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野生动物园部分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野生动物园部分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 
王根红
(合肥野生动物园,安徽合肥 230036)
摘 要:为掌握合肥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对该园区野生动物粪便中虫卵或卵囊进行调查,这为该园区动物寄生虫病诊治提供基本手段。

本研究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自然水洗沉淀法和抗酸染色法对合肥野生动物园部分肉食、灵长类、及草食动物,共12种动物的38份新鲜粪样进行检测,对所发现的虫卵、卵囊或包囊进行形态学鉴定。

结果表明,肉食动物感染率为55.6%,灵长类动物60%,草食动物50%;共检获8种寄生虫:毛尾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环孢子虫(Cyclospora cayetanen)、阿米巴原虫(amebic )、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malmsten)、艾美尔球虫(Eimeria)、栓尾线虫(Passalurus ambiguus)、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spp)。

本文还对合肥野生动物园寄生虫感染的种类、感染率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动物园今后如何防治动物寄生虫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珍稀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影响
引言
在动物园里动物会感染很多疾病,寄生虫病是众多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野生动物感染寄生虫呈上升趋势。

寄生虫侵入动物体内,需经过移行达到所寄生部位,从而发育成熟。

寄生虫对动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主要表现在掠夺动物营养,导致幼龄动物生长发育迟缓;对动物器官和组织造成损伤;还会引起动物中毒,通过毒素作用以及自体中毒方式引起的;此外,导致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降低,如蛋乳产量降低,流产等。

合肥野生动物园是国家4A级景点,绿化覆盖率多达85%,里面有着世界各地的珍稀动物216种。

在2017年4-5月份对合肥野生动物园部分动物的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作了调查,以期为该园区野生动物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提供基本策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本采集
在合肥野生动物园,分别采集白虎、东北虎和非洲狮等肉食动物的新鲜粪便;黑白疣猴等灵长类动物的新鲜粪便;梅花鹿、大熊猫等杂食动物的新鲜粪便,样本带回实验室冷藏保存。

1.1.2 主要试剂
改良抗酸染色液[2](染色液I:苯酚8 ml,95%乙醇20 ml,碱性复红4g,H₂O 100 ml 充分研磨溶解后用滤纸过滤;染色液II:浓硫酸1ml,H₂O 9 ml 浓硫酸缓慢加入蒸馏水中,混匀,冷却;染色液III:孔雀绿0.1g,H₂O 50 ml 使用时要稀释10倍。

1.2 方法
1.2.1 饱和盐水漂浮法
首先取适量的新鲜粪样置于含100mL烧杯中,捣碎均匀,再加入相当于粪便9倍体积的饱和盐水,充分均匀;再用80目尼龙兜过滤,将滤液在室温下静置30min左右,镜检。

1.2.2 抗酸染色法
参照李培英[2]等方法进行染色检查。

1.3 虫种鉴定
在显微镜下观察待检粪样中的卵囊、虫卵、或包囊的形状,颜色、大小、卵囊指数等指标,结合专业文献或资料作虫种的鉴定[3]。

1.4 数据处理
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每个粪样2张涂片,根据形态学鉴别每张涂片上的虫卵种类。

未发现虫卵即判为阴性,发现虫卵即判为阳性;感染率[4]=阳性数/样本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虫种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本次于合肥市野生动物园采集的12种动物新鲜粪便样本38份,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水洗自然沉淀法和抗酸染色法这三种方法的检查,共检测到8种寄生虫卵,在显微镜的观察下,鉴定为以下虫体(见图1):(1)毛尾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卵:纺锤形,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的盖塞。

(2)环孢子虫(Cyclospora cayetanen):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4~6μm,在改良抗酸染色后可看到,背景为蓝绿色,卵囊为玫瑰红色。

(3)阿米巴原虫(amebic):胞质颗粒状,内含数个水泡和伸缩泡。

(4)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卵:虫卵呈浅棕黄色,为长椭圆形,内含毛蚴。

(5)艾美尔球虫(Eimeria)卵:所发现的卵囊接近圆形,颜色为淡黄色的,且具有卵膜孔。

(6)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malmsten)卵:包囊不能运动,呈圆形或卵圆形,淡黄色或淡绿色,囊壁厚且透明。

(7)栓尾线虫(Passalurus ambiguus)卵:卵壳较薄,一边平直,一边圆凸,形如半月。

(8)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spp)卵:卵囊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卵囊壁光滑,囊壁有裂缝,由于其体积很小,即采用改良后的抗酸染色法检测,染色后卵囊呈玫瑰红色,有着色不一特征。

2.2 动物肠道寄生虫总的感染情况
所调查动物寄生虫的感染率是89.4%,涉及到8个虫种。

艾美而球虫的感染率最高为39.4%,隐孢子虫、环孢子虫的感染率相对偏低为13.2%和10.5%。

而毛尾线虫、阿米巴原虫、猫后睾吸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和栓尾线虫的感染率更低,分别为5.3%、2.6%、5.3%、2.6%和2.6%。

从这些动物感染寄生虫的总体情况来看,灵长类动物感染毛尾线虫较为突出、猫后睾吸虫主要在猫科动物的体内感染,而食肉动物体内存在大量的环孢子虫和隐孢子虫。

2.3 食草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通过显微镜观察3种食草动物的粪样,结果显示,食草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高达50%。

而艾美尔球虫为主要感染的虫种,感染率为50%;栓尾线虫仅仅存在于水豚体内,感染率为50%。

(见表1)
表1 食草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
动物名称样本数阳性数感染率
大熊猫11100%
梅花鹿3133.3%
水豚2150%
总计6350%
2.4 肉食类动物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通过显微镜观察8种食肉动物的粪样,结果显示,食肉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高达55.6%。

使用水洗自然沉淀法在猞猁的
作者简介:王根红(1975—),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野生动物的疾病预防及管理。

粪样中看到大量的猫后睾吸虫,仅在一只白虎体内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其中球虫主要存在于大型猫科动物的肠道内。

食肉动物中白虎的感染率最高达到75%;其次是非洲狮和金钱豹达到66。

7%;而较低的则是黑虎,仅达到了25%。

(见表2)
表2 食肉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
动物名称样本数阳性数感染率
白虎4375%
东北虎5360%
非洲狮3266.7%
黑虎4125%
金钱豹3266.7%
马来熊2150%
猞猁4250%
亚洲黑熊2150%
总计271555.6%
2.5 灵长类动物黑白疣猴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通过显微镜观察1种灵长类动物黑白疣猴5份粪样,结果显示,灵长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高达60%。

其中毛尾线虫主要存在于灵长类动物体内,感染率为40%;也有球虫和环孢子虫存在于灵长类动物体。

(见表3)
表3 恒河猴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
寄生虫毛尾线虫球虫环孢子虫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样本5---
感染率40%60%20%
3 分析与讨论
3.1 合肥野生动物园部分动物寄生虫种种类
本次调查共对合肥野生动物园猫科动物、熊科动物、杂食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等的粪样38份进行了观察,共检出了8种寄生虫。

感染蠕虫类的主要是毛尾线虫和栓尾线虫。

毛尾线虫(T.trichiura)虫卵是在灵长类动物黑白疣猴中检测出来的,其他动物中并未发现有此虫种,因此推断为猴毛尾线虫。

罗琴和胡伟等人对广州市的某野生动物园做调查[6],本次调查结果与罗琴等报道的相一致。

栓尾线虫(Passalurus ambiguus)虫卵壳较薄,呈半月形,经口感染,一般寄生于兔的大肠与盲肠内。

在本次调查中检测出一只水豚感染此寄生虫,推断为感染性虫卵被水豚吞食后,幼虫进入水豚的盲肠黏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形成成虫。

本次调查中鉴定的原虫有环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环孢子虫(Cyclospora cayetanensis)是在肉食动物和灵长类动物中检测出来的,它是一种寄生性原虫,主要定值于人和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

环孢子虫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来感染动物和人类的,包括多种灵长类动物[6]。

阿米巴原虫(amebic protozoa)是在肉食动物猞猁的体内检测出来的,在其他动物体内并未发现此虫种。

推测该类动物感染此疾病的病因为隐藏在粪便中的阿米巴包囊。

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是在猫科动物猞猁体内检测出来的,它通常寄生于动物的胆管内,猞猁可能是因为吞食了这些带有囊蚴的淡水鱼而被感染的[3]。

此外,发现非洲狮、金钱豹和猞猁中均感染了等孢子球虫,这与成源达等人报道结果相一致 [7]。

在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malmsten)方面,本次从白虎体内检测出此虫体,初步推断为白虎误食了小袋纤毛虫的包囊而被感染。

虫卵通过外表纤毛可以运动,球形包囊没有纤毛不能运动。

虫体感染部位主要在结肠,严重感染时引起肠炎。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Tyzzer)是一种肠道寄生虫,通过粪便-口服途径,水和食物传播。

饮用水集水区和水库地区是重要关注对象,因为它们可以很容易地污染人畜共患的水性病原体。

因此,在自由放养和圈养野生动物的地区对集水区和水库地区的管理尤为重要[8]。

3.2 合肥野生动物园寄生虫的防治与分析
通过这次对合肥动物园部分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检测,发现动物对某些肠道寄生虫感染仍较高,如杂食动物大熊猫感染率为100%,肉食动物白虎可达75%,表明这些肠道寄生虫感染途径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外食物源性途径,涉及外界环境(水、
食物、土壤);接触传播也是另外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搞好环
境卫生制度、健全消毒制度为控制园区寄生虫提供最基本措施。

此外,认识寄生虫发育阶段也是必要的,它为合理驱虫方案的制
定和驱虫时间的确定提供基本手段。

(下转第143页)图1 虫卵形态学鉴定结果
探讨牛种间杂交怀孕母牛胎水过多的治疗旦 达 珠 姆 普布扎西 白玛旦增 白玛玉珍
(西藏那曲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西藏那曲 852000)
摘 要:牛种间杂交出现的母牛胎水过多病症是高海拔地区畜牧业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这种病例的症状和治疗有一定的归纳和思考,这里以人工授配黑白花奶牛的母本黄牛为例,探讨牛种间杂交怀孕母牛胎水过多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牛种间杂交;母牛胎水过多;高海拔养殖
由兽医观察得出,母牛胎水过多的病症主要在妊娠七到八个月之间开始发病,在临产前可以明显发现母牛的腹围异常增大,而且助产的时候可以明显胎水是正常母牛的一倍到三倍。

在母牛发病期间,还有一些其它的特征和表现。

1 母牛胎水过多的临床症状
患病母牛在发病的初期会有明显的食欲下降,越接近临产期,患病母牛的进食量和饮水量就越减少,呈现明显的消瘦状态,约在临产前十五天,患病母牛出现行为上的异常,四肢异常弯曲,且不愿意卧下,腹部极为铭感,排便减少,经常出现排尿的姿势但是尿液少。

在产期混冰母牛的毛发没有光泽、精神低沉、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同时腹围变大,手掌在胀大的腹部上可以明显感觉到水囊感,无法自行站立。

体温保持在38.5℃左右,呼吸频率和脉搏频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加快,腹压大且肠管之内非常空虚,摸不到瘤胃,子宫内有明显的积水波动,母牛可能出现难产的症状,产下的胎儿小。

通过对死亡母牛的解剖发现,母牛体内的胎水大约有20~30kg。

2 对胎水过多的母牛进行助产
胎水过多的母牛在分娩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意外,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要采取助产措施。

首先对牛圈和产舍进行彻底的消毒,把母牛的后部用温水清洗干净,利用肥皂来清洗重要的尾部和外阴部,同时使用浓度3%的来苏儿进行消毒,助产人员也要做好一定的消毒措施。

在母牛努责开始分娩的时候,最好能注射4ml的催产素,在半个小时之后一般胎膜就会破裂,有胎水流出。

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母牛努责微弱,可以进行人工的破膜工作来进释放胎水。

一般患病母牛的胎水过多且呈淡黄色,有着稀薄和粘稠的特点,这是需要把牛犊拉出母体进行结扎和剪断脐带,对牛犊的脐部进行消毒之后,提起它的后腿,让它清除口腔和鼻腔当中的粘液,然后挤压牛犊的胸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人工呼吸,直到牛犊出现呼吸迹象,再把它身体上的粘液擦干。

过程结束后,对母牛灌服生化汤或者加味五皮散,达到行气利水,健脾补肾的效果,对母牛和牛犊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3 母牛胎水过多的治疗
如果母牛胎水过多,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对于母牛胎水过多有一定的治疗方式。

一般情况下,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注射25%浓度的葡萄糖500ml和安钠加30ml,一天两次,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5ml,15天注射一次,这两种药物能对母牛的胎水过多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母牛还要加强饲育,在适当的时候补充盐砖。

4 总结
牛中杂交导致的母牛胎水过多目前还没有很准确的病因研究,可能性比较大的分析是和母体营养有着一定的关系,一般胎水过多的母牛营养也较差,所以预防母牛胎水过多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母牛的营养摄入。

在饲料方面注意营养的均衡,保障怀孕期间母牛对于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增强母牛的体质。

另外,母牛的运动也应该得到注意,适当地增加妊娠期的母牛运动对于母牛的免疫力来说有着很大的提高。

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所以杂交怀孕的母牛胎水过多的发病率很高,这说明寒冷的气候对母牛的体质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在保温措施方面也应该注意。

不过高海拔地区光照充分,怀孕母牛如果有充足的光照,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体质增强。

总之在母牛怀孕期间,要注意怀孕母牛各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条件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 白永庆.12例黄牛胎水过多症的诊治体会[J].养殖与饲料,2012
(4):54-55.
[2] 李鸿康.牦牛种间杂交怀孕母牛胎水过多的治疗[J].青海畜牧兽医
杂志,2012(5):23.
参考文献
[1] 吕向辉.珍稀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及其形态观察[D].西北大
学,2010.
[2] 李培英,魏建忠.动物医学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10.
[3] 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10.
[4] 党海亮.某些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隐孢子虫分
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5] 罗琴,谭立娉,胡伟,等.动物园野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调
查[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5(1):27-32.
[6] 丛湄湄.陕西省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其环孢
子虫、隐孢子虫种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7] 成源达,叶立云,魏新民.貉莱文等孢子球虫的研究——Ⅰ.卵囊
形态与接种动物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1990(8):20-21. [8] Alireza Zahedi,Andrea Paparini,Fuchun Jian,Ian Robertson,
Una Ryan.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J].Parasites and Wildlife,2016,5(1):88-109.
(上接第12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