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庸碌(lù)怏怏不乐(yànɡ)媚上欺下(mèi)
B、繁衍(yǎn)恼羞成怒(nǎo)气吞斗牛(dòu)
C、谀词(yú)恪尽职守(kè)弥留之际(mí)
D、亵渎(xiè)廓然无累(lěi)怒不可遏(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无与轮比头晕目炫
B、矍铄甜言密语言行相顾
C、斑澜眼花缭乱迫不急待
D、窥伺面面俱到喧宾夺主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读文章时应避免断章取义,这样才不会曲解文章的意思。

B、市教育局出台“减负”规定后,实施高效课堂就成为各校破解“减负”难题的不二法门。

C、有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悔之莫及。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提高”改为“加强”)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左右”)
5、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

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

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

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的,“书”指的是________。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6、学校“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组委会已邀请到资深记者吕女士担任评委,现请你将本次大赛的相关事宜电话告知她。

选出下列表述最准确、语言最得体的一项()
A、7月3日下午两点,在我校礼堂举行“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请您参加。

B、吕女士,您好!请您来我校参加“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

C、吕女士,您好!7月3日下午两点,“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将在我校礼堂举行,届时请您光临指导。

D、吕女士,您好!7月3日下午两点,“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将在我校礼堂举行,请您必须准时到达现场!
7、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知礼孝亲,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孝心无价,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知孝道】请收集有关孝亲的经典名句,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2)【明孝义】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仿句:________
(3)【践孝行】作为中学生的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及长辈。

二、阅读理解
8、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是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2)诗的最后六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9、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会天大雨________ ②度已失期________
③上使外将兵________ ④楚人怜之________
(2)与“陈胜、吴广乃谋曰”一句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家祭无忘告乃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10、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一生择一事”足矣
①今年4月,《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这位秉持“一生择一事”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的追忆。

他的创作生涯长达50余年,一生只为文学而努力。

为写这部小说,他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和非文学书籍;而整个创作过程,又花了陈忠实整整6年时间。

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写作这一件事情上,《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全部气力,却也最终让他抵达自己的人生之巅。

在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青年人应该像陈忠实一样,“一生择一事”,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②诚然,青年人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

然而,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时代精神的视角。

③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36年编250万字《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我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不到百人。

编纂这本字典,最初是完成国家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任务。

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都忘记了,车教授却在没有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自己垫钱坚持把字典编完。

如今,《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车洪才用自己的坚守实现了年轻时的自勉: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

④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是另一个“一生择一事”成就的传奇。

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⑤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虽然今天的青年不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

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

⑥正可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陈忠实的“一生一部作品”、车洪才教授的“一生一本词典”、任正非的“一生攻陷一道‘城墙口’”,他们的成功,正是充满理想,并为之倾尽全力不懈奋斗的结果。

这种“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的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1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5000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

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

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

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

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

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

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

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

③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

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

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

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形的墙。

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

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

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

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
④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

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

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

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

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

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

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

去年的一天,我要出
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

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

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

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⑤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

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

我觉得你此行的意义比出嫁更重大。

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

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

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

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的“事姑贻我忧”。

事姑取什么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

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精选》一书,有删改。

本文写于1934年)
(1)面对阿宝将走出黄金时代,作者流露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2)试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4)读完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简要谈谈。

三、作文
12、按要求作文。

题目:给最_______的人的一封信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尊敬、感激、欣赏……②这封信,可以写给日日与你亲密相伴的亲人、师友,可以写给萍水相逢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陌生人,也可以写给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给你足够影响的“成长导师”……请写出你最想对他(她)说的话。

③我们希望你用心思考,能写得“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④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一、<b >积累运用</b>
1、【答案】B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B项dòu—dǒu
2、【答案】D
【考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轮—伦,炫—眩;B.密—蜜;C.澜—斓,急—及故选D
3、【答案】D
【考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不用说话就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改为“不可理喻”故选D
4、【答案】C
【考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修改方法应该是:将“提高”改为“养成” 故选C
5、【答案】(1)傅聪;信
(2)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

也体现了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主要人物,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该题考查的是对《傅雷家书》的内容以及人物的识记能力。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

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6、【答案】C
【考点】语言生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邀请函的知识。

根据题干信息“已邀请到资深记者吕女士担任评委”,语言要做到“得体”,A中“请您参加”;D中“必须准时”语言生硬,没有做到得体;C项“请您光临指导”语言委婉得体;B中没有出现大赛时间的安排,故不准确。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作答本题,第一步是整体阅读,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要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答案。

“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7、【答案】(1)①百善孝为先。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④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

(2)①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心动行动的付出。

②孝是知恩顺意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

(3)①尊重父母及长辈,聆听他们的教诲,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②学会与父母及长辈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付出。

在感情上让他们感受到晚辈的关心。

③尽自己所能,不给父母及长辈添麻烦,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考点】套用式仿写,理解型默写,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1)题考查学生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这要求学生注意在平时勤于背诵课、内外的名篇名句,整理归类。

本题只要写出的名言是有关“孝亲”的,且书写无误即可。

(2)题考查学生的仿写与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句子仿写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等,符合语句语境,有时候还会特别要求字数相等。

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析原型。

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

②定格式。

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

③关注句式和修辞。

根据格式创写句子时,应特别注意所采用的句式是否和例句相同、修辞运用的是否恰当。

本题要求学生写出对“孝”的理解,格式为“孝是+修饰语(四音节)+中心语(二音节)”。

例如:孝是温馨体贴的陪伴,孝是绵绵悠长的牵挂。

只要表述合理即可。

(3)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孝敬父母及长辈的行为很多,如陪父母一起过周末、尊重父母的感情、帮父母做家务等等,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题,兼容名句积累、仿写、语言表达等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各小题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查,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来思考和答题。

二、<b >阅读理解</b>
8、【答案】(1)D
(2)议论。

表达诗人自疚自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官僚贵族的批判,对统治者的讽喻。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

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

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

(2)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

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

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点评】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9、【答案】(1)适逢,恰巧遇到;揣度,推测,估计;带领,率领;爱戴
(2)C
(3)①天下百姓被秦王朝统治,受苦受难已经很长时间了。

(天下百姓长期受秦王朝统治,痛苦不堪。

)②如今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4)有卓越的领导才干和超人的才略胆识。

【考点】一词多义,句子翻译,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般常用实词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
即可。

要注意“度”解释为“揣度”;“怜”解释为“爱戴”。

(2)了解四个选项中“乃”字的意义用法,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

A项的“乃”解释为“是”;B项的“乃”解释为“竟”;D项的“乃”解释为“你的”。

C项中“乃”与原句的“乃”字皆为“介词,于是、就”,故选C。

(3)苦:苦于,被压迫。

“唱”通“倡”,首发。

(4)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品德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一定要细读原文,从文中找到正面描写陈胜言行的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中,根据陈胜的言语: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
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可知他是一位深谋远虑、有敏锐的洞察力及领导组织能力的农民起义领袖。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
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
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0、【答案】(1)①用陈忠实的事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充当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2)“‘一生择一事’足矣”或“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3)举例论证(例证法)或事实论证。

作用:用任正非28年坚持做通信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示例:①笔耕不辍,写作功底扎实,方能一挥而就。

启示:写作是一种需要反复练习的实践技能,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要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不能浅尝辄止。

②长期思索,关注民族命运,方能灵感涌动。

启示:要善于积累素材,关注社会,丰富自己的思想,要
不断地从课外读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中汲取语言和思想的营养。

③心无旁骛,远离尘世喧嚣,方能凝神聚力,潜心创作。

启示: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创作活动,要甘于寂寞、才能不受俗世侵扰,集中精力。

【考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开头段的作用,概括提炼议论文论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开头段落作用的能力。

议论文以故事开头的作用是常考的一种的题型,此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回答:引起读者兴趣;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文章开头从《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事例写起,提出本文的论题“一生择一事”,用这一事例阐释了论题的含义;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概括论点的能力。

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

如果没有,再自己概括。


读文本由第二段可知,选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应该把“一生择一事”作为基本信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