动收缩的趋势。
• 表面层分子有自发与外来分子发生化学或物理结合的 趋势,借以补偿力场的不对称性。
• 由于有上述两种趋势的存在,在表面会发生许多现象, 如毛细现象、润湿作用、液体过热、蒸气过饱和、吸 附作用等,统称界面现象。
43
第43页/共119页
接触角示意图
44
第44页/共119页
Yo u n g 方 程
sg -sl=lgcos
沾湿 Wa lg sg -sl lg (1 cos ) 0 180
浸湿 Wi sg -sl=lgcos 0
90
铺展 S sg sl lg lg (cos 1) 0 0 45 第45页/共119页
相等,而且等于表面上的外压力p0。
27
第27页/共119页
• 如果液面是弯曲的,则沿AB周界面上的表面张力f不是
水平的。当平衡时,表面张力将有一合力。 • 当液面为凸形时,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表面内部的液
体分子所受压力必大于外部压。
28
第28页/共119页
• 液面为凹形时,合力指向液体外部。液体内部 的压力将小于外面的压力。
40
第40页/共119页
3、铺展:以固液界面取代固气界面同时,液体
表
等温、等压条件下,
单位面积的液固界面面扩展的过程。
取代了单位面积的气 固界面并产生了单位 面积的气液界面,这 过程表面自由能变化 值的负值称为铺展系 数,用S示。
时自发
S sg sl lg
S 0 自发过程
S sg sl lg Wa 2lg Wi lg
3. 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1)毛细管上升法
• 上升的力(2πrσ cosθ)与液程的重力(πr2ρgh)相等 时,达到平衡: 2πrσcosθ= πr2ρgh
σ ρghr 2 cosθ
要求:恒温装置,测高仪(精密),粗细(内径)均 匀毛细管
19
第19页/共119页
2)脱环法(Du Nouy首先使用的扭力天平)
10
第10页/共119页
表面 (过剩)自由能
当分子从液体内部移向表面时,须克服内部吸引力 作用做功。使表面分子能量要高于内部分子能量。 于是当液体表面积增加(即把一定数量液体内部分 子转变为表面上分子)体系总能量将随体系表面积 增大而增大。
表面 (过剩)自由能: 对一定量的液体,在恒T.P下体系增 加单位表面积外界所做的功。即增加单位表面积体系自由能 的增量。
Hg 486.520, Fe 18801550, He 0.3651K 7.一般液体的表面张力皆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几乎全部,
有特例) 8.温度变化不大时(10-20°C)有近似的线性关系:
σ=σ0(1-bT) 9.通常压力对表面张力影响不大
(dV/dA) T.P= ( dσ/dP)A.T
18
第18页/共119页
2.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 物质的本性
例,20℃时水的σH2O=72.75 mN·m-1, σHg=485 mN·m-1
• 相界面性质
两个液相之间的界面张力:
σ1,2=σ’1 -σ’2
( Antonoff法则)
15
第15页/共119页
• 温度 温度升高,一般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非缔
合性液体的σ-T 有线性关系。
29
第29页/共119页
2. 曲界面两侧压力差与曲率半径的关系
任意曲面: p ( 1 1 )
R1 R2
Laplace公式 P13-14的证明过程
小液滴:
ps
p
2
R'
液泡:
p 4
R
30
第30页/共119页3. 毛管上升和下降现象p 2 gh
R
h 2 gR
h 2 cos gr
31
第31页/共119页
3)吊片法:(1863年,Wilhelmy首先使用) 吊片代替环
d L
F
2l
d
F
2l
d
升降台
常用吊片:铂、云母、玻璃 需打毛,以提高润湿效果
要求:恒温装置,吊片需认真处理,繁复工作,必须很好润湿
22
第22页/共119页
4)最大气泡压力法
P 2
r
优点:仪器简单,无需液体密度数据,无接触角问 题,可遥控
9
第9页/共119页
(3) 表面能、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功
• 表面上的物质微粒比他们处于体相内部时多出 的能量叫表面能或总表面能。
• 由于表面的变化通常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进行, 因此这时的表面能实际上就是表面自由能。
• 在等温等压且组成不变的条件下,以可逆方式
增加体系的表面积时所做的非体积功叫表面功,
它在数值上等于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1
第一节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第1页/共119页
1. 表面张力
(1) 界面和表面
•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的厚度)称为界面(interface)。如 果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称为表面(surface)。
• 表面包括在界面的概念之内
2
第2页/共119页
常见的界面有: (a)气-液界面
16
第16页/共119页
• 压力
一般表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但影响很 小。
例如,水在0.098 MPa,σ为72.82mN·m-1, 在9.8MPa时为66.43 mN·m-1
17
第17页/共119页
表面张力的一些规律
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密切相关 1.极性物质的σ>非极性物质 2.结构相似时,分子量越大,σ越高 3.芳环或共轭双键一般>饱和碳氢化合物 4.一般有机液体的σ在20-50 mN/m 5.水是常见液体中表面张力最高的约72 mN/m 6.熔盐及液体金属σ最高
41
第41页/共119页
小结
(1)无论哪一种润湿都是界面现象,其过程实质都是界 面性
质及界面能量的变化
(2)对比三者发生的条件
沾湿: Wa lg sg -sl 0 浸湿: Wi sg -sl 0
铺展: S sg sl lg 0
(3)固气和固液界面能对体系的三种润湿作用的贡献是 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